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
關燈
小
中
大
用盡了渾身解數,跟倭方談判。
倭方剛開始提出的條件有多苛刻,你是知道的不是?我足足用了三天時間,才讓他們同意将條件降下來。
日出之國答應撤軍了!可是你知道嗎?楊盟主?” 沈唯敬老淚縱橫,顯然是想到了傷心之處:“卓大人竟然用尚方寶劍将我召回了!他不讓我繼續談下去!他命令我全盤答應倭賊的七項條件,談都不要談!” “我回來之後,高麗人都說我是個賣國賊,說是我将大半個高麗賣給了倭賊,要捉住我活活打死。
我國士兵也說我丢了國家的臉,捉住我也是要打死。
我每天都要被人打幾十頓,可是卓大人一點都不管我! “可我是冤枉的!如果讓我繼續談下去,我一定能讓倭方完全撤軍的!我連續三天吐了又吐,就是為了壓迫倭賊讓步啊!楊盟主,你一定要替我申冤啊!” 楊逸之皺起了眉頭。
原來,卓王孫不願要一個更有利的和談條約。
如果說有人是賣國賊,那這個賣國賊隻可能是卓王孫。
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楊逸之百思不得其解。
天意自古高難問。
他隻能歎了口氣:“你為什麼不将這一切說出來呢?” 沈唯敬的淚臉一片頹然:“我不敢!我若是說出來,我會被殺的!” 是的。
沈唯敬這麼貪生怕死的人最怕的就是卓王孫。
他絕不敢說卓王孫半句壞話。
楊逸之忍不住又想歎氣:“好吧,我問問閣主究竟是怎麼回事。
” 沈唯敬撲通一聲跪下來:“多謝!多謝楊盟主。
” 楊逸之慌忙将他扶起。
這是個很難得的晴天,陽光灑在大同江邊的柳枝上,洇染出淡淡的綠意來。
在這個整潔而繁華的都市中,一切都顯得那麼生機盎然。
但楊逸之的心情卻怎麼都好不起來。
他走到虛生白月宮之前,卻忽然征住。
平日寂靜肅穆的虛生白月宮門前,此時卻站滿了人。
十八名武當弟子,分成兩排,站在虛生白月宮的兩邊。
每邊九個人,一動不動。
楊逸之眉頭皺了皺。
他們想幹什麼? 忽然,他看到了清商道長的臉。
清商道長如平時一樣,須發怒張,怒容滿面。
但他卻永遠都不會再生氣了,因為,他隻剩下一個頭顱。
隻有一個頭顱,擺在虛生白月宮的台階上。
他的怒容,仍那麼鮮明,圓睜的雙眼似乎在說着他是如何的死不瞑目。
楊逸之忽然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站在這裡。
他忍不住跪了下來,跪在清商道長前。
兩邊站着的武當弟子終于動了。
為首的大弟子走到楊逸之身前,亦雙膝跪地。
“師父說過,如果他再次回來時,戰争還沒有結束,那麼就将他的頭在這裡砸得粉碎。
” “我師父助郭再佑将軍攻打靈山城,不料中了倭軍的奸計。
師父拼命保護郭将軍,将軍仍然被亂槍擊死。
倭軍人數實在太多,郭将軍的部隊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師父不忍見如此慘劇發生,因此堅持一個人在虎山崃斷後。
他一個人扼住山崃要害,殺了一百多敵軍,堅守了一天一夜,保證了剩下的郭家軍安全撤退。
但師父……師父卻受創深重,以身殉國了!他記得之前說過的那句話,吩咐我們一定要将他的頭顱帶回來,在這裡敲碎。
” 十八名弟子全都跪倒在地,面向前虛生白月宮。
面向着清商道長的頭顱。
“師父臨死前,曾飛鴿傳書讓卓王孫派兵來救。
但沒有一個人來!一個人都沒有!” 頭顱怒目圓睜着,在控拆,在呼喝。
一如當時的厮殺,掙紮,執著,怨恨。
弟子舉起手來。
他的臉不住的抽搐着,卻沒有眼淚流下。
他的心已死。
他們豁出性命在前線厮殺着,
倭方剛開始提出的條件有多苛刻,你是知道的不是?我足足用了三天時間,才讓他們同意将條件降下來。
日出之國答應撤軍了!可是你知道嗎?楊盟主?” 沈唯敬老淚縱橫,顯然是想到了傷心之處:“卓大人竟然用尚方寶劍将我召回了!他不讓我繼續談下去!他命令我全盤答應倭賊的七項條件,談都不要談!” “我回來之後,高麗人都說我是個賣國賊,說是我将大半個高麗賣給了倭賊,要捉住我活活打死。
我國士兵也說我丢了國家的臉,捉住我也是要打死。
我每天都要被人打幾十頓,可是卓大人一點都不管我! “可我是冤枉的!如果讓我繼續談下去,我一定能讓倭方完全撤軍的!我連續三天吐了又吐,就是為了壓迫倭賊讓步啊!楊盟主,你一定要替我申冤啊!” 楊逸之皺起了眉頭。
原來,卓王孫不願要一個更有利的和談條約。
如果說有人是賣國賊,那這個賣國賊隻可能是卓王孫。
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楊逸之百思不得其解。
天意自古高難問。
他隻能歎了口氣:“你為什麼不将這一切說出來呢?” 沈唯敬的淚臉一片頹然:“我不敢!我若是說出來,我會被殺的!” 是的。
沈唯敬這麼貪生怕死的人最怕的就是卓王孫。
他絕不敢說卓王孫半句壞話。
楊逸之忍不住又想歎氣:“好吧,我問問閣主究竟是怎麼回事。
” 沈唯敬撲通一聲跪下來:“多謝!多謝楊盟主。
” 楊逸之慌忙将他扶起。
這是個很難得的晴天,陽光灑在大同江邊的柳枝上,洇染出淡淡的綠意來。
在這個整潔而繁華的都市中,一切都顯得那麼生機盎然。
但楊逸之的心情卻怎麼都好不起來。
他走到虛生白月宮之前,卻忽然征住。
平日寂靜肅穆的虛生白月宮門前,此時卻站滿了人。
十八名武當弟子,分成兩排,站在虛生白月宮的兩邊。
每邊九個人,一動不動。
楊逸之眉頭皺了皺。
他們想幹什麼? 忽然,他看到了清商道長的臉。
清商道長如平時一樣,須發怒張,怒容滿面。
但他卻永遠都不會再生氣了,因為,他隻剩下一個頭顱。
隻有一個頭顱,擺在虛生白月宮的台階上。
他的怒容,仍那麼鮮明,圓睜的雙眼似乎在說着他是如何的死不瞑目。
楊逸之忽然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站在這裡。
他忍不住跪了下來,跪在清商道長前。
兩邊站着的武當弟子終于動了。
為首的大弟子走到楊逸之身前,亦雙膝跪地。
“師父說過,如果他再次回來時,戰争還沒有結束,那麼就将他的頭在這裡砸得粉碎。
” “我師父助郭再佑将軍攻打靈山城,不料中了倭軍的奸計。
師父拼命保護郭将軍,将軍仍然被亂槍擊死。
倭軍人數實在太多,郭将軍的部隊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師父不忍見如此慘劇發生,因此堅持一個人在虎山崃斷後。
他一個人扼住山崃要害,殺了一百多敵軍,堅守了一天一夜,保證了剩下的郭家軍安全撤退。
但師父……師父卻受創深重,以身殉國了!他記得之前說過的那句話,吩咐我們一定要将他的頭顱帶回來,在這裡敲碎。
” 十八名弟子全都跪倒在地,面向前虛生白月宮。
面向着清商道長的頭顱。
“師父臨死前,曾飛鴿傳書讓卓王孫派兵來救。
但沒有一個人來!一個人都沒有!” 頭顱怒目圓睜着,在控拆,在呼喝。
一如當時的厮殺,掙紮,執著,怨恨。
弟子舉起手來。
他的臉不住的抽搐着,卻沒有眼淚流下。
他的心已死。
他們豁出性命在前線厮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