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
關燈
小
中
大
注意,楊盟主隻怕絕不可能這麼容易取得勝利。
更是因為閣主,幽冥島才會陸沉,徹底攻陷倭寇老巢。
可以說,這場勝利,閣主的功勞最大。
楊盟主雖然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比起閣主來,就不算得什麼了。
何況,華音閣曆經千年經營,閣中蘊含了多麼強大的力量,想必也隻有閣主才知道。
若是閣主肯傾全力對抗日出之國,出戰高麗,必能赢得高麗戰争的勝利。
保大明社稷與黎民百姓的平安。
貧道謹以天下生靈塗炭之大難,恭請閣主出山,平定高麗之亂。
” 說着,深深鞠躬。
卓王孫凝視着他,目光緩緩掃過嘉靖,祭壇,乃至委頓在地上的嫚兒。
他的眼神平靜,似乎看到的,不過是芸芸衆生織成的蝼蟻之圖。
慢慢地,他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好。
我答應你。
” 吳清風身軀一震。
他想不到卓王孫竟會答應。
天下蒼生,死則死矣。
他絕想不到卓王孫竟會這麼簡單地就答應。
究竟什麼,讓他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吳清風苦苦思索。
他要的,究竟是什麼? “但我有三個條件。
” 吳清風眉頭一緊。
卓王孫提出的要求,絕不會那麼容易滿足。
但他随即釋然。
既然有條件,就證明卓王孫說的,絕不是戲言。
他行禮道:“閣主請講。
” “第一個條件,絕對的權力。
從戰争開啟直到結束,所有赴朝将士必須完全聽命于我。
全軍行動進退,隻由我一人指揮,絕不可有人違抗。
而中原朝廷,上至九五至尊,下至文武百官,亦不可有絲毫幹涉。
” 吳清風松了口氣。
這個條件好滿足。
自古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要卓王孫出征,當然要号令三軍。
他躬身道:“我請皇上賜尚方寶劍,虎符令旗,天下之人,莫不聽從。
” 卓王孫點了點頭。
“第二個條件,我要楊盟主做兵馬大元帥,統率正道武林豪傑,随我出征高麗。
在此期間,他亦要絕對聽我節制。
” 吳清風一驚。
他沒想到,卓王孫竟然提這樣的要求。
正道與華音閣幾乎是水火之勢,彼此不能相容。
要想讓正道豪傑受華音閣的率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深深皺着眉,思索着,良久,方才道:“貧道必盡全力說服楊盟主。
” 卓王孫淡淡地笑了笑:“不用了。
我會親自去找他。
” 那時,高麗,将是他的戰場。
不是他與那位平秀吉的戰争,而是他與他這位終生的敵人的戰争。
他與他,将在這片這場上,争奪同一個結果。
究竟是他勝,還是他勝? 那時,這場戰争才會有意義。
緩緩地,他說出了又一句話:“第三,我要天下缟素。
” 吳清風大吃一驚。
天下缟素?為誰? 卓王孫冰霜般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悲痛。
吳清風霍然明白。
天下缟素,為的是那個嫚兒極像的人。
那是卓王孫心中唯一的痛。
也許,打動他答應這場戰争的,正是這縷痛楚。
那一日,他虧欠了她一個葬禮。
于是他要萬千衆生,同聲哀哭,為一人辭世緻哀;他要茫茫世界,化為皓白,為一人之傷痛陪葬。
這才是他真正想要交換的條件。
強如卓王孫,也不能讓天下人為他的傷痛缟素。
那隻有帝王的威嚴,才能做到。
亦是皇帝在天平上唯一的籌碼。
但大明于禮法看得極重,尤其是當朝文官,更是個個都甯折不彎。
天下缟素,隻有在最重要的幾位皇室宗親駕崩時才能頒令天下。
否則,當朝官員便會死谏,甯死也不能讓這樣的亂命頒下去。
卓王孫盯着他,冷冷道:“我說的天下,是全天下。
” 全天下?吳清風的心,更沉。
那并不僅僅是大明,還有蒙古,高麗,日出之國。
高麗乃是藩國,向來順從明朝旨意,不必考慮。
但蒙古乃是宗親之國,日出之國更是敵國,令這兩國亦缟素,那幾乎是根本不可能之事,哪怕皇帝駕崩,也未必能做到。
但顯然,若不答應,卓王孫絕不可能出兵高麗。
吳清風在心底權衡、思量着。
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身份雖然未必如帝王尊崇,卻恰好陰差陽錯,成為諸多因緣交彙的樞紐。
如果有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安排,此人之死,的确有可能讓四個國家同時為之缟素。
刹那間,吳清風心底有了一個近乎殘忍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他那張鶴發童顔的臉也灰敗起來——那是他不能放棄的堅持。
但,放棄它,又是唯一能令天下缟素的可能,再沒有别的辦法。
一方面是天下蒼生之塗炭,一方面是一人之犧牲,究竟該選擇誰? 或許,他根本不必猶豫。
艱難地,他抱拳,向着卓王孫:“閣主,我答應你。
” 一句話說完,他的聲音變得蒼老無比。
他忽然在想,縱然這個選擇能保全天下蒼生,那又有什麼意義? 天下,不是為了自己想保護的人而存在的嗎? 犧牲了這個人,天下又有什麼意義? 吳清風忍不住一陣咳嗽。
卓王孫注視着他。
這時,他看到的,不是權威顯赫的國師,而隻不過是個垂垂老者。
卻也正是這個老人的憔悴與痛苦,讓這些條件得到了保障。
他淡淡一笑:“但願如此。
” 他舉起祭桌上的酒杯,杯中的酒與月光相互映照着,就像是夜色中蕩漾的海。
上面浮着的,是多少人的血。
更是因為閣主,幽冥島才會陸沉,徹底攻陷倭寇老巢。
可以說,這場勝利,閣主的功勞最大。
楊盟主雖然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比起閣主來,就不算得什麼了。
何況,華音閣曆經千年經營,閣中蘊含了多麼強大的力量,想必也隻有閣主才知道。
若是閣主肯傾全力對抗日出之國,出戰高麗,必能赢得高麗戰争的勝利。
保大明社稷與黎民百姓的平安。
貧道謹以天下生靈塗炭之大難,恭請閣主出山,平定高麗之亂。
” 說着,深深鞠躬。
卓王孫凝視着他,目光緩緩掃過嘉靖,祭壇,乃至委頓在地上的嫚兒。
他的眼神平靜,似乎看到的,不過是芸芸衆生織成的蝼蟻之圖。
慢慢地,他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好。
我答應你。
” 吳清風身軀一震。
他想不到卓王孫竟會答應。
天下蒼生,死則死矣。
他絕想不到卓王孫竟會這麼簡單地就答應。
究竟什麼,讓他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吳清風苦苦思索。
他要的,究竟是什麼? “但我有三個條件。
” 吳清風眉頭一緊。
卓王孫提出的要求,絕不會那麼容易滿足。
但他随即釋然。
既然有條件,就證明卓王孫說的,絕不是戲言。
他行禮道:“閣主請講。
” “第一個條件,絕對的權力。
從戰争開啟直到結束,所有赴朝将士必須完全聽命于我。
全軍行動進退,隻由我一人指揮,絕不可有人違抗。
而中原朝廷,上至九五至尊,下至文武百官,亦不可有絲毫幹涉。
” 吳清風松了口氣。
這個條件好滿足。
自古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要卓王孫出征,當然要号令三軍。
他躬身道:“我請皇上賜尚方寶劍,虎符令旗,天下之人,莫不聽從。
” 卓王孫點了點頭。
“第二個條件,我要楊盟主做兵馬大元帥,統率正道武林豪傑,随我出征高麗。
在此期間,他亦要絕對聽我節制。
” 吳清風一驚。
他沒想到,卓王孫竟然提這樣的要求。
正道與華音閣幾乎是水火之勢,彼此不能相容。
要想讓正道豪傑受華音閣的率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深深皺着眉,思索着,良久,方才道:“貧道必盡全力說服楊盟主。
” 卓王孫淡淡地笑了笑:“不用了。
我會親自去找他。
” 那時,高麗,将是他的戰場。
不是他與那位平秀吉的戰争,而是他與他這位終生的敵人的戰争。
他與他,将在這片這場上,争奪同一個結果。
究竟是他勝,還是他勝? 那時,這場戰争才會有意義。
緩緩地,他說出了又一句話:“第三,我要天下缟素。
” 吳清風大吃一驚。
天下缟素?為誰? 卓王孫冰霜般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悲痛。
吳清風霍然明白。
天下缟素,為的是那個嫚兒極像的人。
那是卓王孫心中唯一的痛。
也許,打動他答應這場戰争的,正是這縷痛楚。
那一日,他虧欠了她一個葬禮。
于是他要萬千衆生,同聲哀哭,為一人辭世緻哀;他要茫茫世界,化為皓白,為一人之傷痛陪葬。
這才是他真正想要交換的條件。
強如卓王孫,也不能讓天下人為他的傷痛缟素。
那隻有帝王的威嚴,才能做到。
亦是皇帝在天平上唯一的籌碼。
但大明于禮法看得極重,尤其是當朝文官,更是個個都甯折不彎。
天下缟素,隻有在最重要的幾位皇室宗親駕崩時才能頒令天下。
否則,當朝官員便會死谏,甯死也不能讓這樣的亂命頒下去。
卓王孫盯着他,冷冷道:“我說的天下,是全天下。
” 全天下?吳清風的心,更沉。
那并不僅僅是大明,還有蒙古,高麗,日出之國。
高麗乃是藩國,向來順從明朝旨意,不必考慮。
但蒙古乃是宗親之國,日出之國更是敵國,令這兩國亦缟素,那幾乎是根本不可能之事,哪怕皇帝駕崩,也未必能做到。
但顯然,若不答應,卓王孫絕不可能出兵高麗。
吳清風在心底權衡、思量着。
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身份雖然未必如帝王尊崇,卻恰好陰差陽錯,成為諸多因緣交彙的樞紐。
如果有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安排,此人之死,的确有可能讓四個國家同時為之缟素。
刹那間,吳清風心底有了一個近乎殘忍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他那張鶴發童顔的臉也灰敗起來——那是他不能放棄的堅持。
但,放棄它,又是唯一能令天下缟素的可能,再沒有别的辦法。
一方面是天下蒼生之塗炭,一方面是一人之犧牲,究竟該選擇誰? 或許,他根本不必猶豫。
艱難地,他抱拳,向着卓王孫:“閣主,我答應你。
” 一句話說完,他的聲音變得蒼老無比。
他忽然在想,縱然這個選擇能保全天下蒼生,那又有什麼意義? 天下,不是為了自己想保護的人而存在的嗎? 犧牲了這個人,天下又有什麼意義? 吳清風忍不住一陣咳嗽。
卓王孫注視着他。
這時,他看到的,不是權威顯赫的國師,而隻不過是個垂垂老者。
卻也正是這個老人的憔悴與痛苦,讓這些條件得到了保障。
他淡淡一笑:“但願如此。
” 他舉起祭桌上的酒杯,杯中的酒與月光相互映照着,就像是夜色中蕩漾的海。
上面浮着的,是多少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