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暮春三月,江面,已是春意闌珊了。
但那八百裡秦川,仍然春意正濃。
牡丹正值盛開,璀璨如錦。
芍藥争輝鬥豔,益增繁華。
更有那護城河邊楊柳飛絮,飄飄滾滾,漫天遮地,一片雪白。
濃郁的春光,把個三秦古都,點綴得粉裝玉琢,萬紫千紅。
芳春佳日,莺歌燕舞,是長安的好天氣,而且也是長安熱鬧的日子,城郊的名勝區,遊人不絕。
花明柳暗,大地平添了滿眼生機,人類物類也都充滿着喜氣。
長安西北鬥城鎮,是個有名的地方,漢初長安的故城,秦始皇的阿房宮,就建在這裡。
是清明時節,“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是掃墓時衷感的名言。
就在阿房宮的廢墟上,擁滿了踏青的人群,吊古懷往。
蔚藍的天幕下,紙鸢風筝随風舞揚,形形色色,是為壯觀。
倏地一聲慘嗥,劃過長空,叫聲凄厲難聞,遊春的人們,由不得全都昂首舉目,打量究竟。
慘嗥聲越來越近,中間還夾雜着呼喝叱咤的聲音。
蓦然間,就見從普仙寺方向,跑過來一個滿身血污的大漢,手中提着一柄單刀,身後緊追着七八個人,直向這廢墟上跑來。
那後追之人,想是怕那漢子沖入人叢中,再打算除之就非易事了,于是立下毒手。
追在最前的一人,乃是個三清道侶,先行發難,揚手打出一蓬銀芒,全中在那滿身血污提刀大漢的背上。
那大漢雖中暗器,仍是拼力急跑,後面追人中一個和尚,揚手又出一道寒光,中在那大漢的腿上,他身形一搖晃,栽倒在地。
就這當兒,身後的五六個人已然追上,雄渾的掌力齊出,直似排山倒海一般,将那大漢的一個身子,震飛起七八尺高,砰然一聲,摔倒在地,口中鮮血直噴出來。
踏青的人群,一見出了命案,隻恨爹娘少生兩隻腿,一哄而散。
滿空中飄揚的紙鸢風筝,也沒了主兒,全斷了線,任由春風吹起,飄呀,飄呀!飛落向遠遠的地方……。
這是十年前的舊事,如今又是清明屆臨,阿房宮的廢墟上,依然是人群擁擠。
但,那已不是踏青遊春的人了,空中也沒有了紙鸢風筝,繞着阿房宮廢墟一周,三步一卡,五步一哨,警戒森嚴,充滿着恐怖氣氛。
陡然間,樂聲揚起,由遠而近。
樂聲悲凄無比,聽得人心弦震動。
随着那樂聲的節奏,就見從入口處,進來了八個素衣少女,手上白燭閃灼,金爐中煙霧缭繞,緩步而來。
凄涼的樂聲,越來越近,也更顯得哀傷。
緊随那八個素衣少女身後,是四個身穿素衣的壯漢,排成一個方陣,擡着一個木案,案上白绫掩蓋,不知放着何物。
再後面,是由二十四個童子所組成的樂隊,他們似訓練有素,吹奏起來,不亞于極善音律的高手。
想是他們心中,都有着無比的悲苦,所以才吹出人間最悲哀的樂聲。
這一隊莊嚴、肅穆、充滿着詭奇幽傷的行列,徑直走向場中。
熙攘的人群,似乎受到樂聲的感染,刹時間,鴉雀無聲,而且齊向兩側倒退,讓出一條路來。
詭奇、幽傷的隊伍,緩緩行到場子中間一堆黃土處,按照八方而立,一個個垂首閉目,神聚精凝,自有一番肅穆氣氛。
那擡着木案的四個壯漢,迅快地把木案放下擺正,持燭捧護的少女,各自移動嬌軀,将燭、爐奉供在木案前面。
“行禮!”一響高聲吆喝,如裂金石。
頓時間,整個阿房宮的廢墟上,黑鴉鴉的跪了一片,神态虔誠,恭敬異常。
就在這時,樂聲倏住,隻聽“咚咚咚”,玉磬響了三聲,斷垣後面,又緩步出來了一群人物,雙臂抱于胸前,俯首低眉,神态嚴肅,但都是一律青色長袍,白帶束腰。
走在前面的四條漢子,年齡都在四十上下,長的虎背熊腰,身粗體壯,一望而知,都有極好的武功造詣。
他們緩步直趨那木案前面,朝地上一跪,朗聲道:“天蠍門下弟子,恭請宗主上祭……。
” 就在這一喊聲未了,突聽“啪”的一響,一團霧從地面疾升,那煙霧白濃,風吹不散,刹那間,就将這一片廣場罩祝“咚咚咚!”玉磬又響起了三聲。
煙霧迷蒙中,陡見木案前現出一位白衣怪人,渾身都裹在煙霧中,宛如遍體雲霞,日飛升。
那怪人在本案前面,跪了下去,拜了三拜。
拜伏在阿房宮廢墟上的人群,誰都想一睹這位天蠍門中宗主的廬山真面目,禁不住齊齊擡起頭來,全場鴉雀無聲,緊盯在那白衣怪人的身上。
無奈,濃煙缭繞,視線不清,隻能看到人影閃動。
那怪人拜罷起身,目光四下環掃了一眼,清冷地道:“天蠍教第十代宗主,為替本教護壇祖師,濺雪血仇,并追回失去重寶玉缽,特破例開壇,廣收門徒,并緝捕九大門派中人,解來阿房宮,于明年清明之日,舉行血祭。
” “謹尊宗主法谕,萬死不辭!” 人群中,爆出一響震天價的喊聲。
就在這喊嚷聲中,那白衣怪人滿意地哈哈一笑,說了一聲:“那麼就先向諸位道辛苦了!” 話音未落,陡見她那似幻的身軀,竟随煙霧騰空,長袖飛舞,衣袂飄飄,直如騰雲駕霧玉般,姿态好看煞人。
轉眼之間就失卻了蹤影。
别瞧在場的那麼多人,每一個都是在江湖上亮得出字号的人物,幾曾見過這等功夫,打心底深處,就佩服得五體投地。
樂聲又起,這一番曲調陡變,一反方才凄涼悲傷之音,轉為慷慨激昂,使人聽之,不由得熱血沸騰。
曲奏一阕,戛然而住,一人高聲喊道:“祭靈已畢,請諸位各歸汛地。
” 話落樂聲再起,那一支詭奇的隊伍,又緩緩出場而去,同時,人群也慢慢的分散了。
在這時,有一輛篷車,順着去長安的大道,揚塵飛馳。
阿房宮的廢墟上,又回複到往常的荒涼、死寂。
人已散去,日已街西,寒鴉歸窠,不覺又是暮霭蒼茫了。
忽然,斷垣處轉出一個豐神如玉的少年,青綢長衫,粉底薄履,文雅中透着清逸。
他巡視了一周,才停下身來,望着一處土丘後面,喊道:“師伯!你總該出來了吧!” 土丘後面,毫無聲息,反而在他左側荒草叢中,“嘩嘩”一響,冒出一個衣衫褴褛的老人。
此人有些瘋癫,身着淺灰破衣,足登革履,腰中橫扣一道淡黃絲帶,滿身油泥,一頭蓬松亂發,往起一長身,“嗚”的一聲怪叫,就撲向了那青衣少年。
青衣少年還真被吓了一跳,閃身躲開,清叱道:“哎呀!我的師伯怎麼總是這麼瘋瘋癫癫的。
” 那老人哈哈笑道:“好娃兒,連師怕你都敢褒貶,看我找你師父理論去。
” 青衣少年道:“找我師父也不怕,誰讓你吓人呢?” 那老人笑道:“憑你這點膽量,也出來闖江湖,我真不知道你師父存的是什麼心。
” 青衣少年道:“我并不是害怕,
但那八百裡秦川,仍然春意正濃。
牡丹正值盛開,璀璨如錦。
芍藥争輝鬥豔,益增繁華。
更有那護城河邊楊柳飛絮,飄飄滾滾,漫天遮地,一片雪白。
濃郁的春光,把個三秦古都,點綴得粉裝玉琢,萬紫千紅。
芳春佳日,莺歌燕舞,是長安的好天氣,而且也是長安熱鬧的日子,城郊的名勝區,遊人不絕。
花明柳暗,大地平添了滿眼生機,人類物類也都充滿着喜氣。
長安西北鬥城鎮,是個有名的地方,漢初長安的故城,秦始皇的阿房宮,就建在這裡。
是清明時節,“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是掃墓時衷感的名言。
就在阿房宮的廢墟上,擁滿了踏青的人群,吊古懷往。
蔚藍的天幕下,紙鸢風筝随風舞揚,形形色色,是為壯觀。
倏地一聲慘嗥,劃過長空,叫聲凄厲難聞,遊春的人們,由不得全都昂首舉目,打量究竟。
慘嗥聲越來越近,中間還夾雜着呼喝叱咤的聲音。
蓦然間,就見從普仙寺方向,跑過來一個滿身血污的大漢,手中提着一柄單刀,身後緊追着七八個人,直向這廢墟上跑來。
那後追之人,想是怕那漢子沖入人叢中,再打算除之就非易事了,于是立下毒手。
追在最前的一人,乃是個三清道侶,先行發難,揚手打出一蓬銀芒,全中在那滿身血污提刀大漢的背上。
那大漢雖中暗器,仍是拼力急跑,後面追人中一個和尚,揚手又出一道寒光,中在那大漢的腿上,他身形一搖晃,栽倒在地。
就這當兒,身後的五六個人已然追上,雄渾的掌力齊出,直似排山倒海一般,将那大漢的一個身子,震飛起七八尺高,砰然一聲,摔倒在地,口中鮮血直噴出來。
踏青的人群,一見出了命案,隻恨爹娘少生兩隻腿,一哄而散。
滿空中飄揚的紙鸢風筝,也沒了主兒,全斷了線,任由春風吹起,飄呀,飄呀!飛落向遠遠的地方……。
這是十年前的舊事,如今又是清明屆臨,阿房宮的廢墟上,依然是人群擁擠。
但,那已不是踏青遊春的人了,空中也沒有了紙鸢風筝,繞着阿房宮廢墟一周,三步一卡,五步一哨,警戒森嚴,充滿着恐怖氣氛。
陡然間,樂聲揚起,由遠而近。
樂聲悲凄無比,聽得人心弦震動。
随着那樂聲的節奏,就見從入口處,進來了八個素衣少女,手上白燭閃灼,金爐中煙霧缭繞,緩步而來。
凄涼的樂聲,越來越近,也更顯得哀傷。
緊随那八個素衣少女身後,是四個身穿素衣的壯漢,排成一個方陣,擡着一個木案,案上白绫掩蓋,不知放着何物。
再後面,是由二十四個童子所組成的樂隊,他們似訓練有素,吹奏起來,不亞于極善音律的高手。
想是他們心中,都有着無比的悲苦,所以才吹出人間最悲哀的樂聲。
這一隊莊嚴、肅穆、充滿着詭奇幽傷的行列,徑直走向場中。
熙攘的人群,似乎受到樂聲的感染,刹時間,鴉雀無聲,而且齊向兩側倒退,讓出一條路來。
詭奇、幽傷的隊伍,緩緩行到場子中間一堆黃土處,按照八方而立,一個個垂首閉目,神聚精凝,自有一番肅穆氣氛。
那擡着木案的四個壯漢,迅快地把木案放下擺正,持燭捧護的少女,各自移動嬌軀,将燭、爐奉供在木案前面。
“行禮!”一響高聲吆喝,如裂金石。
頓時間,整個阿房宮的廢墟上,黑鴉鴉的跪了一片,神态虔誠,恭敬異常。
就在這時,樂聲倏住,隻聽“咚咚咚”,玉磬響了三聲,斷垣後面,又緩步出來了一群人物,雙臂抱于胸前,俯首低眉,神态嚴肅,但都是一律青色長袍,白帶束腰。
走在前面的四條漢子,年齡都在四十上下,長的虎背熊腰,身粗體壯,一望而知,都有極好的武功造詣。
他們緩步直趨那木案前面,朝地上一跪,朗聲道:“天蠍門下弟子,恭請宗主上祭……。
” 就在這一喊聲未了,突聽“啪”的一響,一團霧從地面疾升,那煙霧白濃,風吹不散,刹那間,就将這一片廣場罩祝“咚咚咚!”玉磬又響起了三聲。
煙霧迷蒙中,陡見木案前現出一位白衣怪人,渾身都裹在煙霧中,宛如遍體雲霞,日飛升。
那怪人在本案前面,跪了下去,拜了三拜。
拜伏在阿房宮廢墟上的人群,誰都想一睹這位天蠍門中宗主的廬山真面目,禁不住齊齊擡起頭來,全場鴉雀無聲,緊盯在那白衣怪人的身上。
無奈,濃煙缭繞,視線不清,隻能看到人影閃動。
那怪人拜罷起身,目光四下環掃了一眼,清冷地道:“天蠍教第十代宗主,為替本教護壇祖師,濺雪血仇,并追回失去重寶玉缽,特破例開壇,廣收門徒,并緝捕九大門派中人,解來阿房宮,于明年清明之日,舉行血祭。
” “謹尊宗主法谕,萬死不辭!” 人群中,爆出一響震天價的喊聲。
就在這喊嚷聲中,那白衣怪人滿意地哈哈一笑,說了一聲:“那麼就先向諸位道辛苦了!” 話音未落,陡見她那似幻的身軀,竟随煙霧騰空,長袖飛舞,衣袂飄飄,直如騰雲駕霧玉般,姿态好看煞人。
轉眼之間就失卻了蹤影。
别瞧在場的那麼多人,每一個都是在江湖上亮得出字号的人物,幾曾見過這等功夫,打心底深處,就佩服得五體投地。
樂聲又起,這一番曲調陡變,一反方才凄涼悲傷之音,轉為慷慨激昂,使人聽之,不由得熱血沸騰。
曲奏一阕,戛然而住,一人高聲喊道:“祭靈已畢,請諸位各歸汛地。
” 話落樂聲再起,那一支詭奇的隊伍,又緩緩出場而去,同時,人群也慢慢的分散了。
在這時,有一輛篷車,順着去長安的大道,揚塵飛馳。
阿房宮的廢墟上,又回複到往常的荒涼、死寂。
人已散去,日已街西,寒鴉歸窠,不覺又是暮霭蒼茫了。
忽然,斷垣處轉出一個豐神如玉的少年,青綢長衫,粉底薄履,文雅中透着清逸。
他巡視了一周,才停下身來,望着一處土丘後面,喊道:“師伯!你總該出來了吧!” 土丘後面,毫無聲息,反而在他左側荒草叢中,“嘩嘩”一響,冒出一個衣衫褴褛的老人。
此人有些瘋癫,身着淺灰破衣,足登革履,腰中橫扣一道淡黃絲帶,滿身油泥,一頭蓬松亂發,往起一長身,“嗚”的一聲怪叫,就撲向了那青衣少年。
青衣少年還真被吓了一跳,閃身躲開,清叱道:“哎呀!我的師伯怎麼總是這麼瘋瘋癫癫的。
” 那老人哈哈笑道:“好娃兒,連師怕你都敢褒貶,看我找你師父理論去。
” 青衣少年道:“找我師父也不怕,誰讓你吓人呢?” 那老人笑道:“憑你這點膽量,也出來闖江湖,我真不知道你師父存的是什麼心。
” 青衣少年道:“我并不是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