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唐聖華費盡了心力,方将怪僧的話聽明白,不由心頭猛然的跳動,如同冷水澆頭,打了幾個寒噤。

     但是,怪僧這時的語聲,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斷續得倏然而止。

     唐聖華忽地心中一動,殺機頓露,急想道:“這裡就是他一人,除了他,就沒有人将我置于死地,為了活命,不如趁他在不防備的當口,我先下手将他擊斃……” 念頭閃過,慢慢的移前了兩步,正要作勢動手,猛可裡又一念頭侵襲而至,忖道:“這老人奄奄一息,若将他擊斃,于心何安,再說,我縱然将他打死,還是出不了這座死洞,他把我處死,倒是件痛快之舉,總比在此活生生的餓死悶死,要強得太多……” 這孩子心地善良,純厚無比,經此一想,反而将出洞的希望放棄,淡然一笑,道:“既然貴寺訂此條規,自不能輕易破除,請你動手将我處死吧!” “……” 對方沒有反應,他說此話,本是底着頭說的,然而人家并未動手,更未說話。

     唐聖華不禁大奇,擡頭一看,恰巧那老人也張目相看,四目相對,唐聖華又被那對碧綠的眼睛神,震懾得猛然一震。

     老人的嘴唇,似乎又在蠕動,隻聽他道:“速将真力凝聚雙掌,撐傳……我……命!門!我還有……話!說……” 這聲音漸說漸弱,斷斷續續的,簡直難以聽真。

     唐聖華将他前面的話意做去,或許這中間另有别情,因而使我有脫困之望。

     他毫未考慮後果,一心一意的要将老人救活,趕忙凝功,一長身形,就飄落在老人身後,雙掌抵住老人的命門重穴,将本身的真元,透過雙掌,直輸一老人宮脈,漸漸的抵達丹田。

     大約在一盞熱茶的時光,唐聖華神情逐漸萎頓,熱氣騰騰,熱汗濕透衣衫,疲憊不堪。

     老人忽的一聲長歎,顯見他已蘇複,而且借唐聖華的真力,助長了他的神氣。

     繼長歎之後,卻冷冷的說道:“你不怕我将你處死?” 唐聖華仍舊立在老人之後,照樣行動,很痛快的說道:“我根本不考慮這些。

    ” 唐聖華說完此話,蓦地覺得老人動人了一下,當下也不在意。

     老人繼續又冷冷的道:“我殺了你,你不覺得冤麼?” “這是你們的條規,不能因為我,而破壞了你們的戒條。

    ” “一點都不勉強?你願意的?” “不錯!是我願意的。

    ” 老人猶疑了一下,沉吟片刻,又道:“你沒有父母須你侍奉?” 唐聖華被這句話觸到痛處,混身一哆嗦,鼻子一酸,幾乎落下淚來,倔強的個性,也随之軟一下來了,但他強忍酸淚,緩緩的道:“父母早就去世了。

    ” 老人又沉默了一下問道:“從誰學的武功?” “一位怪人,教了我三年,最後,不知為什麼,而要将我殺死……” “将你殺死?”老人似乎不相信,又道:“你怎的沒有被殺?” “我不明白原因,但他言定一年之後,要是遇見我,非殺死我不可。

    ” “晤!你叫什麼名字?” 他本來不想将名姓告訴老人,轉而一想,覺得遲早也是一死,告訴他也無所謂,遂道:“唐聖華!” 老人反複念了兩遍他的名字,思索片刻,道:“你到我面前來,我有話說。

    ” 唐聖華心中一凜,暗道:“也許是要動手殺我了……” 雖然在心中作此想法,但他終于有氣無力的走了下來,到了老人的面前,說道:“你要殺我了是不是?” 老人臉上是何表情,無法看得真,可是,語氣緩和得太多了,道:“佛門中人,最重因果,本寺戒律固是森嚴,卻也有破例的一日,我的确沒有料到坐守此洞四十年之久,還有姓唐的到此,因果循環,我這戒律,就得破在你的身上。

    ” 唐聖華心中驚詫而無喜意,忙道:“這如何使得,我不願……” 老人不願拖延時刻,截道:“老僧八十年前,行道江湖,偶遇一位玄門高人,親傳‘丹心聖旗’一面,并蒙相告,此旗秘印‘玄碧奇錄’收藏之所,須精悟此圖,方能尋得奇錄,那知事機不秘,被黑道朋友知悉,聚衆強奪,老僧一命,幾乎丢在黑道惡賊之手,多虧一唐姓的英雄相救,緻使我削發為僧,隐姓埋名,住持此寺,曾在佛前立下重誓,旗在人存,旗失人亡,并立下心願,凡唐姓人到此,縱破本寺條規,一律寬釋不究,這就是我說的因果之一。

    ” 唐聖華心裡好生訝疑,第一,他無意中得知了所謂江湖人物争相拼奪的丹凡旗,竟在這位老人的手中,第二,所言唐姓英雄,許是他的前人,祖上積德,方使得他有生還之機,第三,其中還有另外的因果。

     不過,他不明白老人在此數十年,難道姓唐的到此,他是第一人?故而忍不住問道:“在我之前,就沒有姓唐的來過?” 老人也不願答複他的問話,歇了一下,繼道:“我在暗中默查你的為人,忠厚坦誠,心地仁慈,不逞人之危出手,光明正大,能舍己為人,而且,你資質奇佳,決非井底之蛙,是而觸發老僧的心意,因此,我要破例,是因果之二。

    ” 唐聖華心裡這才有了喜意,卻未溢于言表,想道:“看來一個人,還是老誠忠厚的好啊……” 他想到這裡,偶然回頭看看那幾排屍骨,心中一動,又問道:“你老人家有此聖旗,怎不替江湖行道?而困守在這座死洞之内,而且,你老人家的法号是……” 老的仍舊僵坐,雙目忽的又張,碧綠的光華,使唐聖華一凜,心說:“這老人的眼神,隻一觸及,竟使人心神震蕩,怎的如此厲害!” 老人雙目一合,緩緩言道:“老僧俗家姓田,是為少林十二代掌門恩師關門俗家弟子,削發為僧後,蒙我佛慈悲,賜名法正……” 他說到此處,略略一頓,暗中調息吸氣,又道:“你且坐下,聽老僧叙說全貌,先去你心中疑團,然後再有事相求。

    ” 唐聖華當真跌坐在地,心裡既驚且疑,不明這老人有何事相求,靜靜聽他訴說。

     原來法正和尚俗名田宗,幼年間,投拜少林門下,本來少林掌門人不收俗家弟子,但見他資質上乘,心地誠正,而經掌門人破格收留。

     少林掌門對田宗非常袒愛,私将少林七十二種絕藝,以及三大擒拿法,傾囊相授,偏這田宗悟力特高,舉一反三,會了就十分精湛。

     老方丈心喜過望,對這位徒兒,也就督促更嚴,十二年的光陰,田宗的内外功力,遠超出各位師兄之上,獨他經掌門人特許,行道江湖。

     那時,田宗才不過十九歲,初次現身江湖,一鳴驚人,三年的磨練,就已名震四海,聲蜚五嶺。

     田宗行俠作義,赤心忠膽,卻被另外一位隐迹風塵的玄門高人,在暗中監視他将近半年,發現他仁慈可靠,為武林可造之才。

     這位玄門高人,方現身相見,除了傳給他失傳武林的絕技之外,并将“丹心聖旗”,慨然相贈,臨别之際又将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