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更加兇狠,繼續說道:“我作繭自縛,苦修隐崖達二十多年,如今諾言已經踐滿,誓必現身江湖,鬧個天翻地覆,方洩我胸中這口怨氣……”
怪老人略略一頓,這當口唐聖華卻想道:“你鬧翻江湖,與我何幹……”
思念及此,怪人又道:“當我重踏江湖,必得大開殺戒,誅除我過去的仇家,你也是我誅殺之中的一人,知道不?”
唐聖華聽得心頭一震,急忖道:“如此說來,我竟變成了他的仇家,我和他素不認識,何仇之有?”問道:“我并非你的仇人,為什麼要殺我?”
“哼!我和你不但有仇,而且還有恨!”
唐聖華好生不解,他不知道仇和恨來自何處,搜盡枯腸,難得端倪,忍不住問道:“我們師徒名份仍在,仇恨從何而起?你能否将内情相告?”
“呸!傳你的武功,暫不追回,但師徒名份,自此一筆勾銷,一年之内,在江湖上遇上我仍能饒你一命,一年之後,就決不寬恕了。
” 怪人斬釘斷鐵,語氣絕裂,繼而冷笑道:“至于仇恨内情,目前也沒有心情叙說,等你臨死之際,再告訴你不遲,總之,我會叫你死得明明白白,這就是我的條件,話已說完,一個時辰之内,你速離隐崖,否則,莫怪我心狠手辣!” 唐聖華心中突地湧起一股無名的辛酸,他自從離開了父母,流浪兩年,能如此親切照顧他三年之久,除師父是絕無僅有的一人,如今,師父又是如此決裂,存有非殺他不可之心,硬逼他别離隐崖,使他又成為孤苦伶仃的孤兒,流浪四海,而且,一年後相遇,勢非置之死地不可…… 這些使人難以忘懷的創痛,使他勾起了天涯海角,何處是我家之感,因之,他聞聽之下,内心的憂傷,悲忿,凄涼,一股腦兒愁積在胸,原來強忍的愁憤,像長江潰泛,忍不住奔洩而出。
他星目呆滞,熱淚滾滾抛流,繼而嚎陶痛哭! 這是他自懂事以來,第一次如此悲痛,隻哭得天昏地暗,凄風苦霧,滿罩全崖。
他哭得聲嘶力竭,将近盞茶的工夫,尚未停止,蓦地,怪人發出了陣陣冷笑,說道:“小子,哭就管用了麼?趁早給我滾!” 語氣冷漠嚴峻,簡直聽不出有半點人情味,使人有着陰森的感覺。
唐聖華倏地住哭,仰臉凝思有傾,忖道:“是啦!哭又何用,唐聖華縱不能頂天立地,也不可寄人籬下,河山雖小,總有我立足之處,他已解除師徒之份,我又何須留戀,走!” 他立刻收斂了悲憤的心情,大踏步往崖外行去。
他步法輕靈,快捷異常,即将走出隐崖的當口,蓦地又一個意念,猛襲心頭。
唐聖華停步轉身,昂聲喝道:“師……師父!請問能不能将名譯示知……” 他在急驟之間,覺得稱怪人為師父,似乎不太妥當,故而師字出口,方始警覺,繼而一想,稱他一聲師父,也不為過,是以,又很快的喊出師父而說出了這句話來。
那知他言未盡意,話沒有說完,卻聽怪人嘿嘿幾聲陰恻恻的冷笑,刺得他汗毛直豎,要說之話,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這時,那位怪人方冷冷的說道:“你問我的姓名,是不是打算對我不利?” 要知唐聖華在這幾年中,早養成孤僻沉默心性,這句突如其來的問話,使得他難以回答。
他沉吟片刻,還是想不出适當話來,他本可以謊言欺人,然他生性耿直,純厚無比,要他說謊騙人,卻是件極其困難之事。
因為,他的原意是想知道師父的名譯,然後查探來龍去脈,俟機一洩今日之忿。
可是,怪人何等厲害,居然揭露了他的心病,而使他無言以對。
這不過是眨眼的工夫,想是怪人看出了他的心機,敝聲狂笑道:“小子!我可以告訴你,二十年前,我和你父親能打成平手,二十年後的今天,你父母連手而打,也不是我‘混世狂生’的敵手,你如想稍存對我不利之心,我叫你死得更慘!” 怪人得意非常,說到此處,再又狂聲猛笑,道:“普天之下,能和我混世狂生相敵的,除五嶺之外,隻怕找不出幾人,除非‘丹旗’再世……哈……哈……哈……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還不與我滾!” “滾”字出口,狂焰陡生,疾向唐聖華卷襲過去。
唐聖華靜聽怪人之言,禁不住毛骨悚然,心驚魄動,他知道人家說話無絲毫誇大,但這中間牽扯出他的父母來,因而又增加了一份驚疑,是以,他并未注意到怪師父忽地排出掌風,猛襲而至。
待他發現,已是晚了一步,當然也容不得他多想,所幸這股狂風,力固猛,而勁卻柔,竟将他推挫出十多步,方拿樁站穩。
唐聖華這時的心境,真是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味兒,呆立在隐崖的出口,凝神細聽,并無若何音響,他知道,即使自己再有話說,對方也不會理他。
他露出絲絲苦笑,搖了搖頭,擡步正想往崖外走出,那知無意中扭頭朝石洞那面看去,愁霧中,那座大青石,如一座小山,威立洞側,上面正顯出“直言居士”四個自己以“九曲指”寫的字。
他留戀這個三年相依的福地,往事一幕的映過腦際,不由得悠悠的歎了口氣,這才大步出崖而去。
這地方他不陌生,三年前打此路來,是抱着無窮的希望,三年後的今天,又打從此路出去,但卻意态闌珊,滿懷愁腸,一副憂愁的戚容。
走得快,想的事也多,破廟裡的往事,浮現心頭,父母的仇冤盤環腦間,尤其是“混世狂生”四個字,最使他啼笑都難,他想:“這狂生心性極難捉摸,三年以前,他救我一命,又傳我武功文學,誰知三年後,一反前态,恨我入骨,欲殺不殺,一變再變,這究竟是何道理……” 他推敲不出個中的道理,又想道:“從他字裡行間來推測,狂生很可能和我父母有一段恩怨過節,否則,他不會無端的提起媽媽,又提起爹爹的……” 這些,都成了謎,唐聖華無法解開這個謎,隻見他劍眉深鎖,星目圓睜,苦搜來龍去脈。
他目下的武功,已有相當根底,行走起來,快速無匹,皆因他心念往事,無法發現他的功力如何罷了。
不大工夫,已來到斷澗邊沿,擡目細看,三年前的景物依舊,那條葛藤,在山風吹襲中,來回擺動,看得心旌搖幌,站立不安。
他站在葛藤的這端,追憶以前冒生命之險,滑過斷澗的往事,額頭上多少又沁出了些許汗漬。
此刻,他又要竄過斷澗,然而,上端扶手的那根短藤,早就斷落,沒有依持,将如何過去? 以唐聖華的功夫論,滑藤過澗,簡直是輕而易舉,但他從未運用所學,豈能知曉過得這深不見底的斷澗不?因此,他木然了。
他站在斷澗邊沿,足足有一盞熱茶的工夫,方清醒過來,想道:“三年前我都能通過深澗,難道今天學會了武功,反而通過不了?這可能是用提縱術,方保無事……” 思念一閃而過,神情為之一振,當下吸氣丹田,腳尖輕輕一墊,振臂臨空,飄落在搖幌的葛藤之上。
他身輕如燕,穩如泰山,心中不期然一陣欣喜,想道:“看來要過此澗,實在易于反掌,我怎的不知道運用?真該死!” 這是他首次試用所學,一舉成功,那能不驚喜若狂,忙借葛藤震蕩之力,雙肩一晃,人又騰空丈許,在
” 怪人斬釘斷鐵,語氣絕裂,繼而冷笑道:“至于仇恨内情,目前也沒有心情叙說,等你臨死之際,再告訴你不遲,總之,我會叫你死得明明白白,這就是我的條件,話已說完,一個時辰之内,你速離隐崖,否則,莫怪我心狠手辣!” 唐聖華心中突地湧起一股無名的辛酸,他自從離開了父母,流浪兩年,能如此親切照顧他三年之久,除師父是絕無僅有的一人,如今,師父又是如此決裂,存有非殺他不可之心,硬逼他别離隐崖,使他又成為孤苦伶仃的孤兒,流浪四海,而且,一年後相遇,勢非置之死地不可…… 這些使人難以忘懷的創痛,使他勾起了天涯海角,何處是我家之感,因之,他聞聽之下,内心的憂傷,悲忿,凄涼,一股腦兒愁積在胸,原來強忍的愁憤,像長江潰泛,忍不住奔洩而出。
他星目呆滞,熱淚滾滾抛流,繼而嚎陶痛哭! 這是他自懂事以來,第一次如此悲痛,隻哭得天昏地暗,凄風苦霧,滿罩全崖。
他哭得聲嘶力竭,将近盞茶的工夫,尚未停止,蓦地,怪人發出了陣陣冷笑,說道:“小子,哭就管用了麼?趁早給我滾!” 語氣冷漠嚴峻,簡直聽不出有半點人情味,使人有着陰森的感覺。
唐聖華倏地住哭,仰臉凝思有傾,忖道:“是啦!哭又何用,唐聖華縱不能頂天立地,也不可寄人籬下,河山雖小,總有我立足之處,他已解除師徒之份,我又何須留戀,走!” 他立刻收斂了悲憤的心情,大踏步往崖外行去。
他步法輕靈,快捷異常,即将走出隐崖的當口,蓦地又一個意念,猛襲心頭。
唐聖華停步轉身,昂聲喝道:“師……師父!請問能不能将名譯示知……” 他在急驟之間,覺得稱怪人為師父,似乎不太妥當,故而師字出口,方始警覺,繼而一想,稱他一聲師父,也不為過,是以,又很快的喊出師父而說出了這句話來。
那知他言未盡意,話沒有說完,卻聽怪人嘿嘿幾聲陰恻恻的冷笑,刺得他汗毛直豎,要說之話,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這時,那位怪人方冷冷的說道:“你問我的姓名,是不是打算對我不利?” 要知唐聖華在這幾年中,早養成孤僻沉默心性,這句突如其來的問話,使得他難以回答。
他沉吟片刻,還是想不出适當話來,他本可以謊言欺人,然他生性耿直,純厚無比,要他說謊騙人,卻是件極其困難之事。
因為,他的原意是想知道師父的名譯,然後查探來龍去脈,俟機一洩今日之忿。
可是,怪人何等厲害,居然揭露了他的心病,而使他無言以對。
這不過是眨眼的工夫,想是怪人看出了他的心機,敝聲狂笑道:“小子!我可以告訴你,二十年前,我和你父親能打成平手,二十年後的今天,你父母連手而打,也不是我‘混世狂生’的敵手,你如想稍存對我不利之心,我叫你死得更慘!” 怪人得意非常,說到此處,再又狂聲猛笑,道:“普天之下,能和我混世狂生相敵的,除五嶺之外,隻怕找不出幾人,除非‘丹旗’再世……哈……哈……哈……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還不與我滾!” “滾”字出口,狂焰陡生,疾向唐聖華卷襲過去。
唐聖華靜聽怪人之言,禁不住毛骨悚然,心驚魄動,他知道人家說話無絲毫誇大,但這中間牽扯出他的父母來,因而又增加了一份驚疑,是以,他并未注意到怪師父忽地排出掌風,猛襲而至。
待他發現,已是晚了一步,當然也容不得他多想,所幸這股狂風,力固猛,而勁卻柔,竟将他推挫出十多步,方拿樁站穩。
唐聖華這時的心境,真是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味兒,呆立在隐崖的出口,凝神細聽,并無若何音響,他知道,即使自己再有話說,對方也不會理他。
他露出絲絲苦笑,搖了搖頭,擡步正想往崖外走出,那知無意中扭頭朝石洞那面看去,愁霧中,那座大青石,如一座小山,威立洞側,上面正顯出“直言居士”四個自己以“九曲指”寫的字。
他留戀這個三年相依的福地,往事一幕的映過腦際,不由得悠悠的歎了口氣,這才大步出崖而去。
這地方他不陌生,三年前打此路來,是抱着無窮的希望,三年後的今天,又打從此路出去,但卻意态闌珊,滿懷愁腸,一副憂愁的戚容。
走得快,想的事也多,破廟裡的往事,浮現心頭,父母的仇冤盤環腦間,尤其是“混世狂生”四個字,最使他啼笑都難,他想:“這狂生心性極難捉摸,三年以前,他救我一命,又傳我武功文學,誰知三年後,一反前态,恨我入骨,欲殺不殺,一變再變,這究竟是何道理……” 他推敲不出個中的道理,又想道:“從他字裡行間來推測,狂生很可能和我父母有一段恩怨過節,否則,他不會無端的提起媽媽,又提起爹爹的……” 這些,都成了謎,唐聖華無法解開這個謎,隻見他劍眉深鎖,星目圓睜,苦搜來龍去脈。
他目下的武功,已有相當根底,行走起來,快速無匹,皆因他心念往事,無法發現他的功力如何罷了。
不大工夫,已來到斷澗邊沿,擡目細看,三年前的景物依舊,那條葛藤,在山風吹襲中,來回擺動,看得心旌搖幌,站立不安。
他站在葛藤的這端,追憶以前冒生命之險,滑過斷澗的往事,額頭上多少又沁出了些許汗漬。
此刻,他又要竄過斷澗,然而,上端扶手的那根短藤,早就斷落,沒有依持,将如何過去? 以唐聖華的功夫論,滑藤過澗,簡直是輕而易舉,但他從未運用所學,豈能知曉過得這深不見底的斷澗不?因此,他木然了。
他站在斷澗邊沿,足足有一盞熱茶的工夫,方清醒過來,想道:“三年前我都能通過深澗,難道今天學會了武功,反而通過不了?這可能是用提縱術,方保無事……” 思念一閃而過,神情為之一振,當下吸氣丹田,腳尖輕輕一墊,振臂臨空,飄落在搖幌的葛藤之上。
他身輕如燕,穩如泰山,心中不期然一陣欣喜,想道:“看來要過此澗,實在易于反掌,我怎的不知道運用?真該死!” 這是他首次試用所學,一舉成功,那能不驚喜若狂,忙借葛藤震蕩之力,雙肩一晃,人又騰空丈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