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關燈
如何見字條,依照字條所示,打坐運氣行功,使&ldquo朱仙果&rdquo功力與本身精元彙合等情,一定不遺地禀告恩師,并說明自己實不知道這&ldquo朱仙果&rdquo為九天仙品,隻覺得好吃,因此五粒一起吃光,未曾留得兩粒帶回洞來孝敬恩師,後來見到字條,這才知道,但悔已莫及,挽救無法了,為此心中對恩師愧悔異常,并請求責罰。

     玉扇書生聽罷,不禁連連點頭,覺得愛徒的确福緣深厚,且由&ldquo朱仙果&rdquo未能帶回兩粒孝敬自己,便請求責罰這一點上看來,更覺得愛徒天性純厚至極,将來定能不負自己期望,為武林掃蕩群魔,大放異彩!請想,這樣的一個徒兒,做師父的高興還來不及哩,那還有舍得責罰之理!遂含笑地安慰道:&ldquo此果雖為千載難得之仙品,但為師的還不需服用它,而且這是你的福緣深厚,才有此奇遇,别人豈能強求,為師的高興還來不及呢,豈有責怪你之理。

    不過,你今後更應當發奮苦練用功,才不枉負這番奇遇仙緣!&rdquo語聲略一停頓又道: &ldquo這&lsquo蒼虛秘笈&rsquo,還是我在師門學藝時,即曾聽得你師祖說過,數百年前在江湖上就盛傳着蒼虛上人于道成飛升前,窮其畢生所學錄下一本&lsquo蒼虛秘笈&rsquo,武林中人搜遍天下名山大澤,均未能尋獲,不想在數百年後的今天,被你無意中獲得,并巧服&lsquo朱仙果&rsquo,此實難得之曠世福緣,不過,此&lsquo蒼虛秘笈&rsquo中所載絕世武學,必定深奧異常,以你現在所學武功而論,定然難窮其中奧秘,為師現暫為你保管,如為師的能于這二三年内領悟其奧妙,當一一傳你,待你藝成下山時,當再交還與你。

    好了,你現在休息去罷。

    &rdquo 花開花落,流光似水般地消逝。

     蕭承遠自從因追捕白兔入古洞,而巧獲曠世仙緣,返洞後經恩師訓誨,由此更加發奮用功苦練技藝,轉瞬又是年餘,因他本是秉賦奇佳的練武良材,又曾服食玉扇書生自煉的&ldquo百轉大還丹&rdquo,即此已是難得了,又何況他巧遇仙緣,服食&ldquo朱仙果&rdquo,而且一服就是五粒之多,加以他天資聰穎,悟性特強,隻要一指點,便能舉一反三,再加上玉扇書生又在旁邊嚴格督促悉心指點,功力那能不百尺竿頭,突飛猛進!以他此時身手,無論内,外,輕功三項,在武林中,除了老一輩之外,在年輕的一輩中已是鮮有敵手了。

     八月,秋風拂面,紅葉紛飛,樹木均已呈現調黃景象。

     這天,正是一個秋高氣爽,晴朗的天氣,玉扇書生覺得愛徒的功力既已精進超過期望之外,似乎應該傳授他自己百年前名震江湖的九九八十一招&ldquo大千掌&rdquo 法了,隻要掌法一學會後,就可以傳授那自己苦心研創的一百零八招&ldquo萬物歸宗&rdquo 扇招,待他學成自己的絕學之後,便可以讓他慢慢學習那本&ldquo蒼虛秘笈&rdquo裡面所載曠世無俦的神功絕學了。

     因此,他就把愛徒叫到洞外&ldquo長空棧&rdquo頂,先把這&ldquo大千掌&rdquo法第一招的變化玄妙講解給他聽了,然後再把這第一招使給他看,俾使他心領神會,等第一招學會了再傳授他第二招,雖然蕭承遠秉賦聰穎,悟性異與常人,但因這掌法的每招每式變化玄妙複雜異常,也得化上半個時辰才能學會一招,而且也隻是學會,要想融會貫通,那還必須假以時日。

     因此,玉扇書生為了怕愛徒疲累過甚,每天隻教五招就不教了,隻叫他反複習練,意思是要他把這五招融會貫通後,才肯教他下五招。

    蕭承遠當然明白恩師的心意,遂加倍的努力習練,有時為了一式的變化不能練得順心應手時,便拼命地深思以求悟解,甚至連飯也不願回洞去吃,雖二猿來催,也不置理,一定要求得悟解後,方始興孜孜地回洞吃飯,吃完了飯再繼續練習。

     雖是如此,蕭承遠也得化上三四天的時間,才能将所學五招各式練得順心應手,融會貫通。

     光陰荏苒,轉瞬之間又過去了一個多月,一套&ldquo大千掌&rdquo法,蕭承遠已學會了三分之二,這天,玉扇書生正在給愛徒講解第五十六招至六十招中的招式變化玄妙時,突聞一聲有如龍吟般地震天長嘯響自峰下,玉扇書生立時停止講解,面露喜色地暗道:&ldquo此老真信人也。

    &rdquo随向蕭承遠笑說道:&ldquo來客乃四十年前名震江湖的邱竹湘邱大俠,因其須發雪白如銀,外号人稱銀髯叟,此老一身武功已臻化境,論年齡當已在百歲左右,雖早歸隐戒殺,但生性嫉惡如仇且好動,故仍常遊戲風塵,每遇綠林惡徒,雖不願沾惹血腥,亦必予以戲谑而為懲戒,當年為師救你之時,适與此老同行,那夜你所見的老公公便是此老,将來你學成下山行道江湖,如能得此老照顧,對你實獲益匪淺,此老生性雖然不拘小節,但亦言出必行之信人,等會此老來時,你可以師叔事之,恭請教益,對你必有好處。

    &rdquo 蕭承遠受教後就轉身向崖下望去,隻見一條灰大人影,兩隻大袖一張便像一隻大灰鶴似地騰空飛起,起落之間就是二十來丈高下,心中也不禁暗暗敬服,轉眼之間,銀髯叟已躍登峰頂,隻聽得玉扇書生哈哈大笑道:&ldquo邱大俠果為信人也,自聞邱大俠嘯音,我這書生就率小徒伫立峰頂迎候俠駕矣。

    &rdquo 銀髯叟也是一陣哈哈大笑過後,忽地一臉肅容說道:&ldquo前輩這句&lsquo迎候俠駕&rsquo,老朽實不敢當,不過,前輩素所深知,老朽雖然遊戲風塵,玩世不恭,但言出必行,從不失信于人,故今日特來拜候前輩起居,順便探望這位小師弟來了。

    &rdquo 說罷又是一陣哈哈大笑,蕭承遠趕忙上前拜倒說道:&ldquo承兒拜見師叔金安。

    &rdquo 銀髯叟連忙伸手扶起他說道:&ldquo小師弟,這師叔二字,老朽可實在擔當不起,如果你看得起老朽,就喊我一聲老哥哥罷。

    &rdquo 玉扇書生忙笑說道:&ldquo邱大俠可不必太謙,承兒年齡總共才有多大,論年紀讓他叫你一聲公公亦不為過,叫你師叔又何有不當哩!&rdquo 銀髯叟忽地臉容一正,肅然說道:&ldquo前輩這話,不為無理,可是武林中最重的是名份班輩,雖然前輩對老朽從未以晚輩看待,但老朽又豈敢擅亂輩份,這師叔稱呼卻是斷然使不得。

    &rdquo 玉扇書生見銀髯叟執意不肯,深知此老性情豪爽坦直,說一不二,他既不願,當然勉強不得,但愛徒這點年紀,若真的喊他&ldquo老哥哥&rdquo覺得實在有點不倫不類,若以&ldquo邱大俠&rdquo呼之雖然較好,可是此老在江湖上姓氏不用已久,如用&ldquo師兄&rdquo,然自己與他們派各别,毫無瓜葛,又怎能令承兒以師兄稱之,忽然他想起了承兒得到的那本&ldquo蒼虛秘笈&rdquo中所載的坐功,乃九天玄門上乘煉氣之法,如能煉到化境。

    非但能以意禦敵,且可返老還童,永保長生,道成飛升,自己已經全部悟解何不以此玄門上乘神功相傳,這樣一來,則承兒以師兄稱之便屬至理了。

     思忖至此,就胸有成竹地點頭笑道:&ldquo邱大俠此言果屬正理,既如此就命承兒以師兄稱之如何?隻是太有屈邱大俠了。

    &rdquo說着便轉臉對蕭承遠說道:&ldquo承兒還不拜見邱師兄。

    &rdquo 蕭承遠一聽,連忙趨前拜道:&ldquo承兒拜見師兄。

    &rdquo 銀髯叟這才哈哈大笑,伸手扶起蕭承遠說道:&ldquo好了,小師弟快别拜了,我這做師兄的實在還拿不出什麼好見面禮給你哩。

    &rdquo 忽然銀髯叟雙目精銀芒閃爍的盯在蕭承遠臉上望了一會,不禁驚詫萬分的向玉扇書生問道:&ldquo前輩,這我就不懂了,看小師弟面色紅潤,兩眼神光内蘊,内功分明已臻最高火候,即以數十年修為,也難能臻達如此境界,何以小師弟上山才隻不過三年将近,怎會就有如此成就,實令我迷惑不解之極了。

    &rdquo 玉扇書生見問,先不作答,反向蕭承遠說道:&ldquo你邱師兄生性好酒,承兒還不速去洞中将為師的&lsquo百花釀&rsquo取來款待你師兄麼。

    &rdquo蕭承遠去後玉扇書生這才舉手相讓和銀髯叟到崖邊石桌兩旁的石凳上坐下笑說道:&ldquo邱大俠果然明見,若論修練,确如邱大俠所說數十年,也難能有此成就,也是此子福緣深厚,巧獲奇遇,才能有此成就,眼看群邪蠢動,武林魔劫将興,恐怕也是天意如此,要将這誅邪伏魔重任降于此子身上,最近我詳細觀察此子,雖然天性純厚仁慈,但一身情孽殺孽極重,且最近殺氣時現華蓋,恐怕等不到七年,在這一二年内,此子即必須下山行道,以應魔劫哩!&rdquo 玉扇書生說到這裡,就把蕭承遠如何獵捕白兔,入古洞巧服五粒&ldquo朱仙果&rdquo 及獲得&ldquo蒼虛秘笈&rdquo等詳細情形告知,這番奇遇隻聽得銀髯叟兩隻精光四射的眼睛越睜越大,霜眉掀動,又驚又羨,到後來隻樂得縱聲哈哈大笑不止,聲震長空,回繞不絕。

     玉扇書生說完這段詳情經過之後,臉容一正忽地,肅色說道:&ldquo我有句不知進退的話,說出來尚望邱大俠勿以老夫托大才好。

    &rdquo 銀髯叟連忙說道:&ldquo前輩說哪裡話,有什麼話前輩盡管吩咐就是。

    &rdquo 玉扇書生點點頭道:&ldquo我癡長你五十多年,并承你不棄,均以前輩稱之,委實使我汗顔,今你既定要承兒以師兄視之,那我也就隻好老實不客氣地叨長了,但老夫既叨做長輩,當然總得有點心意,于心方安,因此我就想到承兒獲得的那本武林奇書&ldquo蒼虛秘笈&rdquo中所載的先天玄門上乘練氣坐功,年來我已悟解,意欲傳授與你,以稍盡我心意,不知你意下如何?&rdquo 銀髯叟做夢也想不到,為了這一句稱呼,竟然得到這位宇内第一奇人門牆,并獲傳曠世絕學,雖然自己年已将屆百齡,距死已不遠,本不應再有他想,但,人生百年,學無止境,何況他很清楚,這九天玄門大乘神功,如能練到化境,非但能永保長生,且可成道飛升。

    聞聽後,那得不驚喜若狂的,遂連忙起身說道:&ldquo如此恩師在上,請受老徒一拜。

    &rdquo說着便要跪拜下去,不但仍然拜不下去,且還隐隐有一股反震之力,似欲将自己身子震彈飛起,卻忽又有一股無形吸力,竟又将自己身子吸住,再擡頭一看,自己一個身子已經懸空,腳底離地約尺餘,試一運功下墜,雖然本身功力并未受絲毫阻礙,但任憑怎樣也不能移動分毫,這才知道,恩師功力已達以意克敵化境!不禁面孔一紅,連忙松散全身功力,那這裡功力剛一松散,雙腳也已沾地,隻見玉扇書生朝他莞爾一笑道:&ldquo我看這些俗禮以後都免了吧。

    &rdquo 銀髯叟這才恭謹地彎腰垂手站立着答道:&ldquo謹遵恩師命谕。

    &rdquo 玉扇書生不禁皺眉擺了擺手道:&ldquo哪來這麼多俗禮的,我可不慣這些拘泥小節,而且你也是年近百歲的人了,以後可免去這一切拘束,免的叫人看了笑話。

    &rdquo 玉扇書生見他仍然站着,頗感不高興地說道:&ldquo還不坐下來談話,老站着幹嘛。

    &rdquo 銀髯叟一聽連忙移身坐下,玉扇書生這才點頭笑道:&ldquo這才是呵!等會你師弟酒拿來了,我還得要你陪我喝上幾杯哩!&rdquo玉扇書生說到這裡,忽然哈哈大笑道:&ldquo你不是說你拿不出東西來給你這位小師弟做見面禮嗎?我看你不如把你那套&lsquo回旋天罡掌&rsquo法傳給你小師弟算了,不過現在我正在傳授他&lsquo大千掌&rsquo法,你必須在此住上一月,待他把&lsquo大千掌&rsquo法學完,融會貫通後方可傳授,同時在這一月期中,你也可以随我習練那&lsquo九天玄門大乘神功&rsquo。

    &rdquo 銀髯叟知道恩師對這位小師弟的确是愛護至極,生怕他将來不夠應用,越是多學點東西越好,雖然将來掃蕩群魔責任重大,但憑着恩師的&ldquo萬物歸宗&rdquo扇招,&ldquo大千掌&rdquo法,以及&ldquo蒼虛秘笈&rdquo上所載的神功絕學,就是一群老魔出來,恐怕也非這位小師弟的敵手,自己這套&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法,雖然曾經名震武林,如與這些神功絕學相較,則不啻是螢火之光,實在沒有什麼大用,不過,恩師既然叫教,那有推诿之理,遂連忙點頭答應。

     于是師徒倆又談些近年來武林狀況,及群魔動态,正談之間,蕭承遠已經抱着一罐&ldquo百花釀&rdquo和一隻酒壺來到,身後跟着二猿,手中各捧着一個大木盤,裡面裝着些已經切好了的鹿脯,兔肉,山雞,及一些黃精甘果等類,為數确實不少,蕭承遠把杯筷擺好,又把二猿手中的木盤接過并排放在石桌中央,然後才去打開酒罐,取出一壺&ldquo百花釀&rdquo來,将二人面前的酒杯注滿,自己便垂手侍立一邊。

     銀髯叟見門狀,便笑說道:&ldquo來,小師弟,你别站着,也坐下來喝一杯吧。

    &rdquo 蕭承遠仍然站着沒動,玉扇書生也笑說道:&ldquo你師兄不是外人,不要太拘束了,可吩咐大黑再去拿付杯筷來,坐下同喝一杯好了。

    &rdquo 蕭承遠這才點頭應&ldquo是&rdquo,轉身吩咐大黑去取筷杯,自己則在銀髯叟下首坐下,執壺給恩師與師兄斟酒。

     不一會大黑已将杯筷取來,于是師徒三人便舉杯共飲暢談,所談者都是江湖動态,武林門派,及各門各派武學精華,招式,群魔功力,火候,及其生長形相特長等等。

    這老師徒二人,所談這些,實深具含義,蓋蕭承遠二三年内即将下山行道,其目的是欲廣增蕭承遠見聞,俾使将來行道江湖時,知道那些門派為武林正宗,那些門派為邪魔外道,并使其警惕,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武林之中奇人異士盡多,切不可恃技驕狂,而且江湖上,詭詐多端,層出不窮,處處均應小心提防,不可大意疏忽,更因江湖中最重因果報應,一步走錯,可能引起冤怨相報,永遠糾纏不清,必須心懷仁慈寬大,不到萬不得已時,切不可輕妄出手傷人,如非萬惡之人,千萬不可殺戮等等。

     蕭承遠是何等聰明之人,恩師和師兄所談各種之含義那有不明之理,于是也就暗暗銘記于心,也就因為這樣一來,日後在行道江湖時,竟有好多江湖惡徒,能數番在其手底逃生,結果終被其仁厚感動而改邪歸正,這是後話,暫時按下不提。

     師徒三人,這席酒隻吃到日色西墜,暮藹四起,方始回洞,各自休息練功。

     從此,銀髯叟就暫在山中住下,随玉扇書生練那&ldquo九天玄門大乘神功&rdquo,直到一月後,蕭承遠已将一套八十一招&ldquo大千掌&rdquo法,完全練會,并已融彙貫通,隻見他施展開來,難為他竟然能拳掌指兼施并用,絲毫不亂,吞、吐、拍、打、指、點之間,每招每式均貫注内家真力,且招式變化均極熟練玄妙迅速,施展到精妙處,周圍二十丈附近,均在其掌力範圍之中也,其威力端地驚人之極,一套&ldquo大千掌&rdquo法使完了,蕭承遠仍然氣定神閑,面不紅氣不喘,站立當地,隻看得銀髯叟贊歎欽佩不已,即連玉扇書生也不禁看得點頭微笑,暗自嘉許,心中寬慰之極。

     銀髯叟為了要試試這小師弟的功力火候,增加其一點臨敵經驗,遂乃下場以自己成名的&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法與其過招,這兩人一搭上手,别看銀髯叟數十年修為,功力火候均已臻爐火純青境界,&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更曾名震武林,雖然一上來曾将蕭承遠逼得連連後退,可是蕭承遠缺乏臨敵經驗,加上這套掌法又是初學乍練,火候不夠,雖說是已融合貫通,但其精微奧秘處,尚未能完全領悟,因此一上來便被鬧得手忙腳亂,但畢竟少年人,一是引起好勝心性,一聲長嘯,立時氣沉丹田,功貫雙掌,一時間情形大變,隻見掌風呼呼,拳、掌、指,兼施并用,神出鬼沒,身形快若飄風,四面八方均是拳掌指形,銀髯叟不禁大驚,連忙也展開&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精微招數,小心應付,這才打了個平手,雖然最後僥幸勝了一招,但也勝得險極,不過,小師弟再稍假時日鍛煉,自己這套&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實非敵手。

    心中本想禀明恩師,自己這套掌法不傳小師弟也罷,但轉而一想,&ldquo大千掌&rdquo法威力太大,委實不宜常用,反而不如自己這套掌法可以随便應用。

     結果還是把這套&ldquo回旋天罡掌&rdquo傳給了小師弟,這才叮囑小師弟下山時,毋必要先到他處去一行,拜别下山而去。

     春去夏來,歲月如梭,晃眼之間,蕭承遠在華山南峰學藝已過五年,不但盡得玉扇書生一身文武絕學,且&ldquo蒼虛秘笈&rdquo所載神功奇學,亦均已練就,隻是那&ldquo九天玄門大乘神功&rdquo 火候尚差而已。

     這時,蕭承遠年已十九,長成一個猿背蜂腰,面如冠玉,唇紅齒白,絕代蓋世的美少年。

     這天夜晚,玉扇書生忽地對愛徒說道:&ldquo承兒,你已得我一身所學,為師的自問,再也沒有可以教你的好東西了,且你年已成長,應該下山曆練,行道江湖,憑你一身武學為武林伸張正義,做些有益于社會的事,但要切記平時為師所訓,對人要以仁厚為本,凡事必須忍耐,萬不可冒失莽撞,江湖中最重的是&lsquo信義&rsquo二字,一諾千金,你必須謹守信義!還有殺你父母仇人,為師的當年曾許下諾言,七年後由你手刃親仇,現在尚還不到七年,你必須要等到七年後方可前往尋仇!&rdquo 說着便拿起石桌上放着的玉盒和一個包袱,一張紙條,交給蕭承遠說道:&ldquo這玉盒是你得來的&lsquo蒼虛秘笈&rsquo現在交還給你,這張紙條上是你邱師兄的地址,你下山後可先往他處一行,你的殺父仇人是誰?問他便知,包袱裡是兩套衣服和一些路費,你明早下山去吧!&rdquo 玉扇書生說完便垂眉閉目跌坐在石床上,蕭承遠一屈膝跪倒地上哭道:&ldquo師父,您老人家不要承兒了嗎?&rdquo 玉扇書生倏地微睜雙目說道:&ldquo傻孩子,下山了,應該高興才對,哭個什麼。

    &rdquo 蕭承遠嗚咽地道:&ldquo承兒不要下山,承兒要侍候您老人家一輩子!&rdquo 玉扇書生歎了口氣道:&ldquo癡兒,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為師的今夜也就要動身他往,雲遊天下名山,隻要你下山後能恪遵師訓,切記不忘也就是了,你早點休息去吧!&rdquo 蕭承遠萬般無奈,隻須得站起身來,正要回室,玉扇書生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伸手從懷中摸出一個小白玉瓶子說道:&ldquo承兒,這玉瓶裡是為師煉制的&lsquo百轉大還丹&rsquo你拿去帶在身邊,以便急時救人濟世之用吧。

    &rdquo 蕭承遠接過玉瓶的不禁更為感激師恩深厚,無以複加,忽地他想起了手中的&ldquo蒼虛秘笈&rdquo,為武林奇寶,帶在身邊,實在多有不便,于是雙手捧着玉盒含淚說道:&ldquo師父!這本&lsquo蒼虛秘笈&rsquo,承兒年輕,帶在身邊,實有不便,拟請恩師仍予保管,萬望恩師允準。

    &rdquo 玉扇書生沉吟了半晌,這才點頭應允接過玉盒說道:&ldquo好吧!為師就代你暫為保管着是了。

    &rdquo 蕭承遠回到石室裡,躺倒石床上,翻來複去,想起師恩深重,哪裡能睡得着。

     要知道,蕭承遠上山五年有餘,雖名為師徒,實情逾父子,玉扇書生對他關照愛護體貼,簡直無微不至,一旦離别在即,哪能不使他孺慕依依難舍哩! 直到天将發曉方始朦胧睡去,一覺醒來,已是紅日滿天,連忙一躍下床,走到外面石室,恩師已不知在什麼時候早走。

     二猿似已知道蕭承遠即将下山,醜臉上均顯着依依難舍之情,圍着他嘯叫不已,他看看這居住了五年多的石室裡的一切東西,都不禁感覺依依,伸手摸摸這樣,又摸摸那樣,直到最後才硬着心腸,眼含淚水,走出洞外,一聲長嘯,騰身飛上&ldquo長空棧&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