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領軍
關燈
小
中
大
習中見高低,哪有時間慢慢調教?我隻有以俞重山的威信和俞家軍的軍紀立威,而後先嚴後寬,使兵将們十日之内成為真正聽我号令的部下。
筱伯有些驚訝地望着雲襄:公子以前從未帶過兵,從哪裡得知這些領兵要訣?雲襄笑道:熟讀史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當年南宋名将虞允文,采石矶前倉促上陣,以文官之身第一次帶兵,正是用到了先立威,後懷柔之術,短時間内便将一萬多名江淮軍将士收歸麾下,這才有後來青史流芳的采石矶大捷。
筱伯微微颔首:我總算知道諸葛亮、韓信、虞允文這些兵法大家是如何來的了。
原來紙上談兵,多數人會成為趙括,不過也有少數聰明絕頂的天才,能夠一步登天!我看公子就是這樣的天才。
雲襄笑着擺擺手:你别讓我太過自負,那會害死我的。
對了,明天我要搬到軍營去住,隻有和将士們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統帥。
明珠一聽,立刻吵着要女扮男裝做個随從,被雲襄好說歹說總算勸住,不過作為交換的條件,雲襄隻得答應将筱伯帶去,一來負責保護雲襄安全;二來也負責為明珠傳遞雲襄的近況和消息。
京城靳無雙的書房内,江浙總兵俞重山最新的奏折就擺在他的桌上。
他若有所思地敲着桌子,皺眉自語道:這個俞重山,究竟想幹什麼?一旁侍立的青衫老者陪笑道:他是想從沿海駐軍中抽調精銳組成新軍,作為對付倭寇的機動部隊,不受統屬、地域限制,一有倭寇蹤迹就主動出擊,以扭轉對倭寇的被動局面。
靳無雙歎道:我何嘗不知一支獨立的機動兵力,對平息倭患的重要性。
但這樣一支不受地域限制的精銳,就如一柄雙刃劍,既可傷人,也可傷己。
它一旦坐大,就要威脅地方乃至朝廷的安甯。
這個俞重山,還真給我出了個難題。
青衫老者沉吟道:聽說組建這支新軍的主意,是來自公子襄的建議。
公子襄?靳無雙一怔,撚着手指上的赤玉扳指沉吟良久,那就答應他,不過人數上要加以限制,最多不得超過六千人。
不超過六千人?青衫老者有些意外,光倭寇中最大的一支東鄉部就不止萬人,六千人是不是太少了點? 一點不少!靳無雙笑道,公子襄既然是雲嘯風的弟子,憑他的才能,以六千對一萬已經綽綽有餘。
明日就請聖上下旨,答應俞重山的要求,組建新軍剿倭營,人數限制在六千人,就以俞重山為主帥,依舊兼任江浙總兵。
隆隆的戰鼓在演武場上緩緩響起,使演習多了幾分實戰的氣氛。
俞家軍一營和七營已集結完畢,就等主将做演習前的最後動員。
雲襄縱馬從三百多名巍然伫立的彪形男兒面前馳過,最後勒馬停在隊伍前方,對衆兵将大聲道:我知道自己領兵這十天,你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心裡對我這書呆子有很多不服。
有些人說不定還對我心懷仇恨,想找機會報複。
我答應你們,隻要你們能在今日的演習中,證明一營是俞家軍精銳,證明我對你們的貶低和羞辱錯了,我可以讓你們痛揍一頓,讓你們洩憤。
不過現在,請先用行動來向我證明! 說完雲襄縱馬回到指揮台上,遙聽評判席那邊的鼓聲突然停止,那是演習開始的信号。
他對一旁侍立的牛彪點點頭:擂鼓!前進的鼓點隆隆響起,聲聲催人奮進。
一營三百多名将士邁着整齊的步伐,開始向對手緩緩逼近。
他們手中的兵刃雖然已換成了演習專用的竹刀木槍,可依然透出森森殺氣。
七營的隊形在行進中突變,分成左右兩軍,呈鉗形陣向一營兩翼包抄過來。
雲襄見狀,對牛彪打了個手勢,牛彪令旗一揮,鼓聲頓時一急,一營應聲分為兩隊,迎向對手。
眼看對方已不足百步距離,七營隊形再次突變,由鉗形陣合為箭形陣,如一支利劍直切一營的心髒。
于此同時,七營的兵将們已呐喊着發足狂奔,向對手發起了沖鋒。
俯瞰戰場的評判台上,俞重山看得連連點頭,對身旁的将領講解道:這七營點檢張文龍還真是個将才,短短三百步距離,七營兩次變陣,隊伍絲毫不亂,可見七營平日戰術素養。
一個參軍笑道:他這變來變去的,除了好看,有啥意思? 這意思可大了!俞重山一說到兵法,頓時興緻勃勃,他就像武林高手與人對敵,先出一招試探,看你如何應付,待看清對手虛實和強弱,再尋隙出擊。
這說起來簡單,但要将陣形随心所欲變來變去,平日不知要下多大的工夫。
如果将陣形比作劍手的劍招,你出招變招比别人快一點,高下勝負就立分。
(龍鳳中文)張文龍現以鉗陣形讓一營兵力散開,再在最後關頭變為箭陣形突擊,這就像劍客發現對手的破綻後,突然一擊擊殺。
這最後一擊的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現在一營要變陣已經遲了,我倒真想看看那姓雲的如何應付? 俞重山雖然自重身份,不屑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比試,但對這一戰還是極為看重。
他雖在評判台觀戰,但心中已将自己投入到戰場,想象着自己率領七營發起最後沖鋒的情形。
一營的鼓聲突然停了,突兀得令人詫異。
七營的戰鼓頓時氣勢更盛,七營兵将越發鬥志昂揚,呐喊聲鋪天蓋地,立刻将對手的氣勢完全壓制。
鼓聲一停,一營的呐喊突然停止,跟着隊形立散,尚未與對手交鋒,三百多兵将就紛紛四下逃散,不成隊形,不戰自潰!一營輸了!俞重山身邊的參軍興奮地叫起來,正要讓傳令兵中止演習,俞重山忙擡手阻止:等等!一營未損一兵一卒,怎麼算輸? 一營一散,七營氣勢如虹的突擊和沖鋒,一下子失去了攻擊的目标,就如劍手必殺的一劍刺在了空處,其難受可想而知。
七營的兵将不由停下腳步,停止呐喊,但依舊保持着完整的隊形。
隻見一營的兵勇散在四方,對他們大聲嘲笑叫罵。
七營的兵将氣得兩眼冒火,但恪于戰術紀律,不能散開陣形去追打一營那些王八蛋。
如果保持陣形去追那些散兵,就像用拳頭打蚊子,一點用沒有。
單兵的逃逸速度,肯定比一支隊伍的追擊速度要快得多。
評判台上,衆将你看我我看你,議論紛紛:怎麼回事?一營在搞什麼玄虛?也有将領拍案大罵:胡鬧,真是胡鬧!好好一場演習,讓那姓雲的家夥給攪黃了。
隻有俞重山嚴肅地望着演習場,見衆将都将目光望向自己,他澀聲道:這是倭寇的戰法,七營恐怕要糟。
話音剛落,七營的鼓聲突變,跟着就見七營散開隊形,向一營的兵将追殺過去。
顯然七營主将已憋不住,下令兵将們自由出擊。
就在這時,突聽一營鼓聲乍起,震得人熱血沸騰。
跟着就見那些原本遊兵散勇般的一營兵将,以快得令人咋舌的速度,集合成數十支小隊,将分散開來的七營兵将打得落荒而逃。
七營主将看見場中情形,連忙擂鼓集合隊伍,可集結速度比一營将士慢得太多,根本無法扭轉戰局。
跟着又聽一營鼓聲突變,那數十支分散的小隊,片刻間就集合成三支百人隊,向七營的戰場主将發起了反沖鋒。
七營隊形已散,僅有中軍一個百人隊還保持着防禦陣形,怎敵得過三支百人隊的強大沖擊,轉眼間便被沖亂陣形,指揮戰場的将領雖然悍勇,卻依舊被七營兵将生擒活捉。
一營将士們押着擒獲的七營戰場主将,也就是七營的副點檢來到評判台前,那副點檢對俞重山高聲叫道:一營違反演習規則,老子不服! 此時七營的主将趙文虎也縱馬來到評判台前,俞重山望着面前這劍眉朗目、儒雅沉定的愛将問道:趙文虎,你服不服? 趙文虎翻身下馬,拱手拜道:七營戰場主将被擒,兵将損失慘重,輸得心服口服。
在一營兵将的歡呼聲中,雲襄捧着俞重山的佩刀來到評判台前,将佩刀交給俞重山的愛将,對俞重山拱手道:十日之期已到,小生交還俞将軍佩刀。
俞重山點點頭,接過副将遞過來的佩刀,高聲宣布:今日演習,一營大獲全勝! 一營将士爆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興奮地向雲襄湧來。
筱伯想起雲襄演習前的承諾,正要挺身保護,可三百多将士潮水般湧來,怎容得他阻攔?隻見衆兵将不由分說,七手八腳将雲襄抓起來,高高抛向空中,又穩穩接住,跟着再抛,再接人人臉上洋溢着發自内心的興奮和喜悅。
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化解了這十日來的憤懑和仇怨,他們現在對雲襄的不滿和仇恨早已煙消雲散,隻剩下由衷的敬服。
牛彪擠入人叢,伸手将雲襄接住,然後穩穩放下,跟着倒頭便拜:雲公子,我牛彪以前多有冒犯,請公子恕罪!雲襄連忙扶起牛彪:牛将軍請起
筱伯有些驚訝地望着雲襄:公子以前從未帶過兵,從哪裡得知這些領兵要訣?雲襄笑道:熟讀史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當年南宋名将虞允文,采石矶前倉促上陣,以文官之身第一次帶兵,正是用到了先立威,後懷柔之術,短時間内便将一萬多名江淮軍将士收歸麾下,這才有後來青史流芳的采石矶大捷。
筱伯微微颔首:我總算知道諸葛亮、韓信、虞允文這些兵法大家是如何來的了。
原來紙上談兵,多數人會成為趙括,不過也有少數聰明絕頂的天才,能夠一步登天!我看公子就是這樣的天才。
雲襄笑着擺擺手:你别讓我太過自負,那會害死我的。
對了,明天我要搬到軍營去住,隻有和将士們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統帥。
明珠一聽,立刻吵着要女扮男裝做個随從,被雲襄好說歹說總算勸住,不過作為交換的條件,雲襄隻得答應将筱伯帶去,一來負責保護雲襄安全;二來也負責為明珠傳遞雲襄的近況和消息。
京城靳無雙的書房内,江浙總兵俞重山最新的奏折就擺在他的桌上。
他若有所思地敲着桌子,皺眉自語道:這個俞重山,究竟想幹什麼?一旁侍立的青衫老者陪笑道:他是想從沿海駐軍中抽調精銳組成新軍,作為對付倭寇的機動部隊,不受統屬、地域限制,一有倭寇蹤迹就主動出擊,以扭轉對倭寇的被動局面。
靳無雙歎道:我何嘗不知一支獨立的機動兵力,對平息倭患的重要性。
但這樣一支不受地域限制的精銳,就如一柄雙刃劍,既可傷人,也可傷己。
它一旦坐大,就要威脅地方乃至朝廷的安甯。
這個俞重山,還真給我出了個難題。
青衫老者沉吟道:聽說組建這支新軍的主意,是來自公子襄的建議。
公子襄?靳無雙一怔,撚着手指上的赤玉扳指沉吟良久,那就答應他,不過人數上要加以限制,最多不得超過六千人。
不超過六千人?青衫老者有些意外,光倭寇中最大的一支東鄉部就不止萬人,六千人是不是太少了點? 一點不少!靳無雙笑道,公子襄既然是雲嘯風的弟子,憑他的才能,以六千對一萬已經綽綽有餘。
明日就請聖上下旨,答應俞重山的要求,組建新軍剿倭營,人數限制在六千人,就以俞重山為主帥,依舊兼任江浙總兵。
隆隆的戰鼓在演武場上緩緩響起,使演習多了幾分實戰的氣氛。
俞家軍一營和七營已集結完畢,就等主将做演習前的最後動員。
雲襄縱馬從三百多名巍然伫立的彪形男兒面前馳過,最後勒馬停在隊伍前方,對衆兵将大聲道:我知道自己領兵這十天,你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心裡對我這書呆子有很多不服。
有些人說不定還對我心懷仇恨,想找機會報複。
我答應你們,隻要你們能在今日的演習中,證明一營是俞家軍精銳,證明我對你們的貶低和羞辱錯了,我可以讓你們痛揍一頓,讓你們洩憤。
不過現在,請先用行動來向我證明! 說完雲襄縱馬回到指揮台上,遙聽評判席那邊的鼓聲突然停止,那是演習開始的信号。
他對一旁侍立的牛彪點點頭:擂鼓!前進的鼓點隆隆響起,聲聲催人奮進。
一營三百多名将士邁着整齊的步伐,開始向對手緩緩逼近。
他們手中的兵刃雖然已換成了演習專用的竹刀木槍,可依然透出森森殺氣。
七營的隊形在行進中突變,分成左右兩軍,呈鉗形陣向一營兩翼包抄過來。
雲襄見狀,對牛彪打了個手勢,牛彪令旗一揮,鼓聲頓時一急,一營應聲分為兩隊,迎向對手。
眼看對方已不足百步距離,七營隊形再次突變,由鉗形陣合為箭形陣,如一支利劍直切一營的心髒。
于此同時,七營的兵将們已呐喊着發足狂奔,向對手發起了沖鋒。
俯瞰戰場的評判台上,俞重山看得連連點頭,對身旁的将領講解道:這七營點檢張文龍還真是個将才,短短三百步距離,七營兩次變陣,隊伍絲毫不亂,可見七營平日戰術素養。
一個參軍笑道:他這變來變去的,除了好看,有啥意思? 這意思可大了!俞重山一說到兵法,頓時興緻勃勃,他就像武林高手與人對敵,先出一招試探,看你如何應付,待看清對手虛實和強弱,再尋隙出擊。
這說起來簡單,但要将陣形随心所欲變來變去,平日不知要下多大的工夫。
如果将陣形比作劍手的劍招,你出招變招比别人快一點,高下勝負就立分。
(龍鳳中文)張文龍現以鉗陣形讓一營兵力散開,再在最後關頭變為箭陣形突擊,這就像劍客發現對手的破綻後,突然一擊擊殺。
這最後一擊的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現在一營要變陣已經遲了,我倒真想看看那姓雲的如何應付? 俞重山雖然自重身份,不屑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比試,但對這一戰還是極為看重。
他雖在評判台觀戰,但心中已将自己投入到戰場,想象着自己率領七營發起最後沖鋒的情形。
一營的鼓聲突然停了,突兀得令人詫異。
七營的戰鼓頓時氣勢更盛,七營兵将越發鬥志昂揚,呐喊聲鋪天蓋地,立刻将對手的氣勢完全壓制。
鼓聲一停,一營的呐喊突然停止,跟着隊形立散,尚未與對手交鋒,三百多兵将就紛紛四下逃散,不成隊形,不戰自潰!一營輸了!俞重山身邊的參軍興奮地叫起來,正要讓傳令兵中止演習,俞重山忙擡手阻止:等等!一營未損一兵一卒,怎麼算輸? 一營一散,七營氣勢如虹的突擊和沖鋒,一下子失去了攻擊的目标,就如劍手必殺的一劍刺在了空處,其難受可想而知。
七營的兵将不由停下腳步,停止呐喊,但依舊保持着完整的隊形。
隻見一營的兵勇散在四方,對他們大聲嘲笑叫罵。
七營的兵将氣得兩眼冒火,但恪于戰術紀律,不能散開陣形去追打一營那些王八蛋。
如果保持陣形去追那些散兵,就像用拳頭打蚊子,一點用沒有。
單兵的逃逸速度,肯定比一支隊伍的追擊速度要快得多。
評判台上,衆将你看我我看你,議論紛紛:怎麼回事?一營在搞什麼玄虛?也有将領拍案大罵:胡鬧,真是胡鬧!好好一場演習,讓那姓雲的家夥給攪黃了。
隻有俞重山嚴肅地望着演習場,見衆将都将目光望向自己,他澀聲道:這是倭寇的戰法,七營恐怕要糟。
話音剛落,七營的鼓聲突變,跟着就見七營散開隊形,向一營的兵将追殺過去。
顯然七營主将已憋不住,下令兵将們自由出擊。
就在這時,突聽一營鼓聲乍起,震得人熱血沸騰。
跟着就見那些原本遊兵散勇般的一營兵将,以快得令人咋舌的速度,集合成數十支小隊,将分散開來的七營兵将打得落荒而逃。
七營主将看見場中情形,連忙擂鼓集合隊伍,可集結速度比一營将士慢得太多,根本無法扭轉戰局。
跟着又聽一營鼓聲突變,那數十支分散的小隊,片刻間就集合成三支百人隊,向七營的戰場主将發起了反沖鋒。
七營隊形已散,僅有中軍一個百人隊還保持着防禦陣形,怎敵得過三支百人隊的強大沖擊,轉眼間便被沖亂陣形,指揮戰場的将領雖然悍勇,卻依舊被七營兵将生擒活捉。
一營将士們押着擒獲的七營戰場主将,也就是七營的副點檢來到評判台前,那副點檢對俞重山高聲叫道:一營違反演習規則,老子不服! 此時七營的主将趙文虎也縱馬來到評判台前,俞重山望着面前這劍眉朗目、儒雅沉定的愛将問道:趙文虎,你服不服? 趙文虎翻身下馬,拱手拜道:七營戰場主将被擒,兵将損失慘重,輸得心服口服。
在一營兵将的歡呼聲中,雲襄捧着俞重山的佩刀來到評判台前,将佩刀交給俞重山的愛将,對俞重山拱手道:十日之期已到,小生交還俞将軍佩刀。
俞重山點點頭,接過副将遞過來的佩刀,高聲宣布:今日演習,一營大獲全勝! 一營将士爆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興奮地向雲襄湧來。
筱伯想起雲襄演習前的承諾,正要挺身保護,可三百多将士潮水般湧來,怎容得他阻攔?隻見衆兵将不由分說,七手八腳将雲襄抓起來,高高抛向空中,又穩穩接住,跟着再抛,再接人人臉上洋溢着發自内心的興奮和喜悅。
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化解了這十日來的憤懑和仇怨,他們現在對雲襄的不滿和仇恨早已煙消雲散,隻剩下由衷的敬服。
牛彪擠入人叢,伸手将雲襄接住,然後穩穩放下,跟着倒頭便拜:雲公子,我牛彪以前多有冒犯,請公子恕罪!雲襄連忙扶起牛彪:牛将軍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