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濟生

關燈
烈日如火,大地赤黃,一隊浩浩蕩蕩的馬車,蜿蜒在看不到盡頭的官道上。

    隊伍前方,雲襄坐跨駿馬,正手搭涼棚極目眺望。

    此時他雖然依舊面帶病容,但精神已恢複如初。

    明珠白衣白馬緊跟在雲襄身旁,像初飛的小鳥一般興奮。

    她雖然擔心雲襄勞累過度,不過看到他恢複了往日的精神,恢複了千門公子襄的神采,她就不忍阻他的興頭。

    隻要他能重新振作,她就比任何人都要開心。

    公子,前方就要進入河南地界,咱們是不是歇歇再走?筱伯縱馬追了上來,他的臉上戴着精緻的人皮面具,這讓他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老管家。

    救災如救火,不能有片刻耽誤,繼續趕路。

    雲襄收回目光,揮手讓車隊加快了步伐。

    在兩山相夾的山谷中,在官道通過的大路兩旁,上百名黑衣漢子如狼群靜卧,寂靜無聲。

    方才雲襄雖極目眺望,但怎麼能看到這山石後的埋伏? 奇怪,這不像是官兵保護的赈災糧草,誰會在這個時候運糧去河南?項長老有些不解地嘀咕着。

    在他身旁,寇元傑也在百無聊賴地打量漸漸走近的獵物,發現保護糧草的,隻是些镖師打扮的漢子,人數也寥寥無幾。

    突然,他發覺領頭那人的身影依稀有些熟悉,凝目望去,立刻就認出了曾經戲耍過自己的雲襄。

    他眼中精光暴閃,右手不自覺地握住了腰間的劍柄。

     他身旁的項長老見狀心中暗喜,這幾日的行動少主都意興闌珊,完全不像在塞外時那般張狂,實在令人費解。

    今日難得見到少主有了殺人的欲望,他連忙讨好地笑道:我看少主難得有點興緻,屬下今日就讓少主打頭陣,如何?寇元傑緊盯着漸漸走近的雲襄,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打頭那個書生是我的,誰也别跟我搶!項長老連忙向身旁的随從吩咐:傳話下去,打頭那書生留給少主,違令者斬!命令口口相傳,很快就人人皆知。

    寇元傑緊盯着越來越近的仇人,隻感到胸中激蕩着久違的殺氣,他緩緩拔出寶劍,完全無視禁用刀劍的命令。

     車隊漸漸進入了山谷,也進入了包圍圈。

    不過這車隊實在太過龐大,雖然前半部已經進了山谷,但後方還有數十輛車拖在山谷外。

    項長老望望長長的車隊,對寇元傑小聲道:少主,這次的車馬實在太多,咱們是不是暫緩動手,待調來更多兄弟後,再将它一口吞下?話音剛落,寇元傑已一躍而起,揮劍高呼:動手! 衆黑衣漢子應聲躍出,狼群般向車隊撲去。

    寇元傑提劍沖在最前方,徑直奔向打頭的雲襄。

    他的眼裡隻有雲襄,他要将之生擒活捉,好生戲耍,以報往日之仇。

    雲襄突然面對撲來的魔門教衆,面上并無一絲驚慌。

    他從容地舉起右手,身後的馬車立刻撤去遮蓬,露出一具具黑沉沉的強弓勁弩,齊刷刷指向撲來的魔門教衆。

    寇元傑見狀大駭,連忙刹住身形,高叫後退,但魔門教衆一時間哪能停得住?前面的剛停,又被後方湧上的同伴推擠着前進,毫無遮蔽地暴露在強弓勁弩之下。

    雲襄果斷地将手向下一揮,一具具勁弩發出撼人心魄的震顫,一支支利箭帶着死神的呼嘯,雨點般飛向近在咫尺的魔門教衆,箭镞入肉的短促聲音、人體倒地的悶響,以及垂死前瘆人的慘呼,就像是來自地獄的詛咒,令人不寒而栗。

     這是由機簧發射的諸葛連弩,一發十二支,每輛馬車前二左右各一裝着四具連弩,由藏在車中的兩名弩手操作。

    一輪箭雨下來,魔門教衆死傷過半,僥幸未死的,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吓破了膽。

    寇元傑仗着手中快劍,挑開了射來的箭雨,但身旁的教衆已盡皆倒下。

    他雙目赤紅地盯着數丈外的雲襄,正欲奮不顧身繼續沖鋒,卻被緊跟而來的項長老死死拉住。

    這魔門長老生怕他有所閃失,急急地叫道:少主快退!咱們中埋伏了! 寇元傑掙開項長老的手,挺劍遙指雲襄怒喝:我不報今日之仇,誓不為人!雲襄也認出了眼前的魔門少主,他毫不畏縮地迎上對方幾欲殺人的目光,冷冷道:凡劫奪赈災糧草者,殺無赦!說着他再次舉起了右手,馬車上的弩手立刻開始裝箭。

    項長老見狀大駭,連忙拉起寇元傑就走。

    寇元傑心有不甘地回頭狠狠瞪了雲襄一眼,這才随項長老落荒而逃。

    筱伯翻身下馬上前仔細查看了死在面前的黑衣漢子,回頭對雲襄憂心忡忡地道:是魔門的人,看來他們已大舉侵入中原了。

     雲襄看到寇元傑時,就知道這段是間發生的衆多劫糧血案,必是魔門所為,也正是那些血案令他心生警惕,才不惜花大價錢購買了這批諸葛連弩,并雇了數十名弩手埋伏在車中。

    這浩浩蕩蕩的車隊,其首尾數十餘輛馬車皆是裝有連弩的戰車,隻有中間的馬車,才是真正的運糧車。

    為組織這支龐大的車隊,雲襄幾乎傾家蕩産,不過一想到河南的災情,他就顧不得這些了。

     公子,咱們雖平安将糧草送到了河南地界,但如何放赈,卻還是個難題。

    筱伯縱馬來到雲襄身旁,憂心忡忡地提醒道。

    這些糧草一旦送到災民面前,必引起哄搶,身強力壯的可能會搶到許多,就隻苦了身體單薄的婦孺老邁。

    必須得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才能保證公平放赈。

    交給官府自然省事,但雲襄卻又信不過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