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駕飄鳳泊
關燈
小
中
大
萬古雷率天豹衛、順義衛随大軍攻占靈壁,大破朝廷軍,活捉了一大批文武官員,其中就有平安和陳副總兵。
陳副總兵當年在李景隆北征時任先鋒,沙天龍、楊正英等正是他的部下。
但萬古雷未聽說俘虜的将士中有沙、楊等人。
燕王把平安押回北平。
平安是太祖皇帝養子,燕王與他相熟,是以未殺。
幾個文官和那些士卒統統遣散放還。
其中有的文官覺得羞于去見皇上,自殺盡忠,有的則抛去冠帶,從此隐姓埋名逃往他鄉。
這一戰,擊潰了朝廷精銳,燕軍士氣大盛,燕王下令乘勝進去。
五月初到達泅州,守将開城迎燕王。
接着渡河作戰,擊敗盛庸,燕軍順利過了淮河。
諸将中有的主張攻取鳳陽,有的主張攻去淮安。
但淮安和鳳陽不易攻取,燕王命大軍直驅揚州,這樣可以盡快到達京師。
揚州守将内亂,開城投降。
建文帝采納方孝孺之計,派燕王的堂姐慶成公主去割地求和,以延緩時日等待援兵。
燕王一口拒絕割地求和之議,六月初擊敗盛庸後,準備渡江攻擊南京。
奉皇上之命率長江水師援救盛将軍的陳都督,卻率師投降了燕王,是以燕王順利渡江。
長江既渡,燕王卻不攻京師,轉而襲鎮江,以免受兩地守軍夾擊。
鎮江守将見大勢已去,率部投降。
六月上旬,燕軍西進,直撲南京。
萬古雷突然接到将令,率天豹衛、順義衛留駐鎮江,作後備之師。
萬古雷目瞪口呆,若是不能進京師,公冶嬌一家又如何能找到他?當即去問朱能,朱能說這是燕王殿下的命令,他估計随後就會命天豹衛、順義衛進京,叫他不必擔心。
沒奈何,他隻得呆在鎮江府。
燕王大軍抵達龍潭,消息震動京師朝野,上下不安。
公冶勳憂心忡忡回到家。
公冶子明一見兒子,忙問道:“如何,皇上有了什麼重大決策嗎?”公冶勳搖頭,道: “派諸王議和……” 公冶嬌匆匆進來,沒聽清,問道:“什麼議和,哥,你再說一遍。
” 公冶勳道:“仍是方孝孺的主意,派李景隆還有兵部尚書大人等去龍潭割地求和,先穩住燕王,等侍援兵。
李景隆等去是去了,自然是無功而還。
燕王索要黃子澄、齊泰,皇上命李景隆去回複燕王,說該大臣人等已被驅逐,待捉到後交燕王處置。
李景隆等不敢再去,皇上命在京藩王陪同前往,今日走了。
”嬌嬌道:“燕王會答應嗎?” 公冶勳道:“兵臨城下議和,世上隻怕沒有這樣的傻瓜,燕王本就野心勃勃,他要是願意議和,也下會打到京師門口了!” 公冶子明道:“确實如此,這緩兵計隻怕被燕王識破,如今城中尚有二十萬兵馬,京師城池堅固,足可一戰,我兒說是嗎?” 公冶勳道:“是的,朝中自有忠臣良将,若固守京師,燕軍一時也難攻下!” 夫人道:“阿彌陀佛,但願守住了城池。
” 公冶勳道:“其實守不住城池也并非沒有出路,天下之大,哪裡都可去得。
隻要皇上健在,仍然大有可為。
” 公冶子明道:“我兒有何打算。
” 公冶勳道:“兒今日回來,就為向爹娘禀告,若皇上一旦撤出京師,兒隻能随駕護衛,到時無法回家拜辭父母……” 公冶子明道:“若皇上決定離京,我等大臣也将随同前往,到時我兒雖不能回家辭别,但見面亦不難,不必擔心。
” 公冶勳道:“局勢已危,爹娘應早作打算,平日就将細軟等随身之物收拾好,皇上說走就走,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夫人道:“皇上真有這意思嗎?” 公冶勳道:“這是個設想,皇上還未提過離京之事。
南京城池堅固,又有甲兵二十萬,隻要上下齊力同心,必能堅守。
到時各地勤王之兵前來,内外夾攻,必破燕軍。
“夫人道:“你這麼一說,娘就心安了,老天爺有眼,怎能讓篡位的逆賊得逞。
” 公冶勳道:“話雖這麼說,但也要有應急的準備,凡事都多留一手,未雨綢緞,有備無患。
”一頓。
對公冶嬌道:“嬌嬌要格外小心,若有什麼變故,家中就隻能依靠你了!”嬌嬌眼一紅,滴下了兩顆淚珠,道:"哥哥,你該回來和全家在一起,又何必……” 公冶勳道:“近日我雖很少見到皇上,但隻要一見到我,皇上就會凄然問道:‘如今燕王得勢,文武大臣投降者不少,卿會在危難中棄朕而去嗎?’我聽了滿腹心酸,道:‘陛下,微臣蒙受皇恩,一家兩代食皇糧,縱使山河破碎,微臣也盡忠到死!’皇上點頭微笑而去,口中呐呐道:‘好、好,朕總算還有幾個忠臣……’嬌嬌,大哥能在這種時候昔棄皇上嗎?” 說着說着也忍不住掉下了淚。
公冶子明早已淚珠滾滾,夫人則伏案痛哭,嬌嬌也抽泣不已。
為仁弱皇帝,為一家老小的安危,為即将逝去的美好時光、為不可知的未來,一家人圍桌痛哭……半晌,公冶勳止住淚,勸住了爹娘。
嬌嬌拭去淚,道:“大哥,留在家吃飯吧,誰知道以後何日再相聚?” 公冶勳道:“好,今日痛飲三杯!” 夫人立命廚下治席,讓擡到客廳來。
嬌嬌等酒上來後,為家人斟滿酒杯。
公冶勳舉起杯道:“曹植詩雲:‘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兒身為皇宮護衛都指揮使,不能在動亂中侍候爹娘,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還請爹娘原諒兒之不孝,請爹娘滿飲此杯!” 夫人又落下淚來,公冶子明則舉杯一飲而盡,道:“古人詩雲:‘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為父也決不屈膝投降燕王,勳兒為國盡忠是大義,身為皇上親軍掌印,自應效忠皇上,豈能為父母而棄君,來,幹了此杯!” 公冶勳又舉杯對嬌嬌道:“妹妹,爹娘的性命就全交給你了,望妹妹小心侍候爹娘。
今後見到萬賢弟,就說大哥謝謝他,大哥把一家人都托付給了他,由他代大哥盡人子之孝,他日若有幸相逢,必報大恩!還有,大哥已請宮中吳老太監來家,吳公公武功深不可測,可助嬌嬌保護爹娘。
此外宮師叔等前輩到時也會幫助妹妹,是以哥哥對爹娘的安全十分放心,再無後顧之憂,請妹妹代哥哥一并謝謝他們。
哥哥預祝妹妹順利逃出此劫!來,幹了此杯!” 嬌嬌淚流滿面,把酒喝幹。
公冶子明哽咽道:“我兒也應保重,不可輕生。
爹娘盼與你重逢之日,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你記住了嗎?” 公冶勳道:“記住了,請爹娘放心!” 夫人哭着道:“公冶家隻你一個兒子,你為皇上盡忠終有完結之日,定要與家人團聚,娘盼着這一天,你千萬要來……” 失敗的陰影籠罩在一家人心頭,雖說京師城牆堅固,有二十萬兵馬,但不祥的預感拂之不去,所以公冶勳不知不覺把今日的相聚當成了訣别,使一家人也受到感染。
天黑後,公冶勳離家而去。
是夜,公冶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她雖萬分思念萬古雷,卻又不願他早日進京師。
她惟願京師的二十萬健兒能把燕軍阻于城下,等候各地勤王之師到來,擊潰燕軍。
此刻,她甚至有了幾分埋怨,威脅京師、威脅皇上朝廷的人中間,就有她的心上人萬古雷。
萬古雷和燕軍一道,威脅了大哥和爹娘的安全。
萬古雷為何不做個江湖浪子,偏偏入軍旅,成了叛軍的都指揮使呢? 要是京師城池被攻坡,萬古雷就有一分罪,他不該助叛軍屠戮守城士兵…… 可是,萬古雷是迫不得已入燕王府當差的。
他背着欽犯的吓人罪名,天下之大,難有容身之地,所以不能怪他,要怪隻能怪皇甫楠,把古雷逼進燕王府的就是他! 第二日,她遲遲起床,漱洗完畢就來見娘,此時爹爹已早朝回來,她想聽聽消息。
公冶子明垂頭喪氣,聽見女兒問他,便道:“李景隆等人與諸藩王去見燕王,割地求和被斷然拒絕,今日竟在上朝時痛哭,引得群臣噓唏。
皇上問群臣該如何以敵,有的說去四川避難,那兒人傑地靈,效唐時玄宗帝避安史之亂。
有的說去湘中為宜,那兒富足易招兵雲雲。
惟方孝孺力排衆議,說當固守京師待援,命人攜诏書秘密出城,到各地召集勤王兵馬,若守城戰之不利,再圖謀出走川道。
皇上納方孝孺之議,命徐輝祖等大将守城。
為父也主張守住京師,以免亂了人心。
” 談話一陣,公冶嬌便與爹娘共餐,飯後帶上翠喜匆匆來到六順巷。
宮知非正與楊老五、羅大雄喝酒,劉二本在廚下做菜,惟馬禾在茶館未來。
公冶嬌道:“好快活,燕王兵臨城下,城内人心惶惶,你們居然還有胃口?” 宮知非眼一翻,道:“什麼話,朱家叔侄争天下,與我老爺子何幹?”劉二本端了菜來,道:“坐下,喝一杯。
” 嬌嬌道:“人家都愁死了,哪有心思喝酒?這一路來,許多店鋪都關了門,街上行人也不多,看着叫人心酸!” 宮知非道:“這就奇了,燕軍早日破城,你小丫頭不就可以見到萬古雷那小子嗎?我想你高興還來不及,夜裡做夢都會笑醒,這會兒怎麼又發起愁來了,真是莫名其妙!” “呸!你胡說什麼呀!誰在夢裡笑醒啦,誰又巴巴盼着你師侄了,這場災難是燕王造下的,其中有他一份,我恨死他了!”宮知非等一愣,相互瞧瞧,摸不着頭腦。
宮知非愣了一會兒,小眼珠一轉,道:“我老爺子早說萬古雷那小子不是東西,幹麼大老遠跑到北平去,去了之後又不安分……” “誰說他不是東西?他到北平不是被逼的嗎?難道他發了瘋好端端地要跑了去!” 宮知非目瞪口呆:“咦,丫頭你是不是急昏了神智不清,怎麼……” “你才神智不清呢,我心中有氣,你不想想,燕軍要是入了城,我爹我娘我哥怎麼辦? 他們要是被燕王誅除,我又怎麼辦?” 宮知非松了口氣,道:“嘿,我還以為天垮下來了呢,原來為這麼點小事焦心……” “什麼?這是小事?” “燕王進城,你把雙親帶上出城就是了,天下之大,還愁沒地方安身嗎?” “到時人家把住門,插翅難飛。
” “那就來六順巷避難吧。
” “不幹,我要找萬古雷,讓他替我把爹娘送出城,你這裡能住幾天不被人發現?”“那就找萬古雷那小子吧。
” “可萬一他不在呢?”“這個……不會吧?” “我說的是萬一,你說怎麼辦?” “到時再設法就是了,你發什麼愁?發愁會讓人變老,等萬古雷那小子一見面,準要吓一跳,說:‘咦,哪來的一位大姐……’” 公冶嬌嚷道:“不對,是大嬸、大娘、老太婆,把他吓死才好!” 翠喜笑道:“使不得,使不得,吓死了,小姐豈不落了單身?那可了不得,小姐準會急瘋!” “你給我住嘴!”衆人吃吃笑起來,一個個樂呵呵飲酒。
馬禾道:“嬌嬌不必着急,到時再想法送你爹娘出城就是了。
”嬌嬌道:“馬師叔真好。
” 宮知非道:“隻有賣茶的好嗎?” 嬌嬌道:“人人都好,隻除了你!” 宮知非搖頭歎息,其餘人則咧着嘴笑。
有了這些風塵異人的承諾,嬌嬌又匆匆趕回家,在門口居然碰上了張權、陳衛和多時不見的滬州府飛虎堡少堡主申勇志。
他們來找嬌嬌,門衛答之不在,正好碰上,便引他們到花園石凳上就座。
嬌嬌道:“少堡主,多時不見,今日三位來,可是有什麼事嗎?” 申勇志忙道:“在下聽說燕軍逼近京師,便從飛虎堡趕來探望小姐,想請小姐及令尊令堂到飛虎堡避難,望小姐應允是幸!” 嬌嬌聽了有些感動,道:“家父家兄忠于朝廷,燕王若是進了京師,他們也不會背棄皇上,到時就會背上罪名,若到飛虎堡避難,隻會給貴堡引來災禍,少堡主思量過此事嗎?” 申勇志道:“思量過,隻要小姐一家進了飛虎堡,那麼決無人知曉這個秘密。
” 回頭看看張權陳衛續道:“他二位決不會洩密,是以不會帶來什麼災禍!” 陳衛等他話一落音便趕忙道:“飛虎堡人多眼雜,難免會走漏風聲,若小姐要離京師覓個隐密去處,在下倒有這麼個地方……” 申勇志一聽,小姐跟了你去,那還得了,連忙岔話道:“不必不必,飛虎堡規矩極嚴,決不會走漏風聲,小姐隻管放心!” 嬌嬌一笑:“多謝各位盛情,這事暫且擱下,京師有雄兵二十萬,城池又堅固,足可抵禦燕軍,此時言離京師還為時過早。
” 張權道:“說得是,如今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且莫作離京之想。
在下與陳老弟來,實有要事相告!”嬌嬌道:“請說。
” 陳衛道:“聽敝表叔說,燕軍逼近京師,錦衣衛的頭兒一個個都慌了神,表叔說沒想到燕軍這麼厲害,連大将軍平安也活捉了去,這下可倒好,朝中還有什麼大将能抵禦燕軍?若是被燕軍攻進城來,自己如何安身?不如去降了燕王,可又怕燕王翻臉不認人。
在下說,不是有許多人都降了燕王嗎,他們并未被殺掉。
表叔說,就算不被殺掉,錦衣衛的差事也保不住。
丢了錦衣衛的差事,不如趁早溜之大極,找個地方隐姓埋名去享清福。
在下說,皇甫楠他們呢,有何打算?表叔說,皇甫楠靠的是李景隆,李景隆并不真心抗燕,燕王進了京師,必不會殺李景隆,有李景隆庇護,皇甫楠也不會被治罪,但他那錦衣衛掌印的烏紗決保不住,燕王隻會派自己的心腹做錦衣衛指揮使,所以他也謀不到好前程,估計也會開溜。
” 嬌嬌咬牙道:“隻要他丢了錦衣衛的烏紗,任他逃到海涯天角,也要找他算賬!” 陳衛道:“表叔說,皇甫楠在任這幾年,不知刮了多少地皮,他卸了職後,日子好過得很,憑着他那幫子人,足可以在江湖上稱王稱霸。
在下說,表叔是不是決定棄官出走。
表叔說,房天兆和盛公公商議,定是要走,至于什麼時候走,走到哪裡去,一時還未決定。
表叔還說,要把在下也帶去,在下婉言謝絕。
” 申勇志道:“小姐,連這班鷹爪都感到大勢已去,足見京師危殆,請小組速禀令尊,早作決定,舉家赴飛虎堡避難,若是遲了,隻怕出不了京師,到時後悔不及!” 嬌嬌道:“皇上仍在宮中,我爹身為大臣,能在危難時候背主而去嗎?他老人家決不幹這種沒心沒肺的事,所以少堡主的好意隻能心領。
我也知道此時正好脫身,遲了難走,但有什麼法呢,隻好聽天由命!” 申勇志十分着急,道:“小姐,朝廷大勢已去,令尊留在京師何益?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在下一路來,臨近京師時,都見有官眷朝江西方向走,請小姐對令尊陳述利害得失……” 嬌嬌道:“多謝少堡主關心,但事情不到那一步,家父決不會離開京師,不必說了。
” 申勇志十分失望,歎了口氣,道:“這麼說,令尊一定要城破時才肯走嗎?” 嬌嬌道:“不錯,而且要看皇上如何動作,這事我也說不清,到時看家父如何決定。
” 申勇志略一沉思,又道:“如果小姐答應城破時随在下赴飛虎堡,那在下就留在京師等候,到時護送二老。
” 嬌嬌道:“這個嘛,恕我不能答應。
少堡主不必在京師犯險,還是先回泸州府的好。
” 陳衛、張權舒了口氣,他們可不願意小姐跟了申勇志去,那不是太便宜他了嗎? 申勇志愕然道:“怎麼,小姐不願去飛虎堡?這又為了什麼,敝堡是個藏身的好去處。
” 嬌嬌心想,縱便是個好去處,但你對我有意,我若去了你家,那不是造成誤會了嗎? 因道:“危急時去何處,這事還要與家父家母以及幾位前輩商議,此時不能決定。
” 申勇志心想,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公冶家去了官成又平民,自己就可議婚,危難中又幫了她家一把,她定然心懷感激,隻要人住在飛虎堡,就有議親的時候,這機會決不能放過。
于是道:“小姐,飛虎堡是個好去處,足能保護令尊、令堂不受拘捕,有這樣現成的去處,又何必另謀出路?” 嬌嬌道:“多謝少堡主誠意,但我不能做主,家父、家母要去何處,還要聽取幾位前輩的主張。
少堡主關心我一家的安底我十分感激。
以後若有用我之處。
一定效力!” 申勇志又急又氣又無奈,隻好道:“那在下留在京師,請小姐仔細斟酌,在下等候佳音,盼小姐早些作出決定!” 嬌嬌連忙道:“不要不妥,少堡主還是先回去的好,到時多半是不會去飛虎堡的了!” “什麼?此話當真!”嬌嬌道:“自然當真。
” 申勇志道:“請問小姐,欲往何處?” “還未決定去什麼地方。
陳副總兵當年在李景隆北征時任先鋒,沙天龍、楊正英等正是他的部下。
但萬古雷未聽說俘虜的将士中有沙、楊等人。
燕王把平安押回北平。
平安是太祖皇帝養子,燕王與他相熟,是以未殺。
幾個文官和那些士卒統統遣散放還。
其中有的文官覺得羞于去見皇上,自殺盡忠,有的則抛去冠帶,從此隐姓埋名逃往他鄉。
這一戰,擊潰了朝廷精銳,燕軍士氣大盛,燕王下令乘勝進去。
五月初到達泅州,守将開城迎燕王。
接着渡河作戰,擊敗盛庸,燕軍順利過了淮河。
諸将中有的主張攻取鳳陽,有的主張攻去淮安。
但淮安和鳳陽不易攻取,燕王命大軍直驅揚州,這樣可以盡快到達京師。
揚州守将内亂,開城投降。
建文帝采納方孝孺之計,派燕王的堂姐慶成公主去割地求和,以延緩時日等待援兵。
燕王一口拒絕割地求和之議,六月初擊敗盛庸後,準備渡江攻擊南京。
奉皇上之命率長江水師援救盛将軍的陳都督,卻率師投降了燕王,是以燕王順利渡江。
長江既渡,燕王卻不攻京師,轉而襲鎮江,以免受兩地守軍夾擊。
鎮江守将見大勢已去,率部投降。
六月上旬,燕軍西進,直撲南京。
萬古雷突然接到将令,率天豹衛、順義衛留駐鎮江,作後備之師。
萬古雷目瞪口呆,若是不能進京師,公冶嬌一家又如何能找到他?當即去問朱能,朱能說這是燕王殿下的命令,他估計随後就會命天豹衛、順義衛進京,叫他不必擔心。
沒奈何,他隻得呆在鎮江府。
燕王大軍抵達龍潭,消息震動京師朝野,上下不安。
公冶勳憂心忡忡回到家。
公冶子明一見兒子,忙問道:“如何,皇上有了什麼重大決策嗎?”公冶勳搖頭,道: “派諸王議和……” 公冶嬌匆匆進來,沒聽清,問道:“什麼議和,哥,你再說一遍。
” 公冶勳道:“仍是方孝孺的主意,派李景隆還有兵部尚書大人等去龍潭割地求和,先穩住燕王,等侍援兵。
李景隆等去是去了,自然是無功而還。
燕王索要黃子澄、齊泰,皇上命李景隆去回複燕王,說該大臣人等已被驅逐,待捉到後交燕王處置。
李景隆等不敢再去,皇上命在京藩王陪同前往,今日走了。
”嬌嬌道:“燕王會答應嗎?” 公冶勳道:“兵臨城下議和,世上隻怕沒有這樣的傻瓜,燕王本就野心勃勃,他要是願意議和,也下會打到京師門口了!” 公冶子明道:“确實如此,這緩兵計隻怕被燕王識破,如今城中尚有二十萬兵馬,京師城池堅固,足可一戰,我兒說是嗎?” 公冶勳道:“是的,朝中自有忠臣良将,若固守京師,燕軍一時也難攻下!” 夫人道:“阿彌陀佛,但願守住了城池。
” 公冶勳道:“其實守不住城池也并非沒有出路,天下之大,哪裡都可去得。
隻要皇上健在,仍然大有可為。
” 公冶子明道:“我兒有何打算。
” 公冶勳道:“兒今日回來,就為向爹娘禀告,若皇上一旦撤出京師,兒隻能随駕護衛,到時無法回家拜辭父母……” 公冶子明道:“若皇上決定離京,我等大臣也将随同前往,到時我兒雖不能回家辭别,但見面亦不難,不必擔心。
” 公冶勳道:“局勢已危,爹娘應早作打算,平日就将細軟等随身之物收拾好,皇上說走就走,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夫人道:“皇上真有這意思嗎?” 公冶勳道:“這是個設想,皇上還未提過離京之事。
南京城池堅固,又有甲兵二十萬,隻要上下齊力同心,必能堅守。
到時各地勤王之兵前來,内外夾攻,必破燕軍。
“夫人道:“你這麼一說,娘就心安了,老天爺有眼,怎能讓篡位的逆賊得逞。
” 公冶勳道:“話雖這麼說,但也要有應急的準備,凡事都多留一手,未雨綢緞,有備無患。
”一頓。
對公冶嬌道:“嬌嬌要格外小心,若有什麼變故,家中就隻能依靠你了!”嬌嬌眼一紅,滴下了兩顆淚珠,道:"哥哥,你該回來和全家在一起,又何必……” 公冶勳道:“近日我雖很少見到皇上,但隻要一見到我,皇上就會凄然問道:‘如今燕王得勢,文武大臣投降者不少,卿會在危難中棄朕而去嗎?’我聽了滿腹心酸,道:‘陛下,微臣蒙受皇恩,一家兩代食皇糧,縱使山河破碎,微臣也盡忠到死!’皇上點頭微笑而去,口中呐呐道:‘好、好,朕總算還有幾個忠臣……’嬌嬌,大哥能在這種時候昔棄皇上嗎?” 說着說着也忍不住掉下了淚。
公冶子明早已淚珠滾滾,夫人則伏案痛哭,嬌嬌也抽泣不已。
為仁弱皇帝,為一家老小的安危,為即将逝去的美好時光、為不可知的未來,一家人圍桌痛哭……半晌,公冶勳止住淚,勸住了爹娘。
嬌嬌拭去淚,道:“大哥,留在家吃飯吧,誰知道以後何日再相聚?” 公冶勳道:“好,今日痛飲三杯!” 夫人立命廚下治席,讓擡到客廳來。
嬌嬌等酒上來後,為家人斟滿酒杯。
公冶勳舉起杯道:“曹植詩雲:‘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兒身為皇宮護衛都指揮使,不能在動亂中侍候爹娘,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還請爹娘原諒兒之不孝,請爹娘滿飲此杯!” 夫人又落下淚來,公冶子明則舉杯一飲而盡,道:“古人詩雲:‘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為父也決不屈膝投降燕王,勳兒為國盡忠是大義,身為皇上親軍掌印,自應效忠皇上,豈能為父母而棄君,來,幹了此杯!” 公冶勳又舉杯對嬌嬌道:“妹妹,爹娘的性命就全交給你了,望妹妹小心侍候爹娘。
今後見到萬賢弟,就說大哥謝謝他,大哥把一家人都托付給了他,由他代大哥盡人子之孝,他日若有幸相逢,必報大恩!還有,大哥已請宮中吳老太監來家,吳公公武功深不可測,可助嬌嬌保護爹娘。
此外宮師叔等前輩到時也會幫助妹妹,是以哥哥對爹娘的安全十分放心,再無後顧之憂,請妹妹代哥哥一并謝謝他們。
哥哥預祝妹妹順利逃出此劫!來,幹了此杯!” 嬌嬌淚流滿面,把酒喝幹。
公冶子明哽咽道:“我兒也應保重,不可輕生。
爹娘盼與你重逢之日,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你記住了嗎?” 公冶勳道:“記住了,請爹娘放心!” 夫人哭着道:“公冶家隻你一個兒子,你為皇上盡忠終有完結之日,定要與家人團聚,娘盼着這一天,你千萬要來……” 失敗的陰影籠罩在一家人心頭,雖說京師城牆堅固,有二十萬兵馬,但不祥的預感拂之不去,所以公冶勳不知不覺把今日的相聚當成了訣别,使一家人也受到感染。
天黑後,公冶勳離家而去。
是夜,公冶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她雖萬分思念萬古雷,卻又不願他早日進京師。
她惟願京師的二十萬健兒能把燕軍阻于城下,等候各地勤王之師到來,擊潰燕軍。
此刻,她甚至有了幾分埋怨,威脅京師、威脅皇上朝廷的人中間,就有她的心上人萬古雷。
萬古雷和燕軍一道,威脅了大哥和爹娘的安全。
萬古雷為何不做個江湖浪子,偏偏入軍旅,成了叛軍的都指揮使呢? 要是京師城池被攻坡,萬古雷就有一分罪,他不該助叛軍屠戮守城士兵…… 可是,萬古雷是迫不得已入燕王府當差的。
他背着欽犯的吓人罪名,天下之大,難有容身之地,所以不能怪他,要怪隻能怪皇甫楠,把古雷逼進燕王府的就是他! 第二日,她遲遲起床,漱洗完畢就來見娘,此時爹爹已早朝回來,她想聽聽消息。
公冶子明垂頭喪氣,聽見女兒問他,便道:“李景隆等人與諸藩王去見燕王,割地求和被斷然拒絕,今日竟在上朝時痛哭,引得群臣噓唏。
皇上問群臣該如何以敵,有的說去四川避難,那兒人傑地靈,效唐時玄宗帝避安史之亂。
有的說去湘中為宜,那兒富足易招兵雲雲。
惟方孝孺力排衆議,說當固守京師待援,命人攜诏書秘密出城,到各地召集勤王兵馬,若守城戰之不利,再圖謀出走川道。
皇上納方孝孺之議,命徐輝祖等大将守城。
為父也主張守住京師,以免亂了人心。
” 談話一陣,公冶嬌便與爹娘共餐,飯後帶上翠喜匆匆來到六順巷。
宮知非正與楊老五、羅大雄喝酒,劉二本在廚下做菜,惟馬禾在茶館未來。
公冶嬌道:“好快活,燕王兵臨城下,城内人心惶惶,你們居然還有胃口?” 宮知非眼一翻,道:“什麼話,朱家叔侄争天下,與我老爺子何幹?”劉二本端了菜來,道:“坐下,喝一杯。
” 嬌嬌道:“人家都愁死了,哪有心思喝酒?這一路來,許多店鋪都關了門,街上行人也不多,看着叫人心酸!” 宮知非道:“這就奇了,燕軍早日破城,你小丫頭不就可以見到萬古雷那小子嗎?我想你高興還來不及,夜裡做夢都會笑醒,這會兒怎麼又發起愁來了,真是莫名其妙!” “呸!你胡說什麼呀!誰在夢裡笑醒啦,誰又巴巴盼着你師侄了,這場災難是燕王造下的,其中有他一份,我恨死他了!”宮知非等一愣,相互瞧瞧,摸不着頭腦。
宮知非愣了一會兒,小眼珠一轉,道:“我老爺子早說萬古雷那小子不是東西,幹麼大老遠跑到北平去,去了之後又不安分……” “誰說他不是東西?他到北平不是被逼的嗎?難道他發了瘋好端端地要跑了去!” 宮知非目瞪口呆:“咦,丫頭你是不是急昏了神智不清,怎麼……” “你才神智不清呢,我心中有氣,你不想想,燕軍要是入了城,我爹我娘我哥怎麼辦? 他們要是被燕王誅除,我又怎麼辦?” 宮知非松了口氣,道:“嘿,我還以為天垮下來了呢,原來為這麼點小事焦心……” “什麼?這是小事?” “燕王進城,你把雙親帶上出城就是了,天下之大,還愁沒地方安身嗎?” “到時人家把住門,插翅難飛。
” “那就來六順巷避難吧。
” “不幹,我要找萬古雷,讓他替我把爹娘送出城,你這裡能住幾天不被人發現?”“那就找萬古雷那小子吧。
” “可萬一他不在呢?”“這個……不會吧?” “我說的是萬一,你說怎麼辦?” “到時再設法就是了,你發什麼愁?發愁會讓人變老,等萬古雷那小子一見面,準要吓一跳,說:‘咦,哪來的一位大姐……’” 公冶嬌嚷道:“不對,是大嬸、大娘、老太婆,把他吓死才好!” 翠喜笑道:“使不得,使不得,吓死了,小姐豈不落了單身?那可了不得,小姐準會急瘋!” “你給我住嘴!”衆人吃吃笑起來,一個個樂呵呵飲酒。
馬禾道:“嬌嬌不必着急,到時再想法送你爹娘出城就是了。
”嬌嬌道:“馬師叔真好。
” 宮知非道:“隻有賣茶的好嗎?” 嬌嬌道:“人人都好,隻除了你!” 宮知非搖頭歎息,其餘人則咧着嘴笑。
有了這些風塵異人的承諾,嬌嬌又匆匆趕回家,在門口居然碰上了張權、陳衛和多時不見的滬州府飛虎堡少堡主申勇志。
他們來找嬌嬌,門衛答之不在,正好碰上,便引他們到花園石凳上就座。
嬌嬌道:“少堡主,多時不見,今日三位來,可是有什麼事嗎?” 申勇志忙道:“在下聽說燕軍逼近京師,便從飛虎堡趕來探望小姐,想請小姐及令尊令堂到飛虎堡避難,望小姐應允是幸!” 嬌嬌聽了有些感動,道:“家父家兄忠于朝廷,燕王若是進了京師,他們也不會背棄皇上,到時就會背上罪名,若到飛虎堡避難,隻會給貴堡引來災禍,少堡主思量過此事嗎?” 申勇志道:“思量過,隻要小姐一家進了飛虎堡,那麼決無人知曉這個秘密。
” 回頭看看張權陳衛續道:“他二位決不會洩密,是以不會帶來什麼災禍!” 陳衛等他話一落音便趕忙道:“飛虎堡人多眼雜,難免會走漏風聲,若小姐要離京師覓個隐密去處,在下倒有這麼個地方……” 申勇志一聽,小姐跟了你去,那還得了,連忙岔話道:“不必不必,飛虎堡規矩極嚴,決不會走漏風聲,小姐隻管放心!” 嬌嬌一笑:“多謝各位盛情,這事暫且擱下,京師有雄兵二十萬,城池又堅固,足可抵禦燕軍,此時言離京師還為時過早。
” 張權道:“說得是,如今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且莫作離京之想。
在下與陳老弟來,實有要事相告!”嬌嬌道:“請說。
” 陳衛道:“聽敝表叔說,燕軍逼近京師,錦衣衛的頭兒一個個都慌了神,表叔說沒想到燕軍這麼厲害,連大将軍平安也活捉了去,這下可倒好,朝中還有什麼大将能抵禦燕軍?若是被燕軍攻進城來,自己如何安身?不如去降了燕王,可又怕燕王翻臉不認人。
在下說,不是有許多人都降了燕王嗎,他們并未被殺掉。
表叔說,就算不被殺掉,錦衣衛的差事也保不住。
丢了錦衣衛的差事,不如趁早溜之大極,找個地方隐姓埋名去享清福。
在下說,皇甫楠他們呢,有何打算?表叔說,皇甫楠靠的是李景隆,李景隆并不真心抗燕,燕王進了京師,必不會殺李景隆,有李景隆庇護,皇甫楠也不會被治罪,但他那錦衣衛掌印的烏紗決保不住,燕王隻會派自己的心腹做錦衣衛指揮使,所以他也謀不到好前程,估計也會開溜。
” 嬌嬌咬牙道:“隻要他丢了錦衣衛的烏紗,任他逃到海涯天角,也要找他算賬!” 陳衛道:“表叔說,皇甫楠在任這幾年,不知刮了多少地皮,他卸了職後,日子好過得很,憑着他那幫子人,足可以在江湖上稱王稱霸。
在下說,表叔是不是決定棄官出走。
表叔說,房天兆和盛公公商議,定是要走,至于什麼時候走,走到哪裡去,一時還未決定。
表叔還說,要把在下也帶去,在下婉言謝絕。
” 申勇志道:“小姐,連這班鷹爪都感到大勢已去,足見京師危殆,請小組速禀令尊,早作決定,舉家赴飛虎堡避難,若是遲了,隻怕出不了京師,到時後悔不及!” 嬌嬌道:“皇上仍在宮中,我爹身為大臣,能在危難時候背主而去嗎?他老人家決不幹這種沒心沒肺的事,所以少堡主的好意隻能心領。
我也知道此時正好脫身,遲了難走,但有什麼法呢,隻好聽天由命!” 申勇志十分着急,道:“小姐,朝廷大勢已去,令尊留在京師何益?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在下一路來,臨近京師時,都見有官眷朝江西方向走,請小姐對令尊陳述利害得失……” 嬌嬌道:“多謝少堡主關心,但事情不到那一步,家父決不會離開京師,不必說了。
” 申勇志十分失望,歎了口氣,道:“這麼說,令尊一定要城破時才肯走嗎?” 嬌嬌道:“不錯,而且要看皇上如何動作,這事我也說不清,到時看家父如何決定。
” 申勇志略一沉思,又道:“如果小姐答應城破時随在下赴飛虎堡,那在下就留在京師等候,到時護送二老。
” 嬌嬌道:“這個嘛,恕我不能答應。
少堡主不必在京師犯險,還是先回泸州府的好。
” 陳衛、張權舒了口氣,他們可不願意小姐跟了申勇志去,那不是太便宜他了嗎? 申勇志愕然道:“怎麼,小姐不願去飛虎堡?這又為了什麼,敝堡是個藏身的好去處。
” 嬌嬌心想,縱便是個好去處,但你對我有意,我若去了你家,那不是造成誤會了嗎? 因道:“危急時去何處,這事還要與家父家母以及幾位前輩商議,此時不能決定。
” 申勇志心想,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公冶家去了官成又平民,自己就可議婚,危難中又幫了她家一把,她定然心懷感激,隻要人住在飛虎堡,就有議親的時候,這機會決不能放過。
于是道:“小姐,飛虎堡是個好去處,足能保護令尊、令堂不受拘捕,有這樣現成的去處,又何必另謀出路?” 嬌嬌道:“多謝少堡主誠意,但我不能做主,家父、家母要去何處,還要聽取幾位前輩的主張。
少堡主關心我一家的安底我十分感激。
以後若有用我之處。
一定效力!” 申勇志又急又氣又無奈,隻好道:“那在下留在京師,請小姐仔細斟酌,在下等候佳音,盼小姐早些作出決定!” 嬌嬌連忙道:“不要不妥,少堡主還是先回去的好,到時多半是不會去飛虎堡的了!” “什麼?此話當真!”嬌嬌道:“自然當真。
” 申勇志道:“請問小姐,欲往何處?” “還未決定去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