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馬革裹屍
關燈
小
中
大
說臨來之際,道衍法師下令以水澆城,北平城牆完全成了冰甲,聽得大家又驚奇又高興,都說道衍法師計謀多。
金忠笑道:“殿下英明,留下老和尚坐鎮,李景隆怎是他的對手?” 張玉道:“家裡安全,咱們放下了心,這就回師北平,砸扁了李景隆那小子!” 燕王道:“愛卿連日趕路,下去歇息,這一兩天就回師北平:你随大軍一起走吧!” 萬古雷、耿牛随告辭出來,孫銳鋒依然冷冷淡淡地問了一句:“家中人都好吧?” 這“家中人”說得含糊,但萬古雷知他問誰,便道:“都好,趙前輩、沐前輩、季姑娘跟随王妃督戰城頭,但都平安無恙!” 他回答得巧妙,連帶上趙芝蘭、沐香菊。
孫銳鋒目中閃出一絲熱情,但立即便冷了下去,道:“萬兄去歇息吧。
” 方天嶽則道:“萬兄若不走,再來會面。
” 萬古雷答應着,出了天井,回到前院,季國盛等人帶他們到一間屋坐下。
季盛道:“城裡能住的地方都住了人,你二人就和老夫等擠一擠如何?” 王兆康道:“大家在一起叙談,熱鬧些。
” 萬古雷笑道:“正欲與各位聚一聚,晚輩有許多話想問個明白哩!”—頓,續道:“在路上聽說大甯的二十多衛士卒都降了我們。
” 季國盛道:“不錯,我們到大甯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城池,安撫軍民,各衛司士卒見眷屬無恙,相繼來歸。
如今我軍盡收大甯都司轄下二十多衛士卒,兵力大大強盛起來,比從北平城出來時,大不相同了呢!” 萬古雷喜道:“好極好極,這回不愁對付李景隆了,我恨不得插翅飛回,禀報佳音!” 劉繼賢笑道:“歇息一日,明日再走不遲,反正大軍也快要起程了。
” 萬古雷道:“殿下命我随大軍一同起程。
” 季國盛道:“這不更好嗎,見識見識這支大軍,尤其是蒙古三衛,全是剽悍鐵騎。
”一頓又道:“知道嗎?這可是一支精兵哪?還有,甯王的三衛也歸順了我們。
朝廷在燕王反後下調令甯王進京,甯王不去,屬下三衛被削奪了兵權。
燕王一到,三衛自動歸降。
” 王兆康道:“非但如此,甯王和燕王見了面,兩位殿下感慨萬分……” 正說着,張玉、朱能笑哈哈來了。
張玉道:“老弟,你來得巧,明天起程回北平。
你帶來的消息,使大家高興得坐不住了,直催殿下快些起程,找李景隆小子算賬!” 朱能道:“老弟回天豹衛吧,二千多人馬都健在,仍由老弟統率如何?” 萬古雷道:“朱兄掌印,我跟着走就是了,又分什麼彼此?隻是王妃和世子殿下盼我帶回佳音,我還是禀明殿下先回城吧!” 季國盛道:“說的也是,該有人先回城報喜,安定人心,賢侄這就去禀報殿下吧!” 張玉笑道:“老弟不必操心,明日自有人前往報信。
” 萬古雷訝然道:“派誰前往?” 朱能道:“議定大軍明早起程時,侍衛隊方指揮使禀報殿下,由孫指揮使前去報信為好。
他說萬指揮使剛來,說不明這一路上的情形,孫指揮使就在殿下身邊,事事親身經曆。
殿下當即答應,命孫指揮使明日起程,任王宮侍衛指揮,随侍世子護駕。
”萬古雷道:“既如此,小弟就放心了。
” 張玉道:“走,到城裡飯館為賢弟接風,咱們好好喝上幾杯,明日走也!” 當晚,大家快快活活吃了一頓。
第二日,大軍出發。
萬古雷見蒙古騎兵果然個個剽悍,心中喜不自禁。
有這麼多的精兵,當可與皇太孫逐鹿天下。
甯王為燕王親自送行,在郊外設酒餞别。
萬古雷和朱能走在前,僅在侍衛隊之後,把送别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
甯王年歲比燕王輕,有儒将風度,據說善謀。
此時見甯王端起酒盞高舉過頭,恭恭敬敬遞給燕王。
燕王接過,一口喝盡亮底。
之後又相互行了禮,看來是依依惜别。
頃刻,甯王又施一禮,帶着從人轉身欲走。
突見方天嶽和關中四劍沖了過去,把甯王圍了起來。
甯王侍衛大驚,不及動手,已被方天嶽等制了穴道。
萬古雷驚得目瞪口呆,這是幹什麼呢? 遂見燕王對甯王又說了些什麼,侍衛隊裡有人牽馬過來,甯王便翻身上馬,關中四劍則緊跟着他。
甯王那幾個親随被解了穴,上馬回城而去。
但大軍仍不出發,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他忍不住問朱能:“朱兄,甯王……” 朱能笑道:“請甯王一同赴北平府,這于燕王于甯王都好,親兄弟嘛,共肩道義!” 萬古雷道:“原來如此。
”心裡卻在想,親兄弟也施謀算,這不是拉兄弟下水嗎? 半個時辰後,幾輛豪華馬車駛來,是甯王眷屬。
她們一到,大軍随即起程。
天豹衛充先鋒,走在最前。
第二日到達會州。
燕王在會州重編軍隊。
分為中、左、右、前、後五軍。
張玉率中軍,朱能率左軍。
萬古雷的天豹衛,足足成了五千人。
這一路去,少不得過關斬将,半月後到達孤山紮營。
據探子飛報,李景隆大軍駐紮在鄭村壩,此地離北平城僅二十來裡。
其用意不難明白,欲在此迎戰燕王。
而且已派出了由都督陳某率領的萬餘鐵騎為先鋒,渡過白河到達東岸,以阻擊燕軍。
燕王與諸将合議後,決定了對付的策略,命大軍避開陳某,渡河而西,直撲鄭村壩李景隆大營。
萬古雷被朱能叫下去,如此這般吩咐一番,萬古雷遂依計而行。
此時已是嚴冬季節,朔風陣陣,雪花翻飛,周遭大地皆成了冰雪世界。
萬古雷騎在馬上,踏雪而行。
來到白河,天已黑盡。
他親啟下馬來到河邊探查,河水有沒有結冰。
在河上走了一會兒,估計人馬可以過河,便下令渡河,并命人飛報朱能。
他邊走邊想,這情景頗像唐人詩句所描繪那樣:“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 這荒涼的河邊明天就會展開一場大戰,這甯靜的景象大概就不複存在了,不知會有多少人葬身此地。
陡然間,他想起了嬌嬌。
她這會兒在做什麼呢?有誰陪伴着她?算來有一年沒見面了,她是不是長大一些了呢?記得前年在京師,公冶勳奉命離京,她來家中對他說,她大哥走了,臨走留下話,要他善待她,到什麼地方去玩都得帶上她,要對她好些,不得冷冷淡淡。
更好笑的是,她居然編造說,公冶勳要他聽她的話,有求必應,什麼事都要順從她的意思,不得惹她生氣,做個聽話的好哥哥……哈,想起來真好笑,嬌嬌又頑皮又天真……可是,你說她不懂事嗎,前年她請湯師叔帶來的詩,還有她和公冶兄來北平府時說的話,都是情深誼長、柔情缱绻,哪像個小孩兒?她對自己深情款款,看來不是一時的高興。
唉,但願她成熟些,信守諾言,别改變了心意才好…… 也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朱能傳令止行。
第二天,大軍全都過了河。
有的繼續前行,不知去什麼地方,萬古雷則把部下掩藏在一片枯木林裡。
懷中藏的饅頭已硬如磚石,又不能起火燒水烤馍,以免引起故軍的警覺、沒奈何,大家隻有忍饑耐渴。
他站在一株楊樹旁,耿牛則蹲在一邊,後面是弟兄們和馬匹。
天豹衛是騎兵,在燕王麾下的馬步軍中也屬精銳之師。
朱能讓天豹衛和一衛步卒待命,等李景隆那支先鋒勁旅過河後突然發起攻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大戰前的等待,真叫人難耐。
他擡起頭來注視着白河方向,發現有兩個小黑點迅速往這邊移動,猜想是探子回來了,敵軍一定開始渡河。
河上結冰,很快就可以走過。
燕王料定,他們一定會追來,出其不意殺回馬槍,必然獲勝。
他對燕王的謀算十分佩服,從離開北平府到進襲大甯,施行的策略無不成功。
此刻,兩個黑點已顯出一人一騎的輪廓,果然是派出的探馬。
片刻後探子向他禀報,敵先鋒果然渡河來追趕燕軍。
是時候了,他傳令上馬,又派人知會朱能,他讓馬兒慢慢走着,估算對方萬餘騎過河來需要的時間。
走出樹林,來到寬敞的開闊地,四野茫茫,天空灰暗,朔風陣陣,寒氣襲人,但萬古雷的心卻是滾燙的,即将來臨的厮殺激勵着他。
每次交戰前,他都感到激昂振奮。
他這時什麼也不會想,想的隻是打敗敵人,取得勝利。
他兩眼緊盯着前方,搜索随時可能出現的敵軍。
又走了一會兒,他擡手止住隊伍。
一個人朝前奔出了二三十丈,然後靜心谛聽。
一陣細碎而零亂的馬蹄聲已隐紡約可聞,敵人來了。
他兜轉馬頭跑了回來,與耿牛和旗手并辔而立。
這面旗是另做的,王妃親自繡制的他留在了北平城,那旗子應屬于四百勇士。
漸漸地,馬蹄聲越來越響,弟兄們都清楚地聽到了。
萬古雷抽出劍朝天空一舉,旗手揮動了大旗,五千鐵騎立即排開了陣式。
成百上千雙眼睛緊緊盯着光秃秃的曠野,如鷹搜尋它的獵物,忘掉了寒冷、忘掉了饑餓,忘掉了恐懼,數千人的意志結成了一股兇悍野蠻的力量,一般殘忍可怕的力量。
萬古雷的心激烈地跳動着,對方的馬隊已經出現,他兩腿一夾,馬兒慢慢跑動起來。
五千鐵騎有條不紊地跟在後面,讓馬兒小跑着。
雙方的距離拉近,敵軍看清楚他們時顯然愣住了。
去奔襲大營的燕軍,怎會回頭在這兒出現呢?這個念頭還未轉過來,燕軍鐵騎就爆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呐喊,像數千支射出的弩箭,勢不可擋地沖了過來…… “殺——啊——”萬古雷最先喊出了聲音,緊接着是五千兒郎的瘋狂應和,如山呼海嘯。
鐵蹄震撼着大地,喊殺聲如猛獸的咆哮,震懾着、動搖着敵軍的意志。
他們匆促展開隊形應戰,但畢竟是太倉促了點兒,前面的陣腳已經沖亂,後面則立足未穩,于是在混亂中接戰。
雙方都是騎兵,他們手舞馬刀,砍殺着任意碰到的敵人。
萬古雷專找領兵官厮殺,見到旗手也不放過,他一連砍倒了二十多人,每次隻要一出手,頂多兩個回合,就把對方打下馬。
為使敵軍很快動搖,他一路沖殺過去,試圖找到先鋒楊都督。
寫着“楊”字的旗号被他砍倒了,卻不知這位都督在何處。
他好多次被人阻攔,甚至同時有十多騎向他沖來,但沒人能擋得住他,在他後面,有幾人緊緊跟着,那是臨時抽來的護兵,也有隊伍中的官佐,其中有個百戶張善明。
但他并沒有回頭,隻顧一往直前。
他的勇猛引起了敵人的恐慌,有的轉身就逃,有的想把他劈倒。
當然,交手的結果是自己落馬,橫屍荒野。
萬古雷一直深插敵陣,他相信弟兄們正以他為龍頭,緊緊跟在後面。
從他看到的景象,敵軍已亂了陣腳,再有一猛攻,必會潰敗。
所以他馬不停蹄,直向前沖。
忽然,他看到前面有一夥人正回頭跑,從那前呼後擁的情形看來,必是敵軍中的重要人物,說不定正是先鋒楊都督。
他奮力拍馬追上去,橫裡豎裡不斷有人來攔阻,都被他砍下馬來。
追了一程,那夥人感到了他的威脅,有兩人掉轉馬頭來攔他。
一人使雁翅刀,一人使柳葉刀,一左一右夾擊過來。
萬古雷未将他們放在心上,仍然直沖。
搶先一步到他面前的是使雁翅刀的官佐,刀光一閃,雁翎刀夾着罡風劈了過來。
他随手舉劍相迎,這一瞬間兩人打了個照面,同時驚呼出聲:“是你!”後一步趕到,使柳葉刀的騎士連忙住手,沒把刀子劈過來。
萬古雷驚得瞠目結舌,呆望着對手。
使雁翎刀的是楊正英,使柳葉刀的是沙天龍,都是從小和他一塊長大的夥伴。
沙天龍又是他師兄。
在京師時,他們不辭而别、說是去了鎮江府、怎麼又出現在李景隆的軍隊裡呢? “楊兄、沙兄,别來無恙!”他尴尬地說。
楊正英道:“原是萬老弟……” 沙天龍冷冷道:“楊兄,現在可不能稱兄道弟了,他可是反叛朝廷的逆賊,你我是朝廷征讨大軍的官佐,彼此已成為仇敵!” 萬古雷心中難受,道:“沙師兄,小弟投奔燕王,實屬情非得已,錦衣衛逼得我走投無路,……唉,現在說這些已經沒用,兩位不是去鎮江府了嗎?怎麼也進了軍旅?” 楊正英道:“說來話長,終日躲避錦衣衛不是辦法,正好烽煙匝起,就……” 沙天龍道:“戰場上不是叙舊的時候。
萬師弟你不該依附燕軍謀反,若你良心未泯,就随我們去歸順朝廷,愚師兄和楊兄在楊都督跟前替師弟求他情,讓師弟戴罪立功……” 萬古雷聽不下去,岔話道:“我既入燕軍,自當忠于燕王。
皇甫楠毀了我的家,皇上也并未替我主持公道,這些情形你們都是知曉的。
如今兩位入朝廷軍旅,小弟在燕軍效勞,這叫各為其主。
但你我自幼長大,總有一段情,私下裡彼此仍然是兄弟……” 沙天龍道:“你已成叛逆,不忠不孝,這兄弟之情能大于忠君嗎?想不到你竟然走到了這一步,也不想想,燕京彈丸之地,能抗得住中原大軍的征伐嗎?待叛亂平定之日,你有何面目見昔日的親友?有何面目對萬伯父在天之靈,又怎對得起萬家的列祖列宗……” 萬古雷闆起了面孔,冷冷道:“夠了,是忠是奸,不由你我評說。
我既然走這一步,自有我的理由,何須旁人指手劃腳。
兩位,告辭!” 他
金忠笑道:“殿下英明,留下老和尚坐鎮,李景隆怎是他的對手?” 張玉道:“家裡安全,咱們放下了心,這就回師北平,砸扁了李景隆那小子!” 燕王道:“愛卿連日趕路,下去歇息,這一兩天就回師北平:你随大軍一起走吧!” 萬古雷、耿牛随告辭出來,孫銳鋒依然冷冷淡淡地問了一句:“家中人都好吧?” 這“家中人”說得含糊,但萬古雷知他問誰,便道:“都好,趙前輩、沐前輩、季姑娘跟随王妃督戰城頭,但都平安無恙!” 他回答得巧妙,連帶上趙芝蘭、沐香菊。
孫銳鋒目中閃出一絲熱情,但立即便冷了下去,道:“萬兄去歇息吧。
” 方天嶽則道:“萬兄若不走,再來會面。
” 萬古雷答應着,出了天井,回到前院,季國盛等人帶他們到一間屋坐下。
季盛道:“城裡能住的地方都住了人,你二人就和老夫等擠一擠如何?” 王兆康道:“大家在一起叙談,熱鬧些。
” 萬古雷笑道:“正欲與各位聚一聚,晚輩有許多話想問個明白哩!”—頓,續道:“在路上聽說大甯的二十多衛士卒都降了我們。
” 季國盛道:“不錯,我們到大甯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城池,安撫軍民,各衛司士卒見眷屬無恙,相繼來歸。
如今我軍盡收大甯都司轄下二十多衛士卒,兵力大大強盛起來,比從北平城出來時,大不相同了呢!” 萬古雷喜道:“好極好極,這回不愁對付李景隆了,我恨不得插翅飛回,禀報佳音!” 劉繼賢笑道:“歇息一日,明日再走不遲,反正大軍也快要起程了。
” 萬古雷道:“殿下命我随大軍一同起程。
” 季國盛道:“這不更好嗎,見識見識這支大軍,尤其是蒙古三衛,全是剽悍鐵騎。
”一頓又道:“知道嗎?這可是一支精兵哪?還有,甯王的三衛也歸順了我們。
朝廷在燕王反後下調令甯王進京,甯王不去,屬下三衛被削奪了兵權。
燕王一到,三衛自動歸降。
” 王兆康道:“非但如此,甯王和燕王見了面,兩位殿下感慨萬分……” 正說着,張玉、朱能笑哈哈來了。
張玉道:“老弟,你來得巧,明天起程回北平。
你帶來的消息,使大家高興得坐不住了,直催殿下快些起程,找李景隆小子算賬!” 朱能道:“老弟回天豹衛吧,二千多人馬都健在,仍由老弟統率如何?” 萬古雷道:“朱兄掌印,我跟着走就是了,又分什麼彼此?隻是王妃和世子殿下盼我帶回佳音,我還是禀明殿下先回城吧!” 季國盛道:“說的也是,該有人先回城報喜,安定人心,賢侄這就去禀報殿下吧!” 張玉笑道:“老弟不必操心,明日自有人前往報信。
” 萬古雷訝然道:“派誰前往?” 朱能道:“議定大軍明早起程時,侍衛隊方指揮使禀報殿下,由孫指揮使前去報信為好。
他說萬指揮使剛來,說不明這一路上的情形,孫指揮使就在殿下身邊,事事親身經曆。
殿下當即答應,命孫指揮使明日起程,任王宮侍衛指揮,随侍世子護駕。
”萬古雷道:“既如此,小弟就放心了。
” 張玉道:“走,到城裡飯館為賢弟接風,咱們好好喝上幾杯,明日走也!” 當晚,大家快快活活吃了一頓。
第二日,大軍出發。
萬古雷見蒙古騎兵果然個個剽悍,心中喜不自禁。
有這麼多的精兵,當可與皇太孫逐鹿天下。
甯王為燕王親自送行,在郊外設酒餞别。
萬古雷和朱能走在前,僅在侍衛隊之後,把送别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
甯王年歲比燕王輕,有儒将風度,據說善謀。
此時見甯王端起酒盞高舉過頭,恭恭敬敬遞給燕王。
燕王接過,一口喝盡亮底。
之後又相互行了禮,看來是依依惜别。
頃刻,甯王又施一禮,帶着從人轉身欲走。
突見方天嶽和關中四劍沖了過去,把甯王圍了起來。
甯王侍衛大驚,不及動手,已被方天嶽等制了穴道。
萬古雷驚得目瞪口呆,這是幹什麼呢? 遂見燕王對甯王又說了些什麼,侍衛隊裡有人牽馬過來,甯王便翻身上馬,關中四劍則緊跟着他。
甯王那幾個親随被解了穴,上馬回城而去。
但大軍仍不出發,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他忍不住問朱能:“朱兄,甯王……” 朱能笑道:“請甯王一同赴北平府,這于燕王于甯王都好,親兄弟嘛,共肩道義!” 萬古雷道:“原來如此。
”心裡卻在想,親兄弟也施謀算,這不是拉兄弟下水嗎? 半個時辰後,幾輛豪華馬車駛來,是甯王眷屬。
她們一到,大軍随即起程。
天豹衛充先鋒,走在最前。
第二日到達會州。
燕王在會州重編軍隊。
分為中、左、右、前、後五軍。
張玉率中軍,朱能率左軍。
萬古雷的天豹衛,足足成了五千人。
這一路去,少不得過關斬将,半月後到達孤山紮營。
據探子飛報,李景隆大軍駐紮在鄭村壩,此地離北平城僅二十來裡。
其用意不難明白,欲在此迎戰燕王。
而且已派出了由都督陳某率領的萬餘鐵騎為先鋒,渡過白河到達東岸,以阻擊燕軍。
燕王與諸将合議後,決定了對付的策略,命大軍避開陳某,渡河而西,直撲鄭村壩李景隆大營。
萬古雷被朱能叫下去,如此這般吩咐一番,萬古雷遂依計而行。
此時已是嚴冬季節,朔風陣陣,雪花翻飛,周遭大地皆成了冰雪世界。
萬古雷騎在馬上,踏雪而行。
來到白河,天已黑盡。
他親啟下馬來到河邊探查,河水有沒有結冰。
在河上走了一會兒,估計人馬可以過河,便下令渡河,并命人飛報朱能。
他邊走邊想,這情景頗像唐人詩句所描繪那樣:“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 這荒涼的河邊明天就會展開一場大戰,這甯靜的景象大概就不複存在了,不知會有多少人葬身此地。
陡然間,他想起了嬌嬌。
她這會兒在做什麼呢?有誰陪伴着她?算來有一年沒見面了,她是不是長大一些了呢?記得前年在京師,公冶勳奉命離京,她來家中對他說,她大哥走了,臨走留下話,要他善待她,到什麼地方去玩都得帶上她,要對她好些,不得冷冷淡淡。
更好笑的是,她居然編造說,公冶勳要他聽她的話,有求必應,什麼事都要順從她的意思,不得惹她生氣,做個聽話的好哥哥……哈,想起來真好笑,嬌嬌又頑皮又天真……可是,你說她不懂事嗎,前年她請湯師叔帶來的詩,還有她和公冶兄來北平府時說的話,都是情深誼長、柔情缱绻,哪像個小孩兒?她對自己深情款款,看來不是一時的高興。
唉,但願她成熟些,信守諾言,别改變了心意才好…… 也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朱能傳令止行。
第二天,大軍全都過了河。
有的繼續前行,不知去什麼地方,萬古雷則把部下掩藏在一片枯木林裡。
懷中藏的饅頭已硬如磚石,又不能起火燒水烤馍,以免引起故軍的警覺、沒奈何,大家隻有忍饑耐渴。
他站在一株楊樹旁,耿牛則蹲在一邊,後面是弟兄們和馬匹。
天豹衛是騎兵,在燕王麾下的馬步軍中也屬精銳之師。
朱能讓天豹衛和一衛步卒待命,等李景隆那支先鋒勁旅過河後突然發起攻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大戰前的等待,真叫人難耐。
他擡起頭來注視着白河方向,發現有兩個小黑點迅速往這邊移動,猜想是探子回來了,敵軍一定開始渡河。
河上結冰,很快就可以走過。
燕王料定,他們一定會追來,出其不意殺回馬槍,必然獲勝。
他對燕王的謀算十分佩服,從離開北平府到進襲大甯,施行的策略無不成功。
此刻,兩個黑點已顯出一人一騎的輪廓,果然是派出的探馬。
片刻後探子向他禀報,敵先鋒果然渡河來追趕燕軍。
是時候了,他傳令上馬,又派人知會朱能,他讓馬兒慢慢走着,估算對方萬餘騎過河來需要的時間。
走出樹林,來到寬敞的開闊地,四野茫茫,天空灰暗,朔風陣陣,寒氣襲人,但萬古雷的心卻是滾燙的,即将來臨的厮殺激勵着他。
每次交戰前,他都感到激昂振奮。
他這時什麼也不會想,想的隻是打敗敵人,取得勝利。
他兩眼緊盯着前方,搜索随時可能出現的敵軍。
又走了一會兒,他擡手止住隊伍。
一個人朝前奔出了二三十丈,然後靜心谛聽。
一陣細碎而零亂的馬蹄聲已隐紡約可聞,敵人來了。
他兜轉馬頭跑了回來,與耿牛和旗手并辔而立。
這面旗是另做的,王妃親自繡制的他留在了北平城,那旗子應屬于四百勇士。
漸漸地,馬蹄聲越來越響,弟兄們都清楚地聽到了。
萬古雷抽出劍朝天空一舉,旗手揮動了大旗,五千鐵騎立即排開了陣式。
成百上千雙眼睛緊緊盯着光秃秃的曠野,如鷹搜尋它的獵物,忘掉了寒冷、忘掉了饑餓,忘掉了恐懼,數千人的意志結成了一股兇悍野蠻的力量,一般殘忍可怕的力量。
萬古雷的心激烈地跳動着,對方的馬隊已經出現,他兩腿一夾,馬兒慢慢跑動起來。
五千鐵騎有條不紊地跟在後面,讓馬兒小跑着。
雙方的距離拉近,敵軍看清楚他們時顯然愣住了。
去奔襲大營的燕軍,怎會回頭在這兒出現呢?這個念頭還未轉過來,燕軍鐵騎就爆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呐喊,像數千支射出的弩箭,勢不可擋地沖了過來…… “殺——啊——”萬古雷最先喊出了聲音,緊接着是五千兒郎的瘋狂應和,如山呼海嘯。
鐵蹄震撼着大地,喊殺聲如猛獸的咆哮,震懾着、動搖着敵軍的意志。
他們匆促展開隊形應戰,但畢竟是太倉促了點兒,前面的陣腳已經沖亂,後面則立足未穩,于是在混亂中接戰。
雙方都是騎兵,他們手舞馬刀,砍殺着任意碰到的敵人。
萬古雷專找領兵官厮殺,見到旗手也不放過,他一連砍倒了二十多人,每次隻要一出手,頂多兩個回合,就把對方打下馬。
為使敵軍很快動搖,他一路沖殺過去,試圖找到先鋒楊都督。
寫着“楊”字的旗号被他砍倒了,卻不知這位都督在何處。
他好多次被人阻攔,甚至同時有十多騎向他沖來,但沒人能擋得住他,在他後面,有幾人緊緊跟着,那是臨時抽來的護兵,也有隊伍中的官佐,其中有個百戶張善明。
但他并沒有回頭,隻顧一往直前。
他的勇猛引起了敵人的恐慌,有的轉身就逃,有的想把他劈倒。
當然,交手的結果是自己落馬,橫屍荒野。
萬古雷一直深插敵陣,他相信弟兄們正以他為龍頭,緊緊跟在後面。
從他看到的景象,敵軍已亂了陣腳,再有一猛攻,必會潰敗。
所以他馬不停蹄,直向前沖。
忽然,他看到前面有一夥人正回頭跑,從那前呼後擁的情形看來,必是敵軍中的重要人物,說不定正是先鋒楊都督。
他奮力拍馬追上去,橫裡豎裡不斷有人來攔阻,都被他砍下馬來。
追了一程,那夥人感到了他的威脅,有兩人掉轉馬頭來攔他。
一人使雁翅刀,一人使柳葉刀,一左一右夾擊過來。
萬古雷未将他們放在心上,仍然直沖。
搶先一步到他面前的是使雁翅刀的官佐,刀光一閃,雁翎刀夾着罡風劈了過來。
他随手舉劍相迎,這一瞬間兩人打了個照面,同時驚呼出聲:“是你!”後一步趕到,使柳葉刀的騎士連忙住手,沒把刀子劈過來。
萬古雷驚得瞠目結舌,呆望着對手。
使雁翎刀的是楊正英,使柳葉刀的是沙天龍,都是從小和他一塊長大的夥伴。
沙天龍又是他師兄。
在京師時,他們不辭而别、說是去了鎮江府、怎麼又出現在李景隆的軍隊裡呢? “楊兄、沙兄,别來無恙!”他尴尬地說。
楊正英道:“原是萬老弟……” 沙天龍冷冷道:“楊兄,現在可不能稱兄道弟了,他可是反叛朝廷的逆賊,你我是朝廷征讨大軍的官佐,彼此已成為仇敵!” 萬古雷心中難受,道:“沙師兄,小弟投奔燕王,實屬情非得已,錦衣衛逼得我走投無路,……唉,現在說這些已經沒用,兩位不是去鎮江府了嗎?怎麼也進了軍旅?” 楊正英道:“說來話長,終日躲避錦衣衛不是辦法,正好烽煙匝起,就……” 沙天龍道:“戰場上不是叙舊的時候。
萬師弟你不該依附燕軍謀反,若你良心未泯,就随我們去歸順朝廷,愚師兄和楊兄在楊都督跟前替師弟求他情,讓師弟戴罪立功……” 萬古雷聽不下去,岔話道:“我既入燕軍,自當忠于燕王。
皇甫楠毀了我的家,皇上也并未替我主持公道,這些情形你們都是知曉的。
如今兩位入朝廷軍旅,小弟在燕軍效勞,這叫各為其主。
但你我自幼長大,總有一段情,私下裡彼此仍然是兄弟……” 沙天龍道:“你已成叛逆,不忠不孝,這兄弟之情能大于忠君嗎?想不到你竟然走到了這一步,也不想想,燕京彈丸之地,能抗得住中原大軍的征伐嗎?待叛亂平定之日,你有何面目見昔日的親友?有何面目對萬伯父在天之靈,又怎對得起萬家的列祖列宗……” 萬古雷闆起了面孔,冷冷道:“夠了,是忠是奸,不由你我評說。
我既然走這一步,自有我的理由,何須旁人指手劃腳。
兩位,告辭!”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