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陰司四煞

關燈
朱允炆待公冶勳等走後,獨坐亭中沉思。

     諸王之中,他最擔心的就是燕王。

    然而皇上對燕王的偏愛,你就是抓到燕王的把柄又能怎麼樣呢? 記得涼國公藍玉私下裡曾對他說:“殿下,當今諸王之中,聖上最鐘愛的是哪一位不知殿下已覺察出來了嗎?” 他當時回答說:“那自然是燕王了。

    ” 藍玉道:“臣聞燕王在封地頗得民心,不少人誇燕王有人君之度,更有些算卦術士造謠惑衆,說燕地有天子之氣,這不明指燕王而言嗎?以臣之見,殿下對燕王不可不防,他日生野心謀反的隻會是他!” 藍玉是統兵之将,權勢極重,他既這麼說,今後自己倒可仰仗于他,隻可惜他又被皇上處死,株連了太多太多的人。

     如今皇上龍體漸衰,繼位之日臨近,對燕王的顧慮也日勝一日。

    派遣公冶勳去暗查能查出個結果來嗎?他知道什麼結果也不會有,這樣做,不過是得些确實消息罷了,能奈其何? 正思忖間,聽見有人說話,回頭看去,見随身太監史靖正攔住三個太監,其中兩人是張泰、康鶴,另一個是老太監盛經子。

    此人經常侍奉于皇上左右,是皇上的心腹太監,便連忙道:“史靖,讓他們過來!” 三個太監近前行了禮,盛經子道:“殿下,奴婢聽說殿下駕前新來了一位武功高手,這位能人為何不見了?奴婢極盼見上一面。

    ” 朱允炆詫道:“什麼武功高手?” “就是那位叫公冶勳的公子。

    ” “啊,你說他呀,已經走了,有什麼事?” 盛經子冷笑一聲:“奴婢這兩個不争氣的徒弟,在殿下面前丢人現眼,好生叫奴婢不安,奴婢特來見識見識這位公冶公子的武功。

    ” “原來如此,他已走了。

    ” “請殿下将其招來與奴婢一見如何?” 這是什麼話,哪有皇太孫替太監召人之理?這老東西太過放肆,皇太孫心中十分不悅。

     但老家夥據傳是宮中數一數二的高手,皇上讓他做了随身護衛,夜間寝宮的安全,也交由他負全責,不可得罪了他。

     因道:“盛公公要見公冶勳,有事嗎?” “有啊!他自恃學了點武功,竟敢到皇宮内院放肆,折辱張泰、康鶴,這明擺着是瞧不起奴婢們了。

    這個面子奴婢可丢不起,要是讓皇上知道了,還以為奴婢們是酒囊飯袋,又如何能保護宮闱禁地?還不如把錦衣衛的人弄幾個來了。

    是以奴婢定要瞧瞧這公冶勳究竟是一個怎樣了不起的人物,不信大内高手會被他比了下去!故請殿下将他招來,奴婢也好讨教讨教!” 朱允炆這才明白他的用心,心想這下糟了,原隻想看看公冶勳的武功,以便酌情任用,沒想到他勝了康鶴、張泰會和盛公公結怨。

     當下便道:“這事不能怪公冶勳,今後他也在宮中當差,大家不可傷了和氣。

    ” “殿下放心,奴婢豈敢得罪公冶公子,不過是向他讨教讨教而已!”說完冷笑幾聲,向皇太孫行個禮告退,氣呼呼走了。

     朱允炆目注三人遠去,對史靖道:“奇怪,盛經子為何知曉公冶公子在此?” 史靖道:“回殿下,盛公公隻要随便找個人問一下,宮裡的侍衛、太監就會如實禀報。

    ” “聽說盛經子是大内第一高手,這話确實嗎?他比起你師傅俞觀來如何?” 史靖道:“奴婢的師父俞公公雖然身手不凡,但不能與盛公公相比。

    聽說與盛公公武功在伯仲之間的,整個宮中隻是少數人,老太監吳乾仁公公是其中之一,另一人是錦衣衛指揮使。

    有的則說還有不少人,隻不過深藏不露而已。

    那吳公公從未授徒,也未顯示過武功,因此他是不是武功高手,奴婢們也說不準。

    ” “這吳乾仁可是在禦花園裡管園丁的那個老太監?看他步履蹒跚、老态龍鐘的模樣,能是武功高手嗎?莫非傳言有誤。

    ” “回殿下,奴婢的師父相信傳言是真。

    ” “唔,有根據嗎?” “有,但奴婢不知詳情。

    殿下,盛公公在宮内無人不畏懼三分,公冶公子那日比武勝了張泰、康鶴的事,早已傳遍宮中,這無疑開罪了盛公公,掃了他的面子,不找公冶公子挽回顔面,隻怕不會甘休。

    ” 朱允炆道:“這是我下的旨意,令他們比武,豈能怪罪到公冶勳頭上?” “殿下不知,盛公公器量窄小,宮内無人敢開罪于他,是以奴婢甚為公冶公子擔憂。

    ” “有什麼好擔憂的?公冶勳是我東宮衛士,他能怎麼樣?隻怕沒這個膽量吧?” “殿下,明着來他自然是不敢,但如暗中派人下手,來個不明不白地死去,那也奈何?” “好可惡的東西!”朱允炆罵道。

     “殿下,盛公公深得皇上寵幸,武功又深不可測,因此皇宮衛隊裡的頭兒,大都對盛公公畢恭畢敬,他吩咐下的事,人人照辦。

    加之宮中會武功的太監,不少是他的徒子徒孫,因此誰要是得罪了他,就會死得不明不白。

    ” “咦,照你這麼說來,他豈不成了宮中的霸王,皇上豈會容得他在宮中橫行不法?” “萬歲爺對諸般情形一概不知,又有誰能接近萬歲爺時可以避開了他呢?” 朱允炆心想,這話不錯,連自己這個皇太孫去見皇上時,盛經子都站立在一旁陪着皇上,莫說其他的人去見皇上了。

     “那麼,你和你師父是不是盛公公門下?” “奴婢師徒與盛公公并無師門淵源。

    ” “我那衛隊指揮使何骐,與盛經子有無來往?你知不知情?” “據奴婢所知,何指揮使和其他衛的幾位指揮使與盛公公均無往來,他們的武功不弱,不受盛公公的擺布,和盛公公手下太監時有沖突。

    ” “這麼說來,忠信衛的頭兒都是靠得住的?” “據奴婢所知,他們都忠于殿下。

    ” “看不出,你居然知道這麼多事,既然如此,為何平日不禀告?” “殿下不問,奴婢不敢多嘴。

    奴婢知曉的事,宮中人人知道。

    ” “王三如何,是不是盛經子門下的人。

    ” “是的,他師父陸榮生是盛公公的徒弟。

    ” “呀,我的兩個親随太監中,一人竟是……” “殿下放心,王三自跟了殿下,對殿下忠心耿耿,決無二心!” “你怎知他心中所想?” “奴婢們天天在一起,無話不談。

    ” 朱允炆“唔”了一聲,不再說話。

    心中暗忖,過去從未想過宮中太監、護衛的事,原來也這般複雜,以後要多個心眼才成。

    想到此心中一動,問道:“宮中衛士、太監,可有與諸藩王有往來的?” “有!”史靖回答得很幹脆。

     朱允炆道:“你說說看。

    ” “諸藩王都曾在宮中長大,侍候他們的太監就不少,至于衛士,負守護之責,自然相識。

    ” “你說的是一般情形,我問的是:現在宮中衛士頭目,可有與諸藩王往來密切的?”一頓,又道:“這樣說也不妥,應該說他們暗中與諸王有無聯絡。

    諸王在外地,自不能與他們見面。

    ” 史靖道:“回殿下,非但各衛指揮使與諸藩王有聯絡,就是宮中太監也如此。

    但沒有人明來明去,因此無法知曉他們與哪位王爺聯絡。

    這事在宮中,人人心照不宣。

    ” 朱允炆暗暗吃驚,照這麼說來,宮中的一切情形都有人外傳,自己的一舉一動也瞞不過諸藩王,這事千萬不能疏忽了,等自己榮登龍位時,一定要妥善處置,不能為人所乘。

     俄頃,朱允炆又問:“忠信衛的頭目,有和藩王暗中聯絡的嗎?你要具實禀報。

    ” “回殿下,奴婢不知。

    ” “你不是什麼都知道嗎?怎麼又不知了。

    ” “殿下,宮中衛士、太監與藩王聯絡都在暗中進行,誰也不知誰的底兒,大家都守口如瓶,無人将此事挂在嘴邊議論,怕遭橫禍。

    ” 朱允炆想了想,道:“你師父在哪一處當差,把他要到東宮如何?” 史靖大喜,道:“師父餘公公現在禦馬監當差。

    師父一向敬服殿下,說殿下仁善,以文安邦,囑奴婢忠心侍奉殿下。

    若師父能到東宮侍衛殿下,那是再好不過。

    ” 朱允炆道:“那好,就這麼決定。

    ” 史靖又道:“殿下,師父有兩個知己太監,一名米孝義,一名趙崇,兩位公公武藝高強,一向對盛公公的霸道不服,若将他二人調到東宮,既能守護殿下,又能為殿下監察宮中侍衛、太監的動靜,并充當耳目。

    ” 朱允炆道:“好,依你所言,今日就由你去各監傳我令谕,着他們三人到東宮當差!” 史靖大喜過望,立即跪謝皇太孫隆恩。

     此時,忠信衛指揮使何骐和指揮同知方宏匆匆而來,朱允炆詫道:“二卿有事嗎?” 何、方二人連忙行禮。

    何骐道:“禀殿下,臣等聞盛公公來禦花園找公冶公子較技,特趕來照應,以防公冶公子吃虧。

    ” 朱允炆道:“這話怎麼說?” 何骐方面大耳,一臉正氣,年歲四十上下。

    方宏年歲輕些,三十五六歲,魁偉健壯。

    朱允炆邊說話邊打量他們,不由把他們與公冶勳作個比較。

    按理說,他二人忠心耿耿,執行差務盡心盡力,沒什麼讓他看不順眼地方,可他與他們卻無話可說。

    而對公冶勳卻是不同,他與公冶勳十分投契,與公冶勳說話毫無顧忌,這不僅僅是他們年歲相仿,更主要的是情投意合,或者說這是緣份。

    思忖間隻聽何骐道:“殿下,盛公公一向驕橫,睚眦必報,公冶公子比武勝了張泰、康鶴,盛公公豈肯罷休。

    ” “他敢把公冶公子怎樣?” “殿下,盛公公與公冶公子比武時下毒手,讓公冶公子帶上内傷,一兩日後身亡。

    既是比武,難免傷亡,殿下也不好怪罪于他。

    ” “二卿畏懼盛公公嗎?” “殿下,盛公公武功極高,又深得皇上寵幸,臣等雖不懼怕,但也不去招惹他。

    ” “公冶公子早已離去,二卿退下去吧。

    ” 何骐、方宏行禮走了,朱允炆慢慢從亭中走出,打算回宮。

    走着走着,忽見水池邊半卧着一個老太監,隻見他一手支頭側卧,一手指指點點,指揮着幾個小太監在花叢中修枝剪葉,不禁心中一動,此人莫非就是吳乾仁?于是順着小徑繞向池塘。

    史靖遂吆喝道:“殿下駕到!”那些正專心修枝剪葉的小太監,一看是皇太孫來了,慌忙整衣跪下迎接,口呼千歲。

    而吳乾仁卻不慌不忙,慢條斯理晃悠悠站起來,由一個小太監手中接過一根木杖,這才跪下一條膝蓋,再跪另一條腿。

    朱允炆不等他叩下頭去,就道:“免禮,平身!” 老太監聞言也就不行禮,慢慢站了起來。

     “你就是管花園的主管吳乾仁吳公公嗎?” “奴婢正是吳乾仁。

    ” 朱允炆打量着他那老太龍鐘的外貌,心想這能是一個武功高手嗎?隻怕傳言有誤。

     又問道:“你每日都在花園中?” “是,奴婢每日都在園中。

    ” 盛經子雖已六十五六歲,但身體發福,雖說不上很胖,但面色紅潤光滑,十分富态。

    而吳乾仁年歲與他相仿,但看起來卻老了許多,個子矮小,又瘦又幹,像個小老太婆,兩人差别太大。

    但也許如人所言,真人不露相。

     不管他會不會武功,這一把年紀了,不該再勞作。

     因道:“吳公公年歲已大,不必再在園中操勞,回頭讓史靖去打個招呼,免了差吧?” 吳乾仁擡頭看了皇太孫一眼,道:“奴婢雖老不中用,卻不願成天閑着等死。

    ” “噢,吳公公不願閑着,到東宮來當差如何?你可以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幹什麼。

    ” 吳乾仁又迅速看了皇太孫一眼,道:“奴婢喜種花,到東宮去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