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邙鬼域地下宮
關燈
小
中
大
北邙山坐落于洛陽之北,又名邙山,亦稱芒山、北山、郏山。
東漢建武十一年,恭王祉葬于北邙,其後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王建詩:北邙山頭少閑士,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着黃金無置處。
又:朝朝車馬送葬回,還起大宅與高台。
張籍也有詩雲: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辚辚入秋草。
又: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
由這幾句詩,可知北邙之概矣。
白日裡,凄迷荒草中,到處可見亂墳荒冢,有的墳頭猶新,有的則已殘破不堪,被狐兔據為洞穴;朽棺曝露白骨遍地,一陣山風吹過,冥紙灰燼滿天飛舞,一片凄涼景象。
黃昏,尤其是黑夜,北邙山更籠罩于無限的陰森中。
那叢叢林木,嵯峨怪石,有如張牙舞爪的鬼影憧憧。
亂墳荒冢之間,磷火飛舞,鬼氣森森,夜風穿過樹梢,呼嘯之聲有如啾啾鬼啼。
這情景,更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白日的北邙山固已令人望而怯步,黑夜裡人們卻是連望也不敢望它-眼。
這是一個晴朗的夜。
如鈎的上弦月,照在這素稱鬼域的北邙山上。
那昏暗的月光雖然微微驅散了一些恐怖的黑暗,卻為這北邙山更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中元普渡留下來的招魂幡.随風飄拂,藉着昏暗的月光,到處可見,益增陰森鬼氣。
時屆初更,在這北邙山人遴難至的一處山坳裡,突然升起一點慘綠色的光芒,這點慘綠光芒升自一座巨冢之後,而巨冢之後,卻又是一片陰森黑黝的白楊密林。
這點慘綠光芒并不像那飄蕩在夜空的磷火一般地時東時西,而是冉冉地飄向山口。
由于它是雜于飛舞在夜空的無數點磷火之間,乍看上去,和磷火也沒有多大區别。
但在有上好眼力之人細加注視之下,卻不難發現那慘綠光芒的後面,還随風飄蕩着兩個黑影。
挨得近一點,更可看出那兩個飄蕩的黑影.赫然竟是兩個有如僵屍幽靈般的人,而那點慘綠光芒也隻是一隻瓜形小燈。
那兩個人身穿黑袍,長發飛散,袍袖低垂,色呈慘白的臉上不帶半點感情,毫無一絲活人氣息,而且是雙足不動,離地盈寸地随風飄蕩前行。
這般黑夜,如此北邙,突然出現丁這麼兩個黑袍怪人,誰能不疑為鬼魅陰魂?但是,那畢竟是兩個活生生的人,隻不過身透鬼氣,生而如死罷了。
這兩個掌着一盞綠光慘淡,瓜形小燈的黑袍怪人,轉瞬間便随風飄至山口。
至山口倏然停下,分向兩邊掠開,一左一右遙遙相對而立,誰也不出一絲聲息,就那般一動不動地站着。
夜風悲号,啾啾鬼聲,無數磷火飄蕩在夜空,兩個黑袍怪人卻是視若無睹,聽如不聞,生似根本不屬于這個人世一般。
初更過去,二更将屆。
那兩個黑袍怪人依然一動不動地遙遙對立着,休說未發出一點聲息,便是那慘白陰森的臉上肌肉也未見牽動一下。
就在二更剛屆的當兒,居右黑袍怪人手中那盞綠光慘淡的瓜形小燈,突然一滅複亮。
而就在那盞小燈一滅再亮的刹那之後,兩個黑袍怪人之間,已自冷然站定一個身材颀長的青袍人。
藉着昏暗的月光,隐約可見這青袍人頗為年輕;劍眉星目,長得也頗英俊,隻是那一張臉卻較諸兩個黑袍怪人更為慘自,沒有一絲血色,且隐透一層層蒙蒙綠光;眉宇間洋溢着無限冷酷兇殘,兩隻眸子光芒犀利而陰鸷,比那兩個黑袍怪人更陰森、更懾人。
兩個黑袍怪人對這青袍人,似乎甚為懔懼,青袍人一現身,他們便自同時躬了躬身,但臉上神色,依然冰冷木然。
青袍人犀利的目光一掃兩人,薄薄的唇邊修然掠過一絲極為冷酷的笑意,一揮手,喝道:“開道!”這兩個字簡直不似出自活人之口,其冰冷陰森直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兩黑袍怪人一句話也未說,又一躬腰,随即轉身向來處那黑黝的山坳中行去。
足下依然離地盈寸,有如随風飄行。
而那青袍人卻是足下離地足有半尺,輕擺雙袖,随後跟進。
這三人飄行看似極為緩慢,其實快捷異常,轉瞬間便已抵達那座巨冢之後。
這座巨冢面對着山口,背後是一片黑黝陰森的白楊密林,距離那滿山遍野的亂墳荒冢甚遠,地勢十分突出,巨冢系由一色的灰磚砌成,足有丈高,墓碑也似以整塊大理石鑿就,既高又大。
藉着月色,隐約可見上面字迹行行。
而且冢前冢後,似乎經常有人清掃,既無積塵,又無雜草。
就在主人行抵巨幕後之際,奇事頓然發生。
那巨冢前端的磚壁,竟似暗中有人操縱,突地陷下一塊一個人高的洞穴,赫然呈現在眼前。
緊接着一陣陰風撲面而出,吹得那瓜型小燈的綠火乍明乍滅,不住閃爍,顯見得這洞穴頗為深邃。
兩黑袍怪人掌燈前導,引着青袍人向那黑黝、陰森的墓洞走入。
洞口随即又行緩緩合上,恢複原狀,看不出-絲痕迹。
洞口之内,是一條盤旋而下的甬道,四壁全由大理石砌成,雖然深陷地底,卻不顯得潮濕窒悶。
甬遭兩旁,每隔十丈懸挂着一盞綠光慘淡的小燈,照得甬道内一片慘綠。
前行百丈,甬道突然左折,似乎已至盡頭。
轉過拐角,一座地下宮殿驟
東漢建武十一年,恭王祉葬于北邙,其後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王建詩:北邙山頭少閑士,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着黃金無置處。
又:朝朝車馬送葬回,還起大宅與高台。
張籍也有詩雲: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辚辚入秋草。
又: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
由這幾句詩,可知北邙之概矣。
白日裡,凄迷荒草中,到處可見亂墳荒冢,有的墳頭猶新,有的則已殘破不堪,被狐兔據為洞穴;朽棺曝露白骨遍地,一陣山風吹過,冥紙灰燼滿天飛舞,一片凄涼景象。
黃昏,尤其是黑夜,北邙山更籠罩于無限的陰森中。
那叢叢林木,嵯峨怪石,有如張牙舞爪的鬼影憧憧。
亂墳荒冢之間,磷火飛舞,鬼氣森森,夜風穿過樹梢,呼嘯之聲有如啾啾鬼啼。
這情景,更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白日的北邙山固已令人望而怯步,黑夜裡人們卻是連望也不敢望它-眼。
這是一個晴朗的夜。
如鈎的上弦月,照在這素稱鬼域的北邙山上。
那昏暗的月光雖然微微驅散了一些恐怖的黑暗,卻為這北邙山更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中元普渡留下來的招魂幡.随風飄拂,藉着昏暗的月光,到處可見,益增陰森鬼氣。
時屆初更,在這北邙山人遴難至的一處山坳裡,突然升起一點慘綠色的光芒,這點慘綠光芒升自一座巨冢之後,而巨冢之後,卻又是一片陰森黑黝的白楊密林。
這點慘綠光芒并不像那飄蕩在夜空的磷火一般地時東時西,而是冉冉地飄向山口。
由于它是雜于飛舞在夜空的無數點磷火之間,乍看上去,和磷火也沒有多大區别。
但在有上好眼力之人細加注視之下,卻不難發現那慘綠光芒的後面,還随風飄蕩着兩個黑影。
挨得近一點,更可看出那兩個飄蕩的黑影.赫然竟是兩個有如僵屍幽靈般的人,而那點慘綠光芒也隻是一隻瓜形小燈。
那兩個人身穿黑袍,長發飛散,袍袖低垂,色呈慘白的臉上不帶半點感情,毫無一絲活人氣息,而且是雙足不動,離地盈寸地随風飄蕩前行。
這般黑夜,如此北邙,突然出現丁這麼兩個黑袍怪人,誰能不疑為鬼魅陰魂?但是,那畢竟是兩個活生生的人,隻不過身透鬼氣,生而如死罷了。
這兩個掌着一盞綠光慘淡,瓜形小燈的黑袍怪人,轉瞬間便随風飄至山口。
至山口倏然停下,分向兩邊掠開,一左一右遙遙相對而立,誰也不出一絲聲息,就那般一動不動地站着。
夜風悲号,啾啾鬼聲,無數磷火飄蕩在夜空,兩個黑袍怪人卻是視若無睹,聽如不聞,生似根本不屬于這個人世一般。
初更過去,二更将屆。
那兩個黑袍怪人依然一動不動地遙遙對立着,休說未發出一點聲息,便是那慘白陰森的臉上肌肉也未見牽動一下。
就在二更剛屆的當兒,居右黑袍怪人手中那盞綠光慘淡的瓜形小燈,突然一滅複亮。
而就在那盞小燈一滅再亮的刹那之後,兩個黑袍怪人之間,已自冷然站定一個身材颀長的青袍人。
藉着昏暗的月光,隐約可見這青袍人頗為年輕;劍眉星目,長得也頗英俊,隻是那一張臉卻較諸兩個黑袍怪人更為慘自,沒有一絲血色,且隐透一層層蒙蒙綠光;眉宇間洋溢着無限冷酷兇殘,兩隻眸子光芒犀利而陰鸷,比那兩個黑袍怪人更陰森、更懾人。
兩個黑袍怪人對這青袍人,似乎甚為懔懼,青袍人一現身,他們便自同時躬了躬身,但臉上神色,依然冰冷木然。
青袍人犀利的目光一掃兩人,薄薄的唇邊修然掠過一絲極為冷酷的笑意,一揮手,喝道:“開道!”這兩個字簡直不似出自活人之口,其冰冷陰森直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兩黑袍怪人一句話也未說,又一躬腰,随即轉身向來處那黑黝的山坳中行去。
足下依然離地盈寸,有如随風飄行。
而那青袍人卻是足下離地足有半尺,輕擺雙袖,随後跟進。
這三人飄行看似極為緩慢,其實快捷異常,轉瞬間便已抵達那座巨冢之後。
這座巨冢面對着山口,背後是一片黑黝陰森的白楊密林,距離那滿山遍野的亂墳荒冢甚遠,地勢十分突出,巨冢系由一色的灰磚砌成,足有丈高,墓碑也似以整塊大理石鑿就,既高又大。
藉着月色,隐約可見上面字迹行行。
而且冢前冢後,似乎經常有人清掃,既無積塵,又無雜草。
就在主人行抵巨幕後之際,奇事頓然發生。
那巨冢前端的磚壁,竟似暗中有人操縱,突地陷下一塊一個人高的洞穴,赫然呈現在眼前。
緊接着一陣陰風撲面而出,吹得那瓜型小燈的綠火乍明乍滅,不住閃爍,顯見得這洞穴頗為深邃。
兩黑袍怪人掌燈前導,引着青袍人向那黑黝、陰森的墓洞走入。
洞口随即又行緩緩合上,恢複原狀,看不出-絲痕迹。
洞口之内,是一條盤旋而下的甬道,四壁全由大理石砌成,雖然深陷地底,卻不顯得潮濕窒悶。
甬遭兩旁,每隔十丈懸挂着一盞綠光慘淡的小燈,照得甬道内一片慘綠。
前行百丈,甬道突然左折,似乎已至盡頭。
轉過拐角,一座地下宮殿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