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回 蕭寺栖身 荒林斃寇 飛刀斷臂 絕處逢生
關燈
小
中
大
前文江氏母女和陳英一同由芙蓉坪逃出山去,在狂風大雨、黑夜深山之中,冒着奇險一路飛馳,走了好幾百裡山路,連過兩處山口村鎮,均未停留。
雨住以後,又在濃霧之中向前急馳。
一直走到中午,到一鄉村小店之中,正在用飯,忽遇野雲長老門下俠尼淨波尋來,引往所居雲林庵中。
睡到黃昏将近,忽見一個少年窮漢匆匆走進。
陳英想起賊黨手下耳目甚多,什麼樣人都有,心方一驚,淨波已迎了出去,笑間尋誰。
來人朝淨波上下看了一眼,遞過一封書信,說道:“我名範顯,現奉家師賽韓康之命來此送信。
你便是野雲長老門下那位小俠尼麼?”淨波似因來人貌相醜惡,神态又驕,冷冷地答道:“貧尼正是淨波,有勞範師兄遠道來此送信,可要請到裡面吃杯茶去?”範顯看出對方神情冷淡,意似不快,冷笑道:“家師隻叫我送信,沒有叫我吃茶,何況後面還有幾個鼠賊,也許今夜明早尋我出點花樣。
我還要打發他們回去,将來再見吧。
”說罷,不俟答言,轉身就走。
野雲長老幼喪父母,身世孤寒,不知受了多少艱難苦痛、欺淩壓迫,九死一生,終于奮鬥出來,所拜師父是一位高僧,因其從小無人照管,不滿十歲便在外面流浪,仗着天生智慧,連脫危險,自來又是男裝,沒有纏足穿耳。
先依叔父,也無兒子,一向當她男子看待。
野雲拜師之時,三次苦求方蒙收留,同門又有兩位師兄。
自己正受惡人危害,隻有投到師父門下才可無事,哪裡還敢露出真相?一直過了二三十年,長老業已成名,威震大江南北。
這日老禅師預示不久就要坐化,想起身受師恩,不該隐瞞到底,當着幾位師兄不便開口,想夜闌人靜再行禀告請罪。
不料老禅師早已知道她的來曆,昔年先不肯收便由于此。
她這裡正在盤算少時如何禀告,老禅師已先開口,說出當年心意,并未怪罪,反說:“徒兒這多年來向道堅誠,救了不少苦人,所立善功甚多。
最難得是得了師門嫡傳,武功劍術已到上乘境界,輕易不肯顯露,不似百鳥山人等女俠雖也内功外功同時修為,但是疾惡大甚,動開殺戒。
每次遇到惡人,總要費盡心力,先加勸誡,恩威并用,使其感化,改惡歸正,除非真個極惡窮兇,輕不下那殺手。
對于一班為了衣食铤而走險,或是受了脅迫誘惑因而為惡的無知愚民,更能于勸誡之外,為謀生業,使其永為安善良民,一直有功無過。
為了僧尼不便同修,隐瞞師長情有可原。
”說完,又将師門嫡傳内家上乘真訣《三元圖解》暗中傳授。
高僧不久化去。
長老奉命開山,平日門人男女兼收,僧俗不論,隻要禀賦過人,能代行道,一律收容,家規也極嚴厲。
淨波乃她關山門的未一個弟子,最是鐘愛,不滿十年便得真傳。
隻是年輕疾惡,外和内剛。
長老因她雖然好勝,從未犯過本門規條,除疾惡太甚而外,身世為人均與自己昔年相似,在門人中貌也最為美秀,也就聽之。
淨波本和師父一樣,生具潔癖。
無論衣物房舍,淨無點塵,一見來人從頭到腳泥污狼藉,貌相又是那麼醜惡,先已嫌厭,又見辭色強做毫無禮貌,心更有氣,暗付:呂師伯借着江湖賣藥,行醫救人,穿得雖是一樣破舊,洗得卻是幹淨,語言器度何等沖和高雅,如何收了這樣一個好徒弟?看在他師父分上,還想敷衍幾句,範顯已揚長而去。
另一面,陳英一聽來人是賽韓康弟子,本要上前招呼,見其說完就走,對于主人似有輕視之容,急于想要探詢呂、唐諸老動靜,忙追出去,見範顯走得極快,晃眼之間已穿入前面樹林之中,忙即趕上,急呼:“師兄留步!容小弟拜見。
” 範顯回顧陳英追來,回身問道:“你是陳師弟麼?那年你尋師父送銀,我正離開,不曾見面,後聽鄒阿洪師兄說起你的為人實在真好。
我早聽說那小尼姑裝模作樣,許多讨厭,也因師父說是師弟在此,想見一面,不料如此可惡,看人不起,不是看在野雲長老面上,當時我便給她看點顔色。
如說尼庵不容男子走進,老弟不是也在那裡,怎就對我一人傲慢?實在氣人。
本來有話,也不肯說了。
” 陳英見他說時怒容滿面,隻得婉勸了兩句,井問唐妃母子下落,途中有無危險。
範顯笑道:“不為這些事,我還不肯來呢。
我還有一約會,本來可和你同談些時,偏那小尼姑可惡。
我氣她不過,與她計較,又恐師父見怪,隻好早點安排,給她看個樣子,莫以為她是野雲長老門下,便無一人能及。
事出意料,剩我一人,必須就走,無暇和你多談,事完再見面吧。
” 陳英聽出内中有事,似要與人争鬥,再往下問,範顯答道:“你不要管,沒有你們的事,被小尼姑知道,還當我一人就不能辦呢。
你問的那些人,回去看信就知道,不要和小尼姑多說。
我這人脾氣不好,如把我當成弟兄之交,便請聽我的話,再見再談吧。
”說完匆匆走去。
陳英看出範顯剛傲已極,也覺呂師伯的門人怎會這個神氣?前見二位師兄貌相雖醜,談吐還好,這一位範師兄簡直有他無人。
人家乃是尼庵,初次登門,一言不發朝裡亂闖,身上又是這樣肮髒,人隔老遠便聞到一股氣味,怎能怪人怠慢?何況主人并無失禮之處。
心中好笑,遙望前面,人已跑得沒有影子,方想此人雖然狂妄,腳底如此輕快,武功想必更好。
忽聽小妹嬌呼“大哥”,回顧小妹尋來,淨波剛往庵中走進,想起信猶未看,忙即趕去,見面一問。
淨波笑道:“天底下竟有怎樣俗惡不通情理的人,難為呂師伯會收他做徒弟。
你和伯母、小妹還是由黑夜荒山、風雨水泥之中逃來此地,衣服雖在途中換過,身上可有一點污穢?固然隐身江湖,師規清嚴,平日又以乞丐為名,生活窮苦,莫非他由芙蓉坪後山口一路尋來,又遇到那樣大雨,連水也得不到一點?你看他從頭到腳沒有一處不是髒的,何苦做出這樣讨厭神氣?平日常說人窮不怕,總要窮得心身一齊幹淨。
最讨厭是好好衣服不知愛惜,甚而故意弄髒,不是假托清高、名士不拘,便是隐迹風塵、佯狂避世。
他連本身衣物都管不過來,還說什麼别的大事!後者還可說是想要接近窮民,不得不和他們一樣打扮,卻不想人越窮越要愛惜物力,不應糟蹋。
如其因為着得破舊便不去管它,随便糟蹋,他那窮一半也是自作,心身一樣幹淨豈不更好?這類除極少數的人是由于佯狂避禍、内有原因而外,十九由于好名心盛,标新立異,互相模仿,以緻成了風氣。
始而忍着,自己不舒服,還叫别人讨厭,習慣自然,久而無奇,也不想人之善惡貧富,與遍體泥污什麼相幹?這且不去說他,更讨厭是那些酸丁并無真才實學,偏要裝得蓬頭亂發,周身污穢,人在數尺之外便嗅到一股臭氣,口口聲聲自命不凡,專說大話,不辦一事,搖頭晃腦,通體沒有一根雅骨,還自以為是名士風流。
除卻糟蹋衣食,于人世上毫無用處,不能助人,也不能治己,比後一等人還要讨厭。
你看這位範師兄那樣神氣,常人望而生厭,苦人更當他兇煞看待,能辦出什麼事來?無怪人說呂師伯因想感化惡人,另立教宗,門下弟子品類不齊,今日一見,果非虛語。
此人滿臉戾氣,早晚必有兇殺之災。
便他口氣,也似有事發生,并還想要在此賣弄。
呂師伯來信雖未提到,據我猜想,許與賊黨有關。
本來我想置之不理,終要看在呂師伯的面上,他又孤身在此,無人相助。
陳師弟反正今日已不能走,等我得到信息,便有熱鬧好看了。
” 陳英也将方才所聽的話告知,并問:“呂師伯來信可是為了娘和妹子?”淨波笑答:“照此說法,我料得一點不差。
此人必是途遇賊黨或是平日結下的強仇大敵,本心和我二人就便商量,一同應付,因我沒有十分敷衍,一怒而去,打算獨鬥群賊,來此逞能。
照他行為和那臉上兇煞之氣,決無好事。
我雖恨他狂做無禮,人又那樣讨厭,既在我這裡遇上,不能袖手旁觀。
再停片刻,就可得信。
師弟早點吃飯,以便同往。
”一面把信遞過。
陳英聽完,一看信上大意是說陳英走後,山中又出了兩次變故,先是一班舊人想要暗刺曹賊,均為賊黨所殺;另一起乃是前王兩個舊友得信氣憤,欲為報仇,還未走進芙蓉坪,便被賊黨攔住惡鬥,雙方互有傷亡,結果不敵而去。
何異、莫全比較穩練,得到信息立時變計,知道曹賊事定不久,必要出巡各分寨,考查同黨功績,有無疏忽放走逃人,意欲探明出巡日期,中途趕去,現還未定,曹賊見此形勢,知道人心還有不穩,越發疑忌。
這一二日内死了不少的人,密令由内到外加緊戒備,到處查探前王有無遺孤在外以及和老王相識的一班老友的動靜,并有好些鐵衛士被他勾結,假公濟私,對方稍微現出敵意,便當反叛看待。
輕則就地殺死,合力暗算,重則一面下手,一面向清廷密報,連對方親友也一網打盡,端是狠毒非常。
陳英雖得寵信,無奈曹賊天性多疑,反覆無常,以前又是前王貼身的王官,目前禍變初發,疑忌正多之際,掌領分寨的幾個頭目都是陰險狡猾達于極點。
分寨的女鐵丐花四姑尤其心細機警,因與王妃相識多年,又是内親,深知陳英母子感激主人恩義,平日貼身不離,得用的人,決不至于背主降敵。
冒失前往,非生疑心不可。
尤其陳英用女孩屍首代替江小妹,移花接木,做得太險,開棺之時留下好些痕迹,幸是機緣湊巧,來了一場狂風大雨,曹賊上來寵信過深,恰巧遇到賊黨慶功歡宴,人都聚在屋内,否則,能否安然逃出尚是難料。
如今賊黨專一留心形迹可疑的人,王妃母女以前又在山中常見,一望即知。
再往前走,實是兇險。
難得誤走雲林庵,中途未遇一人。
江氏母女可在庵中住上一兩年。
等到事情稍冷,曹賊見一班前輩高人無什舉動,雖有兩起打不平的,也都知難而退,自家聲勢越強,并有許多鐵衛士可作靠山,日子一久,自然松懈。
到了那時,野雲長老必有吩咐。
奉命之後,再往江南隐居,才可無事。
如其驟然之間無論是在何處出現,均易被人看破,斷乎不可。
本來江氏母女就在雲林庵久居也是一樣,一則相隔賊巢太近,庵中清規雖嚴,飲食起居均頗舒服。
江氏母女以前出身富貴,享受太過,此行須要經過一番辛苦艱難,自食其力,以後回山才能深知人民疾苦,為大衆造福。
尤其小妹更要從小經曆,磨練她的志氣,而一班師長前輩又多散居東南諸深山中,将來結合也較方便。
并說此次逃走,沿途均有人暗護接應。
因見賊黨沒有出動,野雲長老事前力言無事不可上前。
此舉原是備而不用,既未出事,最好令這三人受點教訓,故未出面。
天門三老也在此時得信趕來。
也覺江氏母女未被賊黨識破,老王棺木曹賊不久安葬,開棺痕迹又有一個有心人當夜跟在陳英後面代為消滅,從此隐姓埋名,靜等小妹成人報仇,再好沒有。
對于陳英大為誇獎,隻說他許多地方過于賣弄聰明,膽也太大,輕視強敵,雖然騙得曹賊暫時寵信,手下賊黨人人疑忌忿恨,結怨已深,日子一久必露馬腳,或受賊黨讒害。
就這樣,仍為一心細的人看出,那一具假女屍更被那人老早發現,一直暗中尾随,陳英日夜奔走布置全都知道。
如非那人還有許多顧忌,未敢冒失越山同出,便是江小妹藏身的山洞,也被暗中尋去。
幸而此人乃前王舊友,痛恨賊黨,不特沒有告發,反倒随時暗助,遇到危機代為化解,或将仇敵前後引開,否則哪有這樣便宜的事!如其不信,江母開棺出來,陳英忙亂之際,被那人塞了一張紙條在行李之内。
彼時江母正在更衣進食,衣物亂了一地。
那人冒着大雨,藏在暗處巡風,準備萬一賊黨尋來,立即警告。
等人走後,除地上泥水和棺材邊上殘痕而外,并有一件亡人衣服遺留在外。
雖是江母所換,陳英人在門外,燈光不敢點亮,事後也曾尋過一遍,竟未發現,不是那人代為滅迹,早已洩露。
第二日一早山中便發生行刺之事,死人甚多。
那人總算占了好心腸的便宜,跟在暗中,忙了大半夜,回去傷感了一陣,人便疲倦,睡得甚香;出入隐秘,心思更細,除妻子外無一得知;又與兩個曹賊心腹交厚,同住一起,朝夕相見,并未露出痕迹。
而那許多忠義之士見行刺未成,曹賊任性殘殺,人人自危,激動公憤。
沒有家屬顧忌的固是當先發難,便那安居多年,子女成行的,斷定早晚必死賊手,也率全家群起拼命。
隻他和有限幾人平日謹細,雖知衆人密謀,料其無成,并未參與,也未露出神色。
就這樣,曹賊還是疑心,命人趕往相機下手。
見他剛起,正在洗漱,還不知道外面動手之事,平日對人又極誠懇,沒有嫌怨,妻老子幼,附近同居的兩賊得信,忙又分頭化解,因而無事,反倒增加賊黨信心。
此是将來一個好内應,為防洩漏,未說姓名。
看完将信燒掉,不可多說。
借玄牦皮甲的人業已平安到達,将來自會送回。
陳英不宜再回芙蓉坪,就要回去走一次,也應等到本領學成之後,想好說詞,速去速回。
好在曹賊因殺王妃出力,不是久處不會生疑,突然回山,短時期内不緻有事,樂得把這一面留為後用。
可在當地養息兩日,往尋天門三老正式拜師之後,自在山中勤練武功,無事不可出山走動,到時,師長自有吩咐。
呂-和諸長老不久也各隐迹,不再走動,須等遺孤長成,再行出面相助。
江氏母女前途好些困苦艱難,蹤迹更要隐秘,必須努力奮勉,方能過去等語。
看完,正在互相談論傷感,忽見方才端水的女童匆匆走進,朝淨波說了幾句。
淨波笑說:“果然我料得不差。
範顯來時與幾個強敵相遇,因他性太強做疾惡,雙方口角,不是師命在身,恐怕引鬼入門,早已動手。
現在雙方約定,明早天亮,同往這裡後山一分高下。
他看出對頭人多,内有能者,他手法又狠,隻一傷人,難免惱羞成怒,一擁齊上。
本意就便約我相助,不料人太驕狂,話不投機,一怒而去。
方才命人往探,這夥人均是北方路上大盜,經人引進,往芙蓉坪去投曹賊,暫時還不能算是賊黨,又都是出了名的惡賊大盜,就此去掉曹賊幾個未來的爪牙,豈不也好?但氣範顯不過,明早雖然跟去,你我上來先不要出面,倒看看他能有多大本領!” 小妹聞言也要前去,江母自是不允。
淨波笑說:“無妨,到時小師妹隻作旁觀,不要上前好了。
” 江母雖知淨波乃野雲長老最得意的愛徒,平日早有耳聞,總恐賊黨人多勢盛,愛女本領不濟,萬一被人看破,好些顧忌,淨波話已出口,不好意思固執成見,笑問:“你妹子年幼力弱,不要給你添累贅呢!”淨波笑答:“侄女本意令她閱曆,長點見識,不會許她出手,并且有人照看,連陳師弟都不一定出場,有何妨害?我恐怕母無此閑心,否則便連伯母同往觀戰,也不至于被人看出。
” 江母問故。
淨波笑
雨住以後,又在濃霧之中向前急馳。
一直走到中午,到一鄉村小店之中,正在用飯,忽遇野雲長老門下俠尼淨波尋來,引往所居雲林庵中。
睡到黃昏将近,忽見一個少年窮漢匆匆走進。
陳英想起賊黨手下耳目甚多,什麼樣人都有,心方一驚,淨波已迎了出去,笑間尋誰。
來人朝淨波上下看了一眼,遞過一封書信,說道:“我名範顯,現奉家師賽韓康之命來此送信。
你便是野雲長老門下那位小俠尼麼?”淨波似因來人貌相醜惡,神态又驕,冷冷地答道:“貧尼正是淨波,有勞範師兄遠道來此送信,可要請到裡面吃杯茶去?”範顯看出對方神情冷淡,意似不快,冷笑道:“家師隻叫我送信,沒有叫我吃茶,何況後面還有幾個鼠賊,也許今夜明早尋我出點花樣。
我還要打發他們回去,将來再見吧。
”說罷,不俟答言,轉身就走。
野雲長老幼喪父母,身世孤寒,不知受了多少艱難苦痛、欺淩壓迫,九死一生,終于奮鬥出來,所拜師父是一位高僧,因其從小無人照管,不滿十歲便在外面流浪,仗着天生智慧,連脫危險,自來又是男裝,沒有纏足穿耳。
先依叔父,也無兒子,一向當她男子看待。
野雲拜師之時,三次苦求方蒙收留,同門又有兩位師兄。
自己正受惡人危害,隻有投到師父門下才可無事,哪裡還敢露出真相?一直過了二三十年,長老業已成名,威震大江南北。
這日老禅師預示不久就要坐化,想起身受師恩,不該隐瞞到底,當着幾位師兄不便開口,想夜闌人靜再行禀告請罪。
不料老禅師早已知道她的來曆,昔年先不肯收便由于此。
她這裡正在盤算少時如何禀告,老禅師已先開口,說出當年心意,并未怪罪,反說:“徒兒這多年來向道堅誠,救了不少苦人,所立善功甚多。
最難得是得了師門嫡傳,武功劍術已到上乘境界,輕易不肯顯露,不似百鳥山人等女俠雖也内功外功同時修為,但是疾惡大甚,動開殺戒。
每次遇到惡人,總要費盡心力,先加勸誡,恩威并用,使其感化,改惡歸正,除非真個極惡窮兇,輕不下那殺手。
對于一班為了衣食铤而走險,或是受了脅迫誘惑因而為惡的無知愚民,更能于勸誡之外,為謀生業,使其永為安善良民,一直有功無過。
為了僧尼不便同修,隐瞞師長情有可原。
”說完,又将師門嫡傳内家上乘真訣《三元圖解》暗中傳授。
高僧不久化去。
長老奉命開山,平日門人男女兼收,僧俗不論,隻要禀賦過人,能代行道,一律收容,家規也極嚴厲。
淨波乃她關山門的未一個弟子,最是鐘愛,不滿十年便得真傳。
隻是年輕疾惡,外和内剛。
長老因她雖然好勝,從未犯過本門規條,除疾惡太甚而外,身世為人均與自己昔年相似,在門人中貌也最為美秀,也就聽之。
淨波本和師父一樣,生具潔癖。
無論衣物房舍,淨無點塵,一見來人從頭到腳泥污狼藉,貌相又是那麼醜惡,先已嫌厭,又見辭色強做毫無禮貌,心更有氣,暗付:呂師伯借着江湖賣藥,行醫救人,穿得雖是一樣破舊,洗得卻是幹淨,語言器度何等沖和高雅,如何收了這樣一個好徒弟?看在他師父分上,還想敷衍幾句,範顯已揚長而去。
另一面,陳英一聽來人是賽韓康弟子,本要上前招呼,見其說完就走,對于主人似有輕視之容,急于想要探詢呂、唐諸老動靜,忙追出去,見範顯走得極快,晃眼之間已穿入前面樹林之中,忙即趕上,急呼:“師兄留步!容小弟拜見。
” 範顯回顧陳英追來,回身問道:“你是陳師弟麼?那年你尋師父送銀,我正離開,不曾見面,後聽鄒阿洪師兄說起你的為人實在真好。
我早聽說那小尼姑裝模作樣,許多讨厭,也因師父說是師弟在此,想見一面,不料如此可惡,看人不起,不是看在野雲長老面上,當時我便給她看點顔色。
如說尼庵不容男子走進,老弟不是也在那裡,怎就對我一人傲慢?實在氣人。
本來有話,也不肯說了。
” 陳英見他說時怒容滿面,隻得婉勸了兩句,井問唐妃母子下落,途中有無危險。
範顯笑道:“不為這些事,我還不肯來呢。
我還有一約會,本來可和你同談些時,偏那小尼姑可惡。
我氣她不過,與她計較,又恐師父見怪,隻好早點安排,給她看個樣子,莫以為她是野雲長老門下,便無一人能及。
事出意料,剩我一人,必須就走,無暇和你多談,事完再見面吧。
” 陳英聽出内中有事,似要與人争鬥,再往下問,範顯答道:“你不要管,沒有你們的事,被小尼姑知道,還當我一人就不能辦呢。
你問的那些人,回去看信就知道,不要和小尼姑多說。
我這人脾氣不好,如把我當成弟兄之交,便請聽我的話,再見再談吧。
”說完匆匆走去。
陳英看出範顯剛傲已極,也覺呂師伯的門人怎會這個神氣?前見二位師兄貌相雖醜,談吐還好,這一位範師兄簡直有他無人。
人家乃是尼庵,初次登門,一言不發朝裡亂闖,身上又是這樣肮髒,人隔老遠便聞到一股氣味,怎能怪人怠慢?何況主人并無失禮之處。
心中好笑,遙望前面,人已跑得沒有影子,方想此人雖然狂妄,腳底如此輕快,武功想必更好。
忽聽小妹嬌呼“大哥”,回顧小妹尋來,淨波剛往庵中走進,想起信猶未看,忙即趕去,見面一問。
淨波笑道:“天底下竟有怎樣俗惡不通情理的人,難為呂師伯會收他做徒弟。
你和伯母、小妹還是由黑夜荒山、風雨水泥之中逃來此地,衣服雖在途中換過,身上可有一點污穢?固然隐身江湖,師規清嚴,平日又以乞丐為名,生活窮苦,莫非他由芙蓉坪後山口一路尋來,又遇到那樣大雨,連水也得不到一點?你看他從頭到腳沒有一處不是髒的,何苦做出這樣讨厭神氣?平日常說人窮不怕,總要窮得心身一齊幹淨。
最讨厭是好好衣服不知愛惜,甚而故意弄髒,不是假托清高、名士不拘,便是隐迹風塵、佯狂避世。
他連本身衣物都管不過來,還說什麼别的大事!後者還可說是想要接近窮民,不得不和他們一樣打扮,卻不想人越窮越要愛惜物力,不應糟蹋。
如其因為着得破舊便不去管它,随便糟蹋,他那窮一半也是自作,心身一樣幹淨豈不更好?這類除極少數的人是由于佯狂避禍、内有原因而外,十九由于好名心盛,标新立異,互相模仿,以緻成了風氣。
始而忍着,自己不舒服,還叫别人讨厭,習慣自然,久而無奇,也不想人之善惡貧富,與遍體泥污什麼相幹?這且不去說他,更讨厭是那些酸丁并無真才實學,偏要裝得蓬頭亂發,周身污穢,人在數尺之外便嗅到一股臭氣,口口聲聲自命不凡,專說大話,不辦一事,搖頭晃腦,通體沒有一根雅骨,還自以為是名士風流。
除卻糟蹋衣食,于人世上毫無用處,不能助人,也不能治己,比後一等人還要讨厭。
你看這位範師兄那樣神氣,常人望而生厭,苦人更當他兇煞看待,能辦出什麼事來?無怪人說呂師伯因想感化惡人,另立教宗,門下弟子品類不齊,今日一見,果非虛語。
此人滿臉戾氣,早晚必有兇殺之災。
便他口氣,也似有事發生,并還想要在此賣弄。
呂師伯來信雖未提到,據我猜想,許與賊黨有關。
本來我想置之不理,終要看在呂師伯的面上,他又孤身在此,無人相助。
陳師弟反正今日已不能走,等我得到信息,便有熱鬧好看了。
” 陳英也将方才所聽的話告知,并問:“呂師伯來信可是為了娘和妹子?”淨波笑答:“照此說法,我料得一點不差。
此人必是途遇賊黨或是平日結下的強仇大敵,本心和我二人就便商量,一同應付,因我沒有十分敷衍,一怒而去,打算獨鬥群賊,來此逞能。
照他行為和那臉上兇煞之氣,決無好事。
我雖恨他狂做無禮,人又那樣讨厭,既在我這裡遇上,不能袖手旁觀。
再停片刻,就可得信。
師弟早點吃飯,以便同往。
”一面把信遞過。
陳英聽完,一看信上大意是說陳英走後,山中又出了兩次變故,先是一班舊人想要暗刺曹賊,均為賊黨所殺;另一起乃是前王兩個舊友得信氣憤,欲為報仇,還未走進芙蓉坪,便被賊黨攔住惡鬥,雙方互有傷亡,結果不敵而去。
何異、莫全比較穩練,得到信息立時變計,知道曹賊事定不久,必要出巡各分寨,考查同黨功績,有無疏忽放走逃人,意欲探明出巡日期,中途趕去,現還未定,曹賊見此形勢,知道人心還有不穩,越發疑忌。
這一二日内死了不少的人,密令由内到外加緊戒備,到處查探前王有無遺孤在外以及和老王相識的一班老友的動靜,并有好些鐵衛士被他勾結,假公濟私,對方稍微現出敵意,便當反叛看待。
輕則就地殺死,合力暗算,重則一面下手,一面向清廷密報,連對方親友也一網打盡,端是狠毒非常。
陳英雖得寵信,無奈曹賊天性多疑,反覆無常,以前又是前王貼身的王官,目前禍變初發,疑忌正多之際,掌領分寨的幾個頭目都是陰險狡猾達于極點。
分寨的女鐵丐花四姑尤其心細機警,因與王妃相識多年,又是内親,深知陳英母子感激主人恩義,平日貼身不離,得用的人,決不至于背主降敵。
冒失前往,非生疑心不可。
尤其陳英用女孩屍首代替江小妹,移花接木,做得太險,開棺之時留下好些痕迹,幸是機緣湊巧,來了一場狂風大雨,曹賊上來寵信過深,恰巧遇到賊黨慶功歡宴,人都聚在屋内,否則,能否安然逃出尚是難料。
如今賊黨專一留心形迹可疑的人,王妃母女以前又在山中常見,一望即知。
再往前走,實是兇險。
難得誤走雲林庵,中途未遇一人。
江氏母女可在庵中住上一兩年。
等到事情稍冷,曹賊見一班前輩高人無什舉動,雖有兩起打不平的,也都知難而退,自家聲勢越強,并有許多鐵衛士可作靠山,日子一久,自然松懈。
到了那時,野雲長老必有吩咐。
奉命之後,再往江南隐居,才可無事。
如其驟然之間無論是在何處出現,均易被人看破,斷乎不可。
本來江氏母女就在雲林庵久居也是一樣,一則相隔賊巢太近,庵中清規雖嚴,飲食起居均頗舒服。
江氏母女以前出身富貴,享受太過,此行須要經過一番辛苦艱難,自食其力,以後回山才能深知人民疾苦,為大衆造福。
尤其小妹更要從小經曆,磨練她的志氣,而一班師長前輩又多散居東南諸深山中,将來結合也較方便。
并說此次逃走,沿途均有人暗護接應。
因見賊黨沒有出動,野雲長老事前力言無事不可上前。
此舉原是備而不用,既未出事,最好令這三人受點教訓,故未出面。
天門三老也在此時得信趕來。
也覺江氏母女未被賊黨識破,老王棺木曹賊不久安葬,開棺痕迹又有一個有心人當夜跟在陳英後面代為消滅,從此隐姓埋名,靜等小妹成人報仇,再好沒有。
對于陳英大為誇獎,隻說他許多地方過于賣弄聰明,膽也太大,輕視強敵,雖然騙得曹賊暫時寵信,手下賊黨人人疑忌忿恨,結怨已深,日子一久必露馬腳,或受賊黨讒害。
就這樣,仍為一心細的人看出,那一具假女屍更被那人老早發現,一直暗中尾随,陳英日夜奔走布置全都知道。
如非那人還有許多顧忌,未敢冒失越山同出,便是江小妹藏身的山洞,也被暗中尋去。
幸而此人乃前王舊友,痛恨賊黨,不特沒有告發,反倒随時暗助,遇到危機代為化解,或将仇敵前後引開,否則哪有這樣便宜的事!如其不信,江母開棺出來,陳英忙亂之際,被那人塞了一張紙條在行李之内。
彼時江母正在更衣進食,衣物亂了一地。
那人冒着大雨,藏在暗處巡風,準備萬一賊黨尋來,立即警告。
等人走後,除地上泥水和棺材邊上殘痕而外,并有一件亡人衣服遺留在外。
雖是江母所換,陳英人在門外,燈光不敢點亮,事後也曾尋過一遍,竟未發現,不是那人代為滅迹,早已洩露。
第二日一早山中便發生行刺之事,死人甚多。
那人總算占了好心腸的便宜,跟在暗中,忙了大半夜,回去傷感了一陣,人便疲倦,睡得甚香;出入隐秘,心思更細,除妻子外無一得知;又與兩個曹賊心腹交厚,同住一起,朝夕相見,并未露出痕迹。
而那許多忠義之士見行刺未成,曹賊任性殘殺,人人自危,激動公憤。
沒有家屬顧忌的固是當先發難,便那安居多年,子女成行的,斷定早晚必死賊手,也率全家群起拼命。
隻他和有限幾人平日謹細,雖知衆人密謀,料其無成,并未參與,也未露出神色。
就這樣,曹賊還是疑心,命人趕往相機下手。
見他剛起,正在洗漱,還不知道外面動手之事,平日對人又極誠懇,沒有嫌怨,妻老子幼,附近同居的兩賊得信,忙又分頭化解,因而無事,反倒增加賊黨信心。
此是将來一個好内應,為防洩漏,未說姓名。
看完将信燒掉,不可多說。
借玄牦皮甲的人業已平安到達,将來自會送回。
陳英不宜再回芙蓉坪,就要回去走一次,也應等到本領學成之後,想好說詞,速去速回。
好在曹賊因殺王妃出力,不是久處不會生疑,突然回山,短時期内不緻有事,樂得把這一面留為後用。
可在當地養息兩日,往尋天門三老正式拜師之後,自在山中勤練武功,無事不可出山走動,到時,師長自有吩咐。
呂-和諸長老不久也各隐迹,不再走動,須等遺孤長成,再行出面相助。
江氏母女前途好些困苦艱難,蹤迹更要隐秘,必須努力奮勉,方能過去等語。
看完,正在互相談論傷感,忽見方才端水的女童匆匆走進,朝淨波說了幾句。
淨波笑說:“果然我料得不差。
範顯來時與幾個強敵相遇,因他性太強做疾惡,雙方口角,不是師命在身,恐怕引鬼入門,早已動手。
現在雙方約定,明早天亮,同往這裡後山一分高下。
他看出對頭人多,内有能者,他手法又狠,隻一傷人,難免惱羞成怒,一擁齊上。
本意就便約我相助,不料人太驕狂,話不投機,一怒而去。
方才命人往探,這夥人均是北方路上大盜,經人引進,往芙蓉坪去投曹賊,暫時還不能算是賊黨,又都是出了名的惡賊大盜,就此去掉曹賊幾個未來的爪牙,豈不也好?但氣範顯不過,明早雖然跟去,你我上來先不要出面,倒看看他能有多大本領!” 小妹聞言也要前去,江母自是不允。
淨波笑說:“無妨,到時小師妹隻作旁觀,不要上前好了。
” 江母雖知淨波乃野雲長老最得意的愛徒,平日早有耳聞,總恐賊黨人多勢盛,愛女本領不濟,萬一被人看破,好些顧忌,淨波話已出口,不好意思固執成見,笑問:“你妹子年幼力弱,不要給你添累贅呢!”淨波笑答:“侄女本意令她閱曆,長點見識,不會許她出手,并且有人照看,連陳師弟都不一定出場,有何妨害?我恐怕母無此閑心,否則便連伯母同往觀戰,也不至于被人看出。
” 江母問故。
淨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