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 一徑入幽深 紫曳青索仙山如畫 孤身逢詭異 龍飛電舞晶瀑傳真

關燈
法,立看出來人形迹。

    如是常人,他僳放其自進。

    如系道術之士,不問是否有心相犯,上來便先盡情侮弄個夠,再問明來意處治。

     衆人來時,本定四人一同現身,引妖僧出來。

    到後,石生忽用本門傳聲告知衆人: 且勿同進,将靈峤三仙所贈金牌交與金蟬,以免寶光外映,被其看出。

    令金、二易、靈奇四人留在外面隐伏,裝作新從師修為不久的道童,無心誤人,看他如何,再作計較。

     金蟬因聞妖僧邪法甚高,先覺石生一人勢孤。

    繼一想:“同門中隻自己和石生福澤最厚,開府以後,法力更高,後援近在洞口,決可無害。

    九姑等想還未到九盤嶺,正可藉此拖延時刻。

    ”石生又用傳聲力請不已,隻得依他,略微商議下手應援之策。

    石生人甚機智,特意飛回原來路出口處,方始現形跑出。

    故作發現異景驚奇之狀,一路東張西望,左折右轉,欲前又卻了好幾次。

    最後才裝作愛玩溪流花樹,沿溪往前走去,裝得極像。

    石生身材矮小,本似十一二歲幼童,又生得粉裝玉琢,行動天真,誰一見他,先就喜歡,衆人全被引得好笑。

    因石生行時曾說靜俟傳聲,方可下手,當地景物原好,便各在外留連等候。

    不提。

     石生行近崖石之下,并未直入,又假裝觀看了一陣,方始暗中戒備,試探着往内走進。

    九姑所說人口兩層禁制竟未發動,容容易易便穿了過去。

    隻出洞口時,似見右側臨溪一面有一片青光,略閃即隐。

    看出是妖僧隔斷水陸兩面的禁制,分明誤認凡人到此,特意撤禁放入。

    心中暗喜,假裝見光警畏,立定不前,先用傳聲告知金蟬:人己穿洞而過,未遇阻礙,行即深入腹地,照自己觀察,決不妨事。

    說罷,一看形勢,相隔半裡,現出兩條谷徑,一條便是沿溪來路的上流發源之地,左側這條谷徑甚寬。

    一面是危崖削立,甚是雄峻,一面盡是高高下下的奇峰怪石平地拔起,時斷時連,參差位列,順着谷徑排向前去。

    比起外面所見還要靈秀清奇,石色如玉,寸草不生。

    時見古松二三,由峰腰石隙中盤拿夭矯而出,粗均合抱以上,宛如龍蛇飛舞,鐵幹蒼鱗,勢絕生動。

    梢頭一段,又似亭亭華蓋撐向當空,美觀已極。

    兩峰中斷處,更有翠竹奇花點綴其間。

    再往前走二三裡,谷徑越寬。

    忽往右折,迎面一座十來丈高大的玉石牌坊,上有“金庭玉府靈岩十四洞天”十個朱書古篆。

    側過牌坊,便聞清音娛耳,聲如金石交鳴,自成幽籁。

    石生聽出是泉瀑之聲,方覺與仙府仙籁頂靈泉之聲相似,猛又瞥見七八道青光一閃而過。

     再走不遠,各徑忽又回折。

    地面直似一片整塊的黃玉。

    左崖苔藓益發肥鮮,上面滿生瑤草琪花、靈芝幽蘭之類。

    山光如綠,岚氣欲活,花林處處,五色缤紛,景愈繁富。

    右側石峰已往遠處展開,勢更孤高奇秀。

    途望各峰腰上,時有白雲如帶,環繞浮旋,因風舒卷,美不勝觀。

    隻前面快盡頭處,有一孤峰矗列,往右側花林穿入,伸向遠處。

    左崖也向峰後環抱過來,蜿蜒二三裡,吃兩座高峰擋住,便不再見。

     石生心想:“前面峰後便到盡頭,景物如此靈秀,怎會一人不見?”邊想邊走,不覺轉向峰後。

    乍看危崖繡合,除正對孤峰凹進一片,像個崖洞外,别無他異,也未見人。

     方覺古怪,猛覺峰後瀑聲有異,忙一回看,奇景立現。

    原來那峰高隻三丈,本是色如黃玉,峰後一面,通體卻是蒼苔密布,峰勢甚奇。

    前半玲珑剔透,孔竅甚多;後半卻是平直削立,頂上圓凸。

    離頂五六尺,忽往裡凹進一條橫長丈許的裂口,宛如巨吻開張。

    那條瀑布便似天紳下垂,整整齊齊直落峰腳一條凹槽之中。

    水槽與地齊平,長也丈許,寬隻尺餘,恰巧不多不少,将那瀑布接住。

    槽為瀑掩,不知多深。

    妙的是那麼大瀑布,望似長鏡高懸,銀虹劍挂,偏不見一絲水霧濺珠,槽邊也無水濕之痕。

    瀑聲铿锵,如笙簧交奏,彙以金鳴玉振,不似常瀑,轟鳴震耳。

     石生方訝:“這瀑布怎會如此平瑩?憑自己的慧目法眼,竟未看透瀑布後面苔痕石色。

    ”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