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 殺人崖旁的奇景

關燈
他意思,隻得罷了。

    "幺桃的事就此岔開。

     初意再走裡許,便是那條新路人口,前日去的八人并還留有好些标記,内中一人正做向導,必是尋到那裡,再轉西北方開路前進。

    等人聚齊,排好隊形,鳳珠忽然取出蘭花所交殺人崖和快活樹一帶地圖,先命衆女兵分别傳觀,服了藥粉和過的山泉,以解瘴毒,然後發令往殺人崖進發。

    姬棠因那樹皮上字圖不能全部看出,内中言語好些不解,并還再三警告,越界固是危險萬分,便殺人崖水塘旁邊也是萬不可去,後面還有一行小字,大意成功不遠,切莫自誤,字甚潦草,仿佛臨時匆匆添上。

    回憶這一個多月的光景和所聞所見,以及近三日來發生之事,一直都在疑慮。

    一聽鳳珠發出号令,忙即湊近前去,婉言勸道:"這兩次警告的人決非無因而至,對方定必受過姊姊大恩,否則無此情理。

    殺人崖前風景雖好,非但形勢險惡萬分,以前命人多次窺探,我和蘭姊也曾到過兩次,用盡方法,不能西進。

    這兩次警告的實是善意,我們到了那裡,至多看上幾眼,何必多此一舉?萬一有事,不特辜負人家好心,受點虛驚也是不值。

    既然打算要由西北開路,何不穿過西北密林?不問仇敵是否藏在那裡,看清形勢也好。

    就是非要西進不可,也等将來再說,何必多此一舉?"鳳珠答說:"自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對頭真要和我為難,并非躲避便可無事。

    棠妹放心,我先還不曾決定,此時已有成算,包你無事,多半還可稍快人意,放心好了。

    " 姬棠和風珠相處多日,除初來時面容悲憤外,以後便和前兩次避暑相見一樣,老是那麼笑語溫和,誠懇親切,從未見她對人有什疾聲厲色。

    此時忽然面有怒容,神态激昂,一雙明如秋水的妙目隐蘊棱威,又穿着一身特制戎裝,越顯得英姿飒爽,自然威武,不知這等固執是何心意,連勸不聽。

    女兵隻知奉令而行,業已發動,隻得随同走了下去。

     當地離殺人崖本來頗近,沿途樹林又是疏密相問,雖不似昨日停留之處水木清華,到處溪流不斷,高樹撐空,天光随時下漏,滿地清陰,日影粼粼,野花娟娟,搖曳生姿,幽麗如畫。

    蠻人采荒到此,一路勞乏之餘,都覺心神一爽,高興非常。

    快活樹的樹名地名多是由此得來。

    隻快到殺人崖前半裡來路,有兩處浮沙之險,還有瘴氣不時冒起。

    以前曾經傷亡多人,近年采荒探險次數越多,屢經查探,全都知道地理,好些留有标記,可以繞越,不緻再有傷人之事。

     鳳珠見沿途樹色泉聲,香光不斷,遍地繁花,多不知名,異香陣陣,随風吹送,加上多年古木特有的異香和松花香氣,清芬染衣,經時不解,笑問:"棠妹,這地方風景甚好,比快活樹來路别有一種幽趣,雖有兩處沼澤浮沙,一經指點,便可看出。

    瘴氣雖毒,俱在低窪之處和沼澤裡面凝成一片彩霞,并不飛散移動,老遠便可繞開,隻不近前便決可無害,為何有這殺人崖的兇惡地名?"姬棠笑答:"姊姊哪裡知道它的厲害,我先後才來過兩次,也不深知底細。

    前面殺人崖更是有水有山,風景比此更好;但是當地兇險已極,傳說的話先不必提,單我和蘭姊、興哥他們兩次來時,所見到的就不在少。

     前面就到,姊姊一出樹林就可看出來了。

    " 說時已快走出密林,前面便是森林中的大片空地,通體約有百餘畝方圓,右面一片小湖蕩倒占去了一多半。

    左面一片石崖并不甚高,隐藏密林之中,上面苔藓血也似紅,最厚之處竟達半尺以上,用樹枝一探,軟膩膩的直流紅水,映着四面的晴翠和天光飛影,鮮豔非常。

    崖高不過八九丈,還不到兩面大樹高度的四分之一,長卻有好幾裡,盡頭正對那片湖蕩,上面大小洞穴甚多,洞口都有紅苔布滿,裡面見光之處看去均頗幹淨,不像有什蛇獸藏伏。

    另一頭宛如長蛇蜿蜒,插向西北角森林之中,将兩面森林齊中央隔斷了一部。

    崖那面都是密壓壓的千年古木,有的地方并不十分嚴密,但是内裡灌木叢生,上下刺藤糾結,加上各種奇奇怪怪的寄生草木互相牽纏,成為密網,将所有樹隙全數網緊,也不知内有多少層數。

    日光照到外層藤草網上便被擋住,用矛一撥,内裡更密得嚴絲合縫,深厚莫測。

    環繞石崖前後左右都是土地,隻那山崖一長條通體石質,草木不生,由上到下紅苔布滿,日光之下極似一條火龍屈伸掩映于兩面高林之間,又似森林當中隐藏着一條長大紅河,雄麗已極。

     鳳珠先隻覺着初次見到的奇觀,還未留意,後經再興夫婦和去過幾次的蠻人一說,方始驚奇起來。

    原來環崖兩面樹林下均沒有阻隔,前面的大樹受了後面密林排擠,理應往前傾倒。

    似此千年古木,濃陰廣蔽,樹枝前伸,少說也有好幾丈。

    當地卻是不然,無論東西兩面的前排大樹,非但不往當中石崖一面前傾,前半樹枝反倒筆直往上高起,其平如掌,多往後仰,仿佛上空有什東西逼住,或是受了大力重壓之狀。

    環列兩崖的大樹都是如此。

    除極高之處微有細枝探出而外,無一往前伸出。

    崖腳各有大片土地,最厭之處也有七八丈寬一條,又非石質。

    這等隐僻森林人迹不到之區,地上隻有幾種奇花,沒有草木的空處甚多。

    沿湖一片樹林離崖稍遠,形勢便不相同,因受後面密林擠軋,非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