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故交情重 象使赉糧 敵忾同仇 蠻人縱火
關燈
小
中
大
段草已拔起,到了石地附近又似原生,無人動過,料定左近壁問必有山人可以上下的捷徑。
随平心想:“此矛下時,矛尖的光搖晃不定,又是靠崖直落,不曾斜射,分明紅神谷衆山人攀崖退逃時所遺,适才被風吹落,并非有敵伺側,無足為慮。
否則入谷已一日夜,山人悍而無謀,決無如此耐心,沿途盡多艱險之地,哪裡不可下手?況且行帳前四外皆是火堆,多遠都能看見,怎能沒有警覺,反因我手中星星火炬,便即來射之理?”心神一定。
随平因恨領隊諸人,滿拟用這長矛愚弄他們一番,使其庸人自擾,稍洩忿恨。
卻沒想山人把自用矛刀視如性命,身存與存,身亡與亡,當時既未遺落戰場,已然退到平安地帶,怎會有個失落?得矛以後,還怕死得不快,似乎讓五虎等走遠,崖上山人看不到前途有人先行,就不會動手似的,竟輕悄悄偷跑回帳。
見那幾個防守的人因為五虎已走,夜寒風勁,俱都尋了山石,鋪上墊的,對火支頤假寐,一個未覺。
随平暗中好笑,心說: “你們這班膿包,像你們這樣防守,要有大敵到來,怕不滾湯潑耗子-個也活不了麼?”心裡想着,又繞到行帳前偷聽了聽,知已入睡。
然後回到自己安歇之所,手舉長矛,瞄準行帳當中,掉轉矛頭,作為有人從高下射之勢,望空擲去,跟着卧下裝睡。
矛前較沉,到了空中,重又掉轉矛尖,筆直下墜,穿帳而入。
那行帳共是兩座:一居婦孺;一座除領隊諸人外,還有十來個健者。
随平持矛高擲,竟不問傷人與否,這些人雖是勞倦熟睡,也都是久經大敵的人物,睡夢中一聽帳頂上哧的一聲巨響,接着又是铮的一聲落到地上,立即驚醒。
翻身坐起。
矛落處恰在中間,均未受傷。
忙中一看,乃是一隻山人慣用的長矛,鋒長一尺以外,柄端尚被篷頂绾住,矗立地上。
石上裂痕零亂,碎石粉飛,想見來勢兇猛,隻道有山人暗算,不由一陣大亂,立時紛紛沖出。
衆人俱都有勇無謀,又吃了久居南疆,情形太熟悉的虧。
知道此舉名為報信,乃是山人習慣,照例無論明敵暗襲,隻要這信矛一到,人即蜂擁而至,擲矛之處如在對方主要人面前,其仇更深,來勢也更兇猛。
此矛穿帳直落,山人大隊必已到來。
崖高谷暗,地險夜深,驟遇強敵,睡夢中驚起,全都慌了手腳,隻知信号四發,全沒一些策劃。
後帳婦孺也都聞警驚起,哭的哭,喊的喊,亂成了一團,人聲喧嘩,空谷回音,震蕩得轟轟山響。
于是弄假成真。
崖上衆山人本俱入睡,這等嘩噪聲喧,哪還有個不驚覺之理。
有幾個一醒,見下邊這般亂法,方向二拉通報時,紮端公已然驚醒,先還當埋伏被人看破。
及至臨崖下視,猛一眼看到去路上遠遠一點火光掩映,幾條人影好似騎在牲口上面,循谷徑踏草前行,一會轉過崖去,更不再見。
定睛往下一看,火堆旁牲畜圈中不見了大象,敵人聽不出哭喊什麼。
心中方在奇怪,恰值月光漸高,衆山人在崖口上觀看,不覺把人影射到對面崖腰石壁之上。
這時大隊中人都已起身戒備,各抖暗器,正在彼此驚疑,惶急自亂,四處查看敵蹤,準備厮殺。
中有幾人忽然見石壁上人影幢幢,為數甚衆,擡頭往對面崖頂一看,上面果然伏着不少山人,月光之下,刀光矛影閃閃生輝,不禁失驚脫口怪叫。
内中一個心粗氣豪,自恃武勇,弩勁弓強,能射飛鳥,不問青紅皂白,觑準那頭插長羽的山人,擡手一弩箭朝上射去,跟着連珠弩箭續發不已。
相隔既高,又朝上射,力量自然要減卻幾分,射出的箭俱被山人長矛撥落,人沒射中。
山人中有幾人本就急于下手,又見敵人仰射,知追蹤迹已然洩露。
紮端公才欲傳令,偏巧這人一射,大隊中人也全往崖上注視,料知吉兇莫蔔,非拼不可,凡是暗器發得遠一點的,都跟着動手。
二拉不知怎的,在臂上竟中了一箭,雖然箭乏力浮,受傷不重,卻也因之怒發,首先傳令回射。
紮端公見戰端已起,知道敵人俱都身輕力健,長于攀援,恐乘黑暗之中爬崖逃走。
一面忙傳下兩頭放火号令,以備截斷敵人來去的路,連先逃走的人、象一齊燒死;一面又命把崖上預儲的草束柴捆點燃抛了下去。
也是五虎弟兄命不該絕,這裡火發這時,他們還沒走到高崖之下,那奉命放火的三個紋身族人恰都睡得和死人一般,此時又值逆風,聲音被中途崖角擋住,沒傳過去,方得幸免于難。
可是這一段沿崖三數裡俱有山人伏伺,在兩頭的往下發火,中間一段便将成捆柴草紛紛抛擲,五虎走得較速,雖未波及,中間挨近草地這一段,頃刻工夫,便成了一條火巷般燃燒起來。
那随平先隻是想借以洩忿,衆人自相驚擾,隻他一人明白,方在假裝睡醒,望着衆人好笑,心中得意。
及見崖頂敵人,才想起身臨絕地,大吃一驚。
又見衆人拼命抵敵,防護婦孺,誰也沒想到爬崖逃走,悄不聲地剛想獨自援崖逃去,不料敵人火把如雨雹一般擲來,中間雜以亂箭,無法越過。
遲疑之間,猛一回身,瞥見敵人崖下有一石凹,仿佛甚大。
暗忖:“崖高難爬,箭火飛矛厲害,決難逃走,不如縱向裡面,躲避一時,再打主意。
”死在臨頭,獨自藏私,也沒通知别人,獨個兒往起一縱。
不料一枝飛矛從上擲下,端端正正,貫胸而過,立即屍橫就地。
跟着又是一大蓬帶火柴草飛落,衆人手持刀矛,挑火避箭,傷死漸衆,眼看危殆,随平一死,卻給他們開一條生路,火光正照見崖下石凹,有兩個人振臂一呼,餘人也已發覺,跟着縱過了二十來個。
下剩多人,有的業已受傷,無力縱遠。
有的被火煙熏烤得暈頭轉向,竟不知往哪裡跑好。
衆山人火箭齊施,從高下擲,毫不費事,不消一會,五虎手下相繼受傷倒地,被火燒死,衆婦孺僅有顧修的一子一女,在火起時經顧妻哭求托孤,被兩個有義氣的同黨首先救出。
還有幾個略為明白,稍知趨避的人,在随平未死以前,就躲向對面石壁之下,得保性命。
等到衆人躲入崖凹,又跟蹤過去,聚在一起避火,才保住了殘生。
最可憐的是那些牲畜,事前衆人恐其逃逸,緊系一起,火發倉猝,誰也沒顧得去解開,隻悲鳴了一陣,全都活活燒死。
紮端公見敵人多半燒死,還有些人藏入下面崖凹,崖壁外突,箭火刀矛一概不能投入。
谷中烈焰飛揚,一片通紅,無法下去。
于是又生毒計,命衆山人停了箭矛射擲,隻管收集柴草,貼壁下投,以為工夫一久,火勢自然越旺,不怕不把這些人燒死。
崖凹諸人受了谷底火炙奇熱,已經難耐,不料喘息未定,又見成捆帶火柴草貼壁下落。
雖擲不到崖凹以内,這出口被火封閉,火煙倒灌,休說烤得難受,嗆也嗆死。
略一計議,幸而衆人長途山行,為防蛇獸侵襲,多半帶有長兵刃,逃時仗以挑火,仍在手内不曾棄去。
于是舉出人來,分班站在口外箭矛難及之處,持着長矛鐵叉之類,将上落柴火挑撥一旁。
這般禦火,自然不是久計。
尤其柴草俱是易燃之物,叉矛起處,殘火星飛,火雖挑開,身上卻受了傷害,待不一會,便鬧了個焦頭爛額,燒痕疊疊。
加以敵人柴草兀自下擲不休,一會便圍着崖凹,成了個半圓圈的火環。
火勢酷猛異常,人如何受得了,不消片刻,都被燒得目眦欲裂,身上滾熱,頭暈腦悶,七竅中都快要噴出火來,再也支持不住,一交跌倒,勉強爬進凹。
第二班人無奈繼上,又是如此。
衆人正在狂号呼天,無計可施,火光中忽見對崖一條黑影,直朝崖凹之中飛來。
落地現出一個玄裳道姑,身材矮小,貌相詭異。
衆人本可得救,偏在昏亂中不暇尋思,中有兩三個當是來了敵人,各持兵器上前便砍。
那道姑見狀,突地面容一變,怒罵:“不知死活的業障!”也不還手,就地下抱起剛熱暈過去的顧氏小兄妹二人,袍袖展處,依然一道黑影,飛将出去。
這時外圈的火己高三丈,道姑竟不在意,拂塵一揮,火圈立即向外倒塌了一大半,跟着沖火直上,一晃不見。
接着遙聞崖頂一陣大亂。
這時凹中尚能支持的共隻七八人,見道姑出入烈焰,毫無傷損,走時不向對崖回路,卻是貼崖上升,山人一陣驚叫過後,柴草已不再往下擲。
料是來了救星,方悔不該動手将她得罪,已是無及,連忙跪下号救,哪裡還有應聲。
衆山人當中,紮端公最為陰險狠毒。
這邊崖頂通着一片山巒,乃紅神谷來路,地勢僻險,山人叫作野雞架子,草木繁茂,引火之物頗多,但紮端公知崖勢太高,火還未到下面,草已被燒去大半;雖将兩頭二三裡外燒成火崖,斷了敵人逃路,中間這一段全是石地,無火之處尚多。
原先未準備在此發動,所備柴草已用完。
恐二拉無謀,凹中敵人沖出,貼壁逃走。
不聚一處,更難一網打盡,非多用柴草将其圍困,不能如願。
好在地方不大,便命二拉帶了一多半人往崖後割草伐木,自率衆紋身族人往下投擲。
正在興頭上,也是看見對崖一條黑影飛落崖下石凹以内。
紮端公學過妖術,看出那道姑行徑、裝束均非常人,已有戒心。
及至道姑上升,正趕上上面火束紛投之際,道姑隻把拂塵微動,立即四散消滅,一會到了崖上。
衆山人一味猛投,均未覺察,隻紮端公和手下六名親信紋身族人看得明白,料知來人百丈飛升,身有黑氣,非神即怪,慌不疊往崖後縱去,藏在一個大石隙裡,連大氣也不敢出。
衆山人不識不知,見崖下上來生人,也不問怎麼會上來的,多半舉矛便刺。
那道姑性情剛愎,來時一腔好意,本意除所救童男女外,連凹中之人一齊救走,不料衆人不知,将她觸惱,一怒而去。
雖不再管閑事,任其自生自滅,對衆山人這般殘忍兇惡仍是忿恨,想加以警戒,一聲怒嘯,身子立時暴長數丈,拂塵一展,凡是近前的挨着便倒,當時就死了好幾十,衆山人方始大驚欲逃,也已無及。
二拉恰好率衆趕到,見了這等異狀,吓得亡魂皆冒,各自拔步回身,亡命急跑,瞬息都散,還算見機,投火的又以紋身族人為多,幾乎全數在場,吃道姑拂塵連搖,黑煙箭射如雨,一一喪命。
道姑還欲追殺山人,偶一尋思,便攜了童男女,收了衆山民生魂飛去。
” 紮端公等七八人見了這等厲害,卻不知報應臨頭。
先還膽寒不敢遽出,嗣見道姑飛去,一想同類慘死,均由仇敵而起,誓非殺盡不足以洩忿,試探着走出。
正欲往下窺探,一眼望見對崖月光之下站定七人,定睛一看,正有五虎弟兄在内,才知鬧了一夜,雙方死亡雖多,幾個主要仇人竟沒死在火裡,不禁怒火上升。
這時恨到極處,縱和敵人拼個同歸于盡,也所甘心,何況還占着地利,敵人武藝雖強,不能飛渡。
忙命手下六山人各将弩匣的箭裝滿,出其不意,往對崖射去,滿拟一舉成功。
不料五虎眼明手快,不曾受傷;手下六山人,反被五虎毒藥暗器打中,全數身死。
紮端公仗着逃避得快,僅以身免。
驚魂乍定,欲待翻身逃走,偏生藏處崖勢往外傾斜,蔽身石筍孤立崖口,高隻三四尺,兩旁既不能去,如往後退,地勢漸高,一樣要被人發覺。
五虎更因他是個罪魁禍首,還欲得而甘心,惟恐乘隙漏網,五人十隻眼睛注定對崖,各持筒機比準,稍一露面,便連珠齊發。
紮端公知道打中必死,躲在石後,哪敢妄動。
雙方對峙了一陣,谷底中段火勢雖漸熄滅,兩頭的火蔓延越長,憑崖遙望,直似兩條火龍,順着谷徑,向來去兩條路上蜿蜒過去。
一時烈焰飛揚,狂風大作。
耳聽轟轟之聲,雜以崖石受火崩裂,樹木焦爆之音,越來越盛,震撼山谷。
五虎立處雖沒有火,可是烈火生風,旋钊回蕩,濃煙陣陣,左右逢源,以緻個個臉紅腦脹,通體汗下如雨。
谷底人畜焦臭之味,更不時随風卷到,聞之欲嘔。
偶望對崖,石凹中人早全數俯仰地上,神态如死。
益發悲憤填膺,咬牙忍受,非将大仇殺死,誓不他去。
紮端公知道敵人與他勢不兩立,反正難逃,也抱着拼死心意,不問射中與否,竟将毒弩從石筍後發射出來。
五虎見他隻把弩匣伸出亂射,時發時止,連手都不露出,知道射他不中,便瞄準他那弩匣射去,弩匣應聲而裂。
紮端公見敵人手法極準,方始息了妄想,不敢妄動。
雙方相持間,忽聽風火聲中一片叭叭的爆音,五虎腳底似在晃動。
方在相顧駭異,猛又聽喀喀兩三聲巨響過去,煙塵飛湧,黑霧迷漫,來路兩邊岸壁首先炸裂坍塌了數十丈,火路立被壓斷了一大節。
緊接着又見裂崖縫中射起兒股清泉,如匹練交織,互相激射,水勢甚是洪壯,兩崖爆音斷續而起,響過一陣,必有斷崖崩裂,泉水湧出。
一會工夫,左近兩岸崖壁全都坍塌。
一條高可排天的長峽幽谷,平空倒塌下數十百丈,幻成一條奇石縱橫的險峻大壑。
兩邊未崩完的斷崖都變成了一座座的奇峰怪石,如蹲如豎,如切如斬,風帆陣馬,劍舉筆立,錯列相向。
僅剩雙方立處不過十多丈地面,僥幸沒有崩裂。
可是崩勢大猛,兩崖石筍之類俱都震倒,碎石滿空飛舞而下,極小的都比拳大,紮端公早着了兩下,五虎在奇驚絕險之際,并未忘了仇敵。
百忙中望見對崖石筍震裂,手攀機筒欲射時,紮端公已然腦裂身死,順着斜坡直落百丈,往谷底墜去,立時軟癱碎石劫灰之上,不再動轉。
崖一崩裂,月光立時明亮,又當夜半月中之時,看得逼真。
五虎存身孤崖削壁之上,進退上下俱都無路,極目四望,僅剩兩頭極遠之處尚有殘火星飛,蜿蜒明滅。
崖崩以後,石裂縫中添了大小數十道清泉,月光下看過去,宛似數十條銀龍滿壑飛舞,射往壑底,棋布星羅的怪石上面,激射起幹式百樣的銀雨,玉濺珠噴,煙霧霧湧,水光映月,若有彩輝。
加以天風冷冷,吹袂生寒,适才烈火地獄,頓時變成了清涼世界,煩熱為之一法。
雖然清景無邊,壯麗絕倫,無奈五虎俱是劫後餘生,心傷同難,哪有心思觀賞,尤其壑底山泉又大又急,先時射在劫灰殘石之中,還不甚覺得,不消個把時辰,那水便漲高了兩三丈,劫灰殘燼,重的沉沒,輕的全都一團團地浮起,順流而下,吃洪水一沖打,立時沖散,随着銀波雪浪,滾滾翻花,滔滔不絕,直往低處流去,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随平心想:“此矛下時,矛尖的光搖晃不定,又是靠崖直落,不曾斜射,分明紅神谷衆山人攀崖退逃時所遺,适才被風吹落,并非有敵伺側,無足為慮。
否則入谷已一日夜,山人悍而無謀,決無如此耐心,沿途盡多艱險之地,哪裡不可下手?況且行帳前四外皆是火堆,多遠都能看見,怎能沒有警覺,反因我手中星星火炬,便即來射之理?”心神一定。
随平因恨領隊諸人,滿拟用這長矛愚弄他們一番,使其庸人自擾,稍洩忿恨。
卻沒想山人把自用矛刀視如性命,身存與存,身亡與亡,當時既未遺落戰場,已然退到平安地帶,怎會有個失落?得矛以後,還怕死得不快,似乎讓五虎等走遠,崖上山人看不到前途有人先行,就不會動手似的,竟輕悄悄偷跑回帳。
見那幾個防守的人因為五虎已走,夜寒風勁,俱都尋了山石,鋪上墊的,對火支頤假寐,一個未覺。
随平暗中好笑,心說: “你們這班膿包,像你們這樣防守,要有大敵到來,怕不滾湯潑耗子-個也活不了麼?”心裡想着,又繞到行帳前偷聽了聽,知已入睡。
然後回到自己安歇之所,手舉長矛,瞄準行帳當中,掉轉矛頭,作為有人從高下射之勢,望空擲去,跟着卧下裝睡。
矛前較沉,到了空中,重又掉轉矛尖,筆直下墜,穿帳而入。
那行帳共是兩座:一居婦孺;一座除領隊諸人外,還有十來個健者。
随平持矛高擲,竟不問傷人與否,這些人雖是勞倦熟睡,也都是久經大敵的人物,睡夢中一聽帳頂上哧的一聲巨響,接着又是铮的一聲落到地上,立即驚醒。
翻身坐起。
矛落處恰在中間,均未受傷。
忙中一看,乃是一隻山人慣用的長矛,鋒長一尺以外,柄端尚被篷頂绾住,矗立地上。
石上裂痕零亂,碎石粉飛,想見來勢兇猛,隻道有山人暗算,不由一陣大亂,立時紛紛沖出。
衆人俱都有勇無謀,又吃了久居南疆,情形太熟悉的虧。
知道此舉名為報信,乃是山人習慣,照例無論明敵暗襲,隻要這信矛一到,人即蜂擁而至,擲矛之處如在對方主要人面前,其仇更深,來勢也更兇猛。
此矛穿帳直落,山人大隊必已到來。
崖高谷暗,地險夜深,驟遇強敵,睡夢中驚起,全都慌了手腳,隻知信号四發,全沒一些策劃。
後帳婦孺也都聞警驚起,哭的哭,喊的喊,亂成了一團,人聲喧嘩,空谷回音,震蕩得轟轟山響。
于是弄假成真。
崖上衆山人本俱入睡,這等嘩噪聲喧,哪還有個不驚覺之理。
有幾個一醒,見下邊這般亂法,方向二拉通報時,紮端公已然驚醒,先還當埋伏被人看破。
及至臨崖下視,猛一眼看到去路上遠遠一點火光掩映,幾條人影好似騎在牲口上面,循谷徑踏草前行,一會轉過崖去,更不再見。
定睛往下一看,火堆旁牲畜圈中不見了大象,敵人聽不出哭喊什麼。
心中方在奇怪,恰值月光漸高,衆山人在崖口上觀看,不覺把人影射到對面崖腰石壁之上。
這時大隊中人都已起身戒備,各抖暗器,正在彼此驚疑,惶急自亂,四處查看敵蹤,準備厮殺。
中有幾人忽然見石壁上人影幢幢,為數甚衆,擡頭往對面崖頂一看,上面果然伏着不少山人,月光之下,刀光矛影閃閃生輝,不禁失驚脫口怪叫。
内中一個心粗氣豪,自恃武勇,弩勁弓強,能射飛鳥,不問青紅皂白,觑準那頭插長羽的山人,擡手一弩箭朝上射去,跟着連珠弩箭續發不已。
相隔既高,又朝上射,力量自然要減卻幾分,射出的箭俱被山人長矛撥落,人沒射中。
山人中有幾人本就急于下手,又見敵人仰射,知追蹤迹已然洩露。
紮端公才欲傳令,偏巧這人一射,大隊中人也全往崖上注視,料知吉兇莫蔔,非拼不可,凡是暗器發得遠一點的,都跟着動手。
二拉不知怎的,在臂上竟中了一箭,雖然箭乏力浮,受傷不重,卻也因之怒發,首先傳令回射。
紮端公見戰端已起,知道敵人俱都身輕力健,長于攀援,恐乘黑暗之中爬崖逃走。
一面忙傳下兩頭放火号令,以備截斷敵人來去的路,連先逃走的人、象一齊燒死;一面又命把崖上預儲的草束柴捆點燃抛了下去。
也是五虎弟兄命不該絕,這裡火發這時,他們還沒走到高崖之下,那奉命放火的三個紋身族人恰都睡得和死人一般,此時又值逆風,聲音被中途崖角擋住,沒傳過去,方得幸免于難。
可是這一段沿崖三數裡俱有山人伏伺,在兩頭的往下發火,中間一段便将成捆柴草紛紛抛擲,五虎走得較速,雖未波及,中間挨近草地這一段,頃刻工夫,便成了一條火巷般燃燒起來。
那随平先隻是想借以洩忿,衆人自相驚擾,隻他一人明白,方在假裝睡醒,望着衆人好笑,心中得意。
及見崖頂敵人,才想起身臨絕地,大吃一驚。
又見衆人拼命抵敵,防護婦孺,誰也沒想到爬崖逃走,悄不聲地剛想獨自援崖逃去,不料敵人火把如雨雹一般擲來,中間雜以亂箭,無法越過。
遲疑之間,猛一回身,瞥見敵人崖下有一石凹,仿佛甚大。
暗忖:“崖高難爬,箭火飛矛厲害,決難逃走,不如縱向裡面,躲避一時,再打主意。
”死在臨頭,獨自藏私,也沒通知别人,獨個兒往起一縱。
不料一枝飛矛從上擲下,端端正正,貫胸而過,立即屍橫就地。
跟着又是一大蓬帶火柴草飛落,衆人手持刀矛,挑火避箭,傷死漸衆,眼看危殆,随平一死,卻給他們開一條生路,火光正照見崖下石凹,有兩個人振臂一呼,餘人也已發覺,跟着縱過了二十來個。
下剩多人,有的業已受傷,無力縱遠。
有的被火煙熏烤得暈頭轉向,竟不知往哪裡跑好。
衆山人火箭齊施,從高下擲,毫不費事,不消一會,五虎手下相繼受傷倒地,被火燒死,衆婦孺僅有顧修的一子一女,在火起時經顧妻哭求托孤,被兩個有義氣的同黨首先救出。
還有幾個略為明白,稍知趨避的人,在随平未死以前,就躲向對面石壁之下,得保性命。
等到衆人躲入崖凹,又跟蹤過去,聚在一起避火,才保住了殘生。
最可憐的是那些牲畜,事前衆人恐其逃逸,緊系一起,火發倉猝,誰也沒顧得去解開,隻悲鳴了一陣,全都活活燒死。
紮端公見敵人多半燒死,還有些人藏入下面崖凹,崖壁外突,箭火刀矛一概不能投入。
谷中烈焰飛揚,一片通紅,無法下去。
于是又生毒計,命衆山人停了箭矛射擲,隻管收集柴草,貼壁下投,以為工夫一久,火勢自然越旺,不怕不把這些人燒死。
崖凹諸人受了谷底火炙奇熱,已經難耐,不料喘息未定,又見成捆帶火柴草貼壁下落。
雖擲不到崖凹以内,這出口被火封閉,火煙倒灌,休說烤得難受,嗆也嗆死。
略一計議,幸而衆人長途山行,為防蛇獸侵襲,多半帶有長兵刃,逃時仗以挑火,仍在手内不曾棄去。
于是舉出人來,分班站在口外箭矛難及之處,持着長矛鐵叉之類,将上落柴火挑撥一旁。
這般禦火,自然不是久計。
尤其柴草俱是易燃之物,叉矛起處,殘火星飛,火雖挑開,身上卻受了傷害,待不一會,便鬧了個焦頭爛額,燒痕疊疊。
加以敵人柴草兀自下擲不休,一會便圍着崖凹,成了個半圓圈的火環。
火勢酷猛異常,人如何受得了,不消片刻,都被燒得目眦欲裂,身上滾熱,頭暈腦悶,七竅中都快要噴出火來,再也支持不住,一交跌倒,勉強爬進凹。
第二班人無奈繼上,又是如此。
衆人正在狂号呼天,無計可施,火光中忽見對崖一條黑影,直朝崖凹之中飛來。
落地現出一個玄裳道姑,身材矮小,貌相詭異。
衆人本可得救,偏在昏亂中不暇尋思,中有兩三個當是來了敵人,各持兵器上前便砍。
那道姑見狀,突地面容一變,怒罵:“不知死活的業障!”也不還手,就地下抱起剛熱暈過去的顧氏小兄妹二人,袍袖展處,依然一道黑影,飛将出去。
這時外圈的火己高三丈,道姑竟不在意,拂塵一揮,火圈立即向外倒塌了一大半,跟着沖火直上,一晃不見。
接着遙聞崖頂一陣大亂。
這時凹中尚能支持的共隻七八人,見道姑出入烈焰,毫無傷損,走時不向對崖回路,卻是貼崖上升,山人一陣驚叫過後,柴草已不再往下擲。
料是來了救星,方悔不該動手将她得罪,已是無及,連忙跪下号救,哪裡還有應聲。
衆山人當中,紮端公最為陰險狠毒。
這邊崖頂通着一片山巒,乃紅神谷來路,地勢僻險,山人叫作野雞架子,草木繁茂,引火之物頗多,但紮端公知崖勢太高,火還未到下面,草已被燒去大半;雖将兩頭二三裡外燒成火崖,斷了敵人逃路,中間這一段全是石地,無火之處尚多。
原先未準備在此發動,所備柴草已用完。
恐二拉無謀,凹中敵人沖出,貼壁逃走。
不聚一處,更難一網打盡,非多用柴草将其圍困,不能如願。
好在地方不大,便命二拉帶了一多半人往崖後割草伐木,自率衆紋身族人往下投擲。
正在興頭上,也是看見對崖一條黑影飛落崖下石凹以内。
紮端公學過妖術,看出那道姑行徑、裝束均非常人,已有戒心。
及至道姑上升,正趕上上面火束紛投之際,道姑隻把拂塵微動,立即四散消滅,一會到了崖上。
衆山人一味猛投,均未覺察,隻紮端公和手下六名親信紋身族人看得明白,料知來人百丈飛升,身有黑氣,非神即怪,慌不疊往崖後縱去,藏在一個大石隙裡,連大氣也不敢出。
衆山人不識不知,見崖下上來生人,也不問怎麼會上來的,多半舉矛便刺。
那道姑性情剛愎,來時一腔好意,本意除所救童男女外,連凹中之人一齊救走,不料衆人不知,将她觸惱,一怒而去。
雖不再管閑事,任其自生自滅,對衆山人這般殘忍兇惡仍是忿恨,想加以警戒,一聲怒嘯,身子立時暴長數丈,拂塵一展,凡是近前的挨着便倒,當時就死了好幾十,衆山人方始大驚欲逃,也已無及。
二拉恰好率衆趕到,見了這等異狀,吓得亡魂皆冒,各自拔步回身,亡命急跑,瞬息都散,還算見機,投火的又以紋身族人為多,幾乎全數在場,吃道姑拂塵連搖,黑煙箭射如雨,一一喪命。
道姑還欲追殺山人,偶一尋思,便攜了童男女,收了衆山民生魂飛去。
” 紮端公等七八人見了這等厲害,卻不知報應臨頭。
先還膽寒不敢遽出,嗣見道姑飛去,一想同類慘死,均由仇敵而起,誓非殺盡不足以洩忿,試探着走出。
正欲往下窺探,一眼望見對崖月光之下站定七人,定睛一看,正有五虎弟兄在内,才知鬧了一夜,雙方死亡雖多,幾個主要仇人竟沒死在火裡,不禁怒火上升。
這時恨到極處,縱和敵人拼個同歸于盡,也所甘心,何況還占着地利,敵人武藝雖強,不能飛渡。
忙命手下六山人各将弩匣的箭裝滿,出其不意,往對崖射去,滿拟一舉成功。
不料五虎眼明手快,不曾受傷;手下六山人,反被五虎毒藥暗器打中,全數身死。
紮端公仗着逃避得快,僅以身免。
驚魂乍定,欲待翻身逃走,偏生藏處崖勢往外傾斜,蔽身石筍孤立崖口,高隻三四尺,兩旁既不能去,如往後退,地勢漸高,一樣要被人發覺。
五虎更因他是個罪魁禍首,還欲得而甘心,惟恐乘隙漏網,五人十隻眼睛注定對崖,各持筒機比準,稍一露面,便連珠齊發。
紮端公知道打中必死,躲在石後,哪敢妄動。
雙方對峙了一陣,谷底中段火勢雖漸熄滅,兩頭的火蔓延越長,憑崖遙望,直似兩條火龍,順着谷徑,向來去兩條路上蜿蜒過去。
一時烈焰飛揚,狂風大作。
耳聽轟轟之聲,雜以崖石受火崩裂,樹木焦爆之音,越來越盛,震撼山谷。
五虎立處雖沒有火,可是烈火生風,旋钊回蕩,濃煙陣陣,左右逢源,以緻個個臉紅腦脹,通體汗下如雨。
谷底人畜焦臭之味,更不時随風卷到,聞之欲嘔。
偶望對崖,石凹中人早全數俯仰地上,神态如死。
益發悲憤填膺,咬牙忍受,非将大仇殺死,誓不他去。
紮端公知道敵人與他勢不兩立,反正難逃,也抱着拼死心意,不問射中與否,竟将毒弩從石筍後發射出來。
五虎見他隻把弩匣伸出亂射,時發時止,連手都不露出,知道射他不中,便瞄準他那弩匣射去,弩匣應聲而裂。
紮端公見敵人手法極準,方始息了妄想,不敢妄動。
雙方相持間,忽聽風火聲中一片叭叭的爆音,五虎腳底似在晃動。
方在相顧駭異,猛又聽喀喀兩三聲巨響過去,煙塵飛湧,黑霧迷漫,來路兩邊岸壁首先炸裂坍塌了數十丈,火路立被壓斷了一大節。
緊接着又見裂崖縫中射起兒股清泉,如匹練交織,互相激射,水勢甚是洪壯,兩崖爆音斷續而起,響過一陣,必有斷崖崩裂,泉水湧出。
一會工夫,左近兩岸崖壁全都坍塌。
一條高可排天的長峽幽谷,平空倒塌下數十百丈,幻成一條奇石縱橫的險峻大壑。
兩邊未崩完的斷崖都變成了一座座的奇峰怪石,如蹲如豎,如切如斬,風帆陣馬,劍舉筆立,錯列相向。
僅剩雙方立處不過十多丈地面,僥幸沒有崩裂。
可是崩勢大猛,兩崖石筍之類俱都震倒,碎石滿空飛舞而下,極小的都比拳大,紮端公早着了兩下,五虎在奇驚絕險之際,并未忘了仇敵。
百忙中望見對崖石筍震裂,手攀機筒欲射時,紮端公已然腦裂身死,順着斜坡直落百丈,往谷底墜去,立時軟癱碎石劫灰之上,不再動轉。
崖一崩裂,月光立時明亮,又當夜半月中之時,看得逼真。
五虎存身孤崖削壁之上,進退上下俱都無路,極目四望,僅剩兩頭極遠之處尚有殘火星飛,蜿蜒明滅。
崖崩以後,石裂縫中添了大小數十道清泉,月光下看過去,宛似數十條銀龍滿壑飛舞,射往壑底,棋布星羅的怪石上面,激射起幹式百樣的銀雨,玉濺珠噴,煙霧霧湧,水光映月,若有彩輝。
加以天風冷冷,吹袂生寒,适才烈火地獄,頓時變成了清涼世界,煩熱為之一法。
雖然清景無邊,壯麗絕倫,無奈五虎俱是劫後餘生,心傷同難,哪有心思觀賞,尤其壑底山泉又大又急,先時射在劫灰殘石之中,還不甚覺得,不消個把時辰,那水便漲高了兩三丈,劫灰殘燼,重的沉沒,輕的全都一團團地浮起,順流而下,吃洪水一沖打,立時沖散,随着銀波雪浪,滾滾翻花,滔滔不絕,直往低處流去,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