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故交情重 象使赉糧 敵忾同仇 蠻人縱火
關燈
小
中
大
般見識。
萬一顧黨再跟着作鬧,逼得非打不可,我們自然不能袖手,一個不巧,便會傷他們一些人。
我們雖居必勝之地,可是他們必要四布謠言,說我們已然放了,又複後悔,怕他們将來報仇,借吊喪為名,想一網打盡,連死友的寡妻都不輕饒,必欲置于死地。
雖然是非久而自明,終歸不值,還以不去為是。
” 中行隻得作罷。
事後一打聽,果然好些顧黨俱慫恿顧妻,等中行吊祭時闖出拼死,豁出一死,好使中行永背惡名。
繼知識破好計,又慫恿顧妻拿着死人所中毒針,去至寨堂辱罵尋死,顧妻已為所動。
幸虧五虎中也有明白人,雖恨中行不夠朋友,無奈當時既無力報複,卻指使一個女流去做這等撒潑無賴行為,傳到江湖上去,大丢人,執意不允。
隻想乘吊祭時,連同顧妻,大家向中行挖苦刻薄一頓,因中行未去,也就罷了。
顧黨多半為綠林巨寇,平日造孽甚重,起初滿想擁戴顧修大舉。
當日事敗,一多半回家領了家小,收拾細軟,各投生路。
還有三十多人,俱是單身漢子,拿了中行所贈盤川和自己衣物銀兩,本因事起倉猝,沒準主意投奔何處。
見滇中五虎暫留村中等候顧妻扶靈上路,不好意思就走,樂得借着護送為名,結伴同行,就便共商日後行止事業,省得大家分散再聚為難,還顯得朋友義氣,便都跟着留下。
滇中五虎本對中行切齒,正打主意另覓栖身之所,見有這些人異口同聲相随進山,心想:“本山幅員遼闊,土地肥沃,附近萬山叢雜,其中盡有開辟田業之所。
中行當初還不就是一些人随便選了塊地,建屋墾田,便創下這片基業?何不學他的樣,在本山遠處覓地開辟,異日複仇也方便些。
” 當下由楊天真領頭和衆人一說,俱都惟他馬首是瞻,全體應允。
衆人本部分到了牲畜、田土、田獵用具,先沒算計及此,無心攜帶。
主意打好,隻五虎兄弟不好意思來取,餘者俱厚着一張臉,各回住所,除卻日土不好遷移,把平日分到的牲畜、用具全數取走,一一整理包紮,靜候明早捆載以去。
中行聞報,付之一笑。
因自猿傳了颠仙之命,呂、張二俠須要留住數日,中行說: “虎王寨中無人伺候,雖有靈物服役,終不如村中飲食起居舒适方便。
”堅留大家俱在村中快聚。
并命人連王守常夫妻也接了同來。
白猿知道靈狐厲害,欲使虎王避開,自己先往一探,便勸虎王允了。
于是除塗雷堅欲回山複命,隻允再來看望不肯久停外,大家俱在村中居住。
約定明早派康康和神虎去迎接王守常夫妻父子。
當夜賓主隻顧歡叙暢談,全未怎理會到顧黨起行之事。
第二日一早,楊天真獨自一人代衆告辭,來見中行。
呂、張二俠和虎王等衆人避向别室,由中行、謝、韓、方奎等親出接見。
天真暗示,三五年内,或俟顧修之子成長,必來奉訪。
并說:五虎弟兄無顔回滇,拟在遠近山中開辟田業,就便埋頭學藝,藝成去尋仇人領教。
大家在此打擾數年,一旦遠别,因有孤兒、寡婦同行,仇敵在此,恐萬一觸動悲憤,言語不周,辜負了諸兄放行好意,特推自己來此面辭。
昨日衆人取去牲畜、用具,中行便料他們要在左近山中寄迹,所說原在意中。
情知仇恨已深,勸解無用,隻說了句:“是非心迹,久而自明。
相見有日,再圖領教。
”各自交代了幾句江湖上的過場話,天真便即告辭。
中行還欲命人護送相助照料,見天真堅辭,也就罷了。
顧黨行李、牲口和婦孺乘坐的馬匹、山兜均已齊備,天真作别回去,便即上路。
顧家妻子緊随顧修夫妾兩口棺木,自免不了哭哭啼啼。
出村下岡,走不多遠,又遇上十多個同黨。
這些人也多半是些單身漢,隻有三兩人帶着家眷,十九是五虎舊部和知交。
本因無顔再留,想在途中等候五虎到了,共商進止,不曾走遠,俱停在岡麓左近樹林之中。
後來久等五虎不至,疑心受了中行阻攔,再不就是遭了金猱、黑虎之害,既慶自己見機早脫虎口,又恨中行心計狠毒,更恐追來重尋晦氣,十九懷着鬼胎,又恨又怕。
内中隻有一兩個稍為明白的人,料定中行既與敵人一黨,不會說了不算,況且村中未走的人還多,即使不幸,也不緻全數受害。
主張晚來命人不攜兵刃,冒險人材一探。
就被村人覺察,也可和他說明是來探問五虎蹤迹和顧家妻子下落,決無大害。
話雖如此,可是誰也不願前往。
那十人中有一人姓随名平,外号雙頭蝙蝠,人品最壞,多疑善詐,饒有機謀。
本是顧修心腹死黨,又與五虎弟兄莫逆,顧修一死,就想慫恿五虎另立基業。
因知中行素不喜他,方奎等人尤為厭恨,反正前途可以相見,不願留在那裡艱堪。
加以自己帶着家眷,萬一夜長夢多,另生枝節,豈不大糟。
這十來人之留,也是受了他的誘勸。
一見衆人都不肯大,所以走得比誰都快。
随平心想:“離寨不遠,好久沒聽獸嘯和喊殺之聲。
适才高處窺探,雖見虎王、二猱疾馳下岡,在左近林莽中喊出了無數野驢、大豹,大家去路受阻,還在害怕,但是并無傷人神氣。
一會二猱回寨又來,同豹、驢低嘯了幾聲,豹、驢便分别散去,分明是雙方惡鬥已止,奉命遣散,不再傷人情景。
五虎弟兄不是為中行強留,便是想理完顧、祝二人喪葬再走。
”深悔不該走得太早,鬧得不好意思公然回去。
一見衆人都不願往,挨到夜靜,尋思再三,明知村中必有防備,但不親去不行,無奈何隻得放下了兵刃,親往探查。
果然行至岡麓,便被村中巡守人阻住,說什麼也不許入村。
随平再三申述來意,村人見他沒帶兵刃,才把五虎現在顧家,明早即行告知,說完立即逐客。
随平無奈,恨恨而歸。
這時見了五虎等人,自然有些說詞。
五虎先頗怪着這群黨羽事敗即逃,太不義氣,一見這十多人露夜相候,又在用人之際,自然嘉許。
兩下裡合在一起,連同婦孺,共有六十多人。
随平便出主意說:“虎王、山人俱是深仇大敵,如欲出山,不必說了;既要在本山創立基業,暫時還以離他們較遠為是。
南邊挨近虎王,西邊又挨近紅神谷山人,東北是出山的險徑。
隻東南另有一條盤谷,裡面叢草茂密,甚是隐秘。
記得去年冬天,因追幾隻野兔,曾同兩人深入谷内,彼時草木荒落,路徑略為好走,一時好奇,三人深入了好幾十裡。
無心中攀上一座最高的崖壁,用望筒遙望隔山遠處,有一片平原背山面湖,形勝天成,似有不少野牛、野羊繁息其間。
雖在冬令,風景甚好,土地也必肥美。
回村曾和顧村主商議,當時因為中隔十幾座山頭,計算相隔總在百裡以外,雖能遠遠望見,可是沿途盡是絕壁危崖,鳥飛難渡,連探了多次,無路可通。
顧村主不教再對人說起,也就沒有再談。
如能前往,豈不是個絕妙所在?” 五虎兄弟聞言大喜,知中行尚顧面子,衆人隻要暫時不和村人為仇,無論走向何方,總不會從中作梗。
又想起昨日曾有一隊山人由谷中出犯,敗時也由此逃走,谷中必有路徑可通。
好在人多手衆,用具齊備,任何險阻艱難,均非所畏,至多大家受點辛苦,不能繞越,便攀越缒壁,翻山過去,這百多裡的途程,再走得慢,三五日内也能到達。
山人打勝不打敗,尤畏神鬼,昨日慘敗沒有再來,必已全數逃回神谷去,不會尚在半路潛伏。
谷中草莽荊棘雖多,帶有這些能手,也不愁打不通。
商量走後,因所走的路是條險徑,各把行裝、牲畜、器具重又結束整理。
除婦孺外,把衆人分成了三隊;第一隊随平為首,率領十人,當先斬伐荊棘草莽;第二隊共二十人,押着牲畜随行;餘人均在第三隊内,專司押運行李器具和護送靈柩,以及各家婦孺之事。
五虎弟兄共同斷後督隊,不時來往三隊之間,指揮查看。
一、二兩隊均是衆人中挑出來本領比較高強的人物。
除随平是向導,必須前行外,兩隊之人又分作三班,各持刀斧等器械,每隔一個時辰一換班,輪流向前開路。
山中氣暖,大家都穿着一身短裝,身旁所帶镖囊、弩袋以及各種暗器全都卸下,放在牲口背袋以内。
前行兩隊三十人因要開路,有的手持釘耙,有的手持鈎斧,有的就以自用刀劍槍矛等兵刃,還各拿一件器械。
後隊諸人從五虎弟兄起,俱料無事,多半連兵刃都給牲口馱着,以圖涼爽,步履輕快。
有幾個拿着兵刃的,都是一些膽小之人,也隻防備途中有什麼蛇獸之類蹿出。
大家心意,萬一有變,也必發自前方,有這三十個健者足能應付,即或紮手,再取兵器應用也來得及,俱未十分戒備。
因所帶牲畜盡是牛、馬、并馱載着重物,行進起來就慢得多了。
前半日因整理行李一耽擱,行至盤谷口外,天已近午。
由建業村起身算起,共總走了才二十多裡路。
随平忽想起:“這是繞山備而行,所走均是平原草地,還沒走上草棘雜沓的幽谷險徑。
所去之地,高崖遠望,相隔雖僅百裡上下,如由谷中繞行翻越,怕得有三四倍的山路,這般走法,怕不走個十天半月。
五虎弟兄俱都粗暴性急,時日久了,倘一見怪,豈不求榮反辱?”為防五虎弟兄不快,一面招呼衆人歇息飲食,給牲畜放青喂吃的;一面打着應付的主意。
誰知他隻顧慣用機智讨好取巧,幾乎把同行諸人一網打盡,盡遭慘禍,自己也遭惡報。
五虎弟兄見走了半日還未入谷,僅不過由橫岡前繞到岡尾。
取出望筒一望,岡尾上樹林中不時有人隐現,知是防守的村人。
想想前情,又是忿恨,又是愧悔。
料知對方見自己小隊經此,也必在用望筒-望,甚覺無味,不願久停,催促快些起行。
随平為顯巴結,忙率第一隊人匆匆用罷飲食,鼓勇當先,徑往谷中開路去訖。
餘人也都跟蹤上路。
入谷一看,谷中草莽雖多,到處俱有山人踐踏痕迹。
再一走進裡許,竟有昨日山人開成的一條道路。
路上原有草莽荊棘,連同小樹俱被砍倒,左一堆右一堆,零亂堆着,長達二裡,到處都是。
地面上本就山石牽确,坎坷不平,再加上這些草木的殘根斷樁,高高下下,絆腳牽衣,人還無妨,牛馬卻極難行,費事已極。
方笑山人連割草開路都不會,仍要使人費手,路忽中斷。
前面又是矮樹叢生,深草沒人,密壓壓直到前崖轉角之處。
兩邊危崖高峙,苔滑如油,不可攀登,并無可供山人猱升之路。
如說山人是由草中鑽行,開這近口一段何用,好生不解。
同時谷中這點短程,又費了小半日工夫,天光又暗了下來,谷本幽晦,時近黃昏,景物越發陰森。
加以古壁削立,峻險逼狹,人畜均無可以栖息之地。
衆人無奈,隻得由前兩隊合力向前努力開道。
明知當日出不了谷,折回必被岡嶺上防守村人發覺,太已丢人,且盼尋到食宿之地,再作計較。
先見有人将路開通,還在暗自笑罵難走,這一輪到自己,才知天地生物,力量之大,草木剛柔脆韌,各有特性。
衆人雖饒武勇,竟是有力難施,無可奈何。
費了半個多時辰,崖缺已有斜陽落照,餘光如血,反映谷中草木皆成紅色,所開之路不過裡許。
衆人正在泥汗跋涉,愁急無計,忽聽身後遠遠蹄聲動處,傳來幾聲象吼。
楊天真猛想道:“從緬甸來時,帶有幾隻大象,送與中行,自己留下一隻公的。
昨晚商議行計,嫌它身子蠢重,沒有命人去取,再則已然負氣,一物未攜,也不好意思再要,此時谷中怎有象吼?記得中行因村人告發,原有象奴丁二、丁三兄弟克扣象糧,去年打發了丁二,隻留丁三和另兩人喂養。
丁二令已随來,丁三昨晚不見面,衆兄弟還在怪他。
許是心念故主,假裝不肯同行,今日借着放青為名,帶了趕來也說不定。
谷中草木甚多,如有兩隻大象開路就容易多了。
”五人正在談論問,丁二也從前面行李隊中趕來,說那象正是前贈中行之象,為數還不止一隻,定是丁三昨晚被自己大罵,事後良心發現,得信趕來。
天真立命上前迎着。
一會工夫,丁氏兄弟同了方奎和另兩象奴,押着五隻大象趕來,丁二和丁三一路還拌着嘴争論不休。
方奎近前,跳下象背說:“奉了戴村主之命,因岡尾村人報知,諸位兄台未走出正路,大隊人等進了盤谷,想起楊兄别時之言,許是想在本山辟土安居。
自己當初人山時誅茅斬草,伐木開路,備曆艱阻,何況盤谷之中叢莽載途,荊棘遍地,前行決非易事。
近年用象開地力作,深知此物功效甚大,帶以同行,必有大助,特命小弟和丁三趕來。
除村中留下兩隻,這五隻中除一隻備小弟、丁三和二奴騎馭外,下餘四隻,謹以奉還。
原是諸兄所贈,珠還合浦,幸勿推辭。
另有兩大袋幹糧、酒脯,略供途中一餐之用,并請笑納為幸。
”五虎弟兄聞言,雖覺無顔收納,無奈正當需要之時。
互一商量,因那象原是己物,受之無愧,便向方奎緻了謝意,将四象收下,餘物堅謝不領。
方奎見中行對他如此周到情重,仍未少釋前嫌,好生不快,冷笑一聲,與丁三跨上象背,說道:“酒脯、幹糧諸位既不賞臉收下,由它放在這裡喂禽獸吧。
”說罷,将手一拱,便自走去。
衆人見方奎詞色不善,俱都忿怒,但又無奈他何。
丁二本強乃弟相随同行,不許歸去,丁三不聽,所以見面争吵。
這時和衆人一使眼色,正要強将丁三留下。
不料那些大象雖受丁氏弟兄喂養多年,因丁二侵糧肥己,群象常不得飽,都和丁三情厚,見丁三一走,也都跟着要去。
幸而丁二和五虎弟兄昔年在緬販貨,深知象的習性,忙搶上前攔阻。
象見是舊主人,略為抗拒,也就服從。
等到忙完,方奎、丁三業已走遠。
五虎弟兄見象背上各帶有不少象糧,足敷數日之用。
俱覺中行不管對友真假,已然絕交,還能如此,終究難得,心中消了些氣。
隻把方、丁二人罵了一陣,也就罷了。
天已向暮,急于食宿,便令丁二率了四象去往前隊開路,另派舊日識得象性的幾個同夥幫同照料喂養。
那兩口袋禮物,任其棄置地上,大家跟蹤進發。
那象受着衆奴驅策,所到之處,深草被踏平,人行其上綿軟如茵,遇見灌木矮樹,長鼻一卷,立時連根拔起,往旁甩去,帶着沙土碎葉,漫空飛舞,端的壯觀。
不過人倒好走,牛馬牲畜卻嫌惬草絆足,依舊不能疾馳,但比
萬一顧黨再跟着作鬧,逼得非打不可,我們自然不能袖手,一個不巧,便會傷他們一些人。
我們雖居必勝之地,可是他們必要四布謠言,說我們已然放了,又複後悔,怕他們将來報仇,借吊喪為名,想一網打盡,連死友的寡妻都不輕饒,必欲置于死地。
雖然是非久而自明,終歸不值,還以不去為是。
” 中行隻得作罷。
事後一打聽,果然好些顧黨俱慫恿顧妻,等中行吊祭時闖出拼死,豁出一死,好使中行永背惡名。
繼知識破好計,又慫恿顧妻拿着死人所中毒針,去至寨堂辱罵尋死,顧妻已為所動。
幸虧五虎中也有明白人,雖恨中行不夠朋友,無奈當時既無力報複,卻指使一個女流去做這等撒潑無賴行為,傳到江湖上去,大丢人,執意不允。
隻想乘吊祭時,連同顧妻,大家向中行挖苦刻薄一頓,因中行未去,也就罷了。
顧黨多半為綠林巨寇,平日造孽甚重,起初滿想擁戴顧修大舉。
當日事敗,一多半回家領了家小,收拾細軟,各投生路。
還有三十多人,俱是單身漢子,拿了中行所贈盤川和自己衣物銀兩,本因事起倉猝,沒準主意投奔何處。
見滇中五虎暫留村中等候顧妻扶靈上路,不好意思就走,樂得借着護送為名,結伴同行,就便共商日後行止事業,省得大家分散再聚為難,還顯得朋友義氣,便都跟着留下。
滇中五虎本對中行切齒,正打主意另覓栖身之所,見有這些人異口同聲相随進山,心想:“本山幅員遼闊,土地肥沃,附近萬山叢雜,其中盡有開辟田業之所。
中行當初還不就是一些人随便選了塊地,建屋墾田,便創下這片基業?何不學他的樣,在本山遠處覓地開辟,異日複仇也方便些。
” 當下由楊天真領頭和衆人一說,俱都惟他馬首是瞻,全體應允。
衆人本部分到了牲畜、田土、田獵用具,先沒算計及此,無心攜帶。
主意打好,隻五虎兄弟不好意思來取,餘者俱厚着一張臉,各回住所,除卻日土不好遷移,把平日分到的牲畜、用具全數取走,一一整理包紮,靜候明早捆載以去。
中行聞報,付之一笑。
因自猿傳了颠仙之命,呂、張二俠須要留住數日,中行說: “虎王寨中無人伺候,雖有靈物服役,終不如村中飲食起居舒适方便。
”堅留大家俱在村中快聚。
并命人連王守常夫妻也接了同來。
白猿知道靈狐厲害,欲使虎王避開,自己先往一探,便勸虎王允了。
于是除塗雷堅欲回山複命,隻允再來看望不肯久停外,大家俱在村中居住。
約定明早派康康和神虎去迎接王守常夫妻父子。
當夜賓主隻顧歡叙暢談,全未怎理會到顧黨起行之事。
第二日一早,楊天真獨自一人代衆告辭,來見中行。
呂、張二俠和虎王等衆人避向别室,由中行、謝、韓、方奎等親出接見。
天真暗示,三五年内,或俟顧修之子成長,必來奉訪。
并說:五虎弟兄無顔回滇,拟在遠近山中開辟田業,就便埋頭學藝,藝成去尋仇人領教。
大家在此打擾數年,一旦遠别,因有孤兒、寡婦同行,仇敵在此,恐萬一觸動悲憤,言語不周,辜負了諸兄放行好意,特推自己來此面辭。
昨日衆人取去牲畜、用具,中行便料他們要在左近山中寄迹,所說原在意中。
情知仇恨已深,勸解無用,隻說了句:“是非心迹,久而自明。
相見有日,再圖領教。
”各自交代了幾句江湖上的過場話,天真便即告辭。
中行還欲命人護送相助照料,見天真堅辭,也就罷了。
顧黨行李、牲口和婦孺乘坐的馬匹、山兜均已齊備,天真作别回去,便即上路。
顧家妻子緊随顧修夫妾兩口棺木,自免不了哭哭啼啼。
出村下岡,走不多遠,又遇上十多個同黨。
這些人也多半是些單身漢,隻有三兩人帶着家眷,十九是五虎舊部和知交。
本因無顔再留,想在途中等候五虎到了,共商進止,不曾走遠,俱停在岡麓左近樹林之中。
後來久等五虎不至,疑心受了中行阻攔,再不就是遭了金猱、黑虎之害,既慶自己見機早脫虎口,又恨中行心計狠毒,更恐追來重尋晦氣,十九懷着鬼胎,又恨又怕。
内中隻有一兩個稍為明白的人,料定中行既與敵人一黨,不會說了不算,況且村中未走的人還多,即使不幸,也不緻全數受害。
主張晚來命人不攜兵刃,冒險人材一探。
就被村人覺察,也可和他說明是來探問五虎蹤迹和顧家妻子下落,決無大害。
話雖如此,可是誰也不願前往。
那十人中有一人姓随名平,外号雙頭蝙蝠,人品最壞,多疑善詐,饒有機謀。
本是顧修心腹死黨,又與五虎弟兄莫逆,顧修一死,就想慫恿五虎另立基業。
因知中行素不喜他,方奎等人尤為厭恨,反正前途可以相見,不願留在那裡艱堪。
加以自己帶着家眷,萬一夜長夢多,另生枝節,豈不大糟。
這十來人之留,也是受了他的誘勸。
一見衆人都不肯大,所以走得比誰都快。
随平心想:“離寨不遠,好久沒聽獸嘯和喊殺之聲。
适才高處窺探,雖見虎王、二猱疾馳下岡,在左近林莽中喊出了無數野驢、大豹,大家去路受阻,還在害怕,但是并無傷人神氣。
一會二猱回寨又來,同豹、驢低嘯了幾聲,豹、驢便分别散去,分明是雙方惡鬥已止,奉命遣散,不再傷人情景。
五虎弟兄不是為中行強留,便是想理完顧、祝二人喪葬再走。
”深悔不該走得太早,鬧得不好意思公然回去。
一見衆人都不願往,挨到夜靜,尋思再三,明知村中必有防備,但不親去不行,無奈何隻得放下了兵刃,親往探查。
果然行至岡麓,便被村中巡守人阻住,說什麼也不許入村。
随平再三申述來意,村人見他沒帶兵刃,才把五虎現在顧家,明早即行告知,說完立即逐客。
随平無奈,恨恨而歸。
這時見了五虎等人,自然有些說詞。
五虎先頗怪着這群黨羽事敗即逃,太不義氣,一見這十多人露夜相候,又在用人之際,自然嘉許。
兩下裡合在一起,連同婦孺,共有六十多人。
随平便出主意說:“虎王、山人俱是深仇大敵,如欲出山,不必說了;既要在本山創立基業,暫時還以離他們較遠為是。
南邊挨近虎王,西邊又挨近紅神谷山人,東北是出山的險徑。
隻東南另有一條盤谷,裡面叢草茂密,甚是隐秘。
記得去年冬天,因追幾隻野兔,曾同兩人深入谷内,彼時草木荒落,路徑略為好走,一時好奇,三人深入了好幾十裡。
無心中攀上一座最高的崖壁,用望筒遙望隔山遠處,有一片平原背山面湖,形勝天成,似有不少野牛、野羊繁息其間。
雖在冬令,風景甚好,土地也必肥美。
回村曾和顧村主商議,當時因為中隔十幾座山頭,計算相隔總在百裡以外,雖能遠遠望見,可是沿途盡是絕壁危崖,鳥飛難渡,連探了多次,無路可通。
顧村主不教再對人說起,也就沒有再談。
如能前往,豈不是個絕妙所在?” 五虎兄弟聞言大喜,知中行尚顧面子,衆人隻要暫時不和村人為仇,無論走向何方,總不會從中作梗。
又想起昨日曾有一隊山人由谷中出犯,敗時也由此逃走,谷中必有路徑可通。
好在人多手衆,用具齊備,任何險阻艱難,均非所畏,至多大家受點辛苦,不能繞越,便攀越缒壁,翻山過去,這百多裡的途程,再走得慢,三五日内也能到達。
山人打勝不打敗,尤畏神鬼,昨日慘敗沒有再來,必已全數逃回神谷去,不會尚在半路潛伏。
谷中草莽荊棘雖多,帶有這些能手,也不愁打不通。
商量走後,因所走的路是條險徑,各把行裝、牲畜、器具重又結束整理。
除婦孺外,把衆人分成了三隊;第一隊随平為首,率領十人,當先斬伐荊棘草莽;第二隊共二十人,押着牲畜随行;餘人均在第三隊内,專司押運行李器具和護送靈柩,以及各家婦孺之事。
五虎弟兄共同斷後督隊,不時來往三隊之間,指揮查看。
一、二兩隊均是衆人中挑出來本領比較高強的人物。
除随平是向導,必須前行外,兩隊之人又分作三班,各持刀斧等器械,每隔一個時辰一換班,輪流向前開路。
山中氣暖,大家都穿着一身短裝,身旁所帶镖囊、弩袋以及各種暗器全都卸下,放在牲口背袋以内。
前行兩隊三十人因要開路,有的手持釘耙,有的手持鈎斧,有的就以自用刀劍槍矛等兵刃,還各拿一件器械。
後隊諸人從五虎弟兄起,俱料無事,多半連兵刃都給牲口馱着,以圖涼爽,步履輕快。
有幾個拿着兵刃的,都是一些膽小之人,也隻防備途中有什麼蛇獸之類蹿出。
大家心意,萬一有變,也必發自前方,有這三十個健者足能應付,即或紮手,再取兵器應用也來得及,俱未十分戒備。
因所帶牲畜盡是牛、馬、并馱載着重物,行進起來就慢得多了。
前半日因整理行李一耽擱,行至盤谷口外,天已近午。
由建業村起身算起,共總走了才二十多裡路。
随平忽想起:“這是繞山備而行,所走均是平原草地,還沒走上草棘雜沓的幽谷險徑。
所去之地,高崖遠望,相隔雖僅百裡上下,如由谷中繞行翻越,怕得有三四倍的山路,這般走法,怕不走個十天半月。
五虎弟兄俱都粗暴性急,時日久了,倘一見怪,豈不求榮反辱?”為防五虎弟兄不快,一面招呼衆人歇息飲食,給牲畜放青喂吃的;一面打着應付的主意。
誰知他隻顧慣用機智讨好取巧,幾乎把同行諸人一網打盡,盡遭慘禍,自己也遭惡報。
五虎弟兄見走了半日還未入谷,僅不過由橫岡前繞到岡尾。
取出望筒一望,岡尾上樹林中不時有人隐現,知是防守的村人。
想想前情,又是忿恨,又是愧悔。
料知對方見自己小隊經此,也必在用望筒-望,甚覺無味,不願久停,催促快些起行。
随平為顯巴結,忙率第一隊人匆匆用罷飲食,鼓勇當先,徑往谷中開路去訖。
餘人也都跟蹤上路。
入谷一看,谷中草莽雖多,到處俱有山人踐踏痕迹。
再一走進裡許,竟有昨日山人開成的一條道路。
路上原有草莽荊棘,連同小樹俱被砍倒,左一堆右一堆,零亂堆着,長達二裡,到處都是。
地面上本就山石牽确,坎坷不平,再加上這些草木的殘根斷樁,高高下下,絆腳牽衣,人還無妨,牛馬卻極難行,費事已極。
方笑山人連割草開路都不會,仍要使人費手,路忽中斷。
前面又是矮樹叢生,深草沒人,密壓壓直到前崖轉角之處。
兩邊危崖高峙,苔滑如油,不可攀登,并無可供山人猱升之路。
如說山人是由草中鑽行,開這近口一段何用,好生不解。
同時谷中這點短程,又費了小半日工夫,天光又暗了下來,谷本幽晦,時近黃昏,景物越發陰森。
加以古壁削立,峻險逼狹,人畜均無可以栖息之地。
衆人無奈,隻得由前兩隊合力向前努力開道。
明知當日出不了谷,折回必被岡嶺上防守村人發覺,太已丢人,且盼尋到食宿之地,再作計較。
先見有人将路開通,還在暗自笑罵難走,這一輪到自己,才知天地生物,力量之大,草木剛柔脆韌,各有特性。
衆人雖饒武勇,竟是有力難施,無可奈何。
費了半個多時辰,崖缺已有斜陽落照,餘光如血,反映谷中草木皆成紅色,所開之路不過裡許。
衆人正在泥汗跋涉,愁急無計,忽聽身後遠遠蹄聲動處,傳來幾聲象吼。
楊天真猛想道:“從緬甸來時,帶有幾隻大象,送與中行,自己留下一隻公的。
昨晚商議行計,嫌它身子蠢重,沒有命人去取,再則已然負氣,一物未攜,也不好意思再要,此時谷中怎有象吼?記得中行因村人告發,原有象奴丁二、丁三兄弟克扣象糧,去年打發了丁二,隻留丁三和另兩人喂養。
丁二令已随來,丁三昨晚不見面,衆兄弟還在怪他。
許是心念故主,假裝不肯同行,今日借着放青為名,帶了趕來也說不定。
谷中草木甚多,如有兩隻大象開路就容易多了。
”五人正在談論問,丁二也從前面行李隊中趕來,說那象正是前贈中行之象,為數還不止一隻,定是丁三昨晚被自己大罵,事後良心發現,得信趕來。
天真立命上前迎着。
一會工夫,丁氏兄弟同了方奎和另兩象奴,押着五隻大象趕來,丁二和丁三一路還拌着嘴争論不休。
方奎近前,跳下象背說:“奉了戴村主之命,因岡尾村人報知,諸位兄台未走出正路,大隊人等進了盤谷,想起楊兄别時之言,許是想在本山辟土安居。
自己當初人山時誅茅斬草,伐木開路,備曆艱阻,何況盤谷之中叢莽載途,荊棘遍地,前行決非易事。
近年用象開地力作,深知此物功效甚大,帶以同行,必有大助,特命小弟和丁三趕來。
除村中留下兩隻,這五隻中除一隻備小弟、丁三和二奴騎馭外,下餘四隻,謹以奉還。
原是諸兄所贈,珠還合浦,幸勿推辭。
另有兩大袋幹糧、酒脯,略供途中一餐之用,并請笑納為幸。
”五虎弟兄聞言,雖覺無顔收納,無奈正當需要之時。
互一商量,因那象原是己物,受之無愧,便向方奎緻了謝意,将四象收下,餘物堅謝不領。
方奎見中行對他如此周到情重,仍未少釋前嫌,好生不快,冷笑一聲,與丁三跨上象背,說道:“酒脯、幹糧諸位既不賞臉收下,由它放在這裡喂禽獸吧。
”說罷,将手一拱,便自走去。
衆人見方奎詞色不善,俱都忿怒,但又無奈他何。
丁二本強乃弟相随同行,不許歸去,丁三不聽,所以見面争吵。
這時和衆人一使眼色,正要強将丁三留下。
不料那些大象雖受丁氏弟兄喂養多年,因丁二侵糧肥己,群象常不得飽,都和丁三情厚,見丁三一走,也都跟着要去。
幸而丁二和五虎弟兄昔年在緬販貨,深知象的習性,忙搶上前攔阻。
象見是舊主人,略為抗拒,也就服從。
等到忙完,方奎、丁三業已走遠。
五虎弟兄見象背上各帶有不少象糧,足敷數日之用。
俱覺中行不管對友真假,已然絕交,還能如此,終究難得,心中消了些氣。
隻把方、丁二人罵了一陣,也就罷了。
天已向暮,急于食宿,便令丁二率了四象去往前隊開路,另派舊日識得象性的幾個同夥幫同照料喂養。
那兩口袋禮物,任其棄置地上,大家跟蹤進發。
那象受着衆奴驅策,所到之處,深草被踏平,人行其上綿軟如茵,遇見灌木矮樹,長鼻一卷,立時連根拔起,往旁甩去,帶着沙土碎葉,漫空飛舞,端的壯觀。
不過人倒好走,牛馬牲畜卻嫌惬草絆足,依舊不能疾馳,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