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俠客風雪走征騎
關燈
小
中
大
十餘丈外。
發話之處,乃是一片山坡,雪深過尺,林下似有兩條人影一閃,忘了将馬勒住,也未看清。
二次想起,那山坡地勢傾斜,自來無人行走,何況上面積雪厚達尺許,說話的好似一個小女娃,聽聲音不過十三四歲,怎能在上行走,并有譏笑之意,越想越奇怪。
再往回看,相隔更遠,人已無蹤,前面不遠便是張莊,一個小女娃,也不便和她計較,隻把那兩人的身材和所着紅衣記在心裡,仍往前面馳去。
開頭一段離村莊近,河渠工事還有好些細節未完,工雖暫停,零星用具和明春補做的事尚須整理,遠近各村的人均要來往。
自從分地減租、興修水利上之後,人心振奮,遇到公益的事搶先下手,一點不用招呼。
那雪雖下得大,随下随掃,當中開有一條道路,并不難走。
可是一過新集,便無人管,任其堆積,路甚難行。
雪雖停止,一路朔風怒号,冷氣侵肌,除新集附近雪中還有車馬行人往來之迹,再往前去景更荒涼,白茫茫一片山野,路斷行人,所經村落家家關門閉戶,連雞犬也見不到一個。
知道當年雪大,天氣特冷,人都畏寒,不肯出來走動,恐馬滑倒受傷,無意之中失足踏空,落向溪溝之内,不敢走快,便将馬強行勒住,不令飛馳。
不料那馬身輕力大,強健非常,随同主人往來南北各地,多麼艱險的路全都是走過。
旺子見雪厚過尺,時刻都在憂疑,它卻一點不在心上,加以休息了兩個多月,恨不能在大雪長路之中任性飛馳,施展它的本能,偏被旺子強行勒住,急得連聲驕嘶。
旺子近來雖然悟出馬的靈性,畢竟人馬言語不通,先則它不住昂首驕嘶,噴氣如雲,不肯聽人羁勒,還不知它心意。
又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隻當那馬走了長路,力乏饑渴,想早投店飲食安息,無奈上來走得太快,飯又吃得太晚,腹中不饑,所穿衣帽均系王妻唐文燕照鐵笛子所說精工特制,粗布厚棉,外加風帽,周身均被包沒,溫暖輕便,年輕氣壯,并不覺冷。
路上忘了打尖,見狀想起馬行太久,一口氣走了一百多裡雪地,不曾停歇,回頭一看,來路村落相隔已遠,前面一片白茫茫,看不出人家所在,心中着急,微一疏神,把手一松,那馬便和箭一般朝前竄去,再勒馬缰已勒不住,又恐将馬勒痛,不敢十分用力。
正在愁慮,打不起主意,忽想起前年為了附近鎮上收山貨的客人欺他年幼,打來野獸珍藥賣不出好價錢,心想走遠一點,果然賣錢較多,加上往返用度,仍差不多,還要多耽誤一天功夫,以後便未再去。
記得前途有一大鎮,名叫張王廟,比新集還大,一面靠山,一面是河,乃水陸要道,鎮上店鋪甚多,熱鬧非常,計算途程大約不過八九裡路,這一帶好似師父所說的官道,田壟都在兩面,路頗寬平,隻要馬不失腳,踏向破橋雪窩之中,便可無事。
心中尋思,無意之中回顧馬後,蹄印極淺,差一點看不出來,猛又想起恩師曾說,那匹老花雲豹能夠水上飛馳,踏波而渡,今日天氣奇冷,北風又大,雖是剛下過的浮雪,被風一吹想已凍結,此馬如此身輕,便是下有空穴也不至于陷落。
各位師長前兩月未走時曾經說起此馬的靈慧,遇到難行險地,或是大敵當前,索性将活扣抽開,解去它的辔頭,任其自己行動,反比受人拘束要好得多,也更聽話。
進退旋轉之間,隻把那一叢救命鬃稍微一拉,或是伸手微拍,便如人意。
缰繩乃是防人注目的裝飾,并非必需等語。
此馬上來走得好好,此時忽有怒意,必有原因。
前半月騎它山中演習,連馬鞍都不用,從未有什失閃,何不試它一試?忙将活扣抽開,稍微一抖,馬頭籠套全數解落,未等紮好,馬已一聲驕嘶,翻蹄亮掌,加急往前馳去,比開頭一段還快得多。
馬蹄踏雪,聲更輕微,隻聽一串沙沙淨猙的繁音急響,晃眼便是一兩裡。
道路兩旁均是結有淩冰的樹木,遠望銀花璀璨,瓊瑤對立,仿佛兩行銀蛇蜿蜒飛馳,迎面竄來,轉眼之間化為兩條閃閃生光的白影,電一般往馬後倒退下去。
一陣接一陣的北風朝馬前壓倒,雖然戴有風帽面罩,馬行太急,那酷寒之氣得隙即入,照樣透體生寒,冷冰冰的,方覺手凍足僵。
暮色越深,天氣越冷,時已不早,如非雪光反映,天早黑了下來。
心想,前去大鎮人家甚多,隻一尋到,便可投店安歇,不知地方記錯沒有。
念頭還未轉完,忽聽馬又驕嘶,順大路往左一側,轉身馳去。
目光到處,先瞥見二三十點燈光,跟着發現好些炊煙,相隔隻有一裡來路便可到達。
這才想起,張王廟大鎮離開官道還有兩裡來路,轉角之處是一土崖,沿途肢陀起伏,時高時低,故此先未看出,心中一寬。
因馬太快,天又大冷,共總沒有多少時候,先抖下的缰索籠套夾在脅下,尚未紮好,眼看前途燈光點點,越來越多,人語喧嘩之聲隐隐傳來,正想将馬止住,把缰索套上,馬頭一偏,業已走到。
前面兩三丈便是鎮上,大小店鋪門前均有燈籠火把點起,還有許多賣食物的攤子正在高聲吆喝,熱鬧非常。
對面已有數人走來,知道再上缰辔已來不及,隻得将馬鬃一拉,朝馬頸拍了兩下,馬便收勢,緩步走去,仿佛輕車熟路,不等招呼便往右側一家客店走去,到門停住,嘶了兩聲。
旺子剛一下馬,店夥便趕迎出來,一見旺子是個年約十五六的村童,似覺奇怪,正朝人馬注視,還未開口,櫃房中又有一人趕出,像是店東,見面低喝:"快将客人引往後面西偏院中居住。
院中原有馬棚,人馬可在一起,不必再分開了。
"說時,街上的人見一幼童騎此快馬,又沒有缰,均覺奇怪,内有幾個好事的正趕過來。
店東先不和旺子招呼,搶先迎上,低聲說了幾句,來人便自退回,店東這才轉身,搶到旺子前面,賠笑說道:"這樣大雪寒天,尊客由長路跑來,人馬想都有點疲倦,請到裡面暖和一會,吃杯熟茶,上好馬料,再用酒飯吧。
" 旺子見那店東生得短小精悍,與尋常商人不同,人卻和氣,并不因為自己行李單薄,年幼村童,稍存輕視,想起師父和
發話之處,乃是一片山坡,雪深過尺,林下似有兩條人影一閃,忘了将馬勒住,也未看清。
二次想起,那山坡地勢傾斜,自來無人行走,何況上面積雪厚達尺許,說話的好似一個小女娃,聽聲音不過十三四歲,怎能在上行走,并有譏笑之意,越想越奇怪。
再往回看,相隔更遠,人已無蹤,前面不遠便是張莊,一個小女娃,也不便和她計較,隻把那兩人的身材和所着紅衣記在心裡,仍往前面馳去。
開頭一段離村莊近,河渠工事還有好些細節未完,工雖暫停,零星用具和明春補做的事尚須整理,遠近各村的人均要來往。
自從分地減租、興修水利上之後,人心振奮,遇到公益的事搶先下手,一點不用招呼。
那雪雖下得大,随下随掃,當中開有一條道路,并不難走。
可是一過新集,便無人管,任其堆積,路甚難行。
雪雖停止,一路朔風怒号,冷氣侵肌,除新集附近雪中還有車馬行人往來之迹,再往前去景更荒涼,白茫茫一片山野,路斷行人,所經村落家家關門閉戶,連雞犬也見不到一個。
知道當年雪大,天氣特冷,人都畏寒,不肯出來走動,恐馬滑倒受傷,無意之中失足踏空,落向溪溝之内,不敢走快,便将馬強行勒住,不令飛馳。
不料那馬身輕力大,強健非常,随同主人往來南北各地,多麼艱險的路全都是走過。
旺子見雪厚過尺,時刻都在憂疑,它卻一點不在心上,加以休息了兩個多月,恨不能在大雪長路之中任性飛馳,施展它的本能,偏被旺子強行勒住,急得連聲驕嘶。
旺子近來雖然悟出馬的靈性,畢竟人馬言語不通,先則它不住昂首驕嘶,噴氣如雲,不肯聽人羁勒,還不知它心意。
又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隻當那馬走了長路,力乏饑渴,想早投店飲食安息,無奈上來走得太快,飯又吃得太晚,腹中不饑,所穿衣帽均系王妻唐文燕照鐵笛子所說精工特制,粗布厚棉,外加風帽,周身均被包沒,溫暖輕便,年輕氣壯,并不覺冷。
路上忘了打尖,見狀想起馬行太久,一口氣走了一百多裡雪地,不曾停歇,回頭一看,來路村落相隔已遠,前面一片白茫茫,看不出人家所在,心中着急,微一疏神,把手一松,那馬便和箭一般朝前竄去,再勒馬缰已勒不住,又恐将馬勒痛,不敢十分用力。
正在愁慮,打不起主意,忽想起前年為了附近鎮上收山貨的客人欺他年幼,打來野獸珍藥賣不出好價錢,心想走遠一點,果然賣錢較多,加上往返用度,仍差不多,還要多耽誤一天功夫,以後便未再去。
記得前途有一大鎮,名叫張王廟,比新集還大,一面靠山,一面是河,乃水陸要道,鎮上店鋪甚多,熱鬧非常,計算途程大約不過八九裡路,這一帶好似師父所說的官道,田壟都在兩面,路頗寬平,隻要馬不失腳,踏向破橋雪窩之中,便可無事。
心中尋思,無意之中回顧馬後,蹄印極淺,差一點看不出來,猛又想起恩師曾說,那匹老花雲豹能夠水上飛馳,踏波而渡,今日天氣奇冷,北風又大,雖是剛下過的浮雪,被風一吹想已凍結,此馬如此身輕,便是下有空穴也不至于陷落。
各位師長前兩月未走時曾經說起此馬的靈慧,遇到難行險地,或是大敵當前,索性将活扣抽開,解去它的辔頭,任其自己行動,反比受人拘束要好得多,也更聽話。
進退旋轉之間,隻把那一叢救命鬃稍微一拉,或是伸手微拍,便如人意。
缰繩乃是防人注目的裝飾,并非必需等語。
此馬上來走得好好,此時忽有怒意,必有原因。
前半月騎它山中演習,連馬鞍都不用,從未有什失閃,何不試它一試?忙将活扣抽開,稍微一抖,馬頭籠套全數解落,未等紮好,馬已一聲驕嘶,翻蹄亮掌,加急往前馳去,比開頭一段還快得多。
馬蹄踏雪,聲更輕微,隻聽一串沙沙淨猙的繁音急響,晃眼便是一兩裡。
道路兩旁均是結有淩冰的樹木,遠望銀花璀璨,瓊瑤對立,仿佛兩行銀蛇蜿蜒飛馳,迎面竄來,轉眼之間化為兩條閃閃生光的白影,電一般往馬後倒退下去。
一陣接一陣的北風朝馬前壓倒,雖然戴有風帽面罩,馬行太急,那酷寒之氣得隙即入,照樣透體生寒,冷冰冰的,方覺手凍足僵。
暮色越深,天氣越冷,時已不早,如非雪光反映,天早黑了下來。
心想,前去大鎮人家甚多,隻一尋到,便可投店安歇,不知地方記錯沒有。
念頭還未轉完,忽聽馬又驕嘶,順大路往左一側,轉身馳去。
目光到處,先瞥見二三十點燈光,跟着發現好些炊煙,相隔隻有一裡來路便可到達。
這才想起,張王廟大鎮離開官道還有兩裡來路,轉角之處是一土崖,沿途肢陀起伏,時高時低,故此先未看出,心中一寬。
因馬太快,天又大冷,共總沒有多少時候,先抖下的缰索籠套夾在脅下,尚未紮好,眼看前途燈光點點,越來越多,人語喧嘩之聲隐隐傳來,正想将馬止住,把缰索套上,馬頭一偏,業已走到。
前面兩三丈便是鎮上,大小店鋪門前均有燈籠火把點起,還有許多賣食物的攤子正在高聲吆喝,熱鬧非常。
對面已有數人走來,知道再上缰辔已來不及,隻得将馬鬃一拉,朝馬頸拍了兩下,馬便收勢,緩步走去,仿佛輕車熟路,不等招呼便往右側一家客店走去,到門停住,嘶了兩聲。
旺子剛一下馬,店夥便趕迎出來,一見旺子是個年約十五六的村童,似覺奇怪,正朝人馬注視,還未開口,櫃房中又有一人趕出,像是店東,見面低喝:"快将客人引往後面西偏院中居住。
院中原有馬棚,人馬可在一起,不必再分開了。
"說時,街上的人見一幼童騎此快馬,又沒有缰,均覺奇怪,内有幾個好事的正趕過來。
店東先不和旺子招呼,搶先迎上,低聲說了幾句,來人便自退回,店東這才轉身,搶到旺子前面,賠笑說道:"這樣大雪寒天,尊客由長路跑來,人馬想都有點疲倦,請到裡面暖和一會,吃杯熟茶,上好馬料,再用酒飯吧。
" 旺子見那店東生得短小精悍,與尋常商人不同,人卻和氣,并不因為自己行李單薄,年幼村童,稍存輕視,想起師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