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飛賊
關燈
小
中
大
些富家均被這類話吓退,有的吓得連官都不敢報,滿拟這樣忍受對方必好一些。
哪知事情不然,那賊好似深知這些紳富的虛實底細,平日人較寬厚,不十分苛刻土人的還好一點,要是刻薄成家,人再驕狂小氣,偷上一次決不肯完。
偶然隔上十來天,當地不曾出事,附近各州縣卻被鬧了一個河翻水轉,隻是土豪劣紳幾于無人幸免,那些金銀珠寶無論藏得多麼謹慎隐秘照樣不翼而飛,隻聽空中一聲雕鳴準定失盜。
開頭兩月鬧得最兇,幾于無日無事,官私兩面都拿他無可如何。
這日有人議論,說快要中元賽會,偏巧發生此事,涼州富翁成大忠是對頭,家中閑人又多,除所用佃戶園丁而外十九外路口音,于是生疑,命人往探,才知對頭早就失盜,為數比他們多了好些倍,業已召集全家人等日夜防備,如臨大敵。
因其久走江湖,所識有本領的人甚多,非但派人四出尋訪,凡是聽說失盜之區,隻一得信,便有專人趕來窺探動靜,把那賊恨之入骨,曾有勢不兩立之言。
隻是不曾報官,官府得信往問,互相密談了一陣,對外并不承認被偷,無奈連出事兩次均有上人在場,來賊也似對他格外開玩笑,竟将所偷金銀珍寶開上一張大失單,貼在他莊前照牆之上,後面照樣畫上好些大小似鳥非鳥的黑團和一個"謝"字,聽說旁邊比别處多了一根鐵條,不知何意。
等到發現塗去,業已衆口喧傳,傳說出來。
這班有錢的人家正在人心惶惶,近一月來飛賊忽然失蹤,已無失盜之事。
先被飛賊一鬧,大家都減了興趣,不是和涼州富翁打賭,雙方叫陣,好些事業已舉辦,欲罷不能,又有兩個在旗的顯宦和本身兩個許下心願的官眷做主,幾乎為此中止。
直到六月中旬飛賊似已遠去,沒有動靜,官私兩面搜捕越嚴,又聽傳說飛賊已被對頭打成重傷,現在隐藏在一個新受水災,荒僻的村落中養病,傷勢極重,俱說性命危險,朝不保夕。
因那飛賊為人極好,本年兩次水旱大災全仗他出力救濟,救活的人不知多少,當地人民都當他親人一樣看待,據說被打倒時人已快死,對頭人多,正下毒手,也是這些苦人拼性命不要将他搶救下來等語。
官府得信自然不肯放過,立時派了差官帶上好些有名捕快帶了公文趕去。
到後一看,當地全是新受水災的苦人,見了官人便紛紛哭喊求救,遠近各村全數驚動,紛紛趕來,非但異口同聲從無此事,去的人反被包圍,哭求救濟,人是越來越多,七嘴八張,哭喊連天,吵成一片,簡直無法下手。
一用官家威勢查問,這班快要餓瘋的人便說:"官家不管我們,還要冤枉我們是窩主賊!"當時暴噪起來,差一點沒有激出民變。
當地災情嚴重,地方官業已奏報,新接聖旨還要虛情假意收買人心,在水已快退盡之時傳旨救濟,命地方官安輯撫綏,去的官差怎敢激出事來?可是無論走到何處,都是一大群老弱婦孺包圍哭喊,索讨赈糧,行動皆難,如何再去搜捉犯人。
好容易大聲疾呼,說明來意,又經縣官同去開導,總算那縣官平日辦赈甚為出力,最得民心,并能想盡方法使那出錢的善人方便,不似尋常官吏既要從中侵吞,玩忽人命,又還要向出錢人敲詐勒索,官民感情極好,經他一說,不再十分鼓噪。
災民均說這裡的确有兩個受傷甚重的人,交出不難,他也傷重,無法逃走,但這兩人幫過我們不少的忙,須要答應赈濟我們,發點錢米,才肯壞了良心獻出,否則,你就挨家搜索也無用處。
如說窩藏飛賊,我們這遠近幾百裡村莊凡是災民人人有份,正愁沒有吃的,隻捉一個,大家都去,情願坐牢,省得餓死。
為了案情太大,去的人還有一個頗有地位的差官,心想:各富家都出有重賞,隻真擒到飛賊,募捐容易,冒失答應。
先因災民答話吞吐,藏頭縮尾,說得那兩人簡直是他們的恩人,防禦災荒、救濟難民又極出力,與來時所聞好些相似,一個并還養有一隻大鳥,也是黑色,并說那兩人好處太多,以前不知是賊,實在肚皮餓不過,才壞良心将他獻出,并要縣官作保,否則不幹。
縣官雖極為難,真假都不敢說,無奈官差倚勢強迫,說他地方上藏有大盜,如今我們由省裡發現線索尋來,吃刁民聚衆挾制,你怎置身事外,還要前程不要?縣官早已受人指點,也不生氣,一面力言當地災情嚴重,費了許多心力到處捐募,好容易水退,有了一點轉機,實在不曾發現賊蹤,所說未必是真飛賊,必須慎重,一面勉強答應。
去的官差本就疑心那賊救災出力,縣官袒護,越聽越像。
等到帶人掩到兩家崖洞之中一看,不禁面面相觑,做聲不得。
原來所說兩人确是受傷甚重,一個并還有鳥,但是決非什麼飛賊。
一是土著多年的老農夫,洪水來時業已逃到高坡之上,因其平日肯為衆人出力,人緣極好,想起此次水災本難活命,全仗别人相助保得妻子,因此遇事越發出力,上月築堤堵口竟賣老命,夜以繼日,本就累病,新近又滑跌了一交,被水沖出兩三裡,等到救起人已重傷。
另一個是專養魚鷹的,以打魚為生,為了船太破舊,沉水重傷,所養魚鷹有一隻是異種,比常鷹要大一兩倍,所謂黑色怪鳥即是那隻大的。
知道弄錯,那些災民卻不答應,說這兩人平日為人最好,你們說他是賊,不獻出來還吓我們,如今昧了良心獻出,不給赈糧不行。
最後費上許多口舌,又經縣官再三和災民說好話,并允回省請赈,方在衆口咒罵之下一同狼狽脫出重圍。
去的官差個個心明眼亮、精細狡猾,還恐災民是受飛賊利用,不肯就罷,又在縣中住下,想了種種方法明查暗訪,非但毫無所得,誰也不曾見過飛賊影子,連有人大力助赈都說沒有此事。
盤問縣官,答說兩次大災雖有遠近紳富捐輸,十九有名有姓,還經官家苦口勸說方始拿出,為數不多,許多災民一半是靠自己開荒和就地取材,做那各式各樣生理,由外來客商收買,用糧米交換,才能勉強度過,至今還有不少衣食均無的災民,從未聽說有人暗中大量周濟。
來人見上下一詞,以前所聞料是謠傳誤會,隻得掃興回去。
可是離開災區稍遠,到處都是對那義賊歌功頌德之聲,神奇的傳說更多,但一開口打聽,不是支吾改口,便不認賬,性氣暴一點的聽出官家派來捉賊的差人,立生敵意,白眼相向。
因貪重賞,先還不肯死心,内中一個聰明的老捕忽然醒悟,知道對方深得人心,本領之高還在其次,似此人望,再如強迫窮搜,一個不巧還要惹出極大亂子。
所有窮人都把對方當成至親至愛仗義疏财的福星,自己這面卻是成了公敵,無論走到哪裡,一遇見人便帶三分仇視,這強盜如何捉法?越想越覺可慮,斷定欲速不達,急則生變,忙和同伴商量,回省密禀。
哪知事情不然,那賊好似深知這些紳富的虛實底細,平日人較寬厚,不十分苛刻土人的還好一點,要是刻薄成家,人再驕狂小氣,偷上一次決不肯完。
偶然隔上十來天,當地不曾出事,附近各州縣卻被鬧了一個河翻水轉,隻是土豪劣紳幾于無人幸免,那些金銀珠寶無論藏得多麼謹慎隐秘照樣不翼而飛,隻聽空中一聲雕鳴準定失盜。
開頭兩月鬧得最兇,幾于無日無事,官私兩面都拿他無可如何。
這日有人議論,說快要中元賽會,偏巧發生此事,涼州富翁成大忠是對頭,家中閑人又多,除所用佃戶園丁而外十九外路口音,于是生疑,命人往探,才知對頭早就失盜,為數比他們多了好些倍,業已召集全家人等日夜防備,如臨大敵。
因其久走江湖,所識有本領的人甚多,非但派人四出尋訪,凡是聽說失盜之區,隻一得信,便有專人趕來窺探動靜,把那賊恨之入骨,曾有勢不兩立之言。
隻是不曾報官,官府得信往問,互相密談了一陣,對外并不承認被偷,無奈連出事兩次均有上人在場,來賊也似對他格外開玩笑,竟将所偷金銀珍寶開上一張大失單,貼在他莊前照牆之上,後面照樣畫上好些大小似鳥非鳥的黑團和一個"謝"字,聽說旁邊比别處多了一根鐵條,不知何意。
等到發現塗去,業已衆口喧傳,傳說出來。
這班有錢的人家正在人心惶惶,近一月來飛賊忽然失蹤,已無失盜之事。
先被飛賊一鬧,大家都減了興趣,不是和涼州富翁打賭,雙方叫陣,好些事業已舉辦,欲罷不能,又有兩個在旗的顯宦和本身兩個許下心願的官眷做主,幾乎為此中止。
直到六月中旬飛賊似已遠去,沒有動靜,官私兩面搜捕越嚴,又聽傳說飛賊已被對頭打成重傷,現在隐藏在一個新受水災,荒僻的村落中養病,傷勢極重,俱說性命危險,朝不保夕。
因那飛賊為人極好,本年兩次水旱大災全仗他出力救濟,救活的人不知多少,當地人民都當他親人一樣看待,據說被打倒時人已快死,對頭人多,正下毒手,也是這些苦人拼性命不要将他搶救下來等語。
官府得信自然不肯放過,立時派了差官帶上好些有名捕快帶了公文趕去。
到後一看,當地全是新受水災的苦人,見了官人便紛紛哭喊求救,遠近各村全數驚動,紛紛趕來,非但異口同聲從無此事,去的人反被包圍,哭求救濟,人是越來越多,七嘴八張,哭喊連天,吵成一片,簡直無法下手。
一用官家威勢查問,這班快要餓瘋的人便說:"官家不管我們,還要冤枉我們是窩主賊!"當時暴噪起來,差一點沒有激出民變。
當地災情嚴重,地方官業已奏報,新接聖旨還要虛情假意收買人心,在水已快退盡之時傳旨救濟,命地方官安輯撫綏,去的官差怎敢激出事來?可是無論走到何處,都是一大群老弱婦孺包圍哭喊,索讨赈糧,行動皆難,如何再去搜捉犯人。
好容易大聲疾呼,說明來意,又經縣官同去開導,總算那縣官平日辦赈甚為出力,最得民心,并能想盡方法使那出錢的善人方便,不似尋常官吏既要從中侵吞,玩忽人命,又還要向出錢人敲詐勒索,官民感情極好,經他一說,不再十分鼓噪。
災民均說這裡的确有兩個受傷甚重的人,交出不難,他也傷重,無法逃走,但這兩人幫過我們不少的忙,須要答應赈濟我們,發點錢米,才肯壞了良心獻出,否則,你就挨家搜索也無用處。
如說窩藏飛賊,我們這遠近幾百裡村莊凡是災民人人有份,正愁沒有吃的,隻捉一個,大家都去,情願坐牢,省得餓死。
為了案情太大,去的人還有一個頗有地位的差官,心想:各富家都出有重賞,隻真擒到飛賊,募捐容易,冒失答應。
先因災民答話吞吐,藏頭縮尾,說得那兩人簡直是他們的恩人,防禦災荒、救濟難民又極出力,與來時所聞好些相似,一個并還養有一隻大鳥,也是黑色,并說那兩人好處太多,以前不知是賊,實在肚皮餓不過,才壞良心将他獻出,并要縣官作保,否則不幹。
縣官雖極為難,真假都不敢說,無奈官差倚勢強迫,說他地方上藏有大盜,如今我們由省裡發現線索尋來,吃刁民聚衆挾制,你怎置身事外,還要前程不要?縣官早已受人指點,也不生氣,一面力言當地災情嚴重,費了許多心力到處捐募,好容易水退,有了一點轉機,實在不曾發現賊蹤,所說未必是真飛賊,必須慎重,一面勉強答應。
去的官差本就疑心那賊救災出力,縣官袒護,越聽越像。
等到帶人掩到兩家崖洞之中一看,不禁面面相觑,做聲不得。
原來所說兩人确是受傷甚重,一個并還有鳥,但是決非什麼飛賊。
一是土著多年的老農夫,洪水來時業已逃到高坡之上,因其平日肯為衆人出力,人緣極好,想起此次水災本難活命,全仗别人相助保得妻子,因此遇事越發出力,上月築堤堵口竟賣老命,夜以繼日,本就累病,新近又滑跌了一交,被水沖出兩三裡,等到救起人已重傷。
另一個是專養魚鷹的,以打魚為生,為了船太破舊,沉水重傷,所養魚鷹有一隻是異種,比常鷹要大一兩倍,所謂黑色怪鳥即是那隻大的。
知道弄錯,那些災民卻不答應,說這兩人平日為人最好,你們說他是賊,不獻出來還吓我們,如今昧了良心獻出,不給赈糧不行。
最後費上許多口舌,又經縣官再三和災民說好話,并允回省請赈,方在衆口咒罵之下一同狼狽脫出重圍。
去的官差個個心明眼亮、精細狡猾,還恐災民是受飛賊利用,不肯就罷,又在縣中住下,想了種種方法明查暗訪,非但毫無所得,誰也不曾見過飛賊影子,連有人大力助赈都說沒有此事。
盤問縣官,答說兩次大災雖有遠近紳富捐輸,十九有名有姓,還經官家苦口勸說方始拿出,為數不多,許多災民一半是靠自己開荒和就地取材,做那各式各樣生理,由外來客商收買,用糧米交換,才能勉強度過,至今還有不少衣食均無的災民,從未聽說有人暗中大量周濟。
來人見上下一詞,以前所聞料是謠傳誤會,隻得掃興回去。
可是離開災區稍遠,到處都是對那義賊歌功頌德之聲,神奇的傳說更多,但一開口打聽,不是支吾改口,便不認賬,性氣暴一點的聽出官家派來捉賊的差人,立生敵意,白眼相向。
因貪重賞,先還不肯死心,内中一個聰明的老捕忽然醒悟,知道對方深得人心,本領之高還在其次,似此人望,再如強迫窮搜,一個不巧還要惹出極大亂子。
所有窮人都把對方當成至親至愛仗義疏财的福星,自己這面卻是成了公敵,無論走到哪裡,一遇見人便帶三分仇視,這強盜如何捉法?越想越覺可慮,斷定欲速不達,急則生變,忙和同伴商量,回省密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