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回 榄勝集冠裳 裙展缤紛大江東去 深情憐故劍 煙波浩沝一雁南飛
關燈
小
中
大
與二位師妹的下落。
“他們這夥人,、想遊完三湘七澤,再由三峽溯江西上,去往峨嵋、青城,尋訪仙俠異人;諸位師叔如往衡山,難免相遇。
前朝曆數已終,滿人氣運正盛,此人更是未來當道。
如被看出行藏,定必不免糾纏,難于應付。
最好衡山之行暫且作罷,改由長江順流東上,沿途遊玩過去。
“此人隻當諸位師叔,飛仙劍俠一流人物,決不會和常人一樣坐船上路;此時背道而馳,将來隐居洞天莊,便少好些煩惱。
嶽陽樓左近已然派人守伺,連白龍庵早晚也必有人上門查探,所以再去不得。
幸而二位師妹已與前生父母尊長重逢,否則對方黨羽密布,耳目衆多;二位師妹要似前行動,真可慮呢!家師因尚有事,不及請諸位師叔去至小庵款待,還望見諒。
”說罷,又向齊、孫二女殷情話别,然後拜辭而去。
衆人也同飛回船上,齊令賢随說起:“上月在白龍庵,遇見成都辟邪村玉清觀玉清大師女弟子張瑤青,說起爹爹與諸位叔父前生師長風火道人吳元智的侄曾孫吳濟,因得家傳,得知伯曾祖中年成道,入山不歸;過了數十年,忽然回鄉掃墓,被族中人認出,仍是當年形貌,以及許多靈異之迹。
于是生了向道之心,由十四歲起便背了兄嫂出家,先拜一老道士為師;後又孤身雲遊,到處尋訪仙靈,終無遇合。
“前年他忽聽人說,吳師祖人在陝西太白山積翠崖,與萬裡飛虹終太師叔一齊修煉,連忙趕去。
冒着風雪奇寒,與虎狼盜賊之險,好容易尋到地頭,不料吳師祖已在成都辟邪村與五台派妖人鬥法之時兵解。
佟大師叔早已移居峨嵋仙府,一個也未尋到。
回時正值大雪封山,冰堅路滑,一個失足,由半山上墜落下來,大左腿折斷,昏死過去。
幸遇一位姓黃的散仙,将他由狼口内救下,可是那條斷腿已被狼吃去。
總算因禍得福,拜那散仙為師;數年之間竟将飛劍學成,并用精鐵配了一隻左腳,由此隐去真名,改稱“鐵行腳”,在外行道濟世,修積外功。
” 那散仙去秋在武夷山坐化,他承了師父衣缽,修為更勤;鄰海諸省被他救活的人,不知多少,鐵行腳之名幾于婦孺皆知。
此人本身法力飛劍雖不甚高,但他的師父留有不少靈丹,自己又照方配制了許多;平日隻裝着賣草藥的走方郎中,與人醫病。
還有不平之事,也均在暗中下手,除暴安良,從不當人顯露。
就有人欺負,也是含笑忍受,向不計較。
本身又是殘廢,一般人民隻知他醫道甚好,别的全不知道。
本來無事,不料近來名聲太大,被官府知道,争相延聘。
他雖苦心修積,卻生具特性,疾惡如仇。
修道的人本不須身外之物,除愛喝兩杯酒外,什麼财帛他都不要,任何财勢買他不動;病家如是好惡之徒,決請他不到。
去年該當有事,先是福州知府劉國棟生病甚重,輾轉托人,将他請去。
他因對方做官無甚劣迹,給了一丸靈丹,當日治好。
當地藩台有一愛妾,久病未愈,得訊令人往喚。
吳濟知那藩司賄賂公行,各州府縣官吏多是他的爪牙;上下勾結,魚肉良民,怨聲載道,早想将他除去。
隻為清廷刑法嚴峻,累興大獄;本省藩司被人殺死,定必連累許多無辜,為此不曾下手。
那愛妾便是行賄的内線,淫這是蕩兇潑,常用非刑虐殺婢女,這等惡婦,如何肯給她治病? 藩司旗人,官架子大,上來便令府縣傳喚,又無禮貌,不由有氣,當時拒絕溜走。
藩司大怒,限令長樂縣王佶,三日之内将人尋到,否則便以妖言惑衆洽罪。
吳濟每日仍在市上與人治病,隻是尋他不到;官差趕來,人便失蹤。
王佶親友曾經請他洽病,早看出是位異人,不能動強。
另一面,藩司愛妾病勢日重,連所延的幾位名醫也都異口同聲;說病勢危急,非得此人靈丹,不能活命。
藩司因那愛妾乃北京有名暗娼,與王公貴人多有交情,自己升官發财,全仗這條内線;平日愛之如命,聞言越發情急,嚴令催迫。
王佶寒士,做官全憑資曆,不是藩司黨羽,無可商量;日夜愁思,正拟卑詞厚禮,四處派人往吳濟往來之所尋訪延請。
吳濟因他官聲甚好,又見長樂縣差役,為了尋他不見被押監中,已有多人。
心中不安,隻得自投縣衙,說:“我自己也是前明舊家,出身士族,為了幼年多病,許下心願。
得一名師指點,行醫濟世;一不當官應役,二不受人财帛。
醫病全憑善緣,多大勢力,我也不怕。
藩司貪官惡人,本心不願為他醫洽;因念你為官清正,又不願因我連累差役,去是可去。
但是此去決不與貪官見面,醫完就走,不可對我擺那官家勢派,你可依得?” 王佶一面拜謝,請幕賓作陪,備上美酒嘉肴款待,一面飛馬複命。
藩司見愛妾已是奄奄一息,正在急怒愁煩;一聽将人尋到,滿口答應,并怪王佶,怎不先行陪來?王佶親老家貧,父母屬望甚殷,不敢頂撞;隻得忍辱趕回,将吳濟陪去。
不料趕到之時,那愛妾恰剛斷氣,藩司正在跳腳大罵。
一疊連聲,要命首縣将吳濟抓來,當作妖人,立斃杖下;一聽人到,忙要奔出發作。
因左右勸說,此人有起死回生之力,也許能夠醫好,何妨先試?醫冶不行再說。
藩司人本陰險,甚以為然;一面按照所說行事,由王佶陪往内室醫治,自去花廳等候。
暗傅差弁,準備刑杖枷鎖,一醫不好,便将人押送縣衙治罪。
那知吳濟早已看出詭計,到了裡面,先用靈藥将人救醒,本來要走;忽然想起藩司作惡行賄,由于愛妾播弄,想用法力迫使斂迹,現了一點靈迹。
那愛妾染病月餘,受盡苦痛,忽然死裡逃生,一藥而愈;不但不知感激,反因吳濟來遲,以緻多受苦痛,等吳濟走後,想起懷恨,向藩司進讒。
藩司已聽人密報,吳濟罵他貪官,心中痛恨。
再聽愛妾一挑撥,不由大怒,先借一事把王佶撤職,派了一個心腹爪牙陳元接任。
因吳濟治病時曾顯靈異,惟恐弄巧成拙,想下毒計,令人裝成貧病,再輾轉請托,将吳濟請去。
先用酒食款待,打算灌醉之後再行下手。
這類方法,對付尋常江湖巨盜,未必有效,何況道術之士?那裝病的人心先不安,當時為勢所迫,表面應諾照辦,暗中早已命人點破。
吳濟心有成竹,故做不知,攝了一個替身仔其擒去。
等到坐堂,一頓拷打;縣官見犯人已打得皮開肉綻,昏死兩次,一言不發,方自奇怪。
亂拍驚堂木,連聲喝打,令其招供;忽然眼睛一花,覺出犯人衣冠華美,與先見窮漢不類。
仔細一看,正是跟随自己多年、狼狽為奸的惡幕,并非吳濟,人已打得半死。
這一急真非小可!趕忙退堂,擡了進去。
一面禁止聲張,去向藩司密報。
不料吳濟料知狗官與他作對,已連夜飛往,将藩司和那愛妾用法力禁住;痛斥二人罪狀,并告以再不改悔,便以飛劍斬首,行時放出飛劍示儆,将狗男女的眉毛頭發削去。
藩司心膽皆寒,驚魂未定,聞報連忙喚入内室,告知經過;令把此事暫作罷論,一面稱病請假不敢見人。
狗官本已害怕斂迹,不料陳元所用惡幕邢玉齋狡許多謀,因遭毒打,心中忿恨;又想借此讨好兩狗官,暗中獻計,傷愈之後到處物色異人奇士,欲報前仇。
事有湊巧,那賊偶往南台妓院,見一遊方道士帶了不少妓女正在擺酒,勢派甚大,心中奇怪。
先一打聽,妓院中人始而不說;再三盤問,告以并無别意,才行吐口。
得知妖道竟會邪法,能在一夜之中連禦十女;加上揮金如土,所到之處,淫娃蕩婦全把他奉若天神。
那賊自然不肯放過,立即通名求見,與之結納;一面報知兩個狗官,接往藩司衙中款待,向其求救。
偏巧妖道住不兩日,偶然出外,用邪法攝了一個美女,想要回去奸淫;被吳濟知道,趕去将人奪下。
妖道本是華山派第三代的餘孽,一聽追他的人名叫吳濟,越發忿怒,雙方便即動手。
因吳濟法力較高,妖道所攝美女被他奪回,并遭受傷。
先向狗官誇了海口,無顔回去,由此結仇;妖道随約了好些同黨,尋他報複。
吳濟不知妖道乃狗官所請,也不知是華山餘孽,以為江湖上略會邪法的采捕妖人;一時疏忽,不曾在意。
這日去往鼓山閑遊,被妖道偵知,約了同黨,暗中尾随下去。
吳濟勢孤,抵敵不住;雖仗師傅法寶“六甲神光照”護身,逃往大庾嶺。
經過黑熊峰時,見後面群邪追趕甚急,意欲逃往峰側深谷之中隐藏。
誰知谷中有一妖人,也是仇敵黨羽,于是自投虎口;人雖未傷,卻被邪法困入山腹之内,日受風雷之苦,已有多日。
齊令賢因風火道人吳元智乃父母伯叔第二世的師長,本要當日往援;一則勢孤力弱,惟恐邪法厲害,寡不敵衆。
來人又說吳濟雖然被困,并不妨事,難還未滿,去也無用。
上月遇見素因大師,曾說:“你父母不久重逢,五家尊長一齊團聚,最好守候在江漢一帶,不要離開。
”為此躊躇不決。
果然不滿一月,父女便自相遇。
衆人一聽令賢說完前事,想起前生師門恩重,未幾年為了師父性情古怪,不允五友夫妻同修。
雖與白、朱、乙諸老争執生嫌,諸多苛罰;實則他知不久兵解,故意反激諸老前輩出力照應,并可由此重返師門,拜在妙一真人夫婦門下,成就仙業。
表面嚴峻,暗中玉成,為了門人完成夙願,用心良苦。
吳濟是他侄曾孫,恩師從小出家,隻是一房後嗣;人丁不多,如何可以出事?聞言全着了急。
但又想起素因大師之言,與李清-峨嵋仙府所頒仙示偈語相合;恐行藏洩漏,生出枝節,為異日之累。
商議結果,均主妖道所用移山之法,并不足奇。
群邪均知吳濟無甚同道,被困多日,并無人援,決無防備。
最好派上一人,出其不意隐身前往,先将人救了出來。
等洞庭鬥法事完,再作計較,衆人仍作遊客順流東下。
好在李、澎二人下山時,曾由幾位先進同門贈了幾枝傳音針,去的人帶上一枝,有什麼變故,立可應援,這樣比起興師動衆還要穩妥。
隻不與妖人為敵,專是救人,必能成功。
李清-曾受大方真人指點,知道自己和彭勃俱要主持全局,不能離開。
本心想令孫毓桐去最好,見她始終靜聽,不發一言;料是為了前生,恩師固執成見,前嫌未消之故。
隻得轉對愛妻道:“娴妹你辛苦一趟如何?” 孫次爛還未答言,王蘊華與乃夫彭勃,同是心直口快,搶口答道:“二妹如何能去,三弟忘了大方真人的話麼?如覺愚嫂可以勝任,我去如何?” 清-道:“二嫂肯去,再好沒有。
隻請留意,此行專為救人,西洞庭鬥法之期為日不遠;不論妖人有多可惡,最好暫不睬他,把人救出,立即趕回。
否則二嫂法力甚高,更有兩件至寶,事固無礙;無如群邪人多,雙方又是世仇,一與明敵,保不生出枝節。
曠日持久,我們兩頭兼顧,就費事了。
” 彭勃雖知愛妻前生法寶已全取回,但是性太疾惡,前兩生樹敵特多;雲中雁的威名久已傳播,群邪早已恨之人骨。
尤其曆劫三生,不曾改變形貌,仇敵一望而知;孤身前往,不甚放心。
自己不能離開,愛妻性情剛直,素不善人相助;除非上來便是結伴同行,已然開口在先,再請别人同行,定必不願。
笑對她道:“華妹你去自好,隻是沿途登臨,非遇萬不得已,就遇什麼事,也不至于出手。
我那法寶飛劍,想必無什用處,你不妨帶兩件如何?” 蘊華知道丈夫心意,少年夫妻都喜故意作态,二人情愛又是最深;便把兩道秀眉微微一揚,佯嗔道:“我不論走那裡,你總不放心!誰又不是什麼傻子!事情隻要三弟作主,絕無妨礙,偏要多口。
彷佛我是一個廢物,沒有同伴一路,便要受人欺負似的。
本來我想把你那“天孫錦”,和那“百靈護心鏡”帶去,以防萬一;既這麼說,我偏不帶,看看可能将人救回?” 彭勃想令愛妻帶走的就是這兩件護身法寶,一聽不要,便着了急。
但是深知愛妻性情,甯折不彎;再若當衆勸說,便許弄假成真,負氣上路,偏又放心不下,正在為難。
次娴知道彭氏夫妻雖然情深愛重,因最前生五友未成道時,蘊華巳有女俠之名,威震江湖;彭勃偶與相遇,驚為天人;苦戀了五六年,曆經波折,才得如願,平日愛之如命。
二人既極恩愛,蘊華因夫婿多情,百煉鋼竟化成了繞指柔,未免恃寵,每喜鬧個小性。
曆劫三生,情愛愈厚,年時既多,已成習作;不論人前背後,行事任性,膽子又大。
彭勃那麼性剛的人,竟強他不得,夫妻二人,常相争執。
見他目視自己,為難神氣,從容笑道: “二嫂法力高強,又有那涵虛三寶。
本門飛劍;休說此行專為救人,盡誅群邪也非難事。
清-囑咐已是多餘,二哥有什不放心處?不過吳道友被困日久,二嫂帶他飛行,恐受不住天際罡風;還是把我那“太乙金鱗舟”帶去,以便快去快來罷!” 彭勃知道此是峨嵋至寶,妙一夫人鐘愛次爛,特意賜她,以便遇見強敵時防身之用,威力比自己那幾件法寶大得多。
話又十分得體,愛妻和她在妯娌之中情最深厚,定必接受。
有此一寶在手,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多厲害的邪法,休想傷她分毫,不禁大喜。
果然蘊華聞言笑道:“我這人素常口直心快,都是姊妹兄弟,本無所謂厚薄;不知怎的,無論什麼事什麼話,隻要三弟賢梁孟一出頭,從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尤其是無論言動,全都恰到好處,由不得使人心悅誠服。
我因今生仙業有望,已不似昔日膽大任性,這次本就想到孤身應敵、深入虎穴;為防萬一,打算多帶兩件法寶。
隻嫌他因我前生樹敵太多,遇事隻我一人出去,無人相助,便不放心;話未說完,偏是那麼情急。
“先前原是存心嘔他,并非真個不帶;可是他一認真,我不忿他輕視,定必仍是昔年故态,當時就走。
無奈我夫妻為了這類事争執,幾成習慣,話已出口,不能收回;他因關心太甚,我也為難。
娴妹這麼一說,表面彷佛連三弟也怪上,實在還是心中關切,特意把這件防身至寶借我,卻把事情推在吳道友身上,你說措詞還有多好。
“固然,我們累世患難骨肉之交,說話無須顧忌,但是三弟夫妻,一向對人誠懇自然;一樣的話,他二位一說出來,便格外中聽。
一樣的事,一是出于勉強,一是使人心甘情願,不是差得多麼?話又說回來,如非三弟梁孟精誠感格,我們又那有今日呢?” 齊良笑道:“二弟妹已是神仙中人,仍是昔年天真稚氣。
其實三世夫妻,情深誼重,什麼事不好商量,何必争執呢?” 蘊華笑道:“大哥莫說二哥,你對大嫂不也是既愛且敬;奉命惟謹麼?” 孫毓桐接口笑道:“此是二哥二嫂情分太深之故。
不過我也嫌人絮聒,彷沸他們男人家說強得多。
事如輪到我們身上,就這也怕,那也擔心,彷佛女人便無用處。
在前一生,桐弟管我比二哥二嫂還要厲害,從不願我孤身外出。
今日我因比他轉世得早,他法力不濟,才把這口氣争了過來。
我隻奇怪,我們五對夫妻,除卻三哥和二姊這一對永遠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不論誰先說,誰就作主,永無争執,從無情意不投之事。
兩個人彷佛成了一體,誰在都能争氣,遇事全都圓滿成功。
不似别人常有波折,這是怎麼修來的? “下餘四對,大哥大嫂性俱溫和仁厚,就有一點争執,外人也不容易看出,還好一點。
二哥和同弟,一個性剛心急,一個有點婆婆媽媽,他那好意有時已無法承受。
五弟夫妻這一對更是厲害,五弟妹簡真成了小孩;五弟隻管對她愛極,可是行動均受拘束,一刻也不容她離開,你說有多可笑。
” 次娴笑道:“郝五弟此舉也難怪他,因前兩世五弟妹功力最差,法寶飛劍較弱,平日又喜多事。
而五弟法力既高,人又足智多謀,機警絕倫;所行之事,無往不利。
五弟妹出手便多失挫,郝五弟又愛她過甚,自然就不放心她單人獨出了。
” 彭勃方想開口,清-知道五家親友最喜清談,欲令蘊華早去早回,笑向次爛道: “你那金鱗舟前面神雷,準備好了麼?” 次娴笑道:“此寶二嫂會用。
這次出山,因為往赴西洞庭之約,非隻神雷一件;連齊、秦二位師姊用紫雲宮精金神鐵所鑄贈的五十七把金刀,也在舟上。
還有兩枝傳音針,此行二嫂算用不着,我也懶得取下一齊帶走吧。
”随将“太乙金鱗舟”遞過,此寶形如無數金鱗片結成的一個梭形小舟;長約尺許,但可縮一疊細碎金鱗。
用時手挽本門訣印如法施為,就地一擲,立化成一條金光萬道的梭形金舟,人也同時藏在其内。
與峨嵋七矮中易鼎、易震所用“九天十地辟魔神梭”異曲同工,各具極大威力妙用。
蘊華見丈夫滿臉笑容望住自己,笑道:“有此至寶防身,大可放心讓我走寵。
”彭勃方笑說:“本來我沒有不放心,是你小孩脾氣。
”蘊華秀目微嗔,方要開口,齊令賢道:“二嬸帶我同行,就便見識此寶妙用如何?” 蘊華笑道:“你三叔不要人多,令我獨行,必有原因,隻他答應就可。
”李清-接口笑對令賢道:“此事無須多人。
我正在想,你與寶玲,頗得崔五姑老前輩愛護,此次西洞庭妖人頗有能手在内。
我們轉世不久,雖然法力靈智俱已回複,終嫌深淺不一。
我想令你兩姊妹往青螺谷一行,一則拜謝這些年來愛護之德,二則這位老人家的七寶紫晶瓶如能借到,我們便有勝無敗了。
” 寶玲插口笑道:“三叔讓侄女同去可好?”李清-點頭。
王蘊華向大家作别先走,隻見一道白光向天飛去;劍光強烈,宛如驚星流天,已然飛出老遠,尚聽破空之聲。
齊良笑道:“同是本門傳授,二弟妹偏帶着兩分霸氣。
”彭勃道:“大哥的話說得不差,她最前生所學因非玄門正宗,自入本門,已曆三世;别的還好,獨對這口飛劍,仍是前生積習,老改不掉。
可見修道人初步根基,關系重要,開口乳必須吃得好呢!” 令賢、寶玲也要起身,毓桐道:“你們忙什麼?離赴約開法還早呢!”齊良道: “早去早回,不是一樣。
”次娴也說:“崔五姑不常在山,難得相遇;此去如尋不見,還可探詢下落,再往尋找;最好早行,以免誤事。
”毓桐便未再說。
二女便向諸尊長辭别,清-道:“你兩姊妹,面下喜氣已透華蓋,此行必有奇遇。
回來加尋我們不到,可直飛西洞庭莫厘峰相見便了。
”二女應聲飛走。
毓桐見丈夫孫同康回到船上,隻父女相見時,和寶玲說了兩句,半晌不發一言;隻望着自己,再三次欲言又止。
笑問:“同弟有何話說?” 孫同康道:“我是在想,你我前生好友蘇州天平山玉泉洞隐居的女仙鞏霜鬓,自從那年她被荊門山仙桃嶂女仙潘芳以怨報德,自己不好出面,命一妖人,乘她入定神遊之際,暗破封洞禁制,前往加害;被我們無心撞上,免去一場大難以後,成了忘年之交。
記得我們和她分手時,曾代運用玄功推算,說我們再生相見,你尚有兩次魔難;最好能先見她一面,必當盡力為你防禦化解。
何不在往西洞庭以前訪她一次呢?”毓桐點頭未答。
這時天已深夜,船行半江之中,本來月明星稀,清光如畫;自從那片烏雲一起,将月光遮大,早成了一片沉冥。
五友雖是飛仙劍俠,因前兩生俱是富家大族,服用講究;那木船形制,外表尋常,内裡陳設布置甚是精美,華燈輝皇,滿船霞亮,船也走得極快。
但是夜深浪大,全江舟船俱早覓地停泊,江面上靜蕩蕩,暗沉沉,隻此兩船行駛。
船行駛江心,兩舷燈光照向水面之上,現出兩道光影,不住閃動;向前遊去,隔老遠便能看出,衆人笑語方歡,也未在意。
毓桐想和清-夫妻說話,次娴忽然“噫”了一聲,将手一揮,船上燈光全減。
清-道;“何必如此?”手揚處,燈光重又通明,船外面卻多了一層濃霧,笑對衆人道: “現在我們能往外看,對方卻看不見我們,不是一樣麼?” 衆人料有變故,多自留神,往外查看。
隻見左側高空中那片烏雲已自展開,将江面籠罩了一大片;同時右側空中也現出大片黑影,雙方相對,衆人的船正好夾在中間。
雲影空隙之下,看出有兩撥旁門左道,正在臨江鬥法,不知何故相持,尚未接觸。
仗着兩船外面,已有禁法隔斷,語聲不緻外洩,正在指點說笑。
孫同康道:“我們深夜行舟,燈光明亮,船行又快,突然無故隐去;任誰看見也生疑心,何況這般左道妖邪?他們不肯動手,莫是為了這條船罷?”毓桐笑道:“呆子,還用你說?你沒見二哥、三哥都出手了麼?”同康探頭回顧,見清-己走向船頭,手挽法訣,仗劍而立;彭勃也正飛往後邊船上戒備,乃姊次娴也把法寶飛劍準備妥當,神情似頗緊張。
船在李、彭二人主持之下,正箭一般順流往前駛去,同康悄問毓桐:“空中這兩撥人,好似無甚伎倆,三哥這等慎重,你怎不出相助?”毓桐笑道:“有他三位,已用不着我們多事。
何況三哥隻想沖出戰場,本不想和人動手呢!”說時,那船已駛出一二百裡,當空烏雲仍未接觸,始終相持在兩船上空,好似有心追逐神氣。
二人心方奇怪,忽聽彭勃在後船怒喝之聲。
還未聽清,又聽清-在船頭上笑道: “人家隔江對敵,與我無幹。
不過适逢其會,正走在他的中間;好在攔不住我們,二哥何必多事?”話未說完,當空烏雲黑氣已由兩面會攏,泰山壓頂往下壓來。
當時陰風怒号,濁浪排空;那麼堅固的定制木船,立被風濤震撼得軋軋亂響,似要拆散神氣,上空更似有千萬斤重力壓到。
孫毓桐見勢不佳,疑心衆人行藏被人看破,這兩起妖邪已然合而為一,來尋晦氣。
正待去往船頭查看,同康也把法寶飛劍取出,準備應付;次娴搖首攔道:“此是人家鬥法,我們正走下面;因有一方想拿我們掩護,激令出手,被對方看破,以緻波及。
我們不去理他,自無事了。
” 說時,那船好似被什麼東西夾住,重又平穩,上空壓力也被隔斷。
那四外的狂濤黑浪隻管奔騰澎湃,高湧如山;離船兩丈,便自行倒退,船中連點水迹俱未濺上,速力也加增了許多倍。
一前一後,在浪山水凹中,箭也似疾朝前直射。
方想照此急駛,轉眼便可沖将出去;猛瞥見左側天空烏雲之中,飛射出兩蓬碧色螢光,一由船頂上射過,另一蓬竟朝着自己船上射來。
孫氏夫妻一見,便看出是前遇妖僧所發的九寒砂;想起前事,不由怒從心起。
二人自到洞天莊後,加功勤習,那兩面寶鏡威力比以前更大,為防萬一,早就準備定當。
一見碧光,疑是所殺妖僧同黨,雙方不約而同伸手一按。
胸前兩道鏡光,突似百丈精虹飛出,合為一股朝空照去,碧光才一接觸便自消散。
同時,聞得右側空中,有人怒嘯驚呼之聲由近而遠,似已逃走。
次爛見二人出手,連忙攔阻,已自無及;随聽彭勃在後船上大喝道:“無知妖孽,我們本來不願多事,已然避開,由你雙方自行拚鬥。
竟敢妄用邪法暗算,今日教你無葬身之地。
”說時,左側又有光影閃動,彭勃不等妖人發難,早有一蓬光網,夾着無數金紅二色的火箭,朝那發光之處射去。
随聽清-在船頭上大喝道:“二哥停手,由他去罷。
” 說到未句,霹靂一聲,便有大片金光雷火朝空打去。
孫氏夫妻被次娴阻住,雖未飛出迎敵,鏡光并未撤退。
因見妖人始終不曾出面,空中烏雲邪氣甚重,本前碧光來路,好似一上一下,兩面發出。
心疑妖人另有詭計,便将雙鏡合璧,向外亂照。
清-太乙神雷一發,當空烏雲立被震散;鏡光掃處,才看出妖雲中藏有五個道童打扮的黑影,正在跌跌翻翻,化為五股黑煙,向左側暗雲中竄去,晃眼無蹤。
隐聞遠遠有兩三聲怒嘯,更不再現。
一會,煙消霧散,清光大來,重又現出萬裡長空。
兩船始終不曾停駛,又走出了二三百裡,江面上風平浪靜,漸漸月影西斜,離明不遠。
李、彭二人一同回到艙中,互說前事。
清-道:“雙方都是左道旁門,不知何事在此火并?我本想不去管他,另有一面本領較差,自知不敵,看出我們來曆,竟想借此掩護;引得我們出手,與他合力對敵。
另一面先也知道我們不是好惹,後來看出敵人心意,方始激怒。
就這樣也不相幹,偏生性急了些。
他見敵人老借着我們這兩條船掩護,無法下那毒手,忽然變計,妄想連我們一齋暗算。
我仍不去睬他,一面攔住二哥将船護住,向前急駛,已快沖過雙方陣地。
妖人不知我們心意,隻當怕他妄發九寒砂,結局轉勝為敗,還損失了兩件法寶,豈非弄巧成拙? “我因今日之事,來得奇怪,好些不合情理,為此攔住二哥,不令出手。
否則右面四人雖也同是左道,明知邪正不能并立。
竟敢托庇于我,惡行定必未着。
而發九寒砂的那五個妖人,頗似傳說中的查山五鬼,平日淫兇,無惡不作;用的又是那樣陰毒的法寶,如何肯放他過去?” 正說之間,次娴、毓桐兩妯娌,因見外面煙波浩蕩,天水空蒙,殘月疏星,景甚清曠;正在憑窗笑語,談說前事。
忽見船側不遠,有一十二、三歲幼童順水飄來,時沉時浮;彷沸落水已久,快要淹死,還在掙紮神氣。
次娴心最慈祥,一動恻隐,也沒和衆人說,把手一招,便攝了上來。
見那幼童生得眉清目秀,貌相甚是英俊,越想救他。
當時塞了一粒丹藥在他口内,正待行法,将腹中江水取出;忽聽身側有人微笑,回顧正是清。
心中一動,再朝幼童臉上一看,立時醒悟。
因見丈夫笑他,又看出幼童(編按:原書有脫漏。
)不是不挽回,面上一紅,低語道:“你管我呢!少時處置,包你說好就是。
” 清-知道愛妻平日謹細,隻是心太仁慈,有時往往寬縱;但她性情從不認錯,并還百計挽回,使其圓滿才罷。
聞言笑答道:“你自不嫌費事,我幾時管過你呢?”齋、彭、孫四人,見兩老夫妻這等說法,也全明白。
毓桐笑道:“二姊夫對我二姊真好,如換以前同康,不埋怨我,也必笑我走眼了。
” 話未說完,彭勃早忍不住,戟指幼童,剛喝得:“你這小賊!”四字,便被清-止住,道:“此事難怪,這小孩無甚邪氣,裝得甚像,如非攝上船來,不易看出。
弟妹仁慈,救人心切,自然容易上當了。
弟妹為人好勝,此事便由她自己去辦罷。
” 彭勃怒道:“小賊真個膽大,竟敢在我弟兄面前鬧鬼!如非運氣真好,要落在我的手中,你既淹死,腹中必有積水,我不叫你把心肝五髒全嘔出來才怪。
” 那幼童自從彭、李二人相繼發話,知被看破,那裡還敢再裝下去?早吓得翻身爬起,跪伏在次娴身前,口喊:“弟子奉命差遣,本不敢來。
後因被人強迫,又因恩師兵解,被惡人收去;久想脫身,未得其便,意欲乘機拜見諸位仙長,方始冒險來此。
雖然作僞,并無惡意,還望仙姑見憐,向諸位仙長求情寬恕。
弟子也不敢回去,隻求開恩,使弟子得為奴仆,永供役使,真個感恩不盡了。
” 衆人見那扔童貌相既好,人又靈慧,多半憐惜;料是左道門下,奉命來此行詐。
隻不知甚詭計,與所說真假?便問他來的用意,務要實說,不可自誤。
幼童照實一說,衆人才知由毓桐而起;連先前兩起鬥法的妖人,俱是嶽陽樓所遇皇子所差。
因自看出毓桐是個異人以後,便令随行同黨四下查訪。
本來蹤迹不易發現,事有湊巧;毓桐往尋齊、孫二女,與妖僧在漢陽江邊鬥法之時,被一旁門中人無心撞見。
因知雙方均非易與,便即避去。
路遇那皇子派出尋訪的人,本來相識,無心談起妖僧在左邊與一女子鬥法之事。
那人名叫呂太初,乃崆峒派中有名人物;深知紅雲師徒威名,萬不能惹。
皇子性情固執,想到就做,必不聽勸;如往告知,定要強迫随行諸人一同趕去,救那女子出險,以便示意讨好,就此結納,收為己用。
紅雲雖死,妖僧深得他的真傳,更有一套“紅雲散花針”,憑一行諸人,未必是他對手,何苦無事找事?仗着隐身神妙,意欲隔岸觀火,查看明了虛實,再作計較,便在暗中趕去。
到時,正直妖僧慘敗,衆人正在商計;回船之際,遠遠尾随,見落到了船上,呂太初方始回轉。
皇子因所網羅的黨羽人品甚雜,聽說對方竟是聞名已久的峨嵋派劍俠,人數又是那樣多,延攬之心更切。
立時集衆商計,非将這個人網羅到自己手下不可。
随行人中,原有兩個首要人物;一個西藏紅教
“他們這夥人,、想遊完三湘七澤,再由三峽溯江西上,去往峨嵋、青城,尋訪仙俠異人;諸位師叔如往衡山,難免相遇。
前朝曆數已終,滿人氣運正盛,此人更是未來當道。
如被看出行藏,定必不免糾纏,難于應付。
最好衡山之行暫且作罷,改由長江順流東上,沿途遊玩過去。
“此人隻當諸位師叔,飛仙劍俠一流人物,決不會和常人一樣坐船上路;此時背道而馳,将來隐居洞天莊,便少好些煩惱。
嶽陽樓左近已然派人守伺,連白龍庵早晚也必有人上門查探,所以再去不得。
幸而二位師妹已與前生父母尊長重逢,否則對方黨羽密布,耳目衆多;二位師妹要似前行動,真可慮呢!家師因尚有事,不及請諸位師叔去至小庵款待,還望見諒。
”說罷,又向齊、孫二女殷情話别,然後拜辭而去。
衆人也同飛回船上,齊令賢随說起:“上月在白龍庵,遇見成都辟邪村玉清觀玉清大師女弟子張瑤青,說起爹爹與諸位叔父前生師長風火道人吳元智的侄曾孫吳濟,因得家傳,得知伯曾祖中年成道,入山不歸;過了數十年,忽然回鄉掃墓,被族中人認出,仍是當年形貌,以及許多靈異之迹。
于是生了向道之心,由十四歲起便背了兄嫂出家,先拜一老道士為師;後又孤身雲遊,到處尋訪仙靈,終無遇合。
“前年他忽聽人說,吳師祖人在陝西太白山積翠崖,與萬裡飛虹終太師叔一齊修煉,連忙趕去。
冒着風雪奇寒,與虎狼盜賊之險,好容易尋到地頭,不料吳師祖已在成都辟邪村與五台派妖人鬥法之時兵解。
佟大師叔早已移居峨嵋仙府,一個也未尋到。
回時正值大雪封山,冰堅路滑,一個失足,由半山上墜落下來,大左腿折斷,昏死過去。
幸遇一位姓黃的散仙,将他由狼口内救下,可是那條斷腿已被狼吃去。
總算因禍得福,拜那散仙為師;數年之間竟将飛劍學成,并用精鐵配了一隻左腳,由此隐去真名,改稱“鐵行腳”,在外行道濟世,修積外功。
” 那散仙去秋在武夷山坐化,他承了師父衣缽,修為更勤;鄰海諸省被他救活的人,不知多少,鐵行腳之名幾于婦孺皆知。
此人本身法力飛劍雖不甚高,但他的師父留有不少靈丹,自己又照方配制了許多;平日隻裝着賣草藥的走方郎中,與人醫病。
還有不平之事,也均在暗中下手,除暴安良,從不當人顯露。
就有人欺負,也是含笑忍受,向不計較。
本身又是殘廢,一般人民隻知他醫道甚好,别的全不知道。
本來無事,不料近來名聲太大,被官府知道,争相延聘。
他雖苦心修積,卻生具特性,疾惡如仇。
修道的人本不須身外之物,除愛喝兩杯酒外,什麼财帛他都不要,任何财勢買他不動;病家如是好惡之徒,決請他不到。
去年該當有事,先是福州知府劉國棟生病甚重,輾轉托人,将他請去。
他因對方做官無甚劣迹,給了一丸靈丹,當日治好。
當地藩台有一愛妾,久病未愈,得訊令人往喚。
吳濟知那藩司賄賂公行,各州府縣官吏多是他的爪牙;上下勾結,魚肉良民,怨聲載道,早想将他除去。
隻為清廷刑法嚴峻,累興大獄;本省藩司被人殺死,定必連累許多無辜,為此不曾下手。
那愛妾便是行賄的内線,淫這是蕩兇潑,常用非刑虐殺婢女,這等惡婦,如何肯給她治病? 藩司旗人,官架子大,上來便令府縣傳喚,又無禮貌,不由有氣,當時拒絕溜走。
藩司大怒,限令長樂縣王佶,三日之内将人尋到,否則便以妖言惑衆洽罪。
吳濟每日仍在市上與人治病,隻是尋他不到;官差趕來,人便失蹤。
王佶親友曾經請他洽病,早看出是位異人,不能動強。
另一面,藩司愛妾病勢日重,連所延的幾位名醫也都異口同聲;說病勢危急,非得此人靈丹,不能活命。
藩司因那愛妾乃北京有名暗娼,與王公貴人多有交情,自己升官發财,全仗這條内線;平日愛之如命,聞言越發情急,嚴令催迫。
王佶寒士,做官全憑資曆,不是藩司黨羽,無可商量;日夜愁思,正拟卑詞厚禮,四處派人往吳濟往來之所尋訪延請。
吳濟因他官聲甚好,又見長樂縣差役,為了尋他不見被押監中,已有多人。
心中不安,隻得自投縣衙,說:“我自己也是前明舊家,出身士族,為了幼年多病,許下心願。
得一名師指點,行醫濟世;一不當官應役,二不受人财帛。
醫病全憑善緣,多大勢力,我也不怕。
藩司貪官惡人,本心不願為他醫洽;因念你為官清正,又不願因我連累差役,去是可去。
但是此去決不與貪官見面,醫完就走,不可對我擺那官家勢派,你可依得?” 王佶一面拜謝,請幕賓作陪,備上美酒嘉肴款待,一面飛馬複命。
藩司見愛妾已是奄奄一息,正在急怒愁煩;一聽将人尋到,滿口答應,并怪王佶,怎不先行陪來?王佶親老家貧,父母屬望甚殷,不敢頂撞;隻得忍辱趕回,将吳濟陪去。
不料趕到之時,那愛妾恰剛斷氣,藩司正在跳腳大罵。
一疊連聲,要命首縣将吳濟抓來,當作妖人,立斃杖下;一聽人到,忙要奔出發作。
因左右勸說,此人有起死回生之力,也許能夠醫好,何妨先試?醫冶不行再說。
藩司人本陰險,甚以為然;一面按照所說行事,由王佶陪往内室醫治,自去花廳等候。
暗傅差弁,準備刑杖枷鎖,一醫不好,便将人押送縣衙治罪。
那知吳濟早已看出詭計,到了裡面,先用靈藥将人救醒,本來要走;忽然想起藩司作惡行賄,由于愛妾播弄,想用法力迫使斂迹,現了一點靈迹。
那愛妾染病月餘,受盡苦痛,忽然死裡逃生,一藥而愈;不但不知感激,反因吳濟來遲,以緻多受苦痛,等吳濟走後,想起懷恨,向藩司進讒。
藩司已聽人密報,吳濟罵他貪官,心中痛恨。
再聽愛妾一挑撥,不由大怒,先借一事把王佶撤職,派了一個心腹爪牙陳元接任。
因吳濟治病時曾顯靈異,惟恐弄巧成拙,想下毒計,令人裝成貧病,再輾轉請托,将吳濟請去。
先用酒食款待,打算灌醉之後再行下手。
這類方法,對付尋常江湖巨盜,未必有效,何況道術之士?那裝病的人心先不安,當時為勢所迫,表面應諾照辦,暗中早已命人點破。
吳濟心有成竹,故做不知,攝了一個替身仔其擒去。
等到坐堂,一頓拷打;縣官見犯人已打得皮開肉綻,昏死兩次,一言不發,方自奇怪。
亂拍驚堂木,連聲喝打,令其招供;忽然眼睛一花,覺出犯人衣冠華美,與先見窮漢不類。
仔細一看,正是跟随自己多年、狼狽為奸的惡幕,并非吳濟,人已打得半死。
這一急真非小可!趕忙退堂,擡了進去。
一面禁止聲張,去向藩司密報。
不料吳濟料知狗官與他作對,已連夜飛往,将藩司和那愛妾用法力禁住;痛斥二人罪狀,并告以再不改悔,便以飛劍斬首,行時放出飛劍示儆,将狗男女的眉毛頭發削去。
藩司心膽皆寒,驚魂未定,聞報連忙喚入内室,告知經過;令把此事暫作罷論,一面稱病請假不敢見人。
狗官本已害怕斂迹,不料陳元所用惡幕邢玉齋狡許多謀,因遭毒打,心中忿恨;又想借此讨好兩狗官,暗中獻計,傷愈之後到處物色異人奇士,欲報前仇。
事有湊巧,那賊偶往南台妓院,見一遊方道士帶了不少妓女正在擺酒,勢派甚大,心中奇怪。
先一打聽,妓院中人始而不說;再三盤問,告以并無别意,才行吐口。
得知妖道竟會邪法,能在一夜之中連禦十女;加上揮金如土,所到之處,淫娃蕩婦全把他奉若天神。
那賊自然不肯放過,立即通名求見,與之結納;一面報知兩個狗官,接往藩司衙中款待,向其求救。
偏巧妖道住不兩日,偶然出外,用邪法攝了一個美女,想要回去奸淫;被吳濟知道,趕去将人奪下。
妖道本是華山派第三代的餘孽,一聽追他的人名叫吳濟,越發忿怒,雙方便即動手。
因吳濟法力較高,妖道所攝美女被他奪回,并遭受傷。
先向狗官誇了海口,無顔回去,由此結仇;妖道随約了好些同黨,尋他報複。
吳濟不知妖道乃狗官所請,也不知是華山餘孽,以為江湖上略會邪法的采捕妖人;一時疏忽,不曾在意。
這日去往鼓山閑遊,被妖道偵知,約了同黨,暗中尾随下去。
吳濟勢孤,抵敵不住;雖仗師傅法寶“六甲神光照”護身,逃往大庾嶺。
經過黑熊峰時,見後面群邪追趕甚急,意欲逃往峰側深谷之中隐藏。
誰知谷中有一妖人,也是仇敵黨羽,于是自投虎口;人雖未傷,卻被邪法困入山腹之内,日受風雷之苦,已有多日。
齊令賢因風火道人吳元智乃父母伯叔第二世的師長,本要當日往援;一則勢孤力弱,惟恐邪法厲害,寡不敵衆。
來人又說吳濟雖然被困,并不妨事,難還未滿,去也無用。
上月遇見素因大師,曾說:“你父母不久重逢,五家尊長一齊團聚,最好守候在江漢一帶,不要離開。
”為此躊躇不決。
果然不滿一月,父女便自相遇。
衆人一聽令賢說完前事,想起前生師門恩重,未幾年為了師父性情古怪,不允五友夫妻同修。
雖與白、朱、乙諸老争執生嫌,諸多苛罰;實則他知不久兵解,故意反激諸老前輩出力照應,并可由此重返師門,拜在妙一真人夫婦門下,成就仙業。
表面嚴峻,暗中玉成,為了門人完成夙願,用心良苦。
吳濟是他侄曾孫,恩師從小出家,隻是一房後嗣;人丁不多,如何可以出事?聞言全着了急。
但又想起素因大師之言,與李清-峨嵋仙府所頒仙示偈語相合;恐行藏洩漏,生出枝節,為異日之累。
商議結果,均主妖道所用移山之法,并不足奇。
群邪均知吳濟無甚同道,被困多日,并無人援,決無防備。
最好派上一人,出其不意隐身前往,先将人救了出來。
等洞庭鬥法事完,再作計較,衆人仍作遊客順流東下。
好在李、澎二人下山時,曾由幾位先進同門贈了幾枝傳音針,去的人帶上一枝,有什麼變故,立可應援,這樣比起興師動衆還要穩妥。
隻不與妖人為敵,專是救人,必能成功。
李清-曾受大方真人指點,知道自己和彭勃俱要主持全局,不能離開。
本心想令孫毓桐去最好,見她始終靜聽,不發一言;料是為了前生,恩師固執成見,前嫌未消之故。
隻得轉對愛妻道:“娴妹你辛苦一趟如何?” 孫次爛還未答言,王蘊華與乃夫彭勃,同是心直口快,搶口答道:“二妹如何能去,三弟忘了大方真人的話麼?如覺愚嫂可以勝任,我去如何?” 清-道:“二嫂肯去,再好沒有。
隻請留意,此行專為救人,西洞庭鬥法之期為日不遠;不論妖人有多可惡,最好暫不睬他,把人救出,立即趕回。
否則二嫂法力甚高,更有兩件至寶,事固無礙;無如群邪人多,雙方又是世仇,一與明敵,保不生出枝節。
曠日持久,我們兩頭兼顧,就費事了。
” 彭勃雖知愛妻前生法寶已全取回,但是性太疾惡,前兩生樹敵特多;雲中雁的威名久已傳播,群邪早已恨之人骨。
尤其曆劫三生,不曾改變形貌,仇敵一望而知;孤身前往,不甚放心。
自己不能離開,愛妻性情剛直,素不善人相助;除非上來便是結伴同行,已然開口在先,再請别人同行,定必不願。
笑對她道:“華妹你去自好,隻是沿途登臨,非遇萬不得已,就遇什麼事,也不至于出手。
我那法寶飛劍,想必無什用處,你不妨帶兩件如何?” 蘊華知道丈夫心意,少年夫妻都喜故意作态,二人情愛又是最深;便把兩道秀眉微微一揚,佯嗔道:“我不論走那裡,你總不放心!誰又不是什麼傻子!事情隻要三弟作主,絕無妨礙,偏要多口。
彷佛我是一個廢物,沒有同伴一路,便要受人欺負似的。
本來我想把你那“天孫錦”,和那“百靈護心鏡”帶去,以防萬一;既這麼說,我偏不帶,看看可能将人救回?” 彭勃想令愛妻帶走的就是這兩件護身法寶,一聽不要,便着了急。
但是深知愛妻性情,甯折不彎;再若當衆勸說,便許弄假成真,負氣上路,偏又放心不下,正在為難。
次娴知道彭氏夫妻雖然情深愛重,因最前生五友未成道時,蘊華巳有女俠之名,威震江湖;彭勃偶與相遇,驚為天人;苦戀了五六年,曆經波折,才得如願,平日愛之如命。
二人既極恩愛,蘊華因夫婿多情,百煉鋼竟化成了繞指柔,未免恃寵,每喜鬧個小性。
曆劫三生,情愛愈厚,年時既多,已成習作;不論人前背後,行事任性,膽子又大。
彭勃那麼性剛的人,竟強他不得,夫妻二人,常相争執。
見他目視自己,為難神氣,從容笑道: “二嫂法力高強,又有那涵虛三寶。
本門飛劍;休說此行專為救人,盡誅群邪也非難事。
清-囑咐已是多餘,二哥有什不放心處?不過吳道友被困日久,二嫂帶他飛行,恐受不住天際罡風;還是把我那“太乙金鱗舟”帶去,以便快去快來罷!” 彭勃知道此是峨嵋至寶,妙一夫人鐘愛次爛,特意賜她,以便遇見強敵時防身之用,威力比自己那幾件法寶大得多。
話又十分得體,愛妻和她在妯娌之中情最深厚,定必接受。
有此一寶在手,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多厲害的邪法,休想傷她分毫,不禁大喜。
果然蘊華聞言笑道:“我這人素常口直心快,都是姊妹兄弟,本無所謂厚薄;不知怎的,無論什麼事什麼話,隻要三弟賢梁孟一出頭,從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尤其是無論言動,全都恰到好處,由不得使人心悅誠服。
我因今生仙業有望,已不似昔日膽大任性,這次本就想到孤身應敵、深入虎穴;為防萬一,打算多帶兩件法寶。
隻嫌他因我前生樹敵太多,遇事隻我一人出去,無人相助,便不放心;話未說完,偏是那麼情急。
“先前原是存心嘔他,并非真個不帶;可是他一認真,我不忿他輕視,定必仍是昔年故态,當時就走。
無奈我夫妻為了這類事争執,幾成習慣,話已出口,不能收回;他因關心太甚,我也為難。
娴妹這麼一說,表面彷佛連三弟也怪上,實在還是心中關切,特意把這件防身至寶借我,卻把事情推在吳道友身上,你說措詞還有多好。
“固然,我們累世患難骨肉之交,說話無須顧忌,但是三弟夫妻,一向對人誠懇自然;一樣的話,他二位一說出來,便格外中聽。
一樣的事,一是出于勉強,一是使人心甘情願,不是差得多麼?話又說回來,如非三弟梁孟精誠感格,我們又那有今日呢?” 齊良笑道:“二弟妹已是神仙中人,仍是昔年天真稚氣。
其實三世夫妻,情深誼重,什麼事不好商量,何必争執呢?” 蘊華笑道:“大哥莫說二哥,你對大嫂不也是既愛且敬;奉命惟謹麼?” 孫毓桐接口笑道:“此是二哥二嫂情分太深之故。
不過我也嫌人絮聒,彷沸他們男人家說強得多。
事如輪到我們身上,就這也怕,那也擔心,彷佛女人便無用處。
在前一生,桐弟管我比二哥二嫂還要厲害,從不願我孤身外出。
今日我因比他轉世得早,他法力不濟,才把這口氣争了過來。
我隻奇怪,我們五對夫妻,除卻三哥和二姊這一對永遠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不論誰先說,誰就作主,永無争執,從無情意不投之事。
兩個人彷佛成了一體,誰在都能争氣,遇事全都圓滿成功。
不似别人常有波折,這是怎麼修來的? “下餘四對,大哥大嫂性俱溫和仁厚,就有一點争執,外人也不容易看出,還好一點。
二哥和同弟,一個性剛心急,一個有點婆婆媽媽,他那好意有時已無法承受。
五弟夫妻這一對更是厲害,五弟妹簡真成了小孩;五弟隻管對她愛極,可是行動均受拘束,一刻也不容她離開,你說有多可笑。
” 次娴笑道:“郝五弟此舉也難怪他,因前兩世五弟妹功力最差,法寶飛劍較弱,平日又喜多事。
而五弟法力既高,人又足智多謀,機警絕倫;所行之事,無往不利。
五弟妹出手便多失挫,郝五弟又愛她過甚,自然就不放心她單人獨出了。
” 彭勃方想開口,清-知道五家親友最喜清談,欲令蘊華早去早回,笑向次爛道: “你那金鱗舟前面神雷,準備好了麼?” 次娴笑道:“此寶二嫂會用。
這次出山,因為往赴西洞庭之約,非隻神雷一件;連齊、秦二位師姊用紫雲宮精金神鐵所鑄贈的五十七把金刀,也在舟上。
還有兩枝傳音針,此行二嫂算用不着,我也懶得取下一齊帶走吧。
”随将“太乙金鱗舟”遞過,此寶形如無數金鱗片結成的一個梭形小舟;長約尺許,但可縮一疊細碎金鱗。
用時手挽本門訣印如法施為,就地一擲,立化成一條金光萬道的梭形金舟,人也同時藏在其内。
與峨嵋七矮中易鼎、易震所用“九天十地辟魔神梭”異曲同工,各具極大威力妙用。
蘊華見丈夫滿臉笑容望住自己,笑道:“有此至寶防身,大可放心讓我走寵。
”彭勃方笑說:“本來我沒有不放心,是你小孩脾氣。
”蘊華秀目微嗔,方要開口,齊令賢道:“二嬸帶我同行,就便見識此寶妙用如何?” 蘊華笑道:“你三叔不要人多,令我獨行,必有原因,隻他答應就可。
”李清-接口笑對令賢道:“此事無須多人。
我正在想,你與寶玲,頗得崔五姑老前輩愛護,此次西洞庭妖人頗有能手在内。
我們轉世不久,雖然法力靈智俱已回複,終嫌深淺不一。
我想令你兩姊妹往青螺谷一行,一則拜謝這些年來愛護之德,二則這位老人家的七寶紫晶瓶如能借到,我們便有勝無敗了。
” 寶玲插口笑道:“三叔讓侄女同去可好?”李清-點頭。
王蘊華向大家作别先走,隻見一道白光向天飛去;劍光強烈,宛如驚星流天,已然飛出老遠,尚聽破空之聲。
齊良笑道:“同是本門傳授,二弟妹偏帶着兩分霸氣。
”彭勃道:“大哥的話說得不差,她最前生所學因非玄門正宗,自入本門,已曆三世;别的還好,獨對這口飛劍,仍是前生積習,老改不掉。
可見修道人初步根基,關系重要,開口乳必須吃得好呢!” 令賢、寶玲也要起身,毓桐道:“你們忙什麼?離赴約開法還早呢!”齊良道: “早去早回,不是一樣。
”次娴也說:“崔五姑不常在山,難得相遇;此去如尋不見,還可探詢下落,再往尋找;最好早行,以免誤事。
”毓桐便未再說。
二女便向諸尊長辭别,清-道:“你兩姊妹,面下喜氣已透華蓋,此行必有奇遇。
回來加尋我們不到,可直飛西洞庭莫厘峰相見便了。
”二女應聲飛走。
毓桐見丈夫孫同康回到船上,隻父女相見時,和寶玲說了兩句,半晌不發一言;隻望着自己,再三次欲言又止。
笑問:“同弟有何話說?” 孫同康道:“我是在想,你我前生好友蘇州天平山玉泉洞隐居的女仙鞏霜鬓,自從那年她被荊門山仙桃嶂女仙潘芳以怨報德,自己不好出面,命一妖人,乘她入定神遊之際,暗破封洞禁制,前往加害;被我們無心撞上,免去一場大難以後,成了忘年之交。
記得我們和她分手時,曾代運用玄功推算,說我們再生相見,你尚有兩次魔難;最好能先見她一面,必當盡力為你防禦化解。
何不在往西洞庭以前訪她一次呢?”毓桐點頭未答。
這時天已深夜,船行半江之中,本來月明星稀,清光如畫;自從那片烏雲一起,将月光遮大,早成了一片沉冥。
五友雖是飛仙劍俠,因前兩生俱是富家大族,服用講究;那木船形制,外表尋常,内裡陳設布置甚是精美,華燈輝皇,滿船霞亮,船也走得極快。
但是夜深浪大,全江舟船俱早覓地停泊,江面上靜蕩蕩,暗沉沉,隻此兩船行駛。
船行駛江心,兩舷燈光照向水面之上,現出兩道光影,不住閃動;向前遊去,隔老遠便能看出,衆人笑語方歡,也未在意。
毓桐想和清-夫妻說話,次娴忽然“噫”了一聲,将手一揮,船上燈光全減。
清-道;“何必如此?”手揚處,燈光重又通明,船外面卻多了一層濃霧,笑對衆人道: “現在我們能往外看,對方卻看不見我們,不是一樣麼?” 衆人料有變故,多自留神,往外查看。
隻見左側高空中那片烏雲已自展開,将江面籠罩了一大片;同時右側空中也現出大片黑影,雙方相對,衆人的船正好夾在中間。
雲影空隙之下,看出有兩撥旁門左道,正在臨江鬥法,不知何故相持,尚未接觸。
仗着兩船外面,已有禁法隔斷,語聲不緻外洩,正在指點說笑。
孫同康道:“我們深夜行舟,燈光明亮,船行又快,突然無故隐去;任誰看見也生疑心,何況這般左道妖邪?他們不肯動手,莫是為了這條船罷?”毓桐笑道:“呆子,還用你說?你沒見二哥、三哥都出手了麼?”同康探頭回顧,見清-己走向船頭,手挽法訣,仗劍而立;彭勃也正飛往後邊船上戒備,乃姊次娴也把法寶飛劍準備妥當,神情似頗緊張。
船在李、彭二人主持之下,正箭一般順流往前駛去,同康悄問毓桐:“空中這兩撥人,好似無甚伎倆,三哥這等慎重,你怎不出相助?”毓桐笑道:“有他三位,已用不着我們多事。
何況三哥隻想沖出戰場,本不想和人動手呢!”說時,那船已駛出一二百裡,當空烏雲仍未接觸,始終相持在兩船上空,好似有心追逐神氣。
二人心方奇怪,忽聽彭勃在後船怒喝之聲。
還未聽清,又聽清-在船頭上笑道: “人家隔江對敵,與我無幹。
不過适逢其會,正走在他的中間;好在攔不住我們,二哥何必多事?”話未說完,當空烏雲黑氣已由兩面會攏,泰山壓頂往下壓來。
當時陰風怒号,濁浪排空;那麼堅固的定制木船,立被風濤震撼得軋軋亂響,似要拆散神氣,上空更似有千萬斤重力壓到。
孫毓桐見勢不佳,疑心衆人行藏被人看破,這兩起妖邪已然合而為一,來尋晦氣。
正待去往船頭查看,同康也把法寶飛劍取出,準備應付;次娴搖首攔道:“此是人家鬥法,我們正走下面;因有一方想拿我們掩護,激令出手,被對方看破,以緻波及。
我們不去理他,自無事了。
” 說時,那船好似被什麼東西夾住,重又平穩,上空壓力也被隔斷。
那四外的狂濤黑浪隻管奔騰澎湃,高湧如山;離船兩丈,便自行倒退,船中連點水迹俱未濺上,速力也加增了許多倍。
一前一後,在浪山水凹中,箭也似疾朝前直射。
方想照此急駛,轉眼便可沖将出去;猛瞥見左側天空烏雲之中,飛射出兩蓬碧色螢光,一由船頂上射過,另一蓬竟朝着自己船上射來。
孫氏夫妻一見,便看出是前遇妖僧所發的九寒砂;想起前事,不由怒從心起。
二人自到洞天莊後,加功勤習,那兩面寶鏡威力比以前更大,為防萬一,早就準備定當。
一見碧光,疑是所殺妖僧同黨,雙方不約而同伸手一按。
胸前兩道鏡光,突似百丈精虹飛出,合為一股朝空照去,碧光才一接觸便自消散。
同時,聞得右側空中,有人怒嘯驚呼之聲由近而遠,似已逃走。
次爛見二人出手,連忙攔阻,已自無及;随聽彭勃在後船上大喝道:“無知妖孽,我們本來不願多事,已然避開,由你雙方自行拚鬥。
竟敢妄用邪法暗算,今日教你無葬身之地。
”說時,左側又有光影閃動,彭勃不等妖人發難,早有一蓬光網,夾着無數金紅二色的火箭,朝那發光之處射去。
随聽清-在船頭上大喝道:“二哥停手,由他去罷。
” 說到未句,霹靂一聲,便有大片金光雷火朝空打去。
孫氏夫妻被次娴阻住,雖未飛出迎敵,鏡光并未撤退。
因見妖人始終不曾出面,空中烏雲邪氣甚重,本前碧光來路,好似一上一下,兩面發出。
心疑妖人另有詭計,便将雙鏡合璧,向外亂照。
清-太乙神雷一發,當空烏雲立被震散;鏡光掃處,才看出妖雲中藏有五個道童打扮的黑影,正在跌跌翻翻,化為五股黑煙,向左側暗雲中竄去,晃眼無蹤。
隐聞遠遠有兩三聲怒嘯,更不再現。
一會,煙消霧散,清光大來,重又現出萬裡長空。
兩船始終不曾停駛,又走出了二三百裡,江面上風平浪靜,漸漸月影西斜,離明不遠。
李、彭二人一同回到艙中,互說前事。
清-道:“雙方都是左道旁門,不知何事在此火并?我本想不去管他,另有一面本領較差,自知不敵,看出我們來曆,竟想借此掩護;引得我們出手,與他合力對敵。
另一面先也知道我們不是好惹,後來看出敵人心意,方始激怒。
就這樣也不相幹,偏生性急了些。
他見敵人老借着我們這兩條船掩護,無法下那毒手,忽然變計,妄想連我們一齋暗算。
我仍不去睬他,一面攔住二哥将船護住,向前急駛,已快沖過雙方陣地。
妖人不知我們心意,隻當怕他妄發九寒砂,結局轉勝為敗,還損失了兩件法寶,豈非弄巧成拙? “我因今日之事,來得奇怪,好些不合情理,為此攔住二哥,不令出手。
否則右面四人雖也同是左道,明知邪正不能并立。
竟敢托庇于我,惡行定必未着。
而發九寒砂的那五個妖人,頗似傳說中的查山五鬼,平日淫兇,無惡不作;用的又是那樣陰毒的法寶,如何肯放他過去?” 正說之間,次娴、毓桐兩妯娌,因見外面煙波浩蕩,天水空蒙,殘月疏星,景甚清曠;正在憑窗笑語,談說前事。
忽見船側不遠,有一十二、三歲幼童順水飄來,時沉時浮;彷沸落水已久,快要淹死,還在掙紮神氣。
次娴心最慈祥,一動恻隐,也沒和衆人說,把手一招,便攝了上來。
見那幼童生得眉清目秀,貌相甚是英俊,越想救他。
當時塞了一粒丹藥在他口内,正待行法,将腹中江水取出;忽聽身側有人微笑,回顧正是清。
心中一動,再朝幼童臉上一看,立時醒悟。
因見丈夫笑他,又看出幼童(編按:原書有脫漏。
)不是不挽回,面上一紅,低語道:“你管我呢!少時處置,包你說好就是。
” 清-知道愛妻平日謹細,隻是心太仁慈,有時往往寬縱;但她性情從不認錯,并還百計挽回,使其圓滿才罷。
聞言笑答道:“你自不嫌費事,我幾時管過你呢?”齋、彭、孫四人,見兩老夫妻這等說法,也全明白。
毓桐笑道:“二姊夫對我二姊真好,如換以前同康,不埋怨我,也必笑我走眼了。
” 話未說完,彭勃早忍不住,戟指幼童,剛喝得:“你這小賊!”四字,便被清-止住,道:“此事難怪,這小孩無甚邪氣,裝得甚像,如非攝上船來,不易看出。
弟妹仁慈,救人心切,自然容易上當了。
弟妹為人好勝,此事便由她自己去辦罷。
” 彭勃怒道:“小賊真個膽大,竟敢在我弟兄面前鬧鬼!如非運氣真好,要落在我的手中,你既淹死,腹中必有積水,我不叫你把心肝五髒全嘔出來才怪。
” 那幼童自從彭、李二人相繼發話,知被看破,那裡還敢再裝下去?早吓得翻身爬起,跪伏在次娴身前,口喊:“弟子奉命差遣,本不敢來。
後因被人強迫,又因恩師兵解,被惡人收去;久想脫身,未得其便,意欲乘機拜見諸位仙長,方始冒險來此。
雖然作僞,并無惡意,還望仙姑見憐,向諸位仙長求情寬恕。
弟子也不敢回去,隻求開恩,使弟子得為奴仆,永供役使,真個感恩不盡了。
” 衆人見那扔童貌相既好,人又靈慧,多半憐惜;料是左道門下,奉命來此行詐。
隻不知甚詭計,與所說真假?便問他來的用意,務要實說,不可自誤。
幼童照實一說,衆人才知由毓桐而起;連先前兩起鬥法的妖人,俱是嶽陽樓所遇皇子所差。
因自看出毓桐是個異人以後,便令随行同黨四下查訪。
本來蹤迹不易發現,事有湊巧;毓桐往尋齊、孫二女,與妖僧在漢陽江邊鬥法之時,被一旁門中人無心撞見。
因知雙方均非易與,便即避去。
路遇那皇子派出尋訪的人,本來相識,無心談起妖僧在左邊與一女子鬥法之事。
那人名叫呂太初,乃崆峒派中有名人物;深知紅雲師徒威名,萬不能惹。
皇子性情固執,想到就做,必不聽勸;如往告知,定要強迫随行諸人一同趕去,救那女子出險,以便示意讨好,就此結納,收為己用。
紅雲雖死,妖僧深得他的真傳,更有一套“紅雲散花針”,憑一行諸人,未必是他對手,何苦無事找事?仗着隐身神妙,意欲隔岸觀火,查看明了虛實,再作計較,便在暗中趕去。
到時,正直妖僧慘敗,衆人正在商計;回船之際,遠遠尾随,見落到了船上,呂太初方始回轉。
皇子因所網羅的黨羽人品甚雜,聽說對方竟是聞名已久的峨嵋派劍俠,人數又是那樣多,延攬之心更切。
立時集衆商計,非将這個人網羅到自己手下不可。
随行人中,原有兩個首要人物;一個西藏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