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 勞燕竟同飛 迢遙關山濃情似酒 匡床容小憩 迷離春夢美意如雲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孫同康一聽,心上人相召,必知自己痊可;且喜不曾裝病。
本就相思欲見,不暇再顧别的,忙同走出。
才出石門,便見孫、司二女對坐窗前,正在争論。
孫毓桐手上還拿着兩封柬帖,内中一封極似所失之物。
耳聽青璜說:“我先不知細底,也和大姊一樣心思。
嗣聽家師和明弟先後之言,才知事由雙方作繭自縛,已曆三生,無可解免。
幸得白、朱二老大力相助,終于成就。
逆數而行,徒生枝節,何苦來呢?”孫毓桐隻答了一句:“我自有區處。
”随将兩封柬帖,從容揣起。
孫同康聽得畢真,人也近前,便向二女稱謝救助之德。
司青璜讓坐笑道:“大家仗義扶危,何謝之有?我請孫道友相見,原為昨夜回去,家師叔靈靈子飛劍傳書,說周鐵瓢師兄前雖犯規被逐,但他懷念師門恩義,始終虔敬,每日暗中求告,已曆多年;平日又廣積善功,勤于修為。
本定寬免,準其重返師門;因是苦難未滿,該有妖僧之劫。
“家師叔忽有海外友人飛書相請,事甚緊急,必須一往;雖然延遲了半年,實己心許。
家師又早算出内中因果,故置不問,緻有日前之事。
因道友為了救他,幾遭不測;現雖獲救重生,元氣大傷,非另尋到一種靈藥,不能複原從事修為。
事應三月以後,入川路上始有遇台。
前失愛馬雪龍,也在彼時複歸原主。
“而大姊與道友,也有屢世夙約須踐,請家師命我轉告,令照所附柬帖行事。
不料大姊不聽,隻允留你在此,調養到能照前運用那一鏟一劍上路。
對家師所說堅執不允,我也難與力争。
現在柬帖已被要去,我還要回山複命,并有他事,你二人自作商計!” 孫毓桐默坐在側,意似不悅。
司青璜說完,含笑作别;孫毓桐止住孫同康,獨自送出。
二女走到栖鳳坪崖口,又争論了一陣,司青璜方自飛去。
孫同康等孫毓桐回轉,側顧紫、青二女俱已他去,剛起身叫了聲:“姊姊”,孫毓桐令坐,正色說道:“同弟,你這次入川,拜谒前生師長,心志堅誠與否?” 孫同康脫口答道:“我一個濁骨凡夫,好不容易遇到這等曠世仙緣,焉有怠忽之理?” 孫毓桐道:“那你對我想必也信服的了。
” 孫同康道:“姊姊對我深恩厚誼,生死無不惟命,豈止敬信而已!” 孫毓桐微喜道:“實對你說,我二人原有屢世淵源,情分甚厚;對此情形,你定可看出。
不過我二人有一難題,我意欲以人力解免。
隻能聽我的話在此調養三月,候你能重用飛劍時起身,我再助你往巫山尋到那株仙草;服後你先往峨嵋拜師,等你道成歸來,不特仙業可望,并踐前生之約。
從此常在一起修煉,以至飛升,地老天荒,永不分離。
但你如似昨日醫傷時所生妄念,我卻厭惡,不再理你。
朱仙師柬帖暫存我手,到時自與你看。
隻照我言行事,必有大益,你可能心口如一麼?” 孫同康明知那兩封柬帖與己有關,照這口氣和自來相待情景,心上人也必是前生愛妻無疑。
一則把對方敬若天人,愛如性命,絲毫不敢違忤,也不舍違杵。
又想:對方已是飛仙一流,縱令前生愛侶,結有盟約,也必不肯再論嫁娶。
便自己幸遇仙緣,此時志切清修,也不應再有室家之念。
雖然愛她過甚,不免醉心情動;隻是妄念時起,不能自己。
本來連常日相聚,都是萬分絕望之事,難得她自己吐口,意似不作世俗兒女之私,将來便可長相厮守。
人生如白駒過隙,多恩愛的夫妻,也僅二三十年美滿;轉眼老醜,終為枯骨。
似此天仙化人,能與之合藉雙修,終古不離,真乃幾生修到!同康聞言,自是喜出望外。
但想起仙柬被她取去,不知所言何事?又不便明言索觀;還有人已痊愈,如何飛劍不能運用,也覺奇怪。
方自尋思,忽見孫毓恫似因自己沉吟未答,秀目微嗔,隐含薄愠。
惟恐誤會,忙答道: “我對姊姊實在衷心敬愛,但想仙凡分隔,即便将來有點成就,彼此不同門戶,至多偶然來往;隻恐連似此時這等長日相聚都難,每一想起,便自發愁。
想不到竟是幾生至交,又蒙姊姊眷念前生情誼,允我此去如有成就,便可同修仙業,萬分感幸。
“小弟不才,向道尚屬堅誠,如何敢生别的妄念?我早說過,隻姊姊有話,生死無不惟命是從,何況其它!我是在想朱仙師命我趕急由水路入川,開視仙柬;偏在中邪以後,自覺人已痊愈,姊姊卻說三月後始可運用。
還有雪龍忠心靈慧,此時才知它并未自回這裡,也甚懸念,欲請姊姊示知罷了。
” 孫毓桐方改笑容道:“此事因果,說來話長;你我之外,尚有幾家至友與我們經曆全差不多。
前生本可完遂仙業,隻為最初一世發願太宏,以緻連生波折。
辛蒙白、朱二老和一位姓乙的老前輩夫婦,始終維護;曆劫三生,幸未失墜。
這四位老前輩,一半為了玉成我們,一半也為當初一句戲言;必欲為修道人留此一段佳話,一切行事均早安排。
“他雖命你早日入川,實則事已算定,特意令你趕來,會合誅邪。
不特柬囊外開視日月,事前隐去,便内裡也是一張白紙;僅将近事現出一半,底下尚待到時才現。
我本不應私自取視,一則你我盟締三生,情如一人;二則日前你服藥睡熟之後,石家二姊忽然飛臨,說九寒砂陰毒非常,沾上一點,便無生理。
因你秉賦至厚,曾服白陽靈藥,又得法寶仙劍防衛,侵入不多;當時雖不免于苦痛,隻經我用真氣度入口中,将邪毒吸出煉化,再用丹藥調治旬日,即可愎原。
“不料陰錯陽差,先是紀道友受了青璜姊之托,知你此厄難免,為好心切,來援之外,又向他畢、花二位義姊要了一粒靈丹,與你服下。
痛苦固然免去,無如韓仙子坎離丹雖有追魂奪命之功,終嫌稍微霸道。
常人中毒,固可起死回生,你卻吃了本質太好的虧。
如任其自生妙用也好,偏我見你歸時面容苦痛,關心太切;既不知此丹細底,又未看出你痛漸止,帶了一點做作;未蝦尋思,拚耗真元相救,将我真氣度入你口,欲将餘毒化淨,使其下瀉。
等到發覺你己漸好,無須如此,忙即撤出時,藥力正與邪毒陰寒相戰;吃我真氣相逼,成了一體。
“此時我對你又氣又憐,跟着六妹來訪,未及詳查;石二姊來時,藥力已帶同餘邪補入精氣血髓,貫注全身了。
這樣痊愈雖快了些時,内傷卻是不輕,本身真氣已不能駕馭飛劍。
即便百日之内,體中餘毒吃藥力徐徐化淨,你那真元已大損耗,想修上乘仙業便自難望。
“我聞言自是憂急,忙即回房查看;忽發現你胸前柬帖所現字迹,竟有令我觀看之言。
取出一看,竟有兩策可以補救。
内中一條,我因前生與你同時轉世,飽受俗累苦厄,自非所願;暫時不與你看全文,也由于此。
且喜今生轉劫既早,又先修煉有成;料你對我情重聽話,略為變通前約.彼此都好。
決計舍了第一策,照第二策行事。
“我知朱、白二老言出必踐,柬帖雖示二策,并非指明由我選用,也許還有深意。
但想我志已定,二老或能憐我苦心,不強人以所難。
反正你在入川路上,非先将靈藥得到不可;沿途偏多妖邪左道巢人,便我同行,你無力防身,也極可慮,為此才留你将劍練好再走。
“你那愛馬雪龍,原是仙種龍駒;因你久困未出,犯了烈性,正欲犯險往探。
途遇一小妖徒由遠處趕夾尋師,望見妖陣己破,同門妖黨正被紀、司二道友追戮;警覺隐避,欲待人去再逃。
本心想傷此馬,偏生此馬聞出他身上邪氣,竟生仇視;先裝馴善,冷不防猛撲過去,連踢帶咬。
“妖徒正喜它神駿,不料如此狡詐猛烈;驟出意外,竟為所傷。
無奈藏身土崖凹中,外有強敵;那馬又極靈警,得手之後,立即縱退。
雖然落地便吃禁住,相隔已八九丈;恐被仇敵看破,隻得停手,正待少時慘殺出氣。
馬為妖法所禁,身不能動,一味怒吼急嘶;妖徒情虛發急,意欲沖出逃走,乘機再傷此馬。
這一跳,恰值紀師弟一位姓方的好友尋來,殺死妖徒,将馬救走。
你到巫山即可尋回,無足為慮。
” 孫同康才知究裡,自然依言行事。
二人屢世愛侶,經此一來,情更親切;孫同康更志得意滿,歡喜非常。
隻是愛根太深,雖然守着前約,又知事屬兩害,不敢再作銷魂之想;長日守着愛人,終未能免俗;想要溫存親熱,又恐觸怒。
幾次詢問前生經過,心想對方隻一說是夫妻,便稍微放肆;略親玉肌,總可如願。
那知才一開口,便吃岔開。
本來笑語溫柔,反變作一臉莊容。
再問便有愠意,枉自心癢難搔,無計可施。
繼思人貴知足,隻是兩三世夫妻,終可有望;操之過急,反而不妙,便不再往下說。
歡時易逝,晚飯後時己午夜,他依然戀戀不舍就卧,後經孫毓桐連說:“你邪毒己入骨髓,休看近日精進,此時體力轉不如個尋常好人,不久尚須緩緩練劍,必須靜養。
我常共往還的姊妹無多,此三月中,我不再出門,日常相伴,何在此片時之聚?” 孫同康知不能違,便裝老臉,仍往孫毓桐居室走去;已然走到,未受阻止,心中暗喜。
坐向榻上,見玉人師徒無一随來,忽想起:“此間房舍甚多,床隻一張,決無同卧之理。
也許有意讓我,她卻遷往别處。
占人居室,不特于心不安;相隔再遠,反不如同居此樓,還可常日晤對。
并且話已言明,無什嫌猜,以後越處越情深;有時就不出見,也可涎臉借故進來尋她,豈不比這強些?”正悔弄巧成拙,紫、青二女忽将前住室中卧榻移來,不禁大喜。
忙踅過去,故意悄聲詢問:“這是我睡的麼?” 紫燕抿嘴一笑,悄答道:“師叔不是喜歡住在這裡麼?”還要往下說時,青萍低斥道:“紫妹你罰還沒受夠麼?” 紫燕含笑未答,青萍随改裝容道:“師父新辟此洞室不久,專為獨居修道之用;除石、司三位師伯外,更無第四人涉足!這次救人心切,匆迫之中将師叔直帶到此。
初意今晚移回原處;适見師叔願住此室,本非所喜,後來一想,三生至誼,本無所用其避忌;同居一室,調治也方便些。
隻是師叔法力靈智未複,前生經過僅憑猜想,師父現又不肯明言。
适命弟子移榻來此,轉告師叔:屢世情分,喜得常見;不舍離開,也是人情。
同居無妨,隻須守定适才信約,相知以心,相對以禮,務以仙業為重;免得師父許多礙難,彼此都好。
“跟着周道長來訪,師父往峰下孤桐小築見客,少時便歸。
就師父性情為人,弟子深知,逆她不得;這次雙鏡合璧,弟子等将來也同沐恩惠。
師門大德不必說了,便對師叔也極忠誠;極盼合籍雙修,同證仙業。
“如想博得師父歡心信賴,便請依言安卧養息;日久疑念全消,自更親密。
如被覺出師叔心念不堅,雖以夙世盟約,不緻決裂,必多防閑;當師叔未成道以前,恐連見面都難。
師父生自富貴人家,人又愛好,素喜布置園林居室。
無事便即修為,至床榻衾枕,隻是積習猶在,備作陳設,用時絕少。
室中坐具又多,本可無須添此一榻;師叔稍為尋思,自知用意了。
” 孫同康聞言,又是喜歡,又是内愧,紅着一張臉連聲應是。
二女走後,便去小榻上坐定。
為想博得心上人歡心,試一用功;真氣才一運行,立覺周身有如千萬針刺,奇痛麻癢,萬難禁受。
回顧劍置桌上,再試一運用,又覺其力絕大,駕馭不住;幸是神物仙兵不害主人,應變又快,否則還許受傷。
就這樣,人已累得喘汗不止,果知厲害。
方就榻卧倒,忽見孫毓桐走來,見面便啧道:“同弟怎不聽話?看你面色,必是妄動真氣所緻。
幸本質甚好,不然又須多受苦痛。
今日如能用功,也無須再此三月了,莫非還不
本就相思欲見,不暇再顧别的,忙同走出。
才出石門,便見孫、司二女對坐窗前,正在争論。
孫毓桐手上還拿着兩封柬帖,内中一封極似所失之物。
耳聽青璜說:“我先不知細底,也和大姊一樣心思。
嗣聽家師和明弟先後之言,才知事由雙方作繭自縛,已曆三生,無可解免。
幸得白、朱二老大力相助,終于成就。
逆數而行,徒生枝節,何苦來呢?”孫毓桐隻答了一句:“我自有區處。
”随将兩封柬帖,從容揣起。
孫同康聽得畢真,人也近前,便向二女稱謝救助之德。
司青璜讓坐笑道:“大家仗義扶危,何謝之有?我請孫道友相見,原為昨夜回去,家師叔靈靈子飛劍傳書,說周鐵瓢師兄前雖犯規被逐,但他懷念師門恩義,始終虔敬,每日暗中求告,已曆多年;平日又廣積善功,勤于修為。
本定寬免,準其重返師門;因是苦難未滿,該有妖僧之劫。
“家師叔忽有海外友人飛書相請,事甚緊急,必須一往;雖然延遲了半年,實己心許。
家師又早算出内中因果,故置不問,緻有日前之事。
因道友為了救他,幾遭不測;現雖獲救重生,元氣大傷,非另尋到一種靈藥,不能複原從事修為。
事應三月以後,入川路上始有遇台。
前失愛馬雪龍,也在彼時複歸原主。
“而大姊與道友,也有屢世夙約須踐,請家師命我轉告,令照所附柬帖行事。
不料大姊不聽,隻允留你在此,調養到能照前運用那一鏟一劍上路。
對家師所說堅執不允,我也難與力争。
現在柬帖已被要去,我還要回山複命,并有他事,你二人自作商計!” 孫毓桐默坐在側,意似不悅。
司青璜說完,含笑作别;孫毓桐止住孫同康,獨自送出。
二女走到栖鳳坪崖口,又争論了一陣,司青璜方自飛去。
孫同康等孫毓桐回轉,側顧紫、青二女俱已他去,剛起身叫了聲:“姊姊”,孫毓桐令坐,正色說道:“同弟,你這次入川,拜谒前生師長,心志堅誠與否?” 孫同康脫口答道:“我一個濁骨凡夫,好不容易遇到這等曠世仙緣,焉有怠忽之理?” 孫毓桐道:“那你對我想必也信服的了。
” 孫同康道:“姊姊對我深恩厚誼,生死無不惟命,豈止敬信而已!” 孫毓桐微喜道:“實對你說,我二人原有屢世淵源,情分甚厚;對此情形,你定可看出。
不過我二人有一難題,我意欲以人力解免。
隻能聽我的話在此調養三月,候你能重用飛劍時起身,我再助你往巫山尋到那株仙草;服後你先往峨嵋拜師,等你道成歸來,不特仙業可望,并踐前生之約。
從此常在一起修煉,以至飛升,地老天荒,永不分離。
但你如似昨日醫傷時所生妄念,我卻厭惡,不再理你。
朱仙師柬帖暫存我手,到時自與你看。
隻照我言行事,必有大益,你可能心口如一麼?” 孫同康明知那兩封柬帖與己有關,照這口氣和自來相待情景,心上人也必是前生愛妻無疑。
一則把對方敬若天人,愛如性命,絲毫不敢違忤,也不舍違杵。
又想:對方已是飛仙一流,縱令前生愛侶,結有盟約,也必不肯再論嫁娶。
便自己幸遇仙緣,此時志切清修,也不應再有室家之念。
雖然愛她過甚,不免醉心情動;隻是妄念時起,不能自己。
本來連常日相聚,都是萬分絕望之事,難得她自己吐口,意似不作世俗兒女之私,将來便可長相厮守。
人生如白駒過隙,多恩愛的夫妻,也僅二三十年美滿;轉眼老醜,終為枯骨。
似此天仙化人,能與之合藉雙修,終古不離,真乃幾生修到!同康聞言,自是喜出望外。
但想起仙柬被她取去,不知所言何事?又不便明言索觀;還有人已痊愈,如何飛劍不能運用,也覺奇怪。
方自尋思,忽見孫毓恫似因自己沉吟未答,秀目微嗔,隐含薄愠。
惟恐誤會,忙答道: “我對姊姊實在衷心敬愛,但想仙凡分隔,即便将來有點成就,彼此不同門戶,至多偶然來往;隻恐連似此時這等長日相聚都難,每一想起,便自發愁。
想不到竟是幾生至交,又蒙姊姊眷念前生情誼,允我此去如有成就,便可同修仙業,萬分感幸。
“小弟不才,向道尚屬堅誠,如何敢生别的妄念?我早說過,隻姊姊有話,生死無不惟命是從,何況其它!我是在想朱仙師命我趕急由水路入川,開視仙柬;偏在中邪以後,自覺人已痊愈,姊姊卻說三月後始可運用。
還有雪龍忠心靈慧,此時才知它并未自回這裡,也甚懸念,欲請姊姊示知罷了。
” 孫毓桐方改笑容道:“此事因果,說來話長;你我之外,尚有幾家至友與我們經曆全差不多。
前生本可完遂仙業,隻為最初一世發願太宏,以緻連生波折。
辛蒙白、朱二老和一位姓乙的老前輩夫婦,始終維護;曆劫三生,幸未失墜。
這四位老前輩,一半為了玉成我們,一半也為當初一句戲言;必欲為修道人留此一段佳話,一切行事均早安排。
“他雖命你早日入川,實則事已算定,特意令你趕來,會合誅邪。
不特柬囊外開視日月,事前隐去,便内裡也是一張白紙;僅将近事現出一半,底下尚待到時才現。
我本不應私自取視,一則你我盟締三生,情如一人;二則日前你服藥睡熟之後,石家二姊忽然飛臨,說九寒砂陰毒非常,沾上一點,便無生理。
因你秉賦至厚,曾服白陽靈藥,又得法寶仙劍防衛,侵入不多;當時雖不免于苦痛,隻經我用真氣度入口中,将邪毒吸出煉化,再用丹藥調治旬日,即可愎原。
“不料陰錯陽差,先是紀道友受了青璜姊之托,知你此厄難免,為好心切,來援之外,又向他畢、花二位義姊要了一粒靈丹,與你服下。
痛苦固然免去,無如韓仙子坎離丹雖有追魂奪命之功,終嫌稍微霸道。
常人中毒,固可起死回生,你卻吃了本質太好的虧。
如任其自生妙用也好,偏我見你歸時面容苦痛,關心太切;既不知此丹細底,又未看出你痛漸止,帶了一點做作;未蝦尋思,拚耗真元相救,将我真氣度入你口,欲将餘毒化淨,使其下瀉。
等到發覺你己漸好,無須如此,忙即撤出時,藥力正與邪毒陰寒相戰;吃我真氣相逼,成了一體。
“此時我對你又氣又憐,跟着六妹來訪,未及詳查;石二姊來時,藥力已帶同餘邪補入精氣血髓,貫注全身了。
這樣痊愈雖快了些時,内傷卻是不輕,本身真氣已不能駕馭飛劍。
即便百日之内,體中餘毒吃藥力徐徐化淨,你那真元已大損耗,想修上乘仙業便自難望。
“我聞言自是憂急,忙即回房查看;忽發現你胸前柬帖所現字迹,竟有令我觀看之言。
取出一看,竟有兩策可以補救。
内中一條,我因前生與你同時轉世,飽受俗累苦厄,自非所願;暫時不與你看全文,也由于此。
且喜今生轉劫既早,又先修煉有成;料你對我情重聽話,略為變通前約.彼此都好。
決計舍了第一策,照第二策行事。
“我知朱、白二老言出必踐,柬帖雖示二策,并非指明由我選用,也許還有深意。
但想我志已定,二老或能憐我苦心,不強人以所難。
反正你在入川路上,非先将靈藥得到不可;沿途偏多妖邪左道巢人,便我同行,你無力防身,也極可慮,為此才留你将劍練好再走。
“你那愛馬雪龍,原是仙種龍駒;因你久困未出,犯了烈性,正欲犯險往探。
途遇一小妖徒由遠處趕夾尋師,望見妖陣己破,同門妖黨正被紀、司二道友追戮;警覺隐避,欲待人去再逃。
本心想傷此馬,偏生此馬聞出他身上邪氣,竟生仇視;先裝馴善,冷不防猛撲過去,連踢帶咬。
“妖徒正喜它神駿,不料如此狡詐猛烈;驟出意外,竟為所傷。
無奈藏身土崖凹中,外有強敵;那馬又極靈警,得手之後,立即縱退。
雖然落地便吃禁住,相隔已八九丈;恐被仇敵看破,隻得停手,正待少時慘殺出氣。
馬為妖法所禁,身不能動,一味怒吼急嘶;妖徒情虛發急,意欲沖出逃走,乘機再傷此馬。
這一跳,恰值紀師弟一位姓方的好友尋來,殺死妖徒,将馬救走。
你到巫山即可尋回,無足為慮。
” 孫同康才知究裡,自然依言行事。
二人屢世愛侶,經此一來,情更親切;孫同康更志得意滿,歡喜非常。
隻是愛根太深,雖然守着前約,又知事屬兩害,不敢再作銷魂之想;長日守着愛人,終未能免俗;想要溫存親熱,又恐觸怒。
幾次詢問前生經過,心想對方隻一說是夫妻,便稍微放肆;略親玉肌,總可如願。
那知才一開口,便吃岔開。
本來笑語溫柔,反變作一臉莊容。
再問便有愠意,枉自心癢難搔,無計可施。
繼思人貴知足,隻是兩三世夫妻,終可有望;操之過急,反而不妙,便不再往下說。
歡時易逝,晚飯後時己午夜,他依然戀戀不舍就卧,後經孫毓桐連說:“你邪毒己入骨髓,休看近日精進,此時體力轉不如個尋常好人,不久尚須緩緩練劍,必須靜養。
我常共往還的姊妹無多,此三月中,我不再出門,日常相伴,何在此片時之聚?” 孫同康知不能違,便裝老臉,仍往孫毓桐居室走去;已然走到,未受阻止,心中暗喜。
坐向榻上,見玉人師徒無一随來,忽想起:“此間房舍甚多,床隻一張,決無同卧之理。
也許有意讓我,她卻遷往别處。
占人居室,不特于心不安;相隔再遠,反不如同居此樓,還可常日晤對。
并且話已言明,無什嫌猜,以後越處越情深;有時就不出見,也可涎臉借故進來尋她,豈不比這強些?”正悔弄巧成拙,紫、青二女忽将前住室中卧榻移來,不禁大喜。
忙踅過去,故意悄聲詢問:“這是我睡的麼?” 紫燕抿嘴一笑,悄答道:“師叔不是喜歡住在這裡麼?”還要往下說時,青萍低斥道:“紫妹你罰還沒受夠麼?” 紫燕含笑未答,青萍随改裝容道:“師父新辟此洞室不久,專為獨居修道之用;除石、司三位師伯外,更無第四人涉足!這次救人心切,匆迫之中将師叔直帶到此。
初意今晚移回原處;适見師叔願住此室,本非所喜,後來一想,三生至誼,本無所用其避忌;同居一室,調治也方便些。
隻是師叔法力靈智未複,前生經過僅憑猜想,師父現又不肯明言。
适命弟子移榻來此,轉告師叔:屢世情分,喜得常見;不舍離開,也是人情。
同居無妨,隻須守定适才信約,相知以心,相對以禮,務以仙業為重;免得師父許多礙難,彼此都好。
“跟着周道長來訪,師父往峰下孤桐小築見客,少時便歸。
就師父性情為人,弟子深知,逆她不得;這次雙鏡合璧,弟子等将來也同沐恩惠。
師門大德不必說了,便對師叔也極忠誠;極盼合籍雙修,同證仙業。
“如想博得師父歡心信賴,便請依言安卧養息;日久疑念全消,自更親密。
如被覺出師叔心念不堅,雖以夙世盟約,不緻決裂,必多防閑;當師叔未成道以前,恐連見面都難。
師父生自富貴人家,人又愛好,素喜布置園林居室。
無事便即修為,至床榻衾枕,隻是積習猶在,備作陳設,用時絕少。
室中坐具又多,本可無須添此一榻;師叔稍為尋思,自知用意了。
” 孫同康聞言,又是喜歡,又是内愧,紅着一張臉連聲應是。
二女走後,便去小榻上坐定。
為想博得心上人歡心,試一用功;真氣才一運行,立覺周身有如千萬針刺,奇痛麻癢,萬難禁受。
回顧劍置桌上,再試一運用,又覺其力絕大,駕馭不住;幸是神物仙兵不害主人,應變又快,否則還許受傷。
就這樣,人已累得喘汗不止,果知厲害。
方就榻卧倒,忽見孫毓桐走來,見面便啧道:“同弟怎不聽話?看你面色,必是妄動真氣所緻。
幸本質甚好,不然又須多受苦痛。
今日如能用功,也無須再此三月了,莫非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