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殘月唱雞聲 寶馬雙乘飛俠影 輕飔飏柳岸 扁舟一葉渡洪波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一個早秋的黎明之前,天還不曾亮出輪廓,山野草際的秋蟲鳴聲。
密集如南;僅東方天際霧影中,稀微微現出一痕曙色。
殘月已下林梢,天空中雖然疏落落點綴着數十顆星光,為了宿霧尚未全收,和那欲墜未墜的殘月一樣,全都蒙上了一層灰色的輕紗;随着一月月的淡雲遊移,不時明滅閃動。
光景漸漸昏黃,連東方天邊那點曙色,都落在有無疑似之間。
除卻四邊原野裡的雞聲,此唱彼和,一陣緊一陣,好似告訴人們天快亮了以外,大地依舊是黑沉沉的;比起前半時的朗月疏星,清光遙映,反更顯得幽晦沉悶,簡直看不出什麼亮意。
當地是河南堰師縣城外,共縣城東關約有二十餘裡,距離穎水西北岸,已沒多遠: 兩邊俱是接連不斷的田野丘壟和稻側的水溝,隻當中一條大路。
河南民風勤儉,天雖未明,雞聲初唱,居民十九起身:遠近鄉村中已漸漸有了人聲動作,有的并還隐隐約約透露出兩三點微弱的燈光。
大道上依舊靜蕩蕩地,不見一條人影。
就在這時,忽聽遠遠傳來一陣村犬吠聲,緊跟着又是一陣極緊迫的馬蹄之聲。
由暗影中,飛也似駛來一騎快馬,馬背上,好似一前一後騎着兩個少年。
那馬絕塵而馳,跑得極快,看去神駿非常;可是馬上人一味加緊控縱,對它一點也不加顧恤。
本由遠處飛馳而來,眨眼到達水溝旁邊,一株大白楊樹之下。
前面坐的一個少年,身材較高,忽然朝後低語道:“天快亮了!就是這裡吧。
”話未說完,也不管那馬受得住受不住,倏地一勒馬缰。
那馬受了馬上人的鞭策,由二百裡外趕來,正在翻啼亮掌,忘命一般向前急馳;馬上人的騎術又頗真功夫,正跑在緊急頭上,那禁得這猛力一勒?當時那馬前半身,連頭整個高昂,人立起來;隻剩兩條腿,往後滑退了兩步,才立在地上。
馬頭上的汗,和馬口裡的熱氣融會着,霧一般噴将出來,周身雨淋也似;緊跟着急嘶了兩聲,前蹄方始放落。
馬上人功力也正不弱,随着這突然起落之勢,身子和釘在馬背上一樣;休說失驚滑跌,連往左右歪都不歪。
馬蹄一着地,後一少年也随聲接口答應道:“你說得對,你我各照預計行事;就此分手,嵩山再見吧!”語聲甫歇,人已飛身下馬。
前一少年道:“趁此路無行人之際,我打發了這畜生,再來追你。
按說不久便可追上,可是今天形勢也許厲害,前途難料。
你不必說,我更是個熟臉;身家在此,事須慎秘,最好暫時各走各的,到了嵩山再見不遲。
不必等我,免得彼此延誤,轉生枝節,我走了。
”說罷,一拎辔頭,回馬便跑出半裡多路;再一轉側,徑往斜刺裡山腸小路上駛去,眨眨眼巳無蹤迹。
後一少年極目四望,已看不見前人的鞭絲身影。
正待上路,忽然一陣大風過處,眼前倏地一亮。
回頭一看,就二人分手說話的工夫,大地已然霧散煙消,浮雲盡掃;金光萬道的一輪皎日,也自地平線上升起。
仰視天空,青湛湛的,除卻隐現青昱中幾點晨星外,萬裡長空,一碧無際,更見不到絲毫雲翳;同時遠近村落中,炊煙縷縷,搖曳飄光,農人牛馬也自紛紛出動。
原來天色本也不算甚早,隻為黎明前起了一陣子霧,所以天色陰暗。
後來風起,晨霧一消,少年伫望征騎,又呆立了一會,自然晴空畢現了。
少年方覺今日天氣真好,猛又想起:昨夜虎穴飛身,此時還不能說是脫離險境:昨夜逃時,又盜了仇敵的千裡名駒,如被發覺,怎肯幹休? 聽說附近洛陽、偃師一帶,到處布有敵人的黨羽門徒,這些敵黨全部眼生。
那馬騎時,因在夜間,僥幸沿途不曾被人發現,此時又被良友騎去;誘敵入迷,雖占了幾層便宜,畢竟仍以早到地頭為是。
念頭一轉,少年立往東南方去路走了下去,一會便到了穎水西北岸。
正待去往渡頭,忽見左側路上轉來數人,都是身材高大,貌相粗野,眉目間隐現兇悍之氣;穿著也都不倫不類;腰間包裹中隐隐凸起,好似藏有兵刀、暗器之類。
少年雖出身世家,入世不深,但人極聰明;又得過名武師的傳授,對江湖道上人的行徑,平日也曾聽師友說過。
打量這夥人,決非善良之輩,弄巧就許是仇人的徒黨;便把身子往側一閃,意欲讓過。
這一夥共是五人,對少年本未理會;經此一讓,内中一個年約四十面有刀瘢的,見少年貌相行徑不似常人,不由得側身回顧盯了兩眼。
又看少年生得猿背鸢肩,英姿飒爽,腳底頗有功夫,以為少年不是土著。
黎明過渡,至少也在當地留了一半日,不問是同道或是過路朋友,都不會不曉得;當地人物規距,隻一投帖,打過招呼早有傳知,怎會未聞說起?看此人又明明是個會家,當下由不得心中起疑;随向同伴低語了幾句,冷笑着往渡口走。
少年見狀,危疑之際,未免怙。
再看前面便是渡頭,因天色剛亮,一般行客商販俱搶頭渡,渡客着實不少,船也快開。
先過去那五大漢,正往船頭走下;内中兩人,各用一雙怪眼瞟着自己,又正在交頭接耳,頗似不懷善意。
情知不是好相識,如在平日,自負一身武功,也還不怕;無如昨晚剛惹了一場亂子,路上良友再三告誡;說對頭黨徒衆多,厲害非常,不得不加一番小心。
暗忖船已滿載,何必與之同渡?來時曾見上流頭柳陰之下,有一小舟,何不去往那裡覓船另渡,省得和咋日一樣惹事嘔氣?念頭一轉,便把腳步止住。
船家本因客已上完,急于開走;再見少年不似要過渡的神氣,将篙一點,船便離岸。
少年遙觑五大漢,面帶疑詫之容,互相交頭接耳,越料不懷好意;當下故作不知,依然徐步前行;等船走遠,忙由近側樹林中繞出,往上流頭走去。
到後一看,那船是隻小漁舟,停在一株柳陰之下;柔條毵,低可拂水。
樹側低泊舟處,有一片小空地,遍地雜草、野麻之類,高幾及肩。
孤舟斜橫,空無一人;水面又寬,無法飛越。
少年方悔适才平白小心過甚,引起歹人疑念,并還錯過渡頭;等他回頭,不知要候到幾時?适才又見船到中途,五大漢曾向船人耳語,分明蹤迹已露;便回來得快,還須防他暗算;來路又心正愁急無計,忽聽頭上叭的一聲。
少年疑有變故發生,忙往左側閃避,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小團泥塊。
不知何故,會在空中互撞擊成粉碎?沙土四下飛濺,雨雹也似散落下來,卻不見半個人影。
心中奇怪,正在四下巡視,觀察來曆。
忽聽頭上有人喝道:“俺爹走時,不叫你惹事;這客人又沒見他怎的,為何與他作鬧?” 少年尋聲注視,原來高柳之上,卧着一個短衣赤足、年約十五六歲的小孩。
那株柳樹,粗約四五抱,高約五丈,枝條甚是繁茂。
小孩用高枝上面柔條,結了兩個圈兒,分套頭腳;身體筆直,橫卧其中,秋千也似将人懸起。
離地既高,又有繁枝密條遮蔭。
,少年初到,隻顧尋覓渡船,所以不曾發現。
行家眼裡,一看便知是輕功中的“仙人擔”,并還加上勁功中“鐵闆橋”的身法。
最難得的是用這麼細纖柔弱的柳條将人懸起,不特身子筆挺,竟能側轉頭來,朝着對崖大聲數說。
不是軟硬功夫有了極深根柢,怎能到此境地!少年心中驚奇,方欲開口詢問,同時猛又聽着對崖另一小孩接口道:“哥哥,俺疑心他是昨晚那位老人家說的那話兒,怕要搗鬼呢,特意試他一試,如今知道是看錯了。
俺爹回來,不要告訴,省俺挨罵。
” 少年再循聲一看,原來離岸兩丈遠近,有一土崖;崖前也是草樹叢生,另外立着三四塊石頭。
知道當地穴洞而居的人家很多,這兩小孩既在這裡,必與那船有關;就使不是他所有,也可以托他們領尋船主。
心念才動,便見一條小人影子,由一塊七六尺高的天然石山後竄将起來。
身法甚快,隻一兩縱,便到樹下;緊接着又聽呼的一聲,柳影微閃處,樹上小孩也自飛落。
少年見兩小兄弟俱似得過高明傳授,本就愛才;又當事急用人之際,說話甚是謙和,沒等兩小兄弟說話,便先笑問道:“二位弟台,年紀輕輕,竟有這好武功,請問貴姓?” 小的一個方要開口,給大的一個止住,搶先答道:“俺兄弟二人,一叫何成,一叫何玉。
客人你隻誇講俺,你的功夫也不錯呀!你貴姓?” 兩下這一對面,少年更看出何氏兄弟,二目神光飽滿,面有英悍之氣;與尋常頑童迥乎不同,越發添了喜愛。
聽問貴姓,不知不覺脫口答道:“我叫孫同康,那有什麼功夫?”話才脫口,猛想起昨遇敵人,尚且未露行藏,如今尚在敵人勢力圈内,怎倒對兩個初會小孩,吐出真名?話出如風,無法再改,方悔粗心大意。
那知何氏兄弟,早在他未來之前,看出一點形迹,本就惺惺相惜。
少年人多喜奉承,孫同康人既謙和,又恭維二小的武功,越發心喜;再聽說出名姓,何玉忙搶道:“你不必客氣,俺弟兄當你由渡頭繞到這裡來時,早看出幾分了。
實不相瞞,俺剛才發那泥丸,并不是打你;不過看你來路、身法那快,武功必好,想試試你眼力。
俺哥看錯,當我有心尋事,也發泥丸将它打落。
不想你人真好,一點也不小看人。
你适才東張西望,可是想借這船渡你過去嗎?” 孫同康還未答話,何成接口攔道:“你怎又多事,忘記爹爹走時所說的話麼?”何玉把怪眼一翻,答道:“哥哥你怕多事麼?你怕,俺不怕,何況還有那位老人家,他喜歡俺,肯幫忙呢。
”同時,又朝乃兄使一個眼色,将小嘴往樹側一努。
何成似未理會,正色答道:“孫客人,這隻小船實是俺家的,俺爹雖不在家,俺弟兄均知一點水性,也能作主。
送你過渡不難,隻為俺看你來時,在往渡口的路上,好似犯了人家規矩;再不,便是這夥人要和你作對。
俺弟兄也非怕事,無奈俺爹隐居在此,本就有惡人想尋俺爹晦氣,如何再和地頭蛇作對?” “照說不能渡你,一則你這人很好;二則俺爹不在家,俺兄弟年輕,有點推托。
這都不說,俺們還有一位大靠山,有了他在,什麼大亂子也不怕。
可惜他老人家原說今早來的,天還沒亮,俺便守在這大樹上;直到如今,還不見這位老人家的影子。
也許有什麼事耽延未來,你又非趕緊過去不可;否則等有人來打了招呼,就更不好辦了。
” 說時,何玉已把纜索解下,催道:“哥哥,有什麼話,上船再說吧?” 孫同康本就心急,再聽兩小兄弟語氣,越發驚疑。
料知不是善地,再遲必有敵黨尋來;便是這兩小孩也非尋常,敵黨情形必有知聞。
覺着越早開船越妙,且到船上,再行探詢。
聞言不等招呼,口稱多謝,腳一點,便往船頭上縱去。
那漁船本來甚小,少年雖有一身好武功,水面上事卻從未弄慣;又當心虛情急之際,落腳稍重;何氏兄弟恰在此時,連索帶人一齊縱落。
如非何氏弟兄是會家,幾乎将船側轉。
就這樣,還晃了兩晃,才把勢子穩住。
船本随波蕩去,孫同康立在船頭上,見何成正持槳要劃,忽聽答的一聲響,猛又覺臉上中了一下重的。
一摸,乃是一滴水點,不知怎會打的生疼?再定睛一查看,由岸側叢草裡落下一根細長柳枝,正搭向船頭之上,那船便不再順流下淌。
時當汛期,水漲流急,隻見船頭上激起來的浪花,滾滾翻翻,順兩舷兩側往前駛去;那船卻似定在逆流之上,便不再動。
倉促之間,沒看出是何原由。
又見何成,放了木槳,停手欲起;心方覺異,正想問話,忽見何玉笑嘻嘻朝着岸上說道:“你老人家甚時來的? 俺弟兄守了一早,怎未看見?來了不露面,不放船走則甚?” 話未說完,便聽岸上有一老人聲口答道:“呸!你這個小鬼頭,我還沒有給你找到師父呢,先就說鬼話;你後來真沒看見我麼?你哥雖沒見我,後來你和他做鬼臉,已然知道,還要裝腔,以為拿頂高帽子給我戴戴,就沒事了麼?我昨晚為他找人,忙了半夜,就這樣酬謝我麼?” “你兩弟兄,一個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借船這小鬼,越發可惡;既敢惹事,就該有膽子;也不想想,怎麼來的!尋人借船,原不妨事,就沒生着好眼睛;等主人上去,再上也不遲,冒冒失失往上便跳。
我從放完了人家的馬,就來此地,想釣兩條魚來下酒;好容易有魚上鈎,吃他驚跑,如何能與幹休?快對他說,他急我不急,快快賠還我老頭子一尾金色鯉魚,就放這船走,不然休想!” 孫同康循聲注視,見發話那人是個矮老頭兒,站在岸側叢草裡面;手持一根丈許長的柳條,枝梢一端搭向船頭。
那麼柔細柳枝,竟和鋼鈎也似,将船搭住;一任洪波急流沖射,不曾移動分亳。
估量适才臉上挨那一下水點,也是此老所為,不禁大為駭異。
情知遇見異人,因忖口氣,除似有點訛人外,不像是有惡意,也不像是仇敵一黨。
暗觑何氏弟兄,眼望着自己,微笑不言;匆迫之中,隻顧脫身,也未詳審對方語意,忙接口答道:“我實是忙着上路,無心之過,老人家不要見怪。
魚我設法賠還,我用銀子折價如何?” 話才出口,老頭子已由草裡走出,手中柳條一帶,船便傍岸,老頭也款步走上船去。
這一對面,孫同康見老頭,穿著一件半長的黃葛布短衫,足登一雙舊麻鞋,手仍拿着那根柳條;身材奇矮,人也又瘦又幹,清疏疏一部花白胡須,-箸一雙小眼,看不出一點異處。
柳條一去,那船立時順流淌去。
何玉搶過雙槳,微一撥劃,船便橫過,直指對岸,亂流而渡。
孫同康早從身畔取出三兩多散碎銀子,未及開口,何玉側顧笑道:“昨晚俺便給你老釣了兩條鯉魚,足夠斤多重一條;再有孫客人送你的錢,足夠你老人家一醉了吧?” 老頭把小眼一瞪道:“小鬼知道什麼,我還替人取包子呢!能剩多少?” 孫同康方想:人稱自己矮昆侖,已是夠矮的了,那老頭竟比自己還矮,真乃少見。
及聽出老頭意似嫌少,暗忖江湖上異人甚多,何不做個十足人情,随口接道:“老人家如不夠買醉,銀子還有,隻不叫我賠魚好了。
” 老頭怒道:“你當我用柳枝釣魚,是訛你麼?适才眼看釣上,被你驚走,卻是不賠不行。
不信,我先釣一尾,給你這不開眼的娃兒見識見識。
”口說着話,手中柳條往水面一搭;跟着手往上一揚,便有一條長的三尺的黃鳝,随手揚起,懸在空中,不住騰躍,亂掙亂迸,兀自不能脫身。
何玉笑道:“老人家,你釣錯了,是條黃鳝。
” 老頭道:“我隻叫這厮開開眼,我生平最讨厭和蛇一樣的東西,誰耐煩吃它!你釣那兩條魚,留給你娘吃吧,我不要。
前日所說那老友,本已多年不見,昨晚竟會無心相遇;他雖比我還窮,偏有兩個好徒弟供他吃喝;酒吃多少,也有人會鈔。
我要走了。
” 說時,手早撈起,隻一甩,便将黃鳝甩落;那做釣竿的柳條也随手扔掉。
孫同康見這一老一小,都是那麼瘦小枯幹,生相醜怪,神情言動無不滑稽;暗中好笑,早想問姓名來曆,偏插不進口去。
雖聽出老頭有了行意,因船已行至中流,水深浪急,其勢萬無回舟之理。
正以為老頭也是渡往南岸,再行上路,沒有在意,何玉一聽老頭要走,忙把手中雙槳朝乃兄一-,緊跟着,身形微縱,已到船頭,同時口中急喊道: “老人家,你答應的事呢?” 老頭回頭笑道:“這老花子,自從前些年收了一個姓楊的徒弟,不争氣,去往凝碧崖現眼以後,覺着丢人,已然向我服輸;改了脾氣,不要你這樣淘氣小孩子。
”頭兩句話才出口,人早由船頭上,往前一邁步,走向水上,人也沒往下沉落。
那麼大的波浪,竟自從從容容踏着水波,如走平地一般,往來路西北岸橫渡過去。
孫同康見狀,大為驚異,忙喊:“老前輩,請暫留貴步!”說時遲,那時快!何玉一把未将老頭揪住,見人已離船,踏波而去,越發情急,口中急喊:“你老人家,說了不算,那是不行!”聲随人起,腳登船舷,雙手合掌當胸,朝前面略微一伸;身子朝前一探,一個“魚鷹人水”的姿式,便全身刺入洪波之内。
夏汛期中,水色甚清。
何玉年紀隻士二三歲,人又生得瘦小,剌向水内,聲息全無;水性極高,整個身子沒向水面三尺以下。
隻見身子微一屈伸,雙手往
密集如南;僅東方天際霧影中,稀微微現出一痕曙色。
殘月已下林梢,天空中雖然疏落落點綴着數十顆星光,為了宿霧尚未全收,和那欲墜未墜的殘月一樣,全都蒙上了一層灰色的輕紗;随着一月月的淡雲遊移,不時明滅閃動。
光景漸漸昏黃,連東方天邊那點曙色,都落在有無疑似之間。
除卻四邊原野裡的雞聲,此唱彼和,一陣緊一陣,好似告訴人們天快亮了以外,大地依舊是黑沉沉的;比起前半時的朗月疏星,清光遙映,反更顯得幽晦沉悶,簡直看不出什麼亮意。
當地是河南堰師縣城外,共縣城東關約有二十餘裡,距離穎水西北岸,已沒多遠: 兩邊俱是接連不斷的田野丘壟和稻側的水溝,隻當中一條大路。
河南民風勤儉,天雖未明,雞聲初唱,居民十九起身:遠近鄉村中已漸漸有了人聲動作,有的并還隐隐約約透露出兩三點微弱的燈光。
大道上依舊靜蕩蕩地,不見一條人影。
就在這時,忽聽遠遠傳來一陣村犬吠聲,緊跟着又是一陣極緊迫的馬蹄之聲。
由暗影中,飛也似駛來一騎快馬,馬背上,好似一前一後騎着兩個少年。
那馬絕塵而馳,跑得極快,看去神駿非常;可是馬上人一味加緊控縱,對它一點也不加顧恤。
本由遠處飛馳而來,眨眼到達水溝旁邊,一株大白楊樹之下。
前面坐的一個少年,身材較高,忽然朝後低語道:“天快亮了!就是這裡吧。
”話未說完,也不管那馬受得住受不住,倏地一勒馬缰。
那馬受了馬上人的鞭策,由二百裡外趕來,正在翻啼亮掌,忘命一般向前急馳;馬上人的騎術又頗真功夫,正跑在緊急頭上,那禁得這猛力一勒?當時那馬前半身,連頭整個高昂,人立起來;隻剩兩條腿,往後滑退了兩步,才立在地上。
馬頭上的汗,和馬口裡的熱氣融會着,霧一般噴将出來,周身雨淋也似;緊跟着急嘶了兩聲,前蹄方始放落。
馬上人功力也正不弱,随着這突然起落之勢,身子和釘在馬背上一樣;休說失驚滑跌,連往左右歪都不歪。
馬蹄一着地,後一少年也随聲接口答應道:“你說得對,你我各照預計行事;就此分手,嵩山再見吧!”語聲甫歇,人已飛身下馬。
前一少年道:“趁此路無行人之際,我打發了這畜生,再來追你。
按說不久便可追上,可是今天形勢也許厲害,前途難料。
你不必說,我更是個熟臉;身家在此,事須慎秘,最好暫時各走各的,到了嵩山再見不遲。
不必等我,免得彼此延誤,轉生枝節,我走了。
”說罷,一拎辔頭,回馬便跑出半裡多路;再一轉側,徑往斜刺裡山腸小路上駛去,眨眨眼巳無蹤迹。
後一少年極目四望,已看不見前人的鞭絲身影。
正待上路,忽然一陣大風過處,眼前倏地一亮。
回頭一看,就二人分手說話的工夫,大地已然霧散煙消,浮雲盡掃;金光萬道的一輪皎日,也自地平線上升起。
仰視天空,青湛湛的,除卻隐現青昱中幾點晨星外,萬裡長空,一碧無際,更見不到絲毫雲翳;同時遠近村落中,炊煙縷縷,搖曳飄光,農人牛馬也自紛紛出動。
原來天色本也不算甚早,隻為黎明前起了一陣子霧,所以天色陰暗。
後來風起,晨霧一消,少年伫望征騎,又呆立了一會,自然晴空畢現了。
少年方覺今日天氣真好,猛又想起:昨夜虎穴飛身,此時還不能說是脫離險境:昨夜逃時,又盜了仇敵的千裡名駒,如被發覺,怎肯幹休? 聽說附近洛陽、偃師一帶,到處布有敵人的黨羽門徒,這些敵黨全部眼生。
那馬騎時,因在夜間,僥幸沿途不曾被人發現,此時又被良友騎去;誘敵入迷,雖占了幾層便宜,畢竟仍以早到地頭為是。
念頭一轉,少年立往東南方去路走了下去,一會便到了穎水西北岸。
正待去往渡頭,忽見左側路上轉來數人,都是身材高大,貌相粗野,眉目間隐現兇悍之氣;穿著也都不倫不類;腰間包裹中隐隐凸起,好似藏有兵刀、暗器之類。
少年雖出身世家,入世不深,但人極聰明;又得過名武師的傳授,對江湖道上人的行徑,平日也曾聽師友說過。
打量這夥人,決非善良之輩,弄巧就許是仇人的徒黨;便把身子往側一閃,意欲讓過。
這一夥共是五人,對少年本未理會;經此一讓,内中一個年約四十面有刀瘢的,見少年貌相行徑不似常人,不由得側身回顧盯了兩眼。
又看少年生得猿背鸢肩,英姿飒爽,腳底頗有功夫,以為少年不是土著。
黎明過渡,至少也在當地留了一半日,不問是同道或是過路朋友,都不會不曉得;當地人物規距,隻一投帖,打過招呼早有傳知,怎會未聞說起?看此人又明明是個會家,當下由不得心中起疑;随向同伴低語了幾句,冷笑着往渡口走。
少年見狀,危疑之際,未免怙。
再看前面便是渡頭,因天色剛亮,一般行客商販俱搶頭渡,渡客着實不少,船也快開。
先過去那五大漢,正往船頭走下;内中兩人,各用一雙怪眼瞟着自己,又正在交頭接耳,頗似不懷善意。
情知不是好相識,如在平日,自負一身武功,也還不怕;無如昨晚剛惹了一場亂子,路上良友再三告誡;說對頭黨徒衆多,厲害非常,不得不加一番小心。
暗忖船已滿載,何必與之同渡?來時曾見上流頭柳陰之下,有一小舟,何不去往那裡覓船另渡,省得和咋日一樣惹事嘔氣?念頭一轉,便把腳步止住。
船家本因客已上完,急于開走;再見少年不似要過渡的神氣,将篙一點,船便離岸。
少年遙觑五大漢,面帶疑詫之容,互相交頭接耳,越料不懷好意;當下故作不知,依然徐步前行;等船走遠,忙由近側樹林中繞出,往上流頭走去。
到後一看,那船是隻小漁舟,停在一株柳陰之下;柔條毵,低可拂水。
樹側低泊舟處,有一片小空地,遍地雜草、野麻之類,高幾及肩。
孤舟斜橫,空無一人;水面又寬,無法飛越。
少年方悔适才平白小心過甚,引起歹人疑念,并還錯過渡頭;等他回頭,不知要候到幾時?适才又見船到中途,五大漢曾向船人耳語,分明蹤迹已露;便回來得快,還須防他暗算;來路又心正愁急無計,忽聽頭上叭的一聲。
少年疑有變故發生,忙往左側閃避,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小團泥塊。
不知何故,會在空中互撞擊成粉碎?沙土四下飛濺,雨雹也似散落下來,卻不見半個人影。
心中奇怪,正在四下巡視,觀察來曆。
忽聽頭上有人喝道:“俺爹走時,不叫你惹事;這客人又沒見他怎的,為何與他作鬧?” 少年尋聲注視,原來高柳之上,卧着一個短衣赤足、年約十五六歲的小孩。
那株柳樹,粗約四五抱,高約五丈,枝條甚是繁茂。
小孩用高枝上面柔條,結了兩個圈兒,分套頭腳;身體筆直,橫卧其中,秋千也似将人懸起。
離地既高,又有繁枝密條遮蔭。
,少年初到,隻顧尋覓渡船,所以不曾發現。
行家眼裡,一看便知是輕功中的“仙人擔”,并還加上勁功中“鐵闆橋”的身法。
最難得的是用這麼細纖柔弱的柳條将人懸起,不特身子筆挺,竟能側轉頭來,朝着對崖大聲數說。
不是軟硬功夫有了極深根柢,怎能到此境地!少年心中驚奇,方欲開口詢問,同時猛又聽着對崖另一小孩接口道:“哥哥,俺疑心他是昨晚那位老人家說的那話兒,怕要搗鬼呢,特意試他一試,如今知道是看錯了。
俺爹回來,不要告訴,省俺挨罵。
” 少年再循聲一看,原來離岸兩丈遠近,有一土崖;崖前也是草樹叢生,另外立着三四塊石頭。
知道當地穴洞而居的人家很多,這兩小孩既在這裡,必與那船有關;就使不是他所有,也可以托他們領尋船主。
心念才動,便見一條小人影子,由一塊七六尺高的天然石山後竄将起來。
身法甚快,隻一兩縱,便到樹下;緊接着又聽呼的一聲,柳影微閃處,樹上小孩也自飛落。
少年見兩小兄弟俱似得過高明傳授,本就愛才;又當事急用人之際,說話甚是謙和,沒等兩小兄弟說話,便先笑問道:“二位弟台,年紀輕輕,竟有這好武功,請問貴姓?” 小的一個方要開口,給大的一個止住,搶先答道:“俺兄弟二人,一叫何成,一叫何玉。
客人你隻誇講俺,你的功夫也不錯呀!你貴姓?” 兩下這一對面,少年更看出何氏兄弟,二目神光飽滿,面有英悍之氣;與尋常頑童迥乎不同,越發添了喜愛。
聽問貴姓,不知不覺脫口答道:“我叫孫同康,那有什麼功夫?”話才脫口,猛想起昨遇敵人,尚且未露行藏,如今尚在敵人勢力圈内,怎倒對兩個初會小孩,吐出真名?話出如風,無法再改,方悔粗心大意。
那知何氏兄弟,早在他未來之前,看出一點形迹,本就惺惺相惜。
少年人多喜奉承,孫同康人既謙和,又恭維二小的武功,越發心喜;再聽說出名姓,何玉忙搶道:“你不必客氣,俺弟兄當你由渡頭繞到這裡來時,早看出幾分了。
實不相瞞,俺剛才發那泥丸,并不是打你;不過看你來路、身法那快,武功必好,想試試你眼力。
俺哥看錯,當我有心尋事,也發泥丸将它打落。
不想你人真好,一點也不小看人。
你适才東張西望,可是想借這船渡你過去嗎?” 孫同康還未答話,何成接口攔道:“你怎又多事,忘記爹爹走時所說的話麼?”何玉把怪眼一翻,答道:“哥哥你怕多事麼?你怕,俺不怕,何況還有那位老人家,他喜歡俺,肯幫忙呢。
”同時,又朝乃兄使一個眼色,将小嘴往樹側一努。
何成似未理會,正色答道:“孫客人,這隻小船實是俺家的,俺爹雖不在家,俺弟兄均知一點水性,也能作主。
送你過渡不難,隻為俺看你來時,在往渡口的路上,好似犯了人家規矩;再不,便是這夥人要和你作對。
俺弟兄也非怕事,無奈俺爹隐居在此,本就有惡人想尋俺爹晦氣,如何再和地頭蛇作對?” “照說不能渡你,一則你這人很好;二則俺爹不在家,俺兄弟年輕,有點推托。
這都不說,俺們還有一位大靠山,有了他在,什麼大亂子也不怕。
可惜他老人家原說今早來的,天還沒亮,俺便守在這大樹上;直到如今,還不見這位老人家的影子。
也許有什麼事耽延未來,你又非趕緊過去不可;否則等有人來打了招呼,就更不好辦了。
” 說時,何玉已把纜索解下,催道:“哥哥,有什麼話,上船再說吧?” 孫同康本就心急,再聽兩小兄弟語氣,越發驚疑。
料知不是善地,再遲必有敵黨尋來;便是這兩小孩也非尋常,敵黨情形必有知聞。
覺着越早開船越妙,且到船上,再行探詢。
聞言不等招呼,口稱多謝,腳一點,便往船頭上縱去。
那漁船本來甚小,少年雖有一身好武功,水面上事卻從未弄慣;又當心虛情急之際,落腳稍重;何氏兄弟恰在此時,連索帶人一齊縱落。
如非何氏弟兄是會家,幾乎将船側轉。
就這樣,還晃了兩晃,才把勢子穩住。
船本随波蕩去,孫同康立在船頭上,見何成正持槳要劃,忽聽答的一聲響,猛又覺臉上中了一下重的。
一摸,乃是一滴水點,不知怎會打的生疼?再定睛一查看,由岸側叢草裡落下一根細長柳枝,正搭向船頭之上,那船便不再順流下淌。
時當汛期,水漲流急,隻見船頭上激起來的浪花,滾滾翻翻,順兩舷兩側往前駛去;那船卻似定在逆流之上,便不再動。
倉促之間,沒看出是何原由。
又見何成,放了木槳,停手欲起;心方覺異,正想問話,忽見何玉笑嘻嘻朝着岸上說道:“你老人家甚時來的? 俺弟兄守了一早,怎未看見?來了不露面,不放船走則甚?” 話未說完,便聽岸上有一老人聲口答道:“呸!你這個小鬼頭,我還沒有給你找到師父呢,先就說鬼話;你後來真沒看見我麼?你哥雖沒見我,後來你和他做鬼臉,已然知道,還要裝腔,以為拿頂高帽子給我戴戴,就沒事了麼?我昨晚為他找人,忙了半夜,就這樣酬謝我麼?” “你兩弟兄,一個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借船這小鬼,越發可惡;既敢惹事,就該有膽子;也不想想,怎麼來的!尋人借船,原不妨事,就沒生着好眼睛;等主人上去,再上也不遲,冒冒失失往上便跳。
我從放完了人家的馬,就來此地,想釣兩條魚來下酒;好容易有魚上鈎,吃他驚跑,如何能與幹休?快對他說,他急我不急,快快賠還我老頭子一尾金色鯉魚,就放這船走,不然休想!” 孫同康循聲注視,見發話那人是個矮老頭兒,站在岸側叢草裡面;手持一根丈許長的柳條,枝梢一端搭向船頭。
那麼柔細柳枝,竟和鋼鈎也似,将船搭住;一任洪波急流沖射,不曾移動分亳。
估量适才臉上挨那一下水點,也是此老所為,不禁大為駭異。
情知遇見異人,因忖口氣,除似有點訛人外,不像是有惡意,也不像是仇敵一黨。
暗觑何氏弟兄,眼望着自己,微笑不言;匆迫之中,隻顧脫身,也未詳審對方語意,忙接口答道:“我實是忙着上路,無心之過,老人家不要見怪。
魚我設法賠還,我用銀子折價如何?” 話才出口,老頭子已由草裡走出,手中柳條一帶,船便傍岸,老頭也款步走上船去。
這一對面,孫同康見老頭,穿著一件半長的黃葛布短衫,足登一雙舊麻鞋,手仍拿着那根柳條;身材奇矮,人也又瘦又幹,清疏疏一部花白胡須,-箸一雙小眼,看不出一點異處。
柳條一去,那船立時順流淌去。
何玉搶過雙槳,微一撥劃,船便橫過,直指對岸,亂流而渡。
孫同康早從身畔取出三兩多散碎銀子,未及開口,何玉側顧笑道:“昨晚俺便給你老釣了兩條鯉魚,足夠斤多重一條;再有孫客人送你的錢,足夠你老人家一醉了吧?” 老頭把小眼一瞪道:“小鬼知道什麼,我還替人取包子呢!能剩多少?” 孫同康方想:人稱自己矮昆侖,已是夠矮的了,那老頭竟比自己還矮,真乃少見。
及聽出老頭意似嫌少,暗忖江湖上異人甚多,何不做個十足人情,随口接道:“老人家如不夠買醉,銀子還有,隻不叫我賠魚好了。
” 老頭怒道:“你當我用柳枝釣魚,是訛你麼?适才眼看釣上,被你驚走,卻是不賠不行。
不信,我先釣一尾,給你這不開眼的娃兒見識見識。
”口說着話,手中柳條往水面一搭;跟着手往上一揚,便有一條長的三尺的黃鳝,随手揚起,懸在空中,不住騰躍,亂掙亂迸,兀自不能脫身。
何玉笑道:“老人家,你釣錯了,是條黃鳝。
” 老頭道:“我隻叫這厮開開眼,我生平最讨厭和蛇一樣的東西,誰耐煩吃它!你釣那兩條魚,留給你娘吃吧,我不要。
前日所說那老友,本已多年不見,昨晚竟會無心相遇;他雖比我還窮,偏有兩個好徒弟供他吃喝;酒吃多少,也有人會鈔。
我要走了。
” 說時,手早撈起,隻一甩,便将黃鳝甩落;那做釣竿的柳條也随手扔掉。
孫同康見這一老一小,都是那麼瘦小枯幹,生相醜怪,神情言動無不滑稽;暗中好笑,早想問姓名來曆,偏插不進口去。
雖聽出老頭有了行意,因船已行至中流,水深浪急,其勢萬無回舟之理。
正以為老頭也是渡往南岸,再行上路,沒有在意,何玉一聽老頭要走,忙把手中雙槳朝乃兄一-,緊跟着,身形微縱,已到船頭,同時口中急喊道: “老人家,你答應的事呢?” 老頭回頭笑道:“這老花子,自從前些年收了一個姓楊的徒弟,不争氣,去往凝碧崖現眼以後,覺着丢人,已然向我服輸;改了脾氣,不要你這樣淘氣小孩子。
”頭兩句話才出口,人早由船頭上,往前一邁步,走向水上,人也沒往下沉落。
那麼大的波浪,竟自從從容容踏着水波,如走平地一般,往來路西北岸橫渡過去。
孫同康見狀,大為驚異,忙喊:“老前輩,請暫留貴步!”說時遲,那時快!何玉一把未将老頭揪住,見人已離船,踏波而去,越發情急,口中急喊:“你老人家,說了不算,那是不行!”聲随人起,腳登船舷,雙手合掌當胸,朝前面略微一伸;身子朝前一探,一個“魚鷹人水”的姿式,便全身刺入洪波之内。
夏汛期中,水色甚清。
何玉年紀隻士二三歲,人又生得瘦小,剌向水内,聲息全無;水性極高,整個身子沒向水面三尺以下。
隻見身子微一屈伸,雙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