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花幕先生
關燈
小
中
大
劉思亥被圍時,洪定國一部正悄然撤退,遠處殺聲尚聞,可說與匈奴人擦肩而過。
艾生是他用慣的參将,從多峰一直追随至塞外,為人心腸軟,催馬上前低聲問道:世子爺,被圍的是涼州兵馬,我們不救,如何向涼王交待。
有什麼可交待的?自有震北軍接應他。
洪定國道,這個劉思亥與姜放沆瀣一氣,不把涼王的旨意放在眼裡,隻知道耗盡涼州兵力,難道要洪州子弟陪着他們送命不成? 話雖如此艾生喃喃道,見洪定國目光轉來,便不敢再勸。
回至洪州大營,李呈等候多時,疾步上前挽住洪定國的缰繩,問道:世子爺沒傷着吧。
沒有。
洪定國跳下馬來,今日未曾交戰。
沒有交戰?李呈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幕先生問了幾遍了,請世子爺快過去吧。
是。
洪定國抛下頭盔,整了整铠甲。
洪定國寝帳對面開得似錦的繁花,其中一座帳篷灰蒙蒙不甚起眼,似乎是仆人的住所。
洪定國在帳門前看了看地上的花盆,振作精神入内。
帳中幽香的清涼,讓他不禁放輕了腳步,躬身行禮,又道:怎麼搬進來好些花? 有些花多曬會焦。
簾内的聲音蒼老有度,似乎微微含笑,今日戰況如何? 未遭遇敵軍,不曾交戰。
是嗎? 叮叮咚咚的,是澆花的水聲,洪定國耐心地等着,半晌,那老者才用遍布皺紋的手指隔簾遞出一封信來。
洪定國看了看,笑道:總是懶懶散散的不成話,他這信已晚了。
那老者施施然道:不算太晚,看了便知。
是。
洪定國認真看了兩遍,不敢妄作論斷,聽那老者問如何,才回道:他信中所言若屬實,景儀和杜闵便無勾結之虞。
杜闵回黑州原來出于無奈。
很險了。
那老者道,若無那人夜半出手殺了祝純,隻怕景儀不會死心。
洪定國道:想來是姑母座下的高手。
不是。
那老者斷然道,此人殺人無形,武功極高,卻有見機行事,當機立斷的生殺大權,無論放在何處,都是雄霸一方的豪傑。
信中說,在京畿,這等人物從所未見。
那便是從别處來的。
洪定國受他啟發,道,應當是尾随東王進京的。
正是。
老者語氣中已帶贊許之意,你說會是那路人? 洪定國想了想,寒州黑州一帶能稱得上人物的隻有寒江承運局那衆水匪。
說得不錯。
老者道,吳十六、李雙實,都是十多年前突然冒出來的強人,在那之前,我印象裡江湖上從未有這等人物。
要說是皇帝栽培起來的,真正是牽強附會,不過三年前,宮裡卻派人下過寒州。
處心積慮布了個大局呢。
洪定國道,記得那時下寒州的就是那個小太監辟邪。
此人不除,難免是個後患。
老者哼哼地笑起來,你急什麼?有人比你更着急要這位内廷将軍的命,不過是一兩年間的事罷了。
是。
洪定國躬身道,先生說得是。
如今杜闵已回黑州,先生看他會興兵造反麼? 杜桓父子的反意昭然若揭,太後和景儀不會輕易放他們出寒江。
就是吳十六等江湖人,既然給朝廷做事,定有他們自己的一套。
洪州在少湖的人可按兵不動。
姑母會不會行一招果決簡單的手段?洪定國問。
那老者歎了口氣,那便是她自己的事了。
幕先生、世子爺。
李呈撩開帳簾,急急地道,涼州那處傳來消息,劉思亥戰死了。
戰死了?簾内的老者一怔,今日不是未曾交戰麼? 洪定國緘口不語,那老者喝了一聲,說話! 李呈隻好道:劉思亥被圍,震北軍來援,大多精銳得以脫險,隻是劉思亥中箭身亡。
你知道麼? 幕先生的眼睛似乎在簾後灼灼放光,洪定國吸了口氣,慢吞吞道:知道的。
為什麼不加援手?老者的聲音愈加威嚴。
洪定國擡不起頭來,低聲道:劉思亥與姜放交情太深,放在涼州軍中會對大局不利,既然要除他,和不假匈奴之手。
呵呵呵。
幕先生苦笑起來,傻孩子,你自己又何嘗不是把刀?皇帝将劉思亥戰死的過錯推在你的頭上,令涼州人人都恨你,你卻還在暗道僥幸。
這 幕先生,李呈道,世子爺年輕,犯錯總有補救的法子。
補救的法子?幕先生歎道,必隆明日就到出雲了,你和他商量補救的法子去罷。
涼王必隆到了出雲才知道劉思亥陣亡,大驚之後問明實情,一時茫然坐于馬上,竟忘了悲恸。
迎他入營的烏維見他神色越來越難看,握着馬鞭的手不住顫抖,連忙滾下馬來,抱住必隆的腿,叫道:王爺!息怒,息怒! 息怒?必隆俯下臉來看着他,烏維,你的王爺十幾年前就是由劉護軍扶上戰馬打得第一仗,你的王爺由他從亂軍中背出來逃得性命,你的王爺将幾萬涼州子弟交給他看顧,如同看顧你的王爺一般他抽了口氣,咬起牙來忍住渾身不住的顫抖,片刻後便慢慢平靜。
烏維見他沉思不語,左右看了看,道:王爺 此事不是你說的這般簡單。
必隆道,劉思亥身經百戰,不是這麼容易便死,唯今之計,先會晤了洪家的人再說。
是。
烏維放松了雙臂,王爺明白了就好。
赤胡呢?必隆問,他血戰夕桑有功,我要見他。
赤胡提馬奔過來行禮,必隆見他無恙,道:你辛苦了。
聽說出了個内廷将軍,極是了得 王爺!赤胡卻高叫了一聲,将必隆的話當頭截斷。
你跟着我。
必隆一怔之下回過神來。
赤胡貼着必隆的馬,極快地低語。
必隆垂首聽着,猛然擡起目光,不可能! 赤胡想了想,臣是這麼覺得的。
王爺見他比臣見得多,一切要王爺看過才知道。
必隆仰頭回想,歎道:很久了,那時王妃還在世呢 大将軍姜放接出來了。
烏維因姜放
艾生是他用慣的參将,從多峰一直追随至塞外,為人心腸軟,催馬上前低聲問道:世子爺,被圍的是涼州兵馬,我們不救,如何向涼王交待。
有什麼可交待的?自有震北軍接應他。
洪定國道,這個劉思亥與姜放沆瀣一氣,不把涼王的旨意放在眼裡,隻知道耗盡涼州兵力,難道要洪州子弟陪着他們送命不成? 話雖如此艾生喃喃道,見洪定國目光轉來,便不敢再勸。
回至洪州大營,李呈等候多時,疾步上前挽住洪定國的缰繩,問道:世子爺沒傷着吧。
沒有。
洪定國跳下馬來,今日未曾交戰。
沒有交戰?李呈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幕先生問了幾遍了,請世子爺快過去吧。
是。
洪定國抛下頭盔,整了整铠甲。
洪定國寝帳對面開得似錦的繁花,其中一座帳篷灰蒙蒙不甚起眼,似乎是仆人的住所。
洪定國在帳門前看了看地上的花盆,振作精神入内。
帳中幽香的清涼,讓他不禁放輕了腳步,躬身行禮,又道:怎麼搬進來好些花? 有些花多曬會焦。
簾内的聲音蒼老有度,似乎微微含笑,今日戰況如何? 未遭遇敵軍,不曾交戰。
是嗎? 叮叮咚咚的,是澆花的水聲,洪定國耐心地等着,半晌,那老者才用遍布皺紋的手指隔簾遞出一封信來。
洪定國看了看,笑道:總是懶懶散散的不成話,他這信已晚了。
那老者施施然道:不算太晚,看了便知。
是。
洪定國認真看了兩遍,不敢妄作論斷,聽那老者問如何,才回道:他信中所言若屬實,景儀和杜闵便無勾結之虞。
杜闵回黑州原來出于無奈。
很險了。
那老者道,若無那人夜半出手殺了祝純,隻怕景儀不會死心。
洪定國道:想來是姑母座下的高手。
不是。
那老者斷然道,此人殺人無形,武功極高,卻有見機行事,當機立斷的生殺大權,無論放在何處,都是雄霸一方的豪傑。
信中說,在京畿,這等人物從所未見。
那便是從别處來的。
洪定國受他啟發,道,應當是尾随東王進京的。
正是。
老者語氣中已帶贊許之意,你說會是那路人? 洪定國想了想,寒州黑州一帶能稱得上人物的隻有寒江承運局那衆水匪。
說得不錯。
老者道,吳十六、李雙實,都是十多年前突然冒出來的強人,在那之前,我印象裡江湖上從未有這等人物。
要說是皇帝栽培起來的,真正是牽強附會,不過三年前,宮裡卻派人下過寒州。
處心積慮布了個大局呢。
洪定國道,記得那時下寒州的就是那個小太監辟邪。
此人不除,難免是個後患。
老者哼哼地笑起來,你急什麼?有人比你更着急要這位内廷将軍的命,不過是一兩年間的事罷了。
是。
洪定國躬身道,先生說得是。
如今杜闵已回黑州,先生看他會興兵造反麼? 杜桓父子的反意昭然若揭,太後和景儀不會輕易放他們出寒江。
就是吳十六等江湖人,既然給朝廷做事,定有他們自己的一套。
洪州在少湖的人可按兵不動。
姑母會不會行一招果決簡單的手段?洪定國問。
那老者歎了口氣,那便是她自己的事了。
幕先生、世子爺。
李呈撩開帳簾,急急地道,涼州那處傳來消息,劉思亥戰死了。
戰死了?簾内的老者一怔,今日不是未曾交戰麼? 洪定國緘口不語,那老者喝了一聲,說話! 李呈隻好道:劉思亥被圍,震北軍來援,大多精銳得以脫險,隻是劉思亥中箭身亡。
你知道麼? 幕先生的眼睛似乎在簾後灼灼放光,洪定國吸了口氣,慢吞吞道:知道的。
為什麼不加援手?老者的聲音愈加威嚴。
洪定國擡不起頭來,低聲道:劉思亥與姜放交情太深,放在涼州軍中會對大局不利,既然要除他,和不假匈奴之手。
呵呵呵。
幕先生苦笑起來,傻孩子,你自己又何嘗不是把刀?皇帝将劉思亥戰死的過錯推在你的頭上,令涼州人人都恨你,你卻還在暗道僥幸。
這 幕先生,李呈道,世子爺年輕,犯錯總有補救的法子。
補救的法子?幕先生歎道,必隆明日就到出雲了,你和他商量補救的法子去罷。
涼王必隆到了出雲才知道劉思亥陣亡,大驚之後問明實情,一時茫然坐于馬上,竟忘了悲恸。
迎他入營的烏維見他神色越來越難看,握着馬鞭的手不住顫抖,連忙滾下馬來,抱住必隆的腿,叫道:王爺!息怒,息怒! 息怒?必隆俯下臉來看着他,烏維,你的王爺十幾年前就是由劉護軍扶上戰馬打得第一仗,你的王爺由他從亂軍中背出來逃得性命,你的王爺将幾萬涼州子弟交給他看顧,如同看顧你的王爺一般他抽了口氣,咬起牙來忍住渾身不住的顫抖,片刻後便慢慢平靜。
烏維見他沉思不語,左右看了看,道:王爺 此事不是你說的這般簡單。
必隆道,劉思亥身經百戰,不是這麼容易便死,唯今之計,先會晤了洪家的人再說。
是。
烏維放松了雙臂,王爺明白了就好。
赤胡呢?必隆問,他血戰夕桑有功,我要見他。
赤胡提馬奔過來行禮,必隆見他無恙,道:你辛苦了。
聽說出了個内廷将軍,極是了得 王爺!赤胡卻高叫了一聲,将必隆的話當頭截斷。
你跟着我。
必隆一怔之下回過神來。
赤胡貼着必隆的馬,極快地低語。
必隆垂首聽着,猛然擡起目光,不可能! 赤胡想了想,臣是這麼覺得的。
王爺見他比臣見得多,一切要王爺看過才知道。
必隆仰頭回想,歎道:很久了,那時王妃還在世呢 大将軍姜放接出來了。
烏維因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