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聽時

關燈
六月初六啟程那日的一早,普聖庵的住持老尼姑卻送來了段太妃的一件包袱,說的明白是給明珠姑娘的。

    明珠攜至船上,打開看時,才知是大理公主親筆所書的繡經,其中夾注的都是父親宋别的筆迹,想來是當年的肅海小公爺新婚甚笃,軍事政務之餘,隻與嬌妻鑽研女紅為樂,興緻昂然地要将肅海公府老封君的奪命針法與皇家獨到的刺繡融為一體,為妻子創出無雙傳世的繡藝來。

    誰知去國離鄉之後,竟以此為生二十載,當真命運弄人了。

     這镌永悠長的愛慕相思終于摒棄,隻怕段太妃在見到女兒的那瞬便了無牽挂心願,這心是死透了,從此決無再見之日明珠苦笑一聲,将繡經鎖入箱中,支開窗向外眺望,隻見空蕩蕩的江面和兩岸黃帷,浩蕩的繁華之下,盡是這般的蕭條無趣。

     太後做什麼呢?明珠問子葙道。

     領着妃子娘娘們看江景,挺高興的樣子。

     那就去慈駕前伺候吧。

     明珠領着子葙步出船艙,慕徐姿迎面過來,悄聲道:姐姐。

     不敢當,明珠施禮,娘娘什麼吩咐? 聽人說姐姐這裡常收到北邊的書信? 明珠笑道:這可冤枉了,宮裡怎麼私遞書信? 也是慕徐姿躊躇一陣,慢慢歎息道,也不知皇上起居是否安樂,車馬是否勞頓。

     禦前自有内臣和太醫們服侍,一天一個折子給太後報平安,皇上怎會有恙?娘娘太過擔憂了。

     慕徐姿搖頭道:隻有皇上身邊的人說了,我才放心。

    姐姐可憐我,就問一聲吧。

     明珠思量着她的話,夜裡窗棂之下提筆,卻無話可說。

     明珠姑娘睡了麼?洪司言在屋外問。

     子葙迎出去道:還沒有,姑姑有事? 忙了一天,沒照顧到明珠姑娘。

    太後主子說了,明珠姑娘這個地方太過吵鬧,特别将水榭掃了出來,姑娘挪那邊去才清靜,不但涼快,整日裡都亮堂堂的,繡花才不傷眼神。

     太後惦記了,那就挪吧。

    明珠看着洪司言已揮手讓小太監搬東西,便命子葙拿着要緊的小箱子,跟着洪司言前行。

    隻覺望野别墅這一帶侍衛太監較之别處都少,知道太後為了方便行事,将自己也支得遠遠的。

     既然來了,就是為了尋個開心。

    洪司言攙住她的手道,姑娘該歇着就歇,人生在世,何必太辛苦了? 是。

    明珠點了點頭。

    連太後也有些快樂的企盼,何況是才二十出頭的自己呢?明珠坐在書案前,看着面前雪白的信箋低頭沉思,咔嚓一聲脆響,手中的筆杆在瞬間的決心中斷成兩截。

     小順子的信還是如影随形地跟到了上江。

    六月八日收到的信裡說到督州的鐵炮已運到軍前,萬歲爺試炮時是何等的勢震山河,有這一件利器定能殺得匈奴人仰馬翻雲雲。

    太後也接到了成親王送來的軍報,消息在上江傳開,人人都面有喜氣,聽戲蕩舟,圍獵巡遊,着實熱鬧輕松了一番。

     太後白天跟着人高興,晚上由明珠和洪司言陪着在月色下乘涼,卻蹙眉道:這也是六月中了,說是均成王帳已然南下,也是該搶渡努西阿河的時機,怎麼匈奴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洪司言對軍務一無所知,轉臉看着明珠。

     女兒也是不懂的,明珠為難道,但想來努西阿河天險難渡,匈奴人也要想個取巧的法子。

     就是這個理。

    太後歎道,皇帝的銮駕還在重關,大軍再往前一裡就多出一裡的軍饷,這是個難處,但這麼僵持着,難保不被人所趁,還是不要掉以輕心才好。

     太後的憂慮确有道理,正是軍前不斷争執躊躇之處。

     均成的王帳六月頭上便距努西阿河渡口三百裡處駐紮,與渡口的前鋒之間是連綿的二十八國聯營,牛馬放牧如常,似乎下定了決心要将戰事拖入秋季。

    如此一來,皇帝倒有些進退兩難的尴尬。

    進,出重關向前,再無官道,護衛糧草的兵力也要大大增加,糧道便幾是用銀子一寸寸鋪起來。

    退,诏告天地,傳谕萬民的親征便成了笑話。

    就算是大軍壓到努西阿河邊,這樣反攻過去,拉開陣勢渡河決戰,死的又是多少人。

    不少大将原先便不贊同皇帝親征,此時抓住機會,力谏皇帝回銮。

    皇帝一時沒有決斷的必要,隻是聽着群臣的争論不動聲色。

     萬歲爺竟這麼沉得住氣。

    吉祥服侍皇帝下來寬衣,口中笑着奉承,大臣們窺不透萬歲爺的心思,倒說了許多實話。

     沒什麼可和他們争的。

    皇帝坐下來喝了口涼茶才道,叫辟邪進來吧。

     吉祥道:他恐怕去了京營裡。

    皇上大概要等一陣。

     那便不等了。

    皇帝站起來道,姜放禀說最近京營操練極緊,朕也去看看。

     他換了便服出帳,吉祥笑道:皇上是想微服私訪了?這麼可走不遠,沒有腰牌不幾步便會讓巡哨攔住。

    奴婢等人更是要請了王旗,才能走動。

     那就大大方方地去。

    皇帝道,拿着王旗,見人再亮出來。

     果然沒行多遠便被巡哨阻攔,吉祥出示王旗,等他們行完軍禮,問道:你們監軍在哪座營裡? 想是在鐵槍營教練槍法,這幾日都熱鬧得很。

     皇帝頓時興緻高漲,帶着吉祥趕去鐵槍營,在營門前亮出身份,喝令不得通報。

    兩人悄悄走入,猛聽營内殺聲大作,潔白的營帳之後,煙塵平地而起。

    皇帝緊趕幾步,繞過營帳,前面兵士圍得水洩不通,竟是擠不過去。

     皇上。

     皇帝回頭,姜放正笑盈盈低聲請安。

     這樣是看不見的。

    姜放牽過馬來道,臣請皇上登高一望。

     皇帝大悅,翻身上馬,越過黑沉沉一片鐵甲,隻見校場之内百多人馬烏黑的江水般卷成兩股激流,兩員大将厮殺其中,見者披糜。

     這是做什麼? 京營官兵職責在拱衛聖駕,操練也當以防守為重,這正在演練敵将沖陣呢。

    那兩人會合,便當破陣。

     吉祥道:難不成隻有兩人沖陣? 姜放大笑,也夠了。

     操練時鐵槍去其槍刃,以白布裹了槍杆,才不緻誤傷同袍。

    饒是如此,東首那員大将的槍勢卻凜冽如鋒,殺到興起之時,将眼前阻擋的木盾牌一擊而碎。

    阻者驚退,觀者大嘩,被那員大将從潰亂人群中透出重圍。

     姜放歎道:這是京營的槍棒教頭黎燦,從不忌諱傷人,真真是無可奈何。

     那西首沖陣的人卻淹沒在身周旋轉不止的人馬中,看不甚清。

     皇帝問道:那又是誰? 突然似深潭漩渦中騰龍出水,重圍正中的槍士猛然崩散,那人持槍獨立,方圓一丈之内除了敗兵伏卧,竟無人再敢近身,烈日之下隻覺這條漆黑鐵甲的人影輝光無限,是皇帝從所未見的威風凜凜。

    這一刻幾十人的重圍固然不足道,就算是千軍萬馬也當在他勃發的威嚴華貴氣象之下俯首。

     皇帝倒抽了一口冷氣,尚在為自己一瞬的自慚形穢訝然不已,那人卻清清朗朗地道:這便唬住你們了麼?戰場之上,你死我活,便是拉扯撕咬,也須要了對方性命。

    換了人再來。

    他伸手摘下頭盔,拂拭臉上的灰塵,皎潔面龐上雙目環顧,更令四周人衆後退不疊。

     原來是辟邪皇帝慢慢微笑。

     姜放大聲喝道:且住。

    聖駕在此。

     校場上的官兵都忙着跪倒行禮。

    辟邪抛下槍,趕在皇帝馬前叩頭。

     起來吧。

    皇帝笑道,朕原本不想打斷你們,就是姜放喝将出來,掃了興。

    他舉目望着原處的黎燦,道:那沖陣的将軍朕沒見過 是。

    奴婢替皇上召鐵槍營遊擊将軍黎燦過來見駕? 叫過來吧。

    皇帝點點頭,似乎意不在此,問了黎燦幾句閑話,忽而道:你的槍法很好,朕雖然是外行,卻也看得明白。

    不知你和辟邪,誰的槍法更高些。

     回禀皇上,黎燦道,臣自幼研習槍法,二十歲後海内未逢對手,在槍法上,可稱中原無敵。

     皇帝大笑,好個傲氣逼人的将軍。

     不過黎燦一本正經地繃着臉,臣若與監軍相争,臣必敗。

     卻是為何? 是氣勢。

    黎燦道,臣在氣勢上先輸了。

     皇帝饒有興趣地相問:這話怎麼說。

     這氣勢之差,就猶如極北蠻夷的兇狠氣焰與之中原浩然沉着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