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禅機迷霧

關燈
長安城外此起彼伏的兵變禍亂,長安帝京内也開始殺機四伏—— 當初,諸王得知宣帝崩殂,楊堅總攬朝政的消息後,一接到诏書,便各自快馬加鞭匆匆趕回京城,倒不似尉遲迥那樣抗诏不歸。

     他們最放心不下的,是朝廷權力中心的帝京。

     五王相繼回到京城後,聞聽尉遲兵變的消息傳來,原本處于伺機觀望狀的幾人,也開始蠢蠢欲動、四下聯絡,密謀尋機誅殺楊堅,奪回輔國大權,歸他們宗室諸王所有。

     想當年,他們曾親眼目曆了因王權而相繼死掉的前朝廢帝,當朝闵帝和明帝,以及因此受到誅連的許多文武大臣。

    後來,目睹高祖武帝潛龍勃發時,又是怎樣誅殺了整整擅政十六年的宇文護老少滿門。

    武帝親政未久,又殺一儆百,斬除了一母胞弟衛王的老少滿門。

     武帝誅殺對手的厲烈無情,對反叛者的斬盡殺絕,着實令他們兄弟諸人驚魂難定。

     他們親眼看見,一個連功勳顯赫、才志過人的齊王都乖乖馴服了,他們這些人,哪裡還敢再對朝政社稷存半點觊觎之心? 及至後來,他們又親眼目睹了原以為性情柔弱的宣帝,竟比他的老子更暴戾驚人:繼位未滿一月便大開殺戒。

    首先以奇計除死了諸王之長的齊王和齊王滿門老幼,甚至罪及到齊王的左右屬将親好。

    緊接着,又依次誅殺了王軌、宇文孝伯、宇文神舉,末了,竟把個齊王一黨的尉遲運活活吓人! 父子兩代對宗室皇親的無情殺戮,使得宇文諸王越發魂飛魄散了。

    因而,當宣帝将他們分别逐出京畿,并一一削除軍權,命其各領屬國時,諸王反倒松了一口氣。

     他們死心踏地享受着份内榮華尊貴。

    隻有安甯,不敢奢望。

     盡管如此,當宇文氏的天下突然落在一個七八歲孩子的頭上,當王權神器竟然被外戚後父的楊堅掌管那時,無論是出于對大周社稷的憂患,還是出于對皇室存亡的威機,他們都是于心不甘的。

     随着尉遲兵變的來勢洶猛,他們覺得時機到了:大周天下是他們的父親太祖宇文泰幾十年間,一刀一劍拿性命掙回來的。

    今日之大周朝柄,不該由外戚的楊堅來輔掌,也不該由皇戚尉遲迥去争搶,而應屬他們兄弟諸王共同掌理! 他們認定:隻要他們宗室諸王殺掉楊堅,奪回朝國大權,一聲号令,尉遲豈敢再動?天下自然會重歸甯靜。

     他們決定,以計誅殺楊堅! 五王之長的趙王宇文招,令人送到相府來一份請帖:大丞相輔佐幼主有功,諸王為表答謝之意,特邀大丞相前往趙王府飲酒款叙并商定先帝葬儀諸事…… 這幾天,伽羅因牽挂楊堅勞累太過,大多時間都待在相府,随時親自服侍和照顧。

    她見到趙王的請貼,不覺頓生疑惑。

    即刻看出,這是一場刀劍叢中擺下的“鴻門宴”。

     伽羅擔心,楊堅此去,必會重蹈宇文護和齊王之覆轍。

    于是,極力阻止楊堅赴宴。

     非常之時,楊堅當然清知兇多吉少。

     然而,他若不赴這個宴,便會顯得自己膽怯有私,亦非英雄作派。

    而且,趙王的女兒千金公主剛剛嫁與突厥大可汗它缽略為妻,為了穩定大局,攏絡結納諸王,楊堅願意冒一冒這個險。

     見伽羅神情憂慮,楊堅安慰道:“伽羅,你說過,既受命于危難,便難免面臨困厄兇險。

    如今尉遲兵變,禍患疊起,為了安撫朝廷,鎮服大局,眼下必須得穩住宗室諸王。

    所以,今天即令是龍潭虎穴,我也得走這一遭!” 伽羅無奈,隻得匆匆趕做了幾十個菜肴,拿屜盒一樣樣地裝好了,又送上一套簇簇新的銀餐具,另搬出幾壇老酒,反複交待楊堅的族弟楊弘,親腹元胄元威兄弟,還有随國府家将李圓通四人,再三囑咐:此去兇險,一是要處處留神,相機行事;二是隻可用自家帶去的酒菜。

     又命幾名武功高強的侍衛,扮做擔挑酒菜和趕車的仆從,衆人一起保護楊堅前往王府。

     趙王見楊堅如約而來,滿臉歡笑地降階出迎,攜楊堅入室之際,卻伸手攔住了楊弘和元胄二人,請他們二位到别屋小飲。

     二人豈聽他的?昂首闊步地跟随楊堅登堂入室,一左一右護立在楊堅身後。

     兩下小叙過後,趙王便令家人上宴。

    這時,楊堅命屬下擡進帶來自家帶的酒菜餐具逐一擺上:“王爺!這幾道菜是賤内特意下廚親手所做,來,請王爺嘗嘗味道如何?”又令随從打開酒壇,指着酒說,“王爺,這是府上珍藏多年的佳釀,我來給王爺斟上。

    ” 酒過三巡,因天氣炎熱,趙王便令左右搬上來從井水裡湃過的涼西瓜,放在楊堅面前的案上。

     趙王拔出身上的佩刀親自切瓜,然後一手握刀、一手遞瓜給楊堅。

     元胄唯恐趙王乘勢行刺,挺身行至座前,正好擋住趙王拿刀的胳臂,口中禀報楊堅道:“相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