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潛龍馭風
關燈
小
中
大
三天後,楊堅遵诏進宮觐見。
此時,宣帝正在重陽閣内乘涼聽曲,聞随國公楊堅奉诏觐見時,便命尉遲熾繁等退下。
雖說暑熱撲面,一踏入重陽閣,頓覺樹蔭四合,涼風習習。
長長的甬道兩旁,持戟荷劍的武士肅然林立。
楊堅神色安詳地穿過武士陣列的林廊,而後趨步跣足來到宣帝歇涼的閣前台下伏地叩拜:“臣叩見太上皇!” “随公,朕已下旨三日,為何直拖延到今天才來見朕?”宣帝沉着臉問。
宣帝雖号稱已經禅位,然而,在群臣面前,依舊以“朕”自稱。
“啟奏太上皇,微臣接旨之後,即刻沐身反省,素齋三日,故而耽至今日方敢仰瞻聖儀。
” “哦?随公果然如此?”雖說朝廷有規矩,自宣帝禅位并号天元太上皇以來,朝臣觐見太上皇須得齋戒三日并沐浴之後方可進見,以示尊崇敬奉。
其實,誰也沒有真的如此做過,就連天元太上皇,仍舊自稱“朕”,稱後宮自己的諸後,一會兒是皇後,一會又成了皇太後。
群臣有時稱他為“陛下”,有時叫太上皇,他也并不介意。
當聞聽随公竟然齋戒三日,沐浴觐見時,宣帝不覺感到有些意外,神情也為之松緩多了。
楊堅奏道:“太上皇,微臣齋戒三日,原是為了在府上躬省自我一番。
微臣自愧治家無方,天元皇太後乃臣之長女,竟不知體諒太上皇萬機之重,病苦之痛,任性頂撞而緻龍體不安,微臣萬分愧疚。
微臣也愧悔内人獨孤氏明知天元太上皇與天元皇太後乃夫妻漚氣,不須人勸也自會消解。
卻闖進宮來貿然打擾聖體。
微臣為之萬分惶恐,感念太上皇不僅不治賤内之罪,反倒诏敕禦醫為賤内診治暑症。
微臣反思躬省,甚感太上皇隆恩浩蕩,越發愧疚微臣的治家不齊,故請太上皇處罰微臣。
” 宣帝看楊堅滿面愧色地叩頭,神情肅重而誠懇。
看來,倒也是真誠愧過,心下不覺松了一口氣。
今天,重陽閣涼爽怡人,宣帝的興緻和心情格外的舒适。
見随國公如此自責,倒令他有些感動了:這麼多年來,随公始終都是自家人啊! 其實,宣帝平靜下來之後,也清知那晚與皇後之間統不過是夫妻鬥嘴罷了。
天元皇後勸說自己,本意多是出于關愛自己,更無半點私心在内,也并非嫉妒自己與别的嫔妃遊樂。
怪隻怪她當時言語過于激烈了些,逼得自己面子上實在下不來,才負氣說了絕情的話。
此事,他以為随公夫婦必然會記恨在心的,今日一見,不僅未有半點怨氣,還如此歉疚惶恐!加上事情已經過去,于是召呼道:“随公與朕原本一家人,不必見外,平身賜坐吧。
” 楊堅謝坐之後,望望四處風拂楊柳說:“今天的天氣真是涼爽怡人。
” 宣帝道:“随公,難得你大熱的天齋戒三日,今天朕這裡正好有剛鎮好的西瓜。
”一面就命左右武士将湃好的西瓜抱進閣來。
一名帶刀侍衛将一個綠油油的大西瓜抱在楊堅面前的案上,抽出佩刀、舉刀便砍。
宣帝冷眼打量楊堅,見他始終舉止端祥、神色自若。
心内越發感歎,怪道朝中許多人都願意與随公交結,也确實是心懷坦蕩,重情重義之人。
一時又思忖,自己的身子越發虛弱了,朝中諸王如狼似虎,尉遲迥叔侄在朝中勢力也過于強大了些,輔佐幼主,治國理政,恐怕還真離不了面前這位幾十年如一日,忠節守誠且始終和自己同仇敵忾的嶽父與他們抗衡才行啊! 想到此,宣帝說:“随公,你覺得這段日子以來,朕的心氣是不是過于浮躁了些?朝中諸臣是不是有什麼怨言啊?” 楊堅忙道:“太上皇天生心性溫良、喜好清淡。
親政以來,萬機繁擾,心急氣躁也不過是疲勞太甚,加上因先帝崩駕,痛急攻心,傷及心脾未曾恢複之故。
諸臣皆清知原委,擔憂陛下尚且不及,哪裡還有怨言?微臣等心内期盼,陛下能多到山林野外走一走,既使身心輕松,也可早日康複。
” 宣帝歎道:“唉!到底是随公啊!果然知我隐痛!朕往年常到嵩山少林寺休養幾日,可是,自從周将軍陣亡後,朕再沒有心思上山了。
” 楊堅歎道:“唉!臣等最感動的就是,太上皇之重情重義!” 宣帝又問:“随國夫人的暑症好些了麼?” 楊堅道:“回太上皇,内人已好多了。
内人托微臣問太上皇好,也托微臣向太上皇謝不責之罪。
” 宣帝揮手一笑:“咳!都是一家人,哪裡來得這麼多虛禮!” 楊堅說:“臣擔心……” 宣帝見他說話吱吱唔唔,“擔心什麼?” 楊堅說:“臣擔心,天元後,是不是像她母親一樣,是因為妒心太重,才與太上皇漚氣的?” 宣帝見說,不禁哂然失笑:“哦?呵呵,往日朕也曾聽說,随國夫人‘愛妒’的話。
說随公因此不敢納妾私寵。
依我看,随公夫人倒是通情達理之人啊?” 楊堅道:“隻要不納妾,通情倒也通情,達理倒也達理。
” 宣帝聞言哈哈大笑起來。
直到此時,君臣之間的氣氛,從一開始劍拔弩張,不覺竟成了眼下翁婿之間輕松閑話了。
若說原來他還對這位嶽父心存有幾分敬畏和疑惑的話,今日與嶽父的一番家常訴說,覺得嶽父倒也誠厚爽直。
隻是,以往從沒有過這樣輕松的交談罷了。
于是,一下子倒覺得比舊日更融洽親近了。
宣帝又說:“随公,不過,朕的天元皇後倒真算得上是一位明禮知義、懿德過人的好皇後了,也從不曾有過什麼妒忌。
這倒應該歸功于随國公和夫人的教導有方……” 宣帝話未落音,忽見楊堅手下的幾個跟從神色倉皇地一頭闖進來,一面納頭見過陛下,一面慌張地說:“随公,夫人在府中突然昏倒……” 楊堅急忙攔住:“無禮!找個郎中看看就是了,沒見陛下在此?” 宣帝也非糊塗之人,心下自然明白,随國夫人一定是挂牽随公,卻也不說透,隻道:“随公,朕今天其實也就是想和随公談談家事,放松心緒一番的,并無要緊,随公先回府照顧夫人去吧,改日朕再召随公進宮。
” 随國府的這一場禍事風波平息之後,朝廷之上,接着又有幾位文武朝臣無端便被心煩意燥、胸腹灼悶的天元或是罷官,或是杖策。
一時,就連四大輔官之首、附馬世家的大前疑尉遲迥也被天元疑惑有意排斥異己,一封诏書将其外放到相州去了。
接着,又把位列四大輔官之末,大後丞的楊堅,代尉遲迥而晉遷為大前疑之職。
一國之主的天元在理政治國、任用朝臣之上如此反複無常,伽羅和楊堅俱有了不祥預感:天元祖宗餘澤漸涸,前世餘德亦蝕盡,隻怕惡孽滿盈,必生奇禍。
兩人既已勘破世事,便開始,眼下無論顧慮伴君如虎之險,還是憂懼王權動蕩之禍,應該仍舊遠離朝廷京畿、外戍一方,方是避禍全身的上上策…… 楊堅邀鄭譯來府上小客廳相商未來。
楊堅與鄭譯抵膝握手,誠心相訴:“賢弟,你我兄弟相知相敬數十載,賢弟面前,勿須諱言:你我效忠周室,可謂備展誠節!然多年以來
此時,宣帝正在重陽閣内乘涼聽曲,聞随國公楊堅奉诏觐見時,便命尉遲熾繁等退下。
雖說暑熱撲面,一踏入重陽閣,頓覺樹蔭四合,涼風習習。
長長的甬道兩旁,持戟荷劍的武士肅然林立。
楊堅神色安詳地穿過武士陣列的林廊,而後趨步跣足來到宣帝歇涼的閣前台下伏地叩拜:“臣叩見太上皇!” “随公,朕已下旨三日,為何直拖延到今天才來見朕?”宣帝沉着臉問。
宣帝雖号稱已經禅位,然而,在群臣面前,依舊以“朕”自稱。
“啟奏太上皇,微臣接旨之後,即刻沐身反省,素齋三日,故而耽至今日方敢仰瞻聖儀。
” “哦?随公果然如此?”雖說朝廷有規矩,自宣帝禅位并号天元太上皇以來,朝臣觐見太上皇須得齋戒三日并沐浴之後方可進見,以示尊崇敬奉。
其實,誰也沒有真的如此做過,就連天元太上皇,仍舊自稱“朕”,稱後宮自己的諸後,一會兒是皇後,一會又成了皇太後。
群臣有時稱他為“陛下”,有時叫太上皇,他也并不介意。
當聞聽随公竟然齋戒三日,沐浴觐見時,宣帝不覺感到有些意外,神情也為之松緩多了。
楊堅奏道:“太上皇,微臣齋戒三日,原是為了在府上躬省自我一番。
微臣自愧治家無方,天元皇太後乃臣之長女,竟不知體諒太上皇萬機之重,病苦之痛,任性頂撞而緻龍體不安,微臣萬分愧疚。
微臣也愧悔内人獨孤氏明知天元太上皇與天元皇太後乃夫妻漚氣,不須人勸也自會消解。
卻闖進宮來貿然打擾聖體。
微臣為之萬分惶恐,感念太上皇不僅不治賤内之罪,反倒诏敕禦醫為賤内診治暑症。
微臣反思躬省,甚感太上皇隆恩浩蕩,越發愧疚微臣的治家不齊,故請太上皇處罰微臣。
” 宣帝看楊堅滿面愧色地叩頭,神情肅重而誠懇。
看來,倒也是真誠愧過,心下不覺松了一口氣。
今天,重陽閣涼爽怡人,宣帝的興緻和心情格外的舒适。
見随國公如此自責,倒令他有些感動了:這麼多年來,随公始終都是自家人啊! 其實,宣帝平靜下來之後,也清知那晚與皇後之間統不過是夫妻鬥嘴罷了。
天元皇後勸說自己,本意多是出于關愛自己,更無半點私心在内,也并非嫉妒自己與别的嫔妃遊樂。
怪隻怪她當時言語過于激烈了些,逼得自己面子上實在下不來,才負氣說了絕情的話。
此事,他以為随公夫婦必然會記恨在心的,今日一見,不僅未有半點怨氣,還如此歉疚惶恐!加上事情已經過去,于是召呼道:“随公與朕原本一家人,不必見外,平身賜坐吧。
” 楊堅謝坐之後,望望四處風拂楊柳說:“今天的天氣真是涼爽怡人。
” 宣帝道:“随公,難得你大熱的天齋戒三日,今天朕這裡正好有剛鎮好的西瓜。
”一面就命左右武士将湃好的西瓜抱進閣來。
一名帶刀侍衛将一個綠油油的大西瓜抱在楊堅面前的案上,抽出佩刀、舉刀便砍。
宣帝冷眼打量楊堅,見他始終舉止端祥、神色自若。
心内越發感歎,怪道朝中許多人都願意與随公交結,也确實是心懷坦蕩,重情重義之人。
一時又思忖,自己的身子越發虛弱了,朝中諸王如狼似虎,尉遲迥叔侄在朝中勢力也過于強大了些,輔佐幼主,治國理政,恐怕還真離不了面前這位幾十年如一日,忠節守誠且始終和自己同仇敵忾的嶽父與他們抗衡才行啊! 想到此,宣帝說:“随公,你覺得這段日子以來,朕的心氣是不是過于浮躁了些?朝中諸臣是不是有什麼怨言啊?” 楊堅忙道:“太上皇天生心性溫良、喜好清淡。
親政以來,萬機繁擾,心急氣躁也不過是疲勞太甚,加上因先帝崩駕,痛急攻心,傷及心脾未曾恢複之故。
諸臣皆清知原委,擔憂陛下尚且不及,哪裡還有怨言?微臣等心内期盼,陛下能多到山林野外走一走,既使身心輕松,也可早日康複。
” 宣帝歎道:“唉!到底是随公啊!果然知我隐痛!朕往年常到嵩山少林寺休養幾日,可是,自從周将軍陣亡後,朕再沒有心思上山了。
” 楊堅歎道:“唉!臣等最感動的就是,太上皇之重情重義!” 宣帝又問:“随國夫人的暑症好些了麼?” 楊堅道:“回太上皇,内人已好多了。
内人托微臣問太上皇好,也托微臣向太上皇謝不責之罪。
” 宣帝揮手一笑:“咳!都是一家人,哪裡來得這麼多虛禮!” 楊堅說:“臣擔心……” 宣帝見他說話吱吱唔唔,“擔心什麼?” 楊堅說:“臣擔心,天元後,是不是像她母親一樣,是因為妒心太重,才與太上皇漚氣的?” 宣帝見說,不禁哂然失笑:“哦?呵呵,往日朕也曾聽說,随國夫人‘愛妒’的話。
說随公因此不敢納妾私寵。
依我看,随公夫人倒是通情達理之人啊?” 楊堅道:“隻要不納妾,通情倒也通情,達理倒也達理。
” 宣帝聞言哈哈大笑起來。
直到此時,君臣之間的氣氛,從一開始劍拔弩張,不覺竟成了眼下翁婿之間輕松閑話了。
若說原來他還對這位嶽父心存有幾分敬畏和疑惑的話,今日與嶽父的一番家常訴說,覺得嶽父倒也誠厚爽直。
隻是,以往從沒有過這樣輕松的交談罷了。
于是,一下子倒覺得比舊日更融洽親近了。
宣帝又說:“随公,不過,朕的天元皇後倒真算得上是一位明禮知義、懿德過人的好皇後了,也從不曾有過什麼妒忌。
這倒應該歸功于随國公和夫人的教導有方……” 宣帝話未落音,忽見楊堅手下的幾個跟從神色倉皇地一頭闖進來,一面納頭見過陛下,一面慌張地說:“随公,夫人在府中突然昏倒……” 楊堅急忙攔住:“無禮!找個郎中看看就是了,沒見陛下在此?” 宣帝也非糊塗之人,心下自然明白,随國夫人一定是挂牽随公,卻也不說透,隻道:“随公,朕今天其實也就是想和随公談談家事,放松心緒一番的,并無要緊,随公先回府照顧夫人去吧,改日朕再召随公進宮。
” 随國府的這一場禍事風波平息之後,朝廷之上,接着又有幾位文武朝臣無端便被心煩意燥、胸腹灼悶的天元或是罷官,或是杖策。
一時,就連四大輔官之首、附馬世家的大前疑尉遲迥也被天元疑惑有意排斥異己,一封诏書将其外放到相州去了。
接着,又把位列四大輔官之末,大後丞的楊堅,代尉遲迥而晉遷為大前疑之職。
一國之主的天元在理政治國、任用朝臣之上如此反複無常,伽羅和楊堅俱有了不祥預感:天元祖宗餘澤漸涸,前世餘德亦蝕盡,隻怕惡孽滿盈,必生奇禍。
兩人既已勘破世事,便開始,眼下無論顧慮伴君如虎之險,還是憂懼王權動蕩之禍,應該仍舊遠離朝廷京畿、外戍一方,方是避禍全身的上上策…… 楊堅邀鄭譯來府上小客廳相商未來。
楊堅與鄭譯抵膝握手,誠心相訴:“賢弟,你我兄弟相知相敬數十載,賢弟面前,勿須諱言:你我效忠周室,可謂備展誠節!然多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