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蛟崩駕

關燈
伽羅離開少室山半個月後,因武帝一心要舉國發兵,平定僞齊,派人诏敕太子回宮。

     太子見自己身心已經清爽,清知國事重要,不敢再在山上久留,便随父皇派來的儀仗返回帝宮。

     伽羅聞訊後,不覺合十持号:“阿彌陀佛!” 通過太子出走卻被陛下接回宮中一事,伽羅看出來了,其實,陛下對他這個兒子竟是至愛深沉的。

    雖說對他過于苛責嚴厲了些,卻也是為了造就他而已。

     她放下心來:隻要太子不犯陛下的大忌,陛下是決不會廢掉這個太子的。

     這幾年裡,武帝連續南征北伐,看陣勢,必欲在三五年内一舉完成一統南北的帝王大業。

     夫君楊堅也開始在陛下诏敕的伐國之戰中屢建功勳。

    在伐齊之戰中,一向熟悉水兵的楊堅,率三萬水師,大破齊師于河橋,又與宇文憲聯手攻克了壁壘森嚴的冀州。

    後來的征伐之中,雖比不上齊王的戰績顯赫,然而在諸路大軍當中,卻也算得功勳卓然了。

     每次凱旋,朝廷總會格外晉封和賞賜有功武将。

    然而,伽羅卻發覺,自從太子妃迎入東宮之後,陛下雖對楊堅常有大量的金銀财帛重賞,卻始終未有什麼官職的晉遷。

     看來,不管往日齊王和王軌等人在陛下面前的那一番“反相”之說,陛下信還是不信,但是,對于太子嶽父的楊堅,陛下明顯是有了防範的。

     他是在有意遏制楊堅的權力晉升。

     好在楊堅父子兩代素有忠義守誠的美名,又一直遠戍邊地。

    而且,楊堅的二弟此番也在東征伐齊之戰中陣亡。

    所以,雖說有人始終盯着楊堅不放松,陛下卻也并沒有聽信他人谄言。

     王權動蕩,前車之鑒,刀光劍影下整整韬晦十三載的武帝,其實已養成了對以任何人都懷有設防之心的禀性。

     特别是衛王之亂後,武帝對朝廷中三公重臣、皇室諸王和元勳功臣的提防更加嚴密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頻繁分割和頻繁調任太師、大冢宰、大司馬、大都督,各州總管也開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相繼換防調任,有的人剛剛到任,立足未穩,便被再次調任。

     太子的孱弱,使得陛下越發不敢掉以輕心了。

     他決不能再使大周國未來的國主重蹈自己和兩位皇兄的覆轍…… 而最容易接近權力中心的,最能擅政甚至替代的兩類人,恰恰正是外戚和諸王。

     伽羅敏感地意識到了性情越來越充滿疑忌的當今陛下。

     而往日對災難的憂患和驚懼,重新襲上伽羅心頭——所謂陛下親家,太子嶽父的尊貴身份,背後所潛伏着的,必然是兇多吉少,禍大于福…… 伽羅正值滿心憂患之時,女兒麗華突然告訴伽羅:她已懷有身孕了。

     驚喜過後,伽羅即刻便預感到了:與這個喜訊相伴而來的,竟是更大的擔憂:太子妃一旦生有嫡子,武帝對楊堅的設防和嫌疑,必會越加嚴密。

     嫡庶之争,曆來是引發皇權動變、社稷動蕩甚至易姓的最大隐患。

     一夜的苦思冥想,伽羅終于得了一計! 如此,不管後宮和朝廷将來發生什麼動變,都不會威脅到女兒的至尊之位。

    同時,也可保全夫君和随國府老少滿門平安無虞…… 麗華被迎娶東宮之後,伽羅便從麗華口中得知,自己在東宮遇到的那位懷孕侍妾原是當年江陵之戰後淪為奴隸的,名叫朱滿月。

     伽羅驟然記起了:十幾年前江陵大捷後,十萬江陵男女老少被押回長安,她和幾位太學同窗們在太學門外遇見的那母女二人,那小女孩正是叫朱滿月! 聽麗華說,她和她母親被押回長安後,一同發到太師宇文泰的府上做奴婢。

    長大之後被李妃留在太子屋裡服侍鞋襪。

    與太子偶爾有私,不想竟然有孕,并于麗華入宮之前就産下了太子的長子、陛下的皇長孫。

     如果這個朱滿月正是當年那個小女孩兒的話,還真想不到她日後竟有如此造化。

     伽羅思量,趁麗華眼下尚未生育,若能先把朱滿月的兒子宇文衍收做麗華的嗣子,打小在身邊親自哺育,将來孩子長大以後,自然會與麗華有母子之情。

    如此,不管麗華是否誕下嫡子,也不管将來朝廷後宮的嫡庶嗣襲怎麼定奪,無論是于麗華本人還是随國府老少滿門,都是有益無害的。

     麗華也以為母親所慮有理。

     當麗華奉母親之命詢問朱滿月,還記不記得十幾年前她們母女剛到長安那天,有人曾給她們母女送上熱湯,并把自己身上的羔毛裲裆披在她身上禦寒的事時,朱滿月當即就明白了:面前這位太子妃,應該正是自己惦記了整整十幾年的那位獨孤恩人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