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紫蕊夫人
關燈
小
中
大
客屬僚面前,自稱白衣書生、慕名拜訪……
令堂上的宇文護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前年,伽羅和楊堅嫁到達奚武家的三妹一起,促成了宇文護愛妾紫蕊夫人的女兒與達奚武小兒子的婚事後,獲知紫蕊夫人平生最喜歡绮羅新裝和各樣首飾,最喜歡的一樣事就是在宇文護面前試穿新裝,便和府中司繡一起,親自動手設計,翻着花樣,換一季節時,便會做上一件式樣新奇繡工精美,鑲嵌有珠寶的錦绮裙襦繡帔之類,送給紫蕊夫人,每每都令紫蕊驚喜望外。
起初,宇文護發覺自家愛妾紫蕊常在自己面前提及獨孤伽羅的名字,心下不免有些戒心。
後來聽愛妾紫蕊說,原來,獨孤伽羅有心攀求自己,是想等到楊堅服侍母親痊愈複職那時,請太師關照一下楊堅。
這才放下心來,心下覺得這個獨孤伽羅倒比她大姐識時務、懂事體。
加上他原也有心拉攏楊忠父子,便将此事記在心上了。
已将伽羅視為閨中摯友的紫蕊,得知楊堅竟未納一妾,便問計于伽羅:夫人究竟是如何收服随公的?伽羅微笑不語。
紫蕊不依不饒,偏想知道。
伽羅隻得附在紫蕊耳畔,悄悄說道…… 紫蕊楞了一楞,一時,捧着胸口直笑得前仰後合……” 美人如酒,美人如夢…… 是夜,床上的紫蕊仿如一條歡躍于溪水中的魚兒,恣意快活地遊弋于宇文護的上下左右。
一會兒來了個“虞姬搗練”,一會兒又要宇文護“霸王躍馬”……還有什麼“貂蟬蕩舟”,“呂布挺戟”,宇文護看她嬌喘籲籲、風情萬種的模樣,一時也激情難抑起來,依言而行,幾番回應…… 社稷的艱危,朝廷的複雜,人心的莫測,使處于輔國之位多年的宇文護每日裡焦灼不安,憂心重重…… 而令人賞心悅目的紫蕊夫人既溫柔又妖冶,與美人的翻雲覆雨,使他頓然忘卻了諸多的人間煩惱…… 一夜的銷魂,第二天早朝議政,宇文護仍舊精氣十足…… 楊堅的母親呂氏一病三年,不治而薨。
楊堅哀痛銷損,發送完老母,依制又依制整整在府上守孝三年。
眼見武帝嗣位也有五六年。
當初明帝在位時,宇文護畢竟還歸還了部分朝政于明帝。
如今,諸多原故,宇文護竟始終再不提什麼還政之說了。
朝中形勢如此難料,此時的楊堅在家中也已默默困守了數年。
雖說習武修文頗多感悟,心智也透澈明淨了許多。
然而,眼見三年喪孝也快到期時,他到底有些坐立不安了。
畢竟,一介正當壯年的雄心男兒,豈能僅僅為了保全身家性命而始終這樣蝸居于鬥室之間? 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六年?如此畏首畏尾,待閑白了少年頭,誤了前程功業,即使保全了身心,又果然甘心麼? 可是,“兩姑之間難為婦”,他又當如何效命家國,如何既能建功立業,又不緻遭受無妄之災? 為母親守制即滿時,他召來了高颎,鄭譯,劉昉,皇甫績,韋譽,柳裘等一群好友。
這些朋友,多是當年楊家塾堂的兒時同窗。
楊堅又特意請高颎代自己請來一位名叫來和的才子,到府上赴宴聚議。
來和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氏。
不僅博古通今,更以善相而聞名境内。
他同劉昉、鄭譯、高颎等人一樣,個個滿腹才學,卻一直未逢機遇。
幾年前雖被宇文護引為門客,卻也并不被十分看重,至今也不過混幾兩銀子勉強養家糊口罷了。
因他與高颎和鄭譯頗有交情,不久前,楊堅從高颎那裡聽說來和的母親病殁,清知來和家境不好,便命伽羅随高颎、鄭譯一起,親赴來和家中吊唁,并奉上白金百兩,米谷二百斛,白酒十甕,布帛各二十匹的喪儀并慰問的書信一封,另派府兵三十人到來和府上,幫忙料理雜事。
平素,來和與楊堅并無交往。
關緊之機竟能雪裡送炭,來和心下實在感動。
即令是自己全力效命的宇文護,也不過隻是依照慣例派人送來了五十兩喪儀而已。
來和深深銘記此恩,一直想找個機會到随國府來親謝一番的。
接到楊堅邀他到府上聚談的請貼,匆匆攜了幾樣果點禮物來到随國府。
到了随國府,越發令來和感動的是:楊堅清知熱喪不久,為了他一人的原故,專門做了一大桌子的素菜。
開宴之際,楊堅望了望衆位親好說,“諸公,因我和來公二人眼下喪服未滿,今天隻能以素食飨客,而且也沒有備酒,隻以各樣的茶湯果點代替,實在委屈諸位了。
” 望着滿桌的素食,在座者心下都明白:這桌子素菜茶點,其實遠比酒肉更要破費,也更精
起初,宇文護發覺自家愛妾紫蕊常在自己面前提及獨孤伽羅的名字,心下不免有些戒心。
後來聽愛妾紫蕊說,原來,獨孤伽羅有心攀求自己,是想等到楊堅服侍母親痊愈複職那時,請太師關照一下楊堅。
這才放下心來,心下覺得這個獨孤伽羅倒比她大姐識時務、懂事體。
加上他原也有心拉攏楊忠父子,便将此事記在心上了。
已将伽羅視為閨中摯友的紫蕊,得知楊堅竟未納一妾,便問計于伽羅:夫人究竟是如何收服随公的?伽羅微笑不語。
紫蕊不依不饒,偏想知道。
伽羅隻得附在紫蕊耳畔,悄悄說道…… 紫蕊楞了一楞,一時,捧着胸口直笑得前仰後合……” 美人如酒,美人如夢…… 是夜,床上的紫蕊仿如一條歡躍于溪水中的魚兒,恣意快活地遊弋于宇文護的上下左右。
一會兒來了個“虞姬搗練”,一會兒又要宇文護“霸王躍馬”……還有什麼“貂蟬蕩舟”,“呂布挺戟”,宇文護看她嬌喘籲籲、風情萬種的模樣,一時也激情難抑起來,依言而行,幾番回應…… 社稷的艱危,朝廷的複雜,人心的莫測,使處于輔國之位多年的宇文護每日裡焦灼不安,憂心重重…… 而令人賞心悅目的紫蕊夫人既溫柔又妖冶,與美人的翻雲覆雨,使他頓然忘卻了諸多的人間煩惱…… 一夜的銷魂,第二天早朝議政,宇文護仍舊精氣十足…… 楊堅的母親呂氏一病三年,不治而薨。
楊堅哀痛銷損,發送完老母,依制又依制整整在府上守孝三年。
眼見武帝嗣位也有五六年。
當初明帝在位時,宇文護畢竟還歸還了部分朝政于明帝。
如今,諸多原故,宇文護竟始終再不提什麼還政之說了。
朝中形勢如此難料,此時的楊堅在家中也已默默困守了數年。
雖說習武修文頗多感悟,心智也透澈明淨了許多。
然而,眼見三年喪孝也快到期時,他到底有些坐立不安了。
畢竟,一介正當壯年的雄心男兒,豈能僅僅為了保全身家性命而始終這樣蝸居于鬥室之間? 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六年?如此畏首畏尾,待閑白了少年頭,誤了前程功業,即使保全了身心,又果然甘心麼? 可是,“兩姑之間難為婦”,他又當如何效命家國,如何既能建功立業,又不緻遭受無妄之災? 為母親守制即滿時,他召來了高颎,鄭譯,劉昉,皇甫績,韋譽,柳裘等一群好友。
這些朋友,多是當年楊家塾堂的兒時同窗。
楊堅又特意請高颎代自己請來一位名叫來和的才子,到府上赴宴聚議。
來和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氏。
不僅博古通今,更以善相而聞名境内。
他同劉昉、鄭譯、高颎等人一樣,個個滿腹才學,卻一直未逢機遇。
幾年前雖被宇文護引為門客,卻也并不被十分看重,至今也不過混幾兩銀子勉強養家糊口罷了。
因他與高颎和鄭譯頗有交情,不久前,楊堅從高颎那裡聽說來和的母親病殁,清知來和家境不好,便命伽羅随高颎、鄭譯一起,親赴來和家中吊唁,并奉上白金百兩,米谷二百斛,白酒十甕,布帛各二十匹的喪儀并慰問的書信一封,另派府兵三十人到來和府上,幫忙料理雜事。
平素,來和與楊堅并無交往。
關緊之機竟能雪裡送炭,來和心下實在感動。
即令是自己全力效命的宇文護,也不過隻是依照慣例派人送來了五十兩喪儀而已。
來和深深銘記此恩,一直想找個機會到随國府來親謝一番的。
接到楊堅邀他到府上聚談的請貼,匆匆攜了幾樣果點禮物來到随國府。
到了随國府,越發令來和感動的是:楊堅清知熱喪不久,為了他一人的原故,專門做了一大桌子的素菜。
開宴之際,楊堅望了望衆位親好說,“諸公,因我和來公二人眼下喪服未滿,今天隻能以素食飨客,而且也沒有備酒,隻以各樣的茶湯果點代替,實在委屈諸位了。
” 望着滿桌的素食,在座者心下都明白:這桌子素菜茶點,其實遠比酒肉更要破費,也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