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權臣弑帝

關燈
宇文護輔政兩年以來,因國祚新立,四方未平,除了對不肯對歸附的異己辣手誅除之外,倒也頗知效法太祖當年,從善如流,賞罰分明,不斷擢拔和重賞文武奇才為自己所用。

    每日裡署理萬機,内交外睦,倒也算得勤勤懇懇。

     隻是,令他漸生煩惱的一件事是:近日以來,總有左右臣僚在他面前提及,請他歸還部分朝政于陛下的奏議。

     不須别人提起,他自己也明白,其實,還政于陛下是遲早遲晚的事。

    陛下已經二十有五,再拖下去,顯然已不是長法了。

     要想永遠不再有還政一慮,除非他宇文護自己登基。

     可是,眼下,他越發覺得,這個政,有些不大好還了。

     他已經感到了騎虎難下之勢! 當初太祖臨終之時,對朝中文武百官一個都不信任,唯獨将朝廷萬機盡付于他一人掌領。

    可見對自己是深信不疑的。

     那時的他,哪裡料到會有今日之勢? 恨隻恨,自己冒着遺臭千年的大惡罪名,廢魏建周,斷滅前朝,扶立堂弟宇文覺為大周國的第一位皇帝。

    誰知,他不僅不知報答自己的功勳,竟然聽信他人離間,勾結大臣,幾番謀圖自家性命! 他是在不得已之下,才廢了老三宇文覺,另立老大宇文毓為帝的。

     立長為嗣,正是為了向朝廷百官證明,他宇文護根本無心觊觎帝位! 然而,令他感覺擔心就是:也許,還政之日,便是自家滅族之時! 他更憎恨那個獨孤皇後! 她原為罪人之後,自己一手扶立他們貴為皇帝和皇後,她同那個老三宇文覺一樣,不僅不知感恩惜福,竟敢私下祭悼罪人獨孤信,并且敢于輕蔑記恨自己! 眼下,就算她人已死,他仍舊還是不能放心:皇後死後,他希望明帝能聽從自己,再冊立一位自己信得過的大臣之女為新後。

    孰知,幾番上表,明帝總是以各種緣由推辭。

     由此可知,明帝仍舊還惦記着那個賤人獨孤金羅。

     這,如何能讓他放心? 還政,還政,近日以來,這兩個字,成了盤踞和纏繞在他心中的一條無法斬除的毒蛇一般,令他坐立不安。

     原來,有些事情一旦拿起來之後,便很難再由得你放下了。

     現在,他真的有些後悔做了這個輔國大臣。

    為了這個輔國大臣,他擔當着諸多惡名,又誅殺了那麼多的兩朝大臣。

    接着,又廢弑了老三宇文覺,扶立了明帝。

    誰知,接着出了一個明皇後! 如今,自己竟如乘在下坡的車辇上一般,已無法刹得住疾馳的車輪,更無法停下來了…… 此時再想抽身,隻怕自家阖府滿門老少,甚至諸多近臣,個個性命難保…… 這,讓他如何敢輕易還政? 宇文護派在宮中的心腹、禦膳大夫李安将明皇後薨天後,明帝的行蹤來去詳細禀報一番:明帝對皇後之死倒也從沒有深究。

    皇後死後,便開始臨幸徐妃等嫔妃寝殿。

    眼下所好不過還是詩詞音樂。

    眼下,又集結了境内八十多位文人儒士,每天于麟趾殿内刊校經史,詩詞歌賦,或與文士們出宮娛遊野獵,一去數日不歸…… 李安還把明帝遊曆故宅甯都府時所賦的一首詩錄下來,奉與宇文護審閱: “玉燭調秋氣,金輿曆舊宮。

    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豐。

    霜潭漬晚菊,寒井落疏桐。

    舉杯延故老,令聞歌大風。

    ” 宇文護看了詩,不覺松了一口氣:“嗯,隻要不私結武将,不嫌忌怨恨于我,吟詩讀書,遊獵娛遊的,倒也不足為慮。

    ” 如此,直到明帝踐位的第三個年頭,宇文護見明帝倒也沒有什麼嫌疑和不滿情緒流露時,這才上表:請求歸還部分朝政與陛下。

     然而,朝廷兵馬大權,以及晉遷和削除三品以上文武大員的職權,仍舊在宇文護手中。

     二十六歲的大周天子、明皇帝宇文毓,終于開始親覽萬機了。

     自歸還部分朝政于明帝之後,宇文護才蓦然發覺:原來,這個老大宇文毓,哪裡是太祖當年所說的“天性柔弱,剛毅不足”! 事實正好相反! 明帝親政後未久,無論是早朝聽政,還是處理諸多朝國政事上,竟是出人意料的明敏果斷。

     署政未幾,便深為百官欽敬和愛戴。

     這個老大,隻不過把自己剛毅的一面隐藏得太深罷了。

    以至于連素有識人之才的太祖都沒有真正識透。

     這不能不令他感到心驚! 明帝親政不久,依例率文武百官迎太白于東方,并校閱巡視六軍于皇家獵場。

     這一天,宇文護第一次見識到了明帝的威儀。

     帝京城外,綠草如茵的浩大獵場上。

     龍旆飄飄,鼓樂齊發,歌聲貫耳: ……神在秋方,帝居四皓。

    允茲金德,裁成萬寶。

    載列笙磬,式陳彜俎。

    靈罔常懷,惟德是與…… 祭罷白帝,大周六軍列陳,旌旗飄揚。

    年輕英俊的大周皇帝宇文毓親擐冑甲、戎裝威雄。

    他騎在一匹高大的棕紅色戰馬之上,扶劍挽辔。

    金甲銀劍于初升的春日朝陽中炫炫耀目,越發顯得威毅神聖。

     将士們親眼目睹大周皇帝陛下的聖容,群情激蕩,三呼萬歲之聲不絕于耳…… 宇文護突然湧出了一股從未過過的、強烈的妒意來! 太師府内,宇文護的臉陰郁得如同風雨欲來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