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禍起蕭牆
關燈
小
中
大
擔心有人會在他崩駕之後踞功邀權,又怕衆心難遂,才使中山公一人輔國。
如今,太師屍骨未寒,爾等便在此圖謀權柄,違逆太師遺囑,到底是何居心?” 于謹一向德高勳重,與趙貴、獨孤信、李虎功位相抵,他此言一出,凜然無私,衆人一時皆默然無語。
賀蘭祥,達奚武,尉遲迥此時也一起來指責叱奴興,李弼一時也從中調和。
于謹望了望衆人,不容置辯的說:“有中山公統理軍國,我等便有所依托。
太師臨終所托,中山公若執意推辭,便是不忠不孝!請萬勿再辭,更請受我等擁拜!” 賀蘭祥,達奚武,尉遲迥,以至一直不作一語,觀察勢頭的李遠、長孫覽、王誼等,見大勢已趨,隻得順勢而行,俱都随于謹一起叩拜,請宇文護輔佐嗣主統領軍國。
獨孤信見殿下禁衛兵士俱由宇文護的人統領,清知再執意不從的話,不僅于事無補,說不定還會有異變滋生,于是便對趙貴等人使了個眼色,趙貴等人見此,隻得一面違心叩拜,一面思量等待時機,再圖翻覆。
此事,暫且算是這般議定了。
然而,宇文護清知,趙貴等人恐怕不會就此罷休的。
他未敢放松戒備,散朝之後,他前往開府将軍宇文盛、宇文丘兄弟府上,鄭重拜道:“二位世叔!自入關以來,二十年間,你們跟從家叔,出生入死勝比手足,也一向視侄兒如親侄。
侄兒以往雖并無參與朝事,然叔父臨終托付,侄兒反複推辭,竟至叔父惱怒,訓斥侄兒說,侄兒并非孤立無援,名義上雖由侄兒一人總攬朝國,其實,如于大人,李大人,還有你們二位世叔,自然都會協助侄兒的。
今日朝議之上,二位世叔也看到了,李大人和于大人對侄兒果然全力推舉。
今侄兒懇請二位世叔,從今往後,對侄兒教誨指點,仍舊一如叔父在世之時。
家國危難之機,諸位世叔的傾力扶持,侄兒沒齒不忘。
将來朝國安定,大業既成,不獨九泉之下的叔父會感激世叔,侄兒也更銘感二位世叔的扶持之恩。
”一面說着,一面竟眼睛濕潤起來。
宇文盛、宇文丘二人從今天的朝議之上,已經看出了宇文護後面其實也有一幫子重臣支撐的。
而且,太師臨終遺托,外人即使不服,恐怕也是回天無力。
又見宇文護如此誠懇,心下感動,兩人俱誠惶誠恐的說:“啊!中山公客氣了!你我雖非同族,卻系同宗。
中山公既是太師所托,便為正統,我等合當全力效命!” 宇文護歎氣道:“二位世叔之言,令侄兒甚是感激。
二位世叔原在趙大人治下,以後的日子,還請二位世叔多多留心,從中寰轉斡旋,勿使内情生亂而緻親痛仇快啊。
” 宇文盛、宇文丘二人以為極是,連連點頭答應。
諸事完畢,轉眼便到了新年上元。
宇文護見朝中局勢稍穩,便惦着叔父宇文泰的遺托,開始召集諸公秘密商讨革魏興周、移踐國祚之事。
沒料到,在興代之事上,朝廷衆位大臣,甚至前朝幾位元姓宗室勳臣,包括五柱國之一的元欣,竟然也踴躍擁贊。
大魏恭帝清知大勢所趨,倒不如謹恭遵命,或可留得一條性命。
于是傳诏天下:魏曆告終,周朝受命。
禅帝位于太師、略陽公宇文覺。
新朝诏命:以李弼為太師、進爵趙國公,以趙貴為太傅、進爵楚國公,獨孤信為太保、進爵衛國公,于謹為大司寇、進爵燕國公,以侯莫陳崇為大司空,進爵梁國公。
以中山公護為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各邑萬戶。
并以甯都公宇文毓,高陽公達奚武,武陽公豆盧甯,小司寇李遠,小司馬賀蘭祥,小宗伯尉遲迥等并晉柱國将軍。
一向從無過人功勳的宇文護,在整個廢魏建周的興代之中,一人當前,立下大功。
因有李弼、于謹等一幫重臣支撐,加之又有廢魏建周的興代之功,新朝未久,宇文護便漸成氣候。
扶立宇文覺踐祚大位不久,宇文護便撺掇皇帝宇文覺,說太祖宇文泰在世時,趙貴和獨孤信曾竭力反對立嫡為嗣,唆使逼令皇帝宇文覺的頒诏:削除獨孤信和趙貴兩人的兵馬實權,僅保留太師太傅的虛職,以示尊崇。
兩人往日柱國屬下的兩大都督、四大開府兵馬,分别由宇文毓、尉遲迥、賀蘭祥三人掌領。
其餘兩位柱國于謹、侯莫陳崇兵權不變,自己的另一位親家,柱國、唐國公李虎夫婦此時俱卧病在床,李虎的嫡子、獨孤信的四女婿李昺領旨侍疾奉孝病榻。
同時,李虎屬
如今,太師屍骨未寒,爾等便在此圖謀權柄,違逆太師遺囑,到底是何居心?” 于謹一向德高勳重,與趙貴、獨孤信、李虎功位相抵,他此言一出,凜然無私,衆人一時皆默然無語。
賀蘭祥,達奚武,尉遲迥此時也一起來指責叱奴興,李弼一時也從中調和。
于謹望了望衆人,不容置辯的說:“有中山公統理軍國,我等便有所依托。
太師臨終所托,中山公若執意推辭,便是不忠不孝!請萬勿再辭,更請受我等擁拜!” 賀蘭祥,達奚武,尉遲迥,以至一直不作一語,觀察勢頭的李遠、長孫覽、王誼等,見大勢已趨,隻得順勢而行,俱都随于謹一起叩拜,請宇文護輔佐嗣主統領軍國。
獨孤信見殿下禁衛兵士俱由宇文護的人統領,清知再執意不從的話,不僅于事無補,說不定還會有異變滋生,于是便對趙貴等人使了個眼色,趙貴等人見此,隻得一面違心叩拜,一面思量等待時機,再圖翻覆。
此事,暫且算是這般議定了。
然而,宇文護清知,趙貴等人恐怕不會就此罷休的。
他未敢放松戒備,散朝之後,他前往開府将軍宇文盛、宇文丘兄弟府上,鄭重拜道:“二位世叔!自入關以來,二十年間,你們跟從家叔,出生入死勝比手足,也一向視侄兒如親侄。
侄兒以往雖并無參與朝事,然叔父臨終托付,侄兒反複推辭,竟至叔父惱怒,訓斥侄兒說,侄兒并非孤立無援,名義上雖由侄兒一人總攬朝國,其實,如于大人,李大人,還有你們二位世叔,自然都會協助侄兒的。
今日朝議之上,二位世叔也看到了,李大人和于大人對侄兒果然全力推舉。
今侄兒懇請二位世叔,從今往後,對侄兒教誨指點,仍舊一如叔父在世之時。
家國危難之機,諸位世叔的傾力扶持,侄兒沒齒不忘。
将來朝國安定,大業既成,不獨九泉之下的叔父會感激世叔,侄兒也更銘感二位世叔的扶持之恩。
”一面說着,一面竟眼睛濕潤起來。
宇文盛、宇文丘二人從今天的朝議之上,已經看出了宇文護後面其實也有一幫子重臣支撐的。
而且,太師臨終遺托,外人即使不服,恐怕也是回天無力。
又見宇文護如此誠懇,心下感動,兩人俱誠惶誠恐的說:“啊!中山公客氣了!你我雖非同族,卻系同宗。
中山公既是太師所托,便為正統,我等合當全力效命!” 宇文護歎氣道:“二位世叔之言,令侄兒甚是感激。
二位世叔原在趙大人治下,以後的日子,還請二位世叔多多留心,從中寰轉斡旋,勿使内情生亂而緻親痛仇快啊。
” 宇文盛、宇文丘二人以為極是,連連點頭答應。
諸事完畢,轉眼便到了新年上元。
宇文護見朝中局勢稍穩,便惦着叔父宇文泰的遺托,開始召集諸公秘密商讨革魏興周、移踐國祚之事。
沒料到,在興代之事上,朝廷衆位大臣,甚至前朝幾位元姓宗室勳臣,包括五柱國之一的元欣,竟然也踴躍擁贊。
大魏恭帝清知大勢所趨,倒不如謹恭遵命,或可留得一條性命。
于是傳诏天下:魏曆告終,周朝受命。
禅帝位于太師、略陽公宇文覺。
新朝诏命:以李弼為太師、進爵趙國公,以趙貴為太傅、進爵楚國公,獨孤信為太保、進爵衛國公,于謹為大司寇、進爵燕國公,以侯莫陳崇為大司空,進爵梁國公。
以中山公護為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各邑萬戶。
并以甯都公宇文毓,高陽公達奚武,武陽公豆盧甯,小司寇李遠,小司馬賀蘭祥,小宗伯尉遲迥等并晉柱國将軍。
一向從無過人功勳的宇文護,在整個廢魏建周的興代之中,一人當前,立下大功。
因有李弼、于謹等一幫重臣支撐,加之又有廢魏建周的興代之功,新朝未久,宇文護便漸成氣候。
扶立宇文覺踐祚大位不久,宇文護便撺掇皇帝宇文覺,說太祖宇文泰在世時,趙貴和獨孤信曾竭力反對立嫡為嗣,唆使逼令皇帝宇文覺的頒诏:削除獨孤信和趙貴兩人的兵馬實權,僅保留太師太傅的虛職,以示尊崇。
兩人往日柱國屬下的兩大都督、四大開府兵馬,分别由宇文毓、尉遲迥、賀蘭祥三人掌領。
其餘兩位柱國于謹、侯莫陳崇兵權不變,自己的另一位親家,柱國、唐國公李虎夫婦此時俱卧病在床,李虎的嫡子、獨孤信的四女婿李昺領旨侍疾奉孝病榻。
同時,李虎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