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關燈
這玩意兒對我能有什麼用?” “把你的名片給我,”肯說道,“我把它夾在信封上,然後一起送到韋塞爾那兒。

    ” 我搖搖頭。

    “我不想這樣做。

    ” “這樣肯定能使他三思而行。

    ” “不,”我說道,“這不是我的行事之道。

    ” 肯聳聳肩。

    “是啊,這樣做也許不頂用。

    即使我們堵住了韋塞爾的臭嘴,日本人也許還會有别的辦法。

    我還是沒能搞清楚,昨天夜裡的那篇報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聽到的僅僅是‘上峰的命令,上峰的命令。

    ’不知是什麼含義,什麼含義都可能。

    ” “一定是什麼人寫的。

    ” “告訴你,我無法了解底細,但是,你知道,日本人對報社有很大影響。

    這不僅僅是指他們所帶來的廣告業務,也不僅僅是指他們在華盛頓的公關機構的不懈鼓噪,更不僅僅是指他們對政界人物以及黨派組織的競選贊助。

    這是指所有這一切都在同時起作用,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别的手段。

    我們不知不覺地中了糖衣炮彈。

    我是說,你也許會參加編輯部舉行的會議,讨論一篇打算發表的文章,但是突然你卻意識到,沒有人想冒犯他們。

    這并非因為這篇報道的正确與否,也并非因為這算不算得上新聞。

    這不是諸如‘我們不能說那件事,否則他們要抽走廣告’的問題。

    這樣針鋒相對的問題比那要微妙得多。

    有時候,我望着我們的編輯人員,我可以猜測到,他們不同意登載某些報道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

    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們害怕什麼。

    但他們确實害怕。

    ” “新聞自由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 “嘿,”肯說道,“現在不是毛頭小夥子說大話的時候。

    你清楚那是怎麼一回事。

    美國的新聞就是人雲亦雲。

    流行的意見是掌權者的意見。

    眼下日本人大權在握,報紙也像往常一樣傳播這些流行的見解。

    這一點也不奇怪。

    隻是你要小心謹慎才好。

    ” “我會小心的。

    ” “要是你打算寄這些照片,就給我打電話。

    千萬别猶豫。

    ” 我想和康納聊聊。

    現在我開始明白,康納為什麼感到擔心,為什麼想盡快結束調查,因為一場精心組織的旁敲側擊的進攻使人不寒而栗。

    一名精幹此道的好手——韋塞爾确實精于此道——會想方設法,日複一日,編出新的故事來,雖然事實上什麼也沒發生。

    你會看到一條标題“大陪審團對警方的罪行猶豫不決”,可實際上大陪審團都還沒有聚會呢。

    可人們日複一日地看到這條标題,就得出了他們自己的結論。

     問題在于,人們總是有辦法編造這樣的故事。

    到這場旁敲側擊的戰鬥結束時,要是你的攻擊對象被認為是無辜的,你還是可以編出一條标題來:“大陪審團未能給警察定罪”,或是“地方檢查官不願起訴受指控的警察”。

    這種标題所起的壞作用跟定罪沒有兩樣。

     你無法對一連幾個星期充滿敵意的宣傳進行反擊。

    每個人都記住了這個指控,卻無人理會指控已撤銷,這就是人們的天性。

    一旦你被起訴,你就很難再恢複正常的形象。

     情況愈來愈使人毛骨悚然,我心裡感到十分不安。

    當我把車駛入南加州大學物理系旁邊的停車場時,我感到自己變得心事重重。

    這時,電話鈴聲又響了起來,是局長助理奧爾森來的電話。

     “彼得。

    ” “是我,長官。

    ” “快10點鐘啦。

    我想,你該來我這兒交出錄像帶了。

    你答應過我的。

    ” “我遇到了麻煩,還沒能複制呢。

    ” “你一直在幹這件事嗎?” “當然喽。

    你問這幹嗎?” “因為從我接到的電話來看,你似乎一直沒有中止調查工作,”吉姆·奧爾森說道,“在過去的一個小時裡,你在一家日本研究所裡問這問那,然後你又詢問了一名為日本研究所幹活的科研人員。

    你還闖進一個日本人舉辦的研讨會。

    對我說實話吧,彼得。

    你這調查到底有沒有結束?” “結束了,”我回答說,“我隻是在設法複制錄像帶。

    ” “别再節外生枝了。

    ”他說道。

     “是的,吉姆。

    ” “為了整個警察局的利益——也為了局裡每個人的利益——我希望這件事已經與我們無關。

    ” “好的,吉姆。

    ” “我不希望事态發展得不可收拾。

    ” “我明白。

    ” “但願你明白,”他說道,“去複制一下,然後立即來這兒。

    ”他挂上了電話。

     我把車停好,便走進了物理系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