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力抗金牌舍生救良友 身填炮口拼死護檀郎
關燈
小
中
大
座,道:“尊大人有何見教?為何要你前來?”
脫不花搖了搖頭,表示并非父親遣來。
雲重更是奇怪,隻見脫不花神色倉皇,沖口說道:“雲大人,你和張丹楓是不是好友?”雲重道:“怎麼?”脫不花道:“如今已敲了四更,隻要天色一亮,張丹楓全家老幼,都要化為飛灰!他的性命如今懸在你的手中,你救他還是不救?”雲重驚駭之極,急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脫不花道:“我父親恨他助你,更怕他回到中華,将來永為瓦刺之患,所以已派兵圍了他的府邸,隻待天色一亮,就要用炮來轟!”雲重道:“我如何可以救他呢?”脫不花道:“立刻到張家去!” 雲重亦是聰明之人,驚惶稍定,心中一想,便知其理,自己是中國的使臣,若然趕到張家,也先正急于與中國媾和,他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開炮。
他要等待天亮動手,那自然也是避免給自己知道。
這一瞬間,雲重心頭有如平靜的海洋突然被風暴激起千重波浪,這一去不但要踏入仇人的家門,而且誤了行程,而這日期又是瓦刺的國王和明朝的“太上皇”與他早約定的了! 脫不花雙睛注定雲重,幾乎急得要流下淚來,忽地顫聲叫道:“你到底救他還是不救?”雲重心中煩亂之極,腦海中陡地閃過張丹楓那豐神潇灑的影子,閃過在自己遇難之時,張丹楓揭開帳幕,笑吟吟地突如而來的神情。
這樣的人,誰能忍心讓他死去? 不待脫不花再問,雲重已蓦然跳起,打開房門高聲叫道:“派兩個人立刻飛趕去瓦刺皇宮,通知黃門官,叫他立即轉達瓦刺國王,說我明天不走!”随從們一擁而進紛紛問道:“怎麼?”雲重道:“你們立刻整裝,随我出發,我要去拜會張宗周!”這時他把誓死不入仇人之門的誓言早已抛之腦後了。
剛才那一陣騷動,澹台鏡明亦已驚起,這時正站在雲重的卧室門前,瞥見一個蒙古少女,臉上帶着笑容,眼角卻持着淚珠,而且還緊緊地握着雲重的手,心中正在莫名其妙,忽聞得雲重說出要去拜會張宗周的話,更是驚詫。
雲重道:“好呀,澹台妹子,你也去!”澹台鏡明心中歡喜無限,無暇再問情由含淚笑道:“是呀,咱們早就該去了!”這時她才和脫不花互相請問姓名。
客棧離皇宮不遠,離張家卻有六七裡路,雲重一行乘着快馬,在深更夜靜沖出街頭,自然引起騷動,但他們打着明朝使者的大紅燈籠,卻也無人敢予攔阻。
雲重為了避免經過皇宮,抄過僻靜的街巷,繞道而行,剛剛轉出葡萄大街,這是瓦刺京城中心的大街,走到盡頭,再轉過西邊,就可望見張宗周的丞相府。
橫街裡突然奔出一騎健馬攔在前面,雲重喝道:“我是大明使者,誰敢攔阻?”馬上人身手矯捷,給雲重的馬頭一沖一個筋鬥翻在地上,仍然端端正正地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一面金牌,朗聲說道:“明朝天子禦旨,請雲大人接诏。
” 雲重吃了一驚,随從上前,把燈籠一照,雲重定晴一看,認出是在土木堡明兵大敗之時被瓦刺軍俘去的大内侍衛之一。
那次皇帝身邊的侍衛,除了戰死與自殺之外,還有四五個人,同皇帝一齊被瓦刺所俘,初時本是分開囚禁,至雲重到來談和之後,瓦刺國王将祈鎮接到皇宮,待以君主之禮,撥了一座宮殿給他居住,這幾個衛士也就被釋放出來,仍然讓他們侍候他們的故主。
用金牌命令大将,乃是中國皇朝的慣例(宋代的嶽飛就是被皇帝一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
祈鎮在目前嚴格來說,實在還是俘虜的身份,他卻仍不忘“祖制”,這金牌自然是借來的了。
祈鎮似乎怕雲重還不相信,金牌之外,尚有诏書,诏上寫着一行草字:“宣使臣雲重進宮朝見。
”金牌加上招書,而且是深夜相召,可以料想,那一定是極緊急的大事,所以才如此鄭重。
雲重把诏書接過一看,那上面還蓋有明朝天子的私章,字迹也确是祈鎮手書,那自然是不會假的。
雲重吃了一驚,不知所措。
現在距離天亮隻有一個時辰,若然去朝見皇上,隻恐時辰一到,張丹楓全家老幼就要在炮火之下化成飛灰!但若不去這不接聖旨的罪名可是非同小可!雲重拿着诏書,躊躇難決,澹台鏡明叫道:“到了張家之後再入宮朝見。
”雲重道:“好就是這樣。
”那捧金牌的衛士仍然跪在馬前,不敢起身,雲重道:“你回去禀告皇上吧,明早暫不動身,最遲午間,我一定進宮朝見。
”那衛士仍然直挺挺的跪着,不肯拿回金牌。
忽聽得後面馬鈴之聲急促地響,又是一騎駿馬奔了上來,馬上人一躍而下,又跪在雲重的前面。
這人也是伺候祈鎮的衛士,像先前那個衛士一樣,也是一手高舉金牌,一手掏出诏書,诏書上寫道:“宣使臣雲重立即進宮朝見。
”字句與上一诏書相同,隻是多了“立即”二字,雲重捧着诏書,手指顫抖,沒有主意。
脫不花叫道:“管它什麼诏書,咱們還是照剛才的說法。
”話聲未了,又是一騎快馬追來,大聲叫道:“雲大人接诏!”這是雲重舊日的同僚,皇帝貼身的侍衛,樊忠之弟樊俊。
隻見他也是一手高舉金牌,一手遞過诏書,诏書的字句與前一封完全相同,但在那“立即”兩字旁邊,又打了兩個圈圈,表示十萬火急之意。
雲重問道:“樊侍衛,究竟是什麼事情?”樊俊道:“咱也不知是甚事情隻是皇上親口吩咐,一定要雲大人立刻進宮朝見不得稽延。
” 雲重歎了口氣,須知這金牌召喚,實是最嚴重的聖旨,昔日宋朝的名将嶽飛,尚自不敢違抗,何況雲重?而且他也怕宮中有變,攻敗垂成,兩相權衡,自是皇帝更為重要。
雲重接了三面金牌,隻得撥轉馬頭對澹台鏡明道:“好,你們先去。
”立刻策馬飛奔,與祈鎮的三個衛士同進皇宮。
澹台鏡明已從脫不花口中知道張家之事,焦急非常,心中恨道:“張丹楓挽救了明朝的江山,這倒黴的明朝天子卻要累張丹楓送了性命!”但雲重決意要去,她自是難以阻攔,隻好率領雲重的十八名随從,快馬疾奔。
哪知在大街的西邊,瓦刺的京師太尉(武官名,相當于明朝的九門提督)早已嚴陣相待。
雲重的衛隊長上前叫道:“咱們奉雲大人之命,前往拜訪你們的右丞相。
”那蒙古太尉道:“那你們的雲使臣呢?”随從道:“雲大人剛剛奉诏進宮,就要趕來。
”蒙古太尉道:“既然如此,那就等雲使臣來了再說吧。
我們奉命保護明朝使節,你們的使臣不在,這擔子我們可挑不起。
” 脫不花悄悄說道:“咱們沖過去。
”隻是那邊蒙古太尉早已下了命令,鐵騎橫列,弓箭手、絆馬索都已準備停當,嚴陣相待。
澹台鏡明與雲重的随從識得大體,知道若然硬沖,事情就不可收拾,兩國幫交,也許因此破裂。
何況敵衆我寡,亦未必沖得過去,急忙止着脫不花,仍然和他們說理。
可是蒙古太尉下了命令,便退入陣中,任雲重的侍從叫嚷他竟毫不答理。
兩邊僵持不下,澹台鏡明和那十八名随從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空自心焦,毫無辦法,看來隻得等候雲重趕回了。
可是他們可等,張丹楓卻不能等。
隻聽得城樓上敲起五更,再過些時,天色就要亮了!脫不花忽然大叫一聲,馳馬向前沖去!澹台鏡明想拉也拉不住! 蒙古兵忽見一個本族的少女沖來,怔了一怔,弓箭手拉着弓弦,不敢放箭,撓鈎手的絆馬索也不敢抛出去。
黑夜之中,初時本看不清楚,但到了陣前,在松枝火把照耀之下,卻有過半數的官官認得是也先的女兒脫不花!蒙古的男女之防本不如中原嚴謹,脫不花又好騎馬射箭,與許多軍官都很熟識。
那蒙古太尉急忙上前說道:“我們奉了太師之命,不許閑人通過。
”脫不花柳眉倒豎,斥道:“我是閑人麼?我也是奉了我爹爹之命,一定要過!”拍馬直沖。
蒙古太尉見脫不花從明朝使者那邊沖過來,雖覺極為奇怪,但誰都知道她是太師的愛女,見她發起潑來,橫沖直闖,無人敢加攔阻,隻好兩邊閃開。
脫不花沖過了重圍,擡頭一看,隻見東邊天際,已露出一線曙光! 此時張家被圍,合家上下,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隻有張宗周神色自如,似乎對生死都已不放在心上。
張丹楓亦是甚為鎮定,但想起臨終之前,不能見着雲蕾一面,心中卻是無限悲痛。
這家人團坐在圍牆之下,圍牆外面時不時傳來了蒙古兵叫嚣的聲音,那是死亡的威脅。
圍牆内一片靜寂,隻聽得敲了三更,不久又敲了四更,北國的冬夜甚長,但在這群在死神陰影下的人們,卻感覺到“寒宵苦短”! 時間慢慢過去,死亡的陰影越來越重,圍牆外面叫嚣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好像四更剛敲了不久,城樓上又傳來了五更的的聲音。
張丹楓歎了口氣,跪在父親面前,道:“爹爹還有什麼吩咐嗎?”張宗周輕輕撫摸兒子的發頭,含笑說道:“若是一年之前死了,我将死不瞑目。
如今呢,你總算為中國做了一些事情,我呢,也出過一點點力,雖然還未能贖罪,心中卻也無憾了。
”笑得甚是凄涼。
張丹楓見他父親面色奇異之極,禁不住心頭一動,但此時此際,還有什麼可問?張丹楓隻是覺得在臨死之前,他父親的心意和自己特别相通,他感到有生以來從來未曾與父親有過像此刻的接近! 澹台滅明也笑一笑,道:“主公,咱們今日互相告辭!”向張宗周拜了三拜。
他心意已決,要在敵人的炮彈來到之前就橫鈎自刎。
這時已敲了五更,再過片刻天色就要亮了! 忽聽得外面一陣叫聲,澹台滅明道:“天還未亮他們就要炮轟了?”雙鈎一橫,張丹楓道:“呀,不像!”澹台滅明停下雙鈎,道:“什麼不像?”張丹楓道:“好像是有什麼人來了。
咦,來人正在和他們□殺!”跳上牆頭一望,隻見半裡之外,有三匹健馬沖入後陣,圍在前面的蒙古兵也禁不住騷動起來,隻是那尊紅衣大炮還對準自己的家門。
額吉多帶來的武士都是百裡選一的精銳,個個能拉五百強弓,一聲令下,千箭如蝗,紛紛向那三騎健馬射去。
隻聽得呼喝聲中,戰馬狂嘶,遠遠望去,隻見那三匹馬跳起一丈來高,馬腹馬背都被利箭洞穿,馬身全被鮮血染紅,狂嘶跳躍,忽然四蹄一屈,跳翻地下。
那三個騎士騎術精絕,隻見他們一個筋鬥,在馬背上淩空飛起,倏忽之間,飛起一片綠光,跟着一團白光,一道青光也交叉飛起,利箭一近,便紛
雲重更是奇怪,隻見脫不花神色倉皇,沖口說道:“雲大人,你和張丹楓是不是好友?”雲重道:“怎麼?”脫不花道:“如今已敲了四更,隻要天色一亮,張丹楓全家老幼,都要化為飛灰!他的性命如今懸在你的手中,你救他還是不救?”雲重驚駭之極,急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脫不花道:“我父親恨他助你,更怕他回到中華,将來永為瓦刺之患,所以已派兵圍了他的府邸,隻待天色一亮,就要用炮來轟!”雲重道:“我如何可以救他呢?”脫不花道:“立刻到張家去!” 雲重亦是聰明之人,驚惶稍定,心中一想,便知其理,自己是中國的使臣,若然趕到張家,也先正急于與中國媾和,他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開炮。
他要等待天亮動手,那自然也是避免給自己知道。
這一瞬間,雲重心頭有如平靜的海洋突然被風暴激起千重波浪,這一去不但要踏入仇人的家門,而且誤了行程,而這日期又是瓦刺的國王和明朝的“太上皇”與他早約定的了! 脫不花雙睛注定雲重,幾乎急得要流下淚來,忽地顫聲叫道:“你到底救他還是不救?”雲重心中煩亂之極,腦海中陡地閃過張丹楓那豐神潇灑的影子,閃過在自己遇難之時,張丹楓揭開帳幕,笑吟吟地突如而來的神情。
這樣的人,誰能忍心讓他死去? 不待脫不花再問,雲重已蓦然跳起,打開房門高聲叫道:“派兩個人立刻飛趕去瓦刺皇宮,通知黃門官,叫他立即轉達瓦刺國王,說我明天不走!”随從們一擁而進紛紛問道:“怎麼?”雲重道:“你們立刻整裝,随我出發,我要去拜會張宗周!”這時他把誓死不入仇人之門的誓言早已抛之腦後了。
剛才那一陣騷動,澹台鏡明亦已驚起,這時正站在雲重的卧室門前,瞥見一個蒙古少女,臉上帶着笑容,眼角卻持着淚珠,而且還緊緊地握着雲重的手,心中正在莫名其妙,忽聞得雲重說出要去拜會張宗周的話,更是驚詫。
雲重道:“好呀,澹台妹子,你也去!”澹台鏡明心中歡喜無限,無暇再問情由含淚笑道:“是呀,咱們早就該去了!”這時她才和脫不花互相請問姓名。
客棧離皇宮不遠,離張家卻有六七裡路,雲重一行乘着快馬,在深更夜靜沖出街頭,自然引起騷動,但他們打着明朝使者的大紅燈籠,卻也無人敢予攔阻。
雲重為了避免經過皇宮,抄過僻靜的街巷,繞道而行,剛剛轉出葡萄大街,這是瓦刺京城中心的大街,走到盡頭,再轉過西邊,就可望見張宗周的丞相府。
橫街裡突然奔出一騎健馬攔在前面,雲重喝道:“我是大明使者,誰敢攔阻?”馬上人身手矯捷,給雲重的馬頭一沖一個筋鬥翻在地上,仍然端端正正地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一面金牌,朗聲說道:“明朝天子禦旨,請雲大人接诏。
” 雲重吃了一驚,随從上前,把燈籠一照,雲重定晴一看,認出是在土木堡明兵大敗之時被瓦刺軍俘去的大内侍衛之一。
那次皇帝身邊的侍衛,除了戰死與自殺之外,還有四五個人,同皇帝一齊被瓦刺所俘,初時本是分開囚禁,至雲重到來談和之後,瓦刺國王将祈鎮接到皇宮,待以君主之禮,撥了一座宮殿給他居住,這幾個衛士也就被釋放出來,仍然讓他們侍候他們的故主。
用金牌命令大将,乃是中國皇朝的慣例(宋代的嶽飛就是被皇帝一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
祈鎮在目前嚴格來說,實在還是俘虜的身份,他卻仍不忘“祖制”,這金牌自然是借來的了。
祈鎮似乎怕雲重還不相信,金牌之外,尚有诏書,诏上寫着一行草字:“宣使臣雲重進宮朝見。
”金牌加上招書,而且是深夜相召,可以料想,那一定是極緊急的大事,所以才如此鄭重。
雲重把诏書接過一看,那上面還蓋有明朝天子的私章,字迹也确是祈鎮手書,那自然是不會假的。
雲重吃了一驚,不知所措。
現在距離天亮隻有一個時辰,若然去朝見皇上,隻恐時辰一到,張丹楓全家老幼就要在炮火之下化成飛灰!但若不去這不接聖旨的罪名可是非同小可!雲重拿着诏書,躊躇難決,澹台鏡明叫道:“到了張家之後再入宮朝見。
”雲重道:“好就是這樣。
”那捧金牌的衛士仍然跪在馬前,不敢起身,雲重道:“你回去禀告皇上吧,明早暫不動身,最遲午間,我一定進宮朝見。
”那衛士仍然直挺挺的跪着,不肯拿回金牌。
忽聽得後面馬鈴之聲急促地響,又是一騎駿馬奔了上來,馬上人一躍而下,又跪在雲重的前面。
這人也是伺候祈鎮的衛士,像先前那個衛士一樣,也是一手高舉金牌,一手掏出诏書,诏書上寫道:“宣使臣雲重立即進宮朝見。
”字句與上一诏書相同,隻是多了“立即”二字,雲重捧着诏書,手指顫抖,沒有主意。
脫不花叫道:“管它什麼诏書,咱們還是照剛才的說法。
”話聲未了,又是一騎快馬追來,大聲叫道:“雲大人接诏!”這是雲重舊日的同僚,皇帝貼身的侍衛,樊忠之弟樊俊。
隻見他也是一手高舉金牌,一手遞過诏書,诏書的字句與前一封完全相同,但在那“立即”兩字旁邊,又打了兩個圈圈,表示十萬火急之意。
雲重問道:“樊侍衛,究竟是什麼事情?”樊俊道:“咱也不知是甚事情隻是皇上親口吩咐,一定要雲大人立刻進宮朝見不得稽延。
” 雲重歎了口氣,須知這金牌召喚,實是最嚴重的聖旨,昔日宋朝的名将嶽飛,尚自不敢違抗,何況雲重?而且他也怕宮中有變,攻敗垂成,兩相權衡,自是皇帝更為重要。
雲重接了三面金牌,隻得撥轉馬頭對澹台鏡明道:“好,你們先去。
”立刻策馬飛奔,與祈鎮的三個衛士同進皇宮。
澹台鏡明已從脫不花口中知道張家之事,焦急非常,心中恨道:“張丹楓挽救了明朝的江山,這倒黴的明朝天子卻要累張丹楓送了性命!”但雲重決意要去,她自是難以阻攔,隻好率領雲重的十八名随從,快馬疾奔。
哪知在大街的西邊,瓦刺的京師太尉(武官名,相當于明朝的九門提督)早已嚴陣相待。
雲重的衛隊長上前叫道:“咱們奉雲大人之命,前往拜訪你們的右丞相。
”那蒙古太尉道:“那你們的雲使臣呢?”随從道:“雲大人剛剛奉诏進宮,就要趕來。
”蒙古太尉道:“既然如此,那就等雲使臣來了再說吧。
我們奉命保護明朝使節,你們的使臣不在,這擔子我們可挑不起。
” 脫不花悄悄說道:“咱們沖過去。
”隻是那邊蒙古太尉早已下了命令,鐵騎橫列,弓箭手、絆馬索都已準備停當,嚴陣相待。
澹台鏡明與雲重的随從識得大體,知道若然硬沖,事情就不可收拾,兩國幫交,也許因此破裂。
何況敵衆我寡,亦未必沖得過去,急忙止着脫不花,仍然和他們說理。
可是蒙古太尉下了命令,便退入陣中,任雲重的侍從叫嚷他竟毫不答理。
兩邊僵持不下,澹台鏡明和那十八名随從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空自心焦,毫無辦法,看來隻得等候雲重趕回了。
可是他們可等,張丹楓卻不能等。
隻聽得城樓上敲起五更,再過些時,天色就要亮了!脫不花忽然大叫一聲,馳馬向前沖去!澹台鏡明想拉也拉不住! 蒙古兵忽見一個本族的少女沖來,怔了一怔,弓箭手拉着弓弦,不敢放箭,撓鈎手的絆馬索也不敢抛出去。
黑夜之中,初時本看不清楚,但到了陣前,在松枝火把照耀之下,卻有過半數的官官認得是也先的女兒脫不花!蒙古的男女之防本不如中原嚴謹,脫不花又好騎馬射箭,與許多軍官都很熟識。
那蒙古太尉急忙上前說道:“我們奉了太師之命,不許閑人通過。
”脫不花柳眉倒豎,斥道:“我是閑人麼?我也是奉了我爹爹之命,一定要過!”拍馬直沖。
蒙古太尉見脫不花從明朝使者那邊沖過來,雖覺極為奇怪,但誰都知道她是太師的愛女,見她發起潑來,橫沖直闖,無人敢加攔阻,隻好兩邊閃開。
脫不花沖過了重圍,擡頭一看,隻見東邊天際,已露出一線曙光! 此時張家被圍,合家上下,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隻有張宗周神色自如,似乎對生死都已不放在心上。
張丹楓亦是甚為鎮定,但想起臨終之前,不能見着雲蕾一面,心中卻是無限悲痛。
這家人團坐在圍牆之下,圍牆外面時不時傳來了蒙古兵叫嚣的聲音,那是死亡的威脅。
圍牆内一片靜寂,隻聽得敲了三更,不久又敲了四更,北國的冬夜甚長,但在這群在死神陰影下的人們,卻感覺到“寒宵苦短”! 時間慢慢過去,死亡的陰影越來越重,圍牆外面叫嚣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好像四更剛敲了不久,城樓上又傳來了五更的的聲音。
張丹楓歎了口氣,跪在父親面前,道:“爹爹還有什麼吩咐嗎?”張宗周輕輕撫摸兒子的發頭,含笑說道:“若是一年之前死了,我将死不瞑目。
如今呢,你總算為中國做了一些事情,我呢,也出過一點點力,雖然還未能贖罪,心中卻也無憾了。
”笑得甚是凄涼。
張丹楓見他父親面色奇異之極,禁不住心頭一動,但此時此際,還有什麼可問?張丹楓隻是覺得在臨死之前,他父親的心意和自己特别相通,他感到有生以來從來未曾與父親有過像此刻的接近! 澹台滅明也笑一笑,道:“主公,咱們今日互相告辭!”向張宗周拜了三拜。
他心意已決,要在敵人的炮彈來到之前就橫鈎自刎。
這時已敲了五更,再過片刻天色就要亮了! 忽聽得外面一陣叫聲,澹台滅明道:“天還未亮他們就要炮轟了?”雙鈎一橫,張丹楓道:“呀,不像!”澹台滅明停下雙鈎,道:“什麼不像?”張丹楓道:“好像是有什麼人來了。
咦,來人正在和他們□殺!”跳上牆頭一望,隻見半裡之外,有三匹健馬沖入後陣,圍在前面的蒙古兵也禁不住騷動起來,隻是那尊紅衣大炮還對準自己的家門。
額吉多帶來的武士都是百裡選一的精銳,個個能拉五百強弓,一聲令下,千箭如蝗,紛紛向那三騎健馬射去。
隻聽得呼喝聲中,戰馬狂嘶,遠遠望去,隻見那三匹馬跳起一丈來高,馬腹馬背都被利箭洞穿,馬身全被鮮血染紅,狂嘶跳躍,忽然四蹄一屈,跳翻地下。
那三個騎士騎術精絕,隻見他們一個筋鬥,在馬背上淩空飛起,倏忽之間,飛起一片綠光,跟着一團白光,一道青光也交叉飛起,利箭一近,便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