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冰雪仙姿長歌消俠氣 風雷手筆一畫卷河山

關燈
璋的苦心,與他起義抗元的壯烈事迹,不禁潸然淚下。

    再細看時隻見玉匣上還有兩行小字,文:“此圖出世,大周重光。

    ”想是他先祖張士誠預料到有後代子孫可能到此,所以留下遺言,要後代子孫繼承他的遺志,滅掉大明,重光大周(大周是張士誠所建國号)。

    張丹楓向玉匣地圖拜了八拜,望空禀道:“不肖兒孫張丹楓要請列祖列宗原宥,滅明興周的遺訓隻怕我不能依照了。

    ”原來張丹楓來取地圖與寶藏,其中實是含有深心,他是想将地圖獻與于謙,讓他去抵抗外敵,寶藏也準備獻與于謙,讓他拿去作捍衛國家的義兵軍饷。

     張丹楓卷好地圖,心道:“我且到洞口去大聲疾呼,說明我這片為國的苦心,盼那洞庭莊主聽見,若然他體諒我這片苦心,定然垂下長繩将我吊上去。

    ”主意打定,便去開那玉門,不料用力一推,玉門絲毫不動,原來自己入門之時,順手一關竟将玉門又關牢了。

    那玉門裡外有鎖,張丹楓覓到匙孔,用金鎖匙一試卻是開之不得,那門外與門内的鎖匙并不是一樣的。

    張丹楓暗叫一聲:“苦也!”這洞乃是将山腹中間掏空,自己縱有天大本領,也難攻山而出。

    那玉門硬逾精鋼,用寶劍也難剁爛,洞中空有金銀,卻無糧食,外面的人縱然想來援救,沒有自己這枚金鎖匙,也開不動外面的門。

    張丹楓心道:“看來這番必是餓死無疑!” 張丹楓縱再膽大,這時也覺一片死亡的陰影籠罩頭上。

    試試大叫幾聲,聲音撞着山石玉門,又蕩了回來,震耳欲聾,要想傳出山外,那希望也是微乎其微。

     張丹楓定了定神,心道:“常人七日不食必死,我練有武功,可能捱到十日,這十日這中,我該做些什麼以遣此真正的‘有涯之生’?”腦海中朱、張兩家的冤仇,雲張兩家的冤仇一一閃過,雲蕾的倩影突然浮現出來,那似喜似怒如恨如愛的神情又活在心頭。

    張丹楓歎道:“小兄弟,今生今世咱們是再難相見了。

    ”盡管雲蕾有過幾次要用寶劍殺他,而今他想起的卻盡是雲蕾的柔情蜜意,心中忽發奇想:“雲蕾盡管有時對我現出殺氣,心腸卻是無限柔慈,呀,她人太仁慈,剛毅不足,是一大缺點。

    這洞庭莊莊主的女兒,盡管一片溫柔,卻帶着男兒英氣,我雖與她初交,卻敢斷定她是個敢作敢為的女子。

    若然将雲蕾的優點與她合而為一,豈不是天下完人?” 張丹楓被困洞中,無聊之極,四處翻看祖先的遺寶,忽然在珠寶堆中又發現一個玉匣,上面刻有字道:“先師墨寶,士誠謹藏。

    ”打開一看,隻見裡面裝有零散的地圖與劄記之類,那些地圖乃是彭和尚每到一地時草草畫下來的,那張詳細的地圖就是用這些草圖拼合起來繪制的,有了那張大地圖,這些草圖自是無用,不過也可看到彭和尚當年繪制地圖時所花心血。

    劄記乃是他到每一處地方所寫下的随筆,其中有風土人情,也有就着山川形勢而談到用兵的議論。

    張丹楓心道:“這些劄記倒應該好好給他整理,輯成專書。

    ”但一想到自己而今隻是在洞中等死,又不覺黯然。

     劄記堆中還藏有一本小書,張丹楓拿起一看,隻見上面寫着《玄功要訣》四字,翻開來讀,第一句就是:“子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豈能出于理、氣、象乎?”張丹楓道:“孔子哪懂内功?為何引他的話?”再讀下去道:“象者拳之形也氣者拳之勢也,理者拳之功也。

    理氣象備,舉手投足,無不逾矩。

    ”把修練上乘内功的道理,解釋得清清楚楚。

    張丹楓暗自歎道:“看了此書,方知自己淺陋。

    與這位武學大師相比,我不過是螢火之光。

    ” 張丹楓越讀越覺有味,須知那彭和尚(即彭瑩玉)身為兩個天子(朱元璋、張士誠)的師父,胸中所學實是非同小可!那本《玄功要訣》所講的都是基本要理,張丹楓武學本有根底人又極端聰明,讀完之後,隻覺一理通、百理融,許多武學上的疑難,竟然迎刃而解。

    張丹楓的師祖玄機逸士,傳授四大弟子,都是每人隻傳一門絕技,張丹楓讀了此書,細細揣摸自己所見過的大師伯的大力金剛手功夫,與二師伯潮音和尚的外家硬功,隻覺其中都有理路可尋,可以無師自通,不禁狂喜,心道:“我有了此書,苦心虔修,将來豈不是學任何一派的武功都可以事半功倍,容易得多!”但一想到自己困此絕窟,實難逃出生天,縱然學了絕世武功也是無用,更是神傷。

    正是: 異寶奇書都得了,陷身絕境奈何在? 欲知張丹楓能否脫險?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