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奸宦弄權沉冤誰與雪 擂台争勝俠士暗飛針
關燈
小
中
大
雲蕾瞧見碧紗窗上,現出張丹楓的人影,不覺呆了。
過了好一會子,才從迷惘中清醒過來,急忙迎着透有花香的晚風,吸了一口氣,強攝精神,伏在窗外靜聽。
隻聽得張丹楓道:“脫脫不花雖然是瓦刺國君,軍權卻操在也先的手上,另外阿刺知院也有一部分兵力。
所以瓦刺其實是三家分立的局面。
王振這次主張扣留阿刺,我看是出于也先的授意。
”于謙道:“這卻是為何?”張丹楓道:“借刀殺人消除勁敵。
我知道也先此人,野心極大,以成吉思汗的繼承者自居,他遲早必然篡位,阿刺與瓦刺國君脫脫不花比較接近,他先除了阿刺,将來篡位容易得多。
”于謙歎道:“聽君之話頓開茅塞。
可歎我朝對于敵情,毫不知曉。
”張丹楓道:“若然瓦刺發生内讧之事,這就是明朝之福了。
”一聲苦笑,仰頭望向窗外,雲蕾急忙縮身藏在花中,心中想道:“張丹楓與明朝天子乃是世仇,他卻肯為明朝設想。
”隻聽得張丹楓又道:“澹台滅明其實乃是在瓦刺土生的漢子,他與阿刺知院亦相處甚好,我昨日已與他相見,求他以大義勸服我的父親,推波助瀾,從中點火,促成瓦刺内讧。
”于謙道:“令尊肯麼?”張丹楓道:“實不相瞞,他确有搶奪大明江山之志,但他也未曾忘記自己乃是漢人。
所以此事是成是敗,難以逆料。
”于謙忽道:“世兄何以不親自回去勸說令尊。
”張丹楓道:“我此次入關,還有一件極緊要之事,要取得一件關乎國運的寶物,是以不能即刻回去。
”于謙又道:“期望瓦刺内讧,究竟是個未可知之數,瓦刺入侵卻已迫在眉睫,這卻如何是好?”張丹楓道:“中國之大數十位于瓦刺,若能萬衆一心,何悉強敵?”于謙道:“怕的就是不能萬衆一心!”張丹楓道:“骠騎将軍郭登,兵部主事楊洪,禦林軍大統領張風府等都是一心為國的可用之人,大人可以早為布置。
王振氣焰雖高,權勢雖大,但忠奸之辨到底深入人心,到了國運存亡之際,大人振臂一呼,自必四方響應,王振一奸宦耳,焉能螳臂擋車,毀滅國脈?”于謙歎口氣道:“成敗難知,我隻求盡一己之力罷了。
”張丹楓道:“邪不勝正,無可疑惑!”于謙道:“世兄見事甚明,深謀遠慮,實是當世奇才,何以不肯為朝廷所用?”張丹楓一笑說道:“人各有志,再說男兒報國,又何必立于朝廷?”于謙不覺默然。
張丹楓自知說得過分,又一笑說道:“似大人是朝廷柱石,那自然又當别論。
” 雲蕾在外面聽得張丹楓與于謙侃侃而談,剖析敵情,策劃國事,一片報國的丹心,揭然如見。
不覺又是驚奇又是歡喜。
驚奇者乃是張丹楓的行事,人所莫測;歡喜者乃自己果然不曾看錯了人,張丹楓果然是個一腔熱血的奇男子。
頓時間忽覺得兩家的積怨,“禍延後代”,實等于雞蟲之争,甚是無謂。
隻聽得張丹楓又道:“我此次入京,冒險谒見,承大人深信不疑,異日若有所需,粉身碎骨,無以為報。
”于謙言道:“為了莽莽神州,世兄報國即是報我。
”張丹楓道:“男兒當報國,何必再叮咛。
夜已深,大人也該安歇了,晚生告辭。
” 于謙沉吟有頃忽道:“你我何日再見?”張丹楓道:“當見之時我自會前來相見。
”于詳道:“古人語雲: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羽生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做了一輩子的朋友,大家頭發都白了,卻還似初相識的一樣,彼此并不了解。
有些人隻在路上相見一面,停車下來,揭開車蓋交談,卻似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所以友誼的深淺,并不在于時間的久暫而在于了解與不了解。
)此話真是不假。
我到了晚年,還能結識世兄這樣一個忘年知己,實是大快平生。
世兄琴棋詩畫,無一不佳,我前日得了一幅趙佑的《梁父吟圖》,煩世兄替我寫一首詩,以為他日之思,世兄可肯慨允?”張丹楓道:“長者有命,豈敢推辭?就用鄭思肖的詩句好了。
”雲蕾在外面聽得狼毫掃紙如春蠶食葉之聲,想見他運筆如飛的豪概。
不一刻,隻聽得于謙吟道: 愁裡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間。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書行饑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于謙讀完之後,擊節贊道:“寄托遙深,的是好詩。
不知此詩也是世兄心胸的抒寫麼?”張丹楓忽地一陣狂笑,重複吟道:“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晚生無酒亦醉,請大人恕我狂态畢露。
後會有期,請大人不必送了。
”接着便聽得于謙開門,張丹楓腳步走出之聲。
這霎那間,雲蕾情思紛亂,見呢還是不見,一時間實是難以決定。
隻聽得張丹楓已走出書房,正在請于謙留步,雲蕾突然想起張丹楓的話:“當笑便笑,當哭便哭,何必強仰?”想道:“那麼我亦應當見便見,何必顧慮人言?”氣血上湧,心頭如焚,正待一躍而出,忽覺背後微風飒然,腰間似給人碰了一下,雲蕾把手一摸,那把師父所賜的青冥寶劍竟已給人拔去隻剩下了一個劍鞘。
雲蕾這一驚非同小可,不敢叫喊,反身一躍,雙掌左右一掃,忽然手臂一酸,眼前人影一晃,雲蕾空有一身武藝,竟然冷不防給人點了麻穴,挾起便跑,喊也喊不出來,耳邊似依稀聽得張丹楓叫道:“放他下來,放他下來。
小兄弟,小兄弟,果真是你麼?”張丹楓似是從後面急速追來,可是那人腳步快到無法形容,雲蕾給他挾着,就如騰雲駕霧一般。
張丹楓的輕功已是江湖罕見的上上功夫,而那人竟比張丹楓還快,片刻之間,已把張丹楓甩在背後。
雲蕾又
過了好一會子,才從迷惘中清醒過來,急忙迎着透有花香的晚風,吸了一口氣,強攝精神,伏在窗外靜聽。
隻聽得張丹楓道:“脫脫不花雖然是瓦刺國君,軍權卻操在也先的手上,另外阿刺知院也有一部分兵力。
所以瓦刺其實是三家分立的局面。
王振這次主張扣留阿刺,我看是出于也先的授意。
”于謙道:“這卻是為何?”張丹楓道:“借刀殺人消除勁敵。
我知道也先此人,野心極大,以成吉思汗的繼承者自居,他遲早必然篡位,阿刺與瓦刺國君脫脫不花比較接近,他先除了阿刺,将來篡位容易得多。
”于謙歎道:“聽君之話頓開茅塞。
可歎我朝對于敵情,毫不知曉。
”張丹楓道:“若然瓦刺發生内讧之事,這就是明朝之福了。
”一聲苦笑,仰頭望向窗外,雲蕾急忙縮身藏在花中,心中想道:“張丹楓與明朝天子乃是世仇,他卻肯為明朝設想。
”隻聽得張丹楓又道:“澹台滅明其實乃是在瓦刺土生的漢子,他與阿刺知院亦相處甚好,我昨日已與他相見,求他以大義勸服我的父親,推波助瀾,從中點火,促成瓦刺内讧。
”于謙道:“令尊肯麼?”張丹楓道:“實不相瞞,他确有搶奪大明江山之志,但他也未曾忘記自己乃是漢人。
所以此事是成是敗,難以逆料。
”于謙忽道:“世兄何以不親自回去勸說令尊。
”張丹楓道:“我此次入關,還有一件極緊要之事,要取得一件關乎國運的寶物,是以不能即刻回去。
”于謙又道:“期望瓦刺内讧,究竟是個未可知之數,瓦刺入侵卻已迫在眉睫,這卻如何是好?”張丹楓道:“中國之大數十位于瓦刺,若能萬衆一心,何悉強敵?”于謙道:“怕的就是不能萬衆一心!”張丹楓道:“骠騎将軍郭登,兵部主事楊洪,禦林軍大統領張風府等都是一心為國的可用之人,大人可以早為布置。
王振氣焰雖高,權勢雖大,但忠奸之辨到底深入人心,到了國運存亡之際,大人振臂一呼,自必四方響應,王振一奸宦耳,焉能螳臂擋車,毀滅國脈?”于謙歎口氣道:“成敗難知,我隻求盡一己之力罷了。
”張丹楓道:“邪不勝正,無可疑惑!”于謙道:“世兄見事甚明,深謀遠慮,實是當世奇才,何以不肯為朝廷所用?”張丹楓一笑說道:“人各有志,再說男兒報國,又何必立于朝廷?”于謙不覺默然。
張丹楓自知說得過分,又一笑說道:“似大人是朝廷柱石,那自然又當别論。
” 雲蕾在外面聽得張丹楓與于謙侃侃而談,剖析敵情,策劃國事,一片報國的丹心,揭然如見。
不覺又是驚奇又是歡喜。
驚奇者乃是張丹楓的行事,人所莫測;歡喜者乃自己果然不曾看錯了人,張丹楓果然是個一腔熱血的奇男子。
頓時間忽覺得兩家的積怨,“禍延後代”,實等于雞蟲之争,甚是無謂。
隻聽得張丹楓又道:“我此次入京,冒險谒見,承大人深信不疑,異日若有所需,粉身碎骨,無以為報。
”于謙言道:“為了莽莽神州,世兄報國即是報我。
”張丹楓道:“男兒當報國,何必再叮咛。
夜已深,大人也該安歇了,晚生告辭。
” 于謙沉吟有頃忽道:“你我何日再見?”張丹楓道:“當見之時我自會前來相見。
”于詳道:“古人語雲: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羽生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做了一輩子的朋友,大家頭發都白了,卻還似初相識的一樣,彼此并不了解。
有些人隻在路上相見一面,停車下來,揭開車蓋交談,卻似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所以友誼的深淺,并不在于時間的久暫而在于了解與不了解。
)此話真是不假。
我到了晚年,還能結識世兄這樣一個忘年知己,實是大快平生。
世兄琴棋詩畫,無一不佳,我前日得了一幅趙佑的《梁父吟圖》,煩世兄替我寫一首詩,以為他日之思,世兄可肯慨允?”張丹楓道:“長者有命,豈敢推辭?就用鄭思肖的詩句好了。
”雲蕾在外面聽得狼毫掃紙如春蠶食葉之聲,想見他運筆如飛的豪概。
不一刻,隻聽得于謙吟道: 愁裡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間。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書行饑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于謙讀完之後,擊節贊道:“寄托遙深,的是好詩。
不知此詩也是世兄心胸的抒寫麼?”張丹楓忽地一陣狂笑,重複吟道:“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晚生無酒亦醉,請大人恕我狂态畢露。
後會有期,請大人不必送了。
”接着便聽得于謙開門,張丹楓腳步走出之聲。
這霎那間,雲蕾情思紛亂,見呢還是不見,一時間實是難以決定。
隻聽得張丹楓已走出書房,正在請于謙留步,雲蕾突然想起張丹楓的話:“當笑便笑,當哭便哭,何必強仰?”想道:“那麼我亦應當見便見,何必顧慮人言?”氣血上湧,心頭如焚,正待一躍而出,忽覺背後微風飒然,腰間似給人碰了一下,雲蕾把手一摸,那把師父所賜的青冥寶劍竟已給人拔去隻剩下了一個劍鞘。
雲蕾這一驚非同小可,不敢叫喊,反身一躍,雙掌左右一掃,忽然手臂一酸,眼前人影一晃,雲蕾空有一身武藝,竟然冷不防給人點了麻穴,挾起便跑,喊也喊不出來,耳邊似依稀聽得張丹楓叫道:“放他下來,放他下來。
小兄弟,小兄弟,果真是你麼?”張丹楓似是從後面急速追來,可是那人腳步快到無法形容,雲蕾給他挾着,就如騰雲駕霧一般。
張丹楓的輕功已是江湖罕見的上上功夫,而那人竟比張丹楓還快,片刻之間,已把張丹楓甩在背後。
雲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