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羅漢綿拳将軍遭險着 金剛大力怪客逞奇能
關燈
小
中
大
告知,我自己去找他也是一樣。
”張風府忽然微微一笑,說道:“這事情且慢慢商量,請進内邊去說。
”雲蕾心道:“這事情有甚商量,告訴我不就完了。
”但自己乃是客人,不便多問。
張風府帶雲蕾走出練武場所,讓雲蕾進客廳坐定,叫家人泡了壺好茶,道聲:“得罪,我進去換換衣服。
”經過與澹台滅明那場惡鬥,張風府身穿的青色箭衣竟給澹台滅明用“鐵指銅琵”的功夫撕裂了好幾處,而且衣上沾滿塵沙,連頭發也是一片黃色。
雲蕾心中有事,未說之前,還不覺得,既說之後,仔細一瞧,見張風府就像經過沙漠、長途跋涉的旅人一樣,衣裳破碎,滿面風塵之色,果然十分難看,不禁笑道:“那澹台滅明真是厲害,好在是你,還經受得住。
” 張風府進去換衣,雲蕾等得好不心急,好不容易,才等到張風府出來急忙問道:“張大人,那雲統領究竟住在何處?”張風府慢條斯理地整整衣服,坐了下來,啜了口茶,這才含笑說道:“雲統領可難見到啦!”雲蕾吓了一跳問道:“什麼?他遇了什麼意外麼?”一種對親人關切的感情,自然流露,張風府瞧在眼裡,又微微笑道:“是有意外,不過這‘意外’乃是好事,他給皇上看中,已調到内廷當侍衛去了,輕易不能出宮,所以說難于相見。
”雲蕾大急,道:“你也不能喚他出來嗎?”張風府道:“現在他已不歸我所統屬,自然不能。
”雲蕾道:“這卻如何是好?”張風府道:“你若想見他,半月之後或者可有機會。
”雲蕾道:“願聞其故。
”張風府道:“半月之後,今年武舉特科開試,千裡兄已報了名,想他武藝超群娴熟兵法,當有武狀元之望。
若他中了武狀元,皇上自然賞以軍職,賜邸另居,不必再在宮内當侍衛了。
” 雲蕾好生失望,當下便想告辭。
張風府卻留着她談話,追憶當日在青龍峽之事,又誇獎了一頓張丹楓,說是全憑他的智計,金刀周健的兒子和自己才得以兩保全。
雲蕾每聽他提起張丹楓心中就是“蔔”的一跳,張風府都瞧在眼内,心中極是納罕,忽問道:“張丹楓果是張宗周的兒子麼?”雲蕾道:“是的。
”張風府道:“那就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了。
看他所作所為,實是一個愛國的男兒,可笑千裡兄樣樣都好,就是對張丹楓卻固執成見,切齒恨他。
”雲蕾心中一痛,說不出話。
張風府忽又問道:“你也是從蒙古來的嗎?”雲蕾道:“我小時候在蒙古住過。
”張風府道:“那麼與千裡兄的身世可差不多,你可知這次來的番王與澹台滅明是什麼樣的人麼?”雲蕾道:“我未滿七歲,就離開蒙古,蒙古的事情,知得甚少,大人為何特别問這二人?” 張風府道:“朝廷近日有一件議論未定之事,甚是令人奇怪。
”雲蕾想起自己乃是平民不便打聽朝廷之事,并不追問。
張風府卻視她如同知己,并不顧慮,往下說道:“這番王名叫阿刺,在瓦刺國受封為‘知院’,即是‘執政’之意,權勢在諸王之上,而在太師也先之下。
這次來朝,與我國談和,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割雁門關外百裡之地,兩國以雁門關為界。
二是以中國的鐵器交換蒙古的良馬。
三是請以公主下嫁瓦刺王脫脫不花的兒子。
閣老于謙力争不能接受此三條和約,說是中國之地,寸土不能割讓,鐵器讓與瓦刺,他的兵備更強,更是養虎贻患,萬不能允。
至于以公主和親雖是皇室内部的事情,但有傷‘天朝’體面,亦是不允為宜。
”雲蕾道:“于謙是個正直的大臣,公忠為國,有何奇怪?”張風府道:“于謙力主拒和,那自然毫不奇怪。
奇的是奸宦王振也不主和。
王振暗中與瓦刺勾通,我等亦有所聞。
雁門關外百裡之地乃是金刀周健的勢和所在,朝廷管轄不到,王振恨極周健,十年來屢有密令交與雁門關的守将,準他與瓦刺聯兵,撲滅周健。
我們都以為他這次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将雁門關外之地割與瓦刺了,誰知他也不允。
再說到以中國鐵器交換蒙古名馬之事,十餘年來,王振就在暗中做這買賣。
”雲蕾道:“也許是他内疚神明不敢公然資敵。
”張風府笑道:“王振此人挾天子以令百官,又在朝中遍植黨羽,他有什麼事情不敢做,連皇帝也得看他顔色。
再說當今皇上,甚是怕事,若然王振也主和的話,這和約早已簽了。
”雲蕾道:“朝廷之事非我所知,我也想不出其中道理。
”張風府道:“還有更奇怪的呢。
王振非但也不主和,而且竟主張将這次蒙古的來使扣下,倒是于謙不肯贊成。
王振素來暗助瓦刺,這次竟會有此主張,朝廷百官,無一人不覺奇怪。
”雲蕾想起自己爺爺出使瓦刺,被扣留下來,在冰天雪地牧馬二十年之事,不禁憤然說道:“兩國相争,不斬來使,本來就不該扣留。
”張風府道:“這事理我也明白,不過扣留使者之說,出于王振口中,總是令人大惑不解。
” 坐談多時天色已暮,張風府命家人備飯,并對雲蕾說道:“雲相公在什麼地方住,不嫌蝸居的話,請搬到舍下如何?”雲蕾想起自己乃是女子,諸多不便,急忙推辭。
張風府心道:“此人怎的毫不爽快,倒像一個未出嫁的閨中少女,遠不及張丹楓的豪放快人。
”晚飯之時,雲蕾問起于謙的地址,張風府笑道:“你想見于大人麼?他這幾日忙于國事,就是他肯見你恐怕門房也不肯放你進去。
”但到底還是把于謙的地址說了。
晚飯過後,雲蕾堅決告辭,張風府挽留不住,送她出門,又提起張丹楓,笑道:“若然你那位朋友也到京都,等千裡兄中了武狀元,我一定要做個魯仲連,替他擺酒與千裡兄談和。
你自然也要來作個陪客。
” 雲蕾尴尬一笑,道:“張大人古道熱腸,我先多謝你這席酒。
”辭别了張風府,獨自回到客店。
這一夜,雲蕾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一會兒想起了哥哥,一會兒又想起了張丹楓。
想起自己隻有這麼一個哥哥,而今遠道來京,偏偏他又調到宮内去當侍衛,雖說等他中了武狀元,可以相見,但事情到底涉茫,他中不了又怎麼相?中了之後,另生其他枝節又怎麼樣?不禁暗自歎道:“我怎生如此命苦,連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也見不着。
”心中想起了“唯一的親人”這幾個字,不知怎的,忽然又想起張丹楓。
張丹楓雖然不是她的親人,但雲蕾每次想起他的名字,不知怎的卻總有一種親切之感,耳中又想起張風府的話,不禁苦笑歎道:“你哪裡知道我家與他仇深如海,想勸我兄長與他和解,這苦心隻恐是白費了。
” 想起了張丹楓,又聯想到于謙,雲蕾摸出張丹楓托她轉交于謙的信,對着信封上那幾個龍飛鳳舞的字,如見其人。
雲蕾心道:“張丹楓初次入關,怎會認識于謙?卻寫信介紹我去見他?”但想起張丹楓為人雖然狂放,做事卻甚缜密,從來不出差錯,也從來不說謊話,他既然能寫這封信,其中必有道理。
又想道:“反正我也沒有别的門路去見于謙,不如就拿這封信去試試。
嗯,門房若不放我進去又怎麼樣?難道也像在張家一樣,硬闖進去麼?于謙是一品大臣,海内欽仰的閣老,這可不能胡來呀。
呀,有了,反正我有一身輕身的本事,就晚上悄悄去見他吧。
” 第二日雲蕾養好精神,晚上三更時分,換上夜行衣服,悄悄溜出客店,按址尋到于家。
在雲蕾想象之中,于謙乃是一品大臣,住宅必是崇樓高閣,堂皇富麗,哪知竟是一個平常的四合院子,隻是後面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要不然就與一般小康之家的住宅毫無兩樣。
雲蕾心中歎道:“到底是一代名臣,隻看住處,就可想見他的為人了。
”當下輕輕一躍,飛上瓦面,幾間平房,一目了然。
隻見靠着花園的那間房子,三面都糊着紗窗,窗棂縱橫交錯,分成大小格式的花紋,每一格都有一方小玻璃鑲嵌着,顯得甚為雅緻,玻璃内燈光流映生輝,案頭所供養的梅花,疏影橫斜,也貼在玻璃窗上。
雲蕾心道:“雅麗絕俗,真不像是富貴人家,這間房子一定是于謙的書房了。
房中還有燈火,想他未曾睡覺。
”放輕腳步,走近書房,忽聽得房中有談話之聲。
雲蕾一聽之下,心頭有如鹿撞,這竟是張丹楓的聲音。
這該不是夢境吧?他怎麼突然又來到這兒?雲蕾昨晚還夢見他,而今聽到他的聲音了,卻又不想見他。
可是真的不想見他嗎?不,她又是多麼渴想見他一面啊,隻是這麼偷偷瞧他一眼也好。
雲蕾輕輕走近,偷偷一瞧,紗窗上映出兩個人影,其中之一果然是張丹楓!正是: 碧紗窗上燈兒映,猶恐相逢是夢中。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張風府忽然微微一笑,說道:“這事情且慢慢商量,請進内邊去說。
”雲蕾心道:“這事情有甚商量,告訴我不就完了。
”但自己乃是客人,不便多問。
張風府帶雲蕾走出練武場所,讓雲蕾進客廳坐定,叫家人泡了壺好茶,道聲:“得罪,我進去換換衣服。
”經過與澹台滅明那場惡鬥,張風府身穿的青色箭衣竟給澹台滅明用“鐵指銅琵”的功夫撕裂了好幾處,而且衣上沾滿塵沙,連頭發也是一片黃色。
雲蕾心中有事,未說之前,還不覺得,既說之後,仔細一瞧,見張風府就像經過沙漠、長途跋涉的旅人一樣,衣裳破碎,滿面風塵之色,果然十分難看,不禁笑道:“那澹台滅明真是厲害,好在是你,還經受得住。
” 張風府進去換衣,雲蕾等得好不心急,好不容易,才等到張風府出來急忙問道:“張大人,那雲統領究竟住在何處?”張風府慢條斯理地整整衣服,坐了下來,啜了口茶,這才含笑說道:“雲統領可難見到啦!”雲蕾吓了一跳問道:“什麼?他遇了什麼意外麼?”一種對親人關切的感情,自然流露,張風府瞧在眼裡,又微微笑道:“是有意外,不過這‘意外’乃是好事,他給皇上看中,已調到内廷當侍衛去了,輕易不能出宮,所以說難于相見。
”雲蕾大急,道:“你也不能喚他出來嗎?”張風府道:“現在他已不歸我所統屬,自然不能。
”雲蕾道:“這卻如何是好?”張風府道:“你若想見他,半月之後或者可有機會。
”雲蕾道:“願聞其故。
”張風府道:“半月之後,今年武舉特科開試,千裡兄已報了名,想他武藝超群娴熟兵法,當有武狀元之望。
若他中了武狀元,皇上自然賞以軍職,賜邸另居,不必再在宮内當侍衛了。
” 雲蕾好生失望,當下便想告辭。
張風府卻留着她談話,追憶當日在青龍峽之事,又誇獎了一頓張丹楓,說是全憑他的智計,金刀周健的兒子和自己才得以兩保全。
雲蕾每聽他提起張丹楓心中就是“蔔”的一跳,張風府都瞧在眼内,心中極是納罕,忽問道:“張丹楓果是張宗周的兒子麼?”雲蕾道:“是的。
”張風府道:“那就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了。
看他所作所為,實是一個愛國的男兒,可笑千裡兄樣樣都好,就是對張丹楓卻固執成見,切齒恨他。
”雲蕾心中一痛,說不出話。
張風府忽又問道:“你也是從蒙古來的嗎?”雲蕾道:“我小時候在蒙古住過。
”張風府道:“那麼與千裡兄的身世可差不多,你可知這次來的番王與澹台滅明是什麼樣的人麼?”雲蕾道:“我未滿七歲,就離開蒙古,蒙古的事情,知得甚少,大人為何特别問這二人?” 張風府道:“朝廷近日有一件議論未定之事,甚是令人奇怪。
”雲蕾想起自己乃是平民不便打聽朝廷之事,并不追問。
張風府卻視她如同知己,并不顧慮,往下說道:“這番王名叫阿刺,在瓦刺國受封為‘知院’,即是‘執政’之意,權勢在諸王之上,而在太師也先之下。
這次來朝,與我國談和,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割雁門關外百裡之地,兩國以雁門關為界。
二是以中國的鐵器交換蒙古的良馬。
三是請以公主下嫁瓦刺王脫脫不花的兒子。
閣老于謙力争不能接受此三條和約,說是中國之地,寸土不能割讓,鐵器讓與瓦刺,他的兵備更強,更是養虎贻患,萬不能允。
至于以公主和親雖是皇室内部的事情,但有傷‘天朝’體面,亦是不允為宜。
”雲蕾道:“于謙是個正直的大臣,公忠為國,有何奇怪?”張風府道:“于謙力主拒和,那自然毫不奇怪。
奇的是奸宦王振也不主和。
王振暗中與瓦刺勾通,我等亦有所聞。
雁門關外百裡之地乃是金刀周健的勢和所在,朝廷管轄不到,王振恨極周健,十年來屢有密令交與雁門關的守将,準他與瓦刺聯兵,撲滅周健。
我們都以為他這次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将雁門關外之地割與瓦刺了,誰知他也不允。
再說到以中國鐵器交換蒙古名馬之事,十餘年來,王振就在暗中做這買賣。
”雲蕾道:“也許是他内疚神明不敢公然資敵。
”張風府笑道:“王振此人挾天子以令百官,又在朝中遍植黨羽,他有什麼事情不敢做,連皇帝也得看他顔色。
再說當今皇上,甚是怕事,若然王振也主和的話,這和約早已簽了。
”雲蕾道:“朝廷之事非我所知,我也想不出其中道理。
”張風府道:“還有更奇怪的呢。
王振非但也不主和,而且竟主張将這次蒙古的來使扣下,倒是于謙不肯贊成。
王振素來暗助瓦刺,這次竟會有此主張,朝廷百官,無一人不覺奇怪。
”雲蕾想起自己爺爺出使瓦刺,被扣留下來,在冰天雪地牧馬二十年之事,不禁憤然說道:“兩國相争,不斬來使,本來就不該扣留。
”張風府道:“這事理我也明白,不過扣留使者之說,出于王振口中,總是令人大惑不解。
” 坐談多時天色已暮,張風府命家人備飯,并對雲蕾說道:“雲相公在什麼地方住,不嫌蝸居的話,請搬到舍下如何?”雲蕾想起自己乃是女子,諸多不便,急忙推辭。
張風府心道:“此人怎的毫不爽快,倒像一個未出嫁的閨中少女,遠不及張丹楓的豪放快人。
”晚飯之時,雲蕾問起于謙的地址,張風府笑道:“你想見于大人麼?他這幾日忙于國事,就是他肯見你恐怕門房也不肯放你進去。
”但到底還是把于謙的地址說了。
晚飯過後,雲蕾堅決告辭,張風府挽留不住,送她出門,又提起張丹楓,笑道:“若然你那位朋友也到京都,等千裡兄中了武狀元,我一定要做個魯仲連,替他擺酒與千裡兄談和。
你自然也要來作個陪客。
” 雲蕾尴尬一笑,道:“張大人古道熱腸,我先多謝你這席酒。
”辭别了張風府,獨自回到客店。
這一夜,雲蕾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一會兒想起了哥哥,一會兒又想起了張丹楓。
想起自己隻有這麼一個哥哥,而今遠道來京,偏偏他又調到宮内去當侍衛,雖說等他中了武狀元,可以相見,但事情到底涉茫,他中不了又怎麼相?中了之後,另生其他枝節又怎麼樣?不禁暗自歎道:“我怎生如此命苦,連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也見不着。
”心中想起了“唯一的親人”這幾個字,不知怎的,忽然又想起張丹楓。
張丹楓雖然不是她的親人,但雲蕾每次想起他的名字,不知怎的卻總有一種親切之感,耳中又想起張風府的話,不禁苦笑歎道:“你哪裡知道我家與他仇深如海,想勸我兄長與他和解,這苦心隻恐是白費了。
” 想起了張丹楓,又聯想到于謙,雲蕾摸出張丹楓托她轉交于謙的信,對着信封上那幾個龍飛鳳舞的字,如見其人。
雲蕾心道:“張丹楓初次入關,怎會認識于謙?卻寫信介紹我去見他?”但想起張丹楓為人雖然狂放,做事卻甚缜密,從來不出差錯,也從來不說謊話,他既然能寫這封信,其中必有道理。
又想道:“反正我也沒有别的門路去見于謙,不如就拿這封信去試試。
嗯,門房若不放我進去又怎麼樣?難道也像在張家一樣,硬闖進去麼?于謙是一品大臣,海内欽仰的閣老,這可不能胡來呀。
呀,有了,反正我有一身輕身的本事,就晚上悄悄去見他吧。
” 第二日雲蕾養好精神,晚上三更時分,換上夜行衣服,悄悄溜出客店,按址尋到于家。
在雲蕾想象之中,于謙乃是一品大臣,住宅必是崇樓高閣,堂皇富麗,哪知竟是一個平常的四合院子,隻是後面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要不然就與一般小康之家的住宅毫無兩樣。
雲蕾心中歎道:“到底是一代名臣,隻看住處,就可想見他的為人了。
”當下輕輕一躍,飛上瓦面,幾間平房,一目了然。
隻見靠着花園的那間房子,三面都糊着紗窗,窗棂縱橫交錯,分成大小格式的花紋,每一格都有一方小玻璃鑲嵌着,顯得甚為雅緻,玻璃内燈光流映生輝,案頭所供養的梅花,疏影橫斜,也貼在玻璃窗上。
雲蕾心道:“雅麗絕俗,真不像是富貴人家,這間房子一定是于謙的書房了。
房中還有燈火,想他未曾睡覺。
”放輕腳步,走近書房,忽聽得房中有談話之聲。
雲蕾一聽之下,心頭有如鹿撞,這竟是張丹楓的聲音。
這該不是夢境吧?他怎麼突然又來到這兒?雲蕾昨晚還夢見他,而今聽到他的聲音了,卻又不想見他。
可是真的不想見他嗎?不,她又是多麼渴想見他一面啊,隻是這麼偷偷瞧他一眼也好。
雲蕾輕輕走近,偷偷一瞧,紗窗上映出兩個人影,其中之一果然是張丹楓!正是: 碧紗窗上燈兒映,猶恐相逢是夢中。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