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滾滾大江流英雄血灑 悠悠長夜夢兒女情癡
關燈
小
中
大
群豪都迫不及待,紛紛向周山民探問,所要對付的白馬書生究竟是何等來曆。
畢道凡道:“令尊金刀寨主與我雖未曾會面,卻久已肝膽相照,他所要追捕的定是萬惡不赦之徒,隻看那賊人今日的布置,已是居心險惡之極,你不必細說,我也要與他動手。
”一眼瞥去,隻有石翠鳳是個女子,畢道凡拈須笑道:“恕我眼拙不知綠林道中出了一位女中豪傑。
”周山民代答道:“這位姑娘正是轟天雷的掌珠。
”石翠鳳上前施了半禮朗聲說道:“家父有信問候。
”畢道凡大喜笑道:“轟天雷有事吩咐,我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這封信我已等了十多年了!”拆信一看,面色忽然一變。
雲蕾心中七上八落,不知信中說的究竟是什麼,隻見震三界畢道凡看了又看,把信慢慢折起,放入懷中。
周山民正想說那白馬書生的來曆,畢道凡眼光一瞥,緩緩說道:“你不必先說,我有分數。
”眼光瞥到雲蕾,周山民道:“這位英雄是潮音大師的師侄,亦是石老英雄的女婿。
”畢道凡道:“轟天雷的女婿都來了可惜他沒有來!這段公案隻恐還是無法了斷。
”雙眼一翻,昂首朝天,黑滲滲的面上透出紅光,座上群雄屏神靜氣,隻聽得他幹笑一聲,向雲蕾、翠鳳招手說道:“都随我來!”又緩緩說道:“若然那白馬書生突然來襲,潮音師兄,你暫代我應付。
”他雖是還俗已久對潮音和尚仍用昔日稱呼。
雲蕾、翠鳳跟他穿廊繞屋,走上一座小樓,小樓挂有一幅畫,城廊山水花樹扶疏,與石英室中那幅宛如出自一人手筆,隻是比石英那幅卻小得多。
尚未坐定,一個小孩跑了進來,指着那幅畫道:“爹爹給我,給我玩!”小孩年約七八歲,生得粉雕玉琢,甚是可愛。
畢道凡掀須一笑,将那幅畫取了下來,擲給孩子道:“拿去!今日可見真畫,這幅赝品,我也不必寶貝它了。
”孩子取了那畫,又笑又跳,出去自玩,想是他已向父親求過多次,今日方才到手。
畢道凡目送孩子下樓,微微一笑道:“石姑娘,那年我到你家之時,你也和他一般大小。
你還記得嗎?”翠鳳道:“我爹卧床兩月,此事我怎能忘了?” 畢道凡歎了口氣,道:“我當日甚是兇惡,你直至今日,還記恨我麼?你爹爹可對你說了沒有?”石翠鳳道:“我爹倒一點也不恨你。
今日若得你出手相助報仇我也要向你道謝。
”畢道凡詫道:“報仇,報什麼仇?”石翠鳳奇道:“爹爹信中還未說得清楚嗎?那白馬書生乃是雲相公的大仇人!”畢道凡看了她一眼,問道:“是麼?”雲蕾面色蒼白,道:“石姑娘說得不錯。
隻是複仇之事,我可不願假手他人!”畢道凡道:“好志氣!我可想不到其中還有許多情事,倒教我為難了。
”石翠鳳道:“什麼?沒有想到!我爹信中寫的究竟是什麼?” 畢道凡淡淡一笑,半邊臉朝着翠鳳,沉聲說道:“今日我約你到來,乃是要給你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你爹也未知得周全。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和尚,精通武功,妙控世法。
其時正是異族入主中華,天下混亂,有兩個結拜兄弟,大哥是私鹽販子,弟弟是小叫化子。
兩人都胸有大志,要舉義兵驅逐胡人。
那老和尚卻比他們都搶先一步,在淮西先豎起了義旗。
……” 雲蕾忽搶着道:“那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就是這個私鹽販子義兄和叫化子義弟。
”畢道凡目光一閃,微微笑道:“你也還知得不全,那老和尚不是有兩個徒弟,而是有三個徒弟。
這殘缺不全的故事,是誰說你聽的?” 雲蕾道:“實不相瞞,便是今日你們所要對付之人。
他本要與我說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的開頭一段與你适才所說的無異,第二個故事我已自知,第三個故事他尚未說。
”石翠鳳好生驚異,看那畢道凡傾神在聽,面不改容,卻似早在意料之中的。
隻聽得畢道凡接口說道:“那就是了。
他比我知得更多,我今日所說,也許還隻是他第三個故事的一半。
”石翠鳳面色沉暗,瞅着雲蕾,似是埋怨“他”一直将自己蒙在鼓中。
畢道凡道:“此事他既說了一些,我也就不必藏起姓名。
那私鹽販子是張士誠,那小叫化是朱元璋,那老和尚便是他們的師父叫彭瑩玉。
” “彭瑩玉還有一個徒弟叫畢淩虛,此人熟讀兵書,多謀足智,曾跟彭瑩玉走遍天下,扮過各種身份的人,也曾做過和尚做過叫化。
” “朱元璋在未投入紅巾軍之前,曾在他師父的義軍之中,做過一個小首領。
此事想那人已對你說了。
其時元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一時并起的群雄之中,彭瑩玉兵力不大,給元軍敗過幾次,形勢甚險。
朱元璋野心極大,在一次兵敗勢危之時,将師父賣與元軍,自己卻一把淚一把鼻涕的冒充好人,收拾殘局,将師父的部屬帶到當時聲勢最大的紅巾軍中,想用紅巾軍作為本錢,争奪天下。
” “朱元璋以為師父必死,其實未死,在元軍将他解上北京的途中,畢淩虛萬裡追随,多方設計,終于把他救了。
其中經過曲折複雜,在此我也不必細說。
” “其時中原已成混亂之局,彭瑩玉師徒二人回不了江南,乃另組義兵,圖謀複起。
但北方尚是元軍的根據之地,彭、畢二人正圖起義,便給元軍大舉進攻,在一次戰役之中,彭瑩玉受了重傷,臨死之時對畢淩虛道:‘人生難免一死,我而今死在沙場,勝于死在缧绁之中多矣。
隻是還有一件未了之事,得你替我去辦。
’” “‘看今日之勢,漢族重光,已是必然之局。
天下群雄,能登大寶者,據我看來,必是你的兩個師兄,非朱即張。
他人斷難問鼎。
’” “‘朱元璋雄才大略,卻是刻薄寡恩,倒不是我恨他出賣過我,我實是不欲他為皇帝,重苦黎民。
我自小流浪江湖,周遊天下,對各處山川險要,用兵攻守之地,了如指掌,曾畫有一份軍用的天下詳圖,誰得此圖,便可圖王霸之業。
你替我将這份地圖,交與張士誠吧。
’” “畢淩虛受了重托,冒絕險萬難,間關南下。
可惜他來得遲了,來到江南之時,朱、張争雄之局已變,張士誠被困在蘇州一隅眼見即将被滅。
張士誠不願被困而死,乃作乾坤一擲,約了朱元璋在長江中作最後的生死決戰。
” “畢淩虛勸他保全實力,沖出逃亡,張士誠大笑道:‘我怎麼能失信給小叫化!’當晚叫了一名畫匠,畫下了蘇州的風景圖。
張士誠酷愛圍棋,當晚還神色如常與畢淩虛飲酒下棋,下到天明,畫亦繪就,這圖畫得十分詳細,山丘城塔,盡都畫在裡面。
張士誠将多年積聚的珍寶與及他師父彭和尚所繪的那份詳細地圖,都藏在一個隐僻的地方,在畫上做下了記号,叫一個親信帶這幅畫與他的兒子連夜逃亡。
畢淩虛大為感動,不願離開危城,最後在長江一戰,竟先張士誠戰死。
他有一個小兒子随着亂軍逃出,幸得保全。
” “張士誠所藏的珍寶也還罷了,那幅軍用地圖可是無價之寶,若然有人得了,大可與朱的子孫再争天下
畢道凡道:“令尊金刀寨主與我雖未曾會面,卻久已肝膽相照,他所要追捕的定是萬惡不赦之徒,隻看那賊人今日的布置,已是居心險惡之極,你不必細說,我也要與他動手。
”一眼瞥去,隻有石翠鳳是個女子,畢道凡拈須笑道:“恕我眼拙不知綠林道中出了一位女中豪傑。
”周山民代答道:“這位姑娘正是轟天雷的掌珠。
”石翠鳳上前施了半禮朗聲說道:“家父有信問候。
”畢道凡大喜笑道:“轟天雷有事吩咐,我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這封信我已等了十多年了!”拆信一看,面色忽然一變。
雲蕾心中七上八落,不知信中說的究竟是什麼,隻見震三界畢道凡看了又看,把信慢慢折起,放入懷中。
周山民正想說那白馬書生的來曆,畢道凡眼光一瞥,緩緩說道:“你不必先說,我有分數。
”眼光瞥到雲蕾,周山民道:“這位英雄是潮音大師的師侄,亦是石老英雄的女婿。
”畢道凡道:“轟天雷的女婿都來了可惜他沒有來!這段公案隻恐還是無法了斷。
”雙眼一翻,昂首朝天,黑滲滲的面上透出紅光,座上群雄屏神靜氣,隻聽得他幹笑一聲,向雲蕾、翠鳳招手說道:“都随我來!”又緩緩說道:“若然那白馬書生突然來襲,潮音師兄,你暫代我應付。
”他雖是還俗已久對潮音和尚仍用昔日稱呼。
雲蕾、翠鳳跟他穿廊繞屋,走上一座小樓,小樓挂有一幅畫,城廊山水花樹扶疏,與石英室中那幅宛如出自一人手筆,隻是比石英那幅卻小得多。
尚未坐定,一個小孩跑了進來,指着那幅畫道:“爹爹給我,給我玩!”小孩年約七八歲,生得粉雕玉琢,甚是可愛。
畢道凡掀須一笑,将那幅畫取了下來,擲給孩子道:“拿去!今日可見真畫,這幅赝品,我也不必寶貝它了。
”孩子取了那畫,又笑又跳,出去自玩,想是他已向父親求過多次,今日方才到手。
畢道凡目送孩子下樓,微微一笑道:“石姑娘,那年我到你家之時,你也和他一般大小。
你還記得嗎?”翠鳳道:“我爹卧床兩月,此事我怎能忘了?” 畢道凡歎了口氣,道:“我當日甚是兇惡,你直至今日,還記恨我麼?你爹爹可對你說了沒有?”石翠鳳道:“我爹倒一點也不恨你。
今日若得你出手相助報仇我也要向你道謝。
”畢道凡詫道:“報仇,報什麼仇?”石翠鳳奇道:“爹爹信中還未說得清楚嗎?那白馬書生乃是雲相公的大仇人!”畢道凡看了她一眼,問道:“是麼?”雲蕾面色蒼白,道:“石姑娘說得不錯。
隻是複仇之事,我可不願假手他人!”畢道凡道:“好志氣!我可想不到其中還有許多情事,倒教我為難了。
”石翠鳳道:“什麼?沒有想到!我爹信中寫的究竟是什麼?” 畢道凡淡淡一笑,半邊臉朝着翠鳳,沉聲說道:“今日我約你到來,乃是要給你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你爹也未知得周全。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和尚,精通武功,妙控世法。
其時正是異族入主中華,天下混亂,有兩個結拜兄弟,大哥是私鹽販子,弟弟是小叫化子。
兩人都胸有大志,要舉義兵驅逐胡人。
那老和尚卻比他們都搶先一步,在淮西先豎起了義旗。
……” 雲蕾忽搶着道:“那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就是這個私鹽販子義兄和叫化子義弟。
”畢道凡目光一閃,微微笑道:“你也還知得不全,那老和尚不是有兩個徒弟,而是有三個徒弟。
這殘缺不全的故事,是誰說你聽的?” 雲蕾道:“實不相瞞,便是今日你們所要對付之人。
他本要與我說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的開頭一段與你适才所說的無異,第二個故事我已自知,第三個故事他尚未說。
”石翠鳳好生驚異,看那畢道凡傾神在聽,面不改容,卻似早在意料之中的。
隻聽得畢道凡接口說道:“那就是了。
他比我知得更多,我今日所說,也許還隻是他第三個故事的一半。
”石翠鳳面色沉暗,瞅着雲蕾,似是埋怨“他”一直将自己蒙在鼓中。
畢道凡道:“此事他既說了一些,我也就不必藏起姓名。
那私鹽販子是張士誠,那小叫化是朱元璋,那老和尚便是他們的師父叫彭瑩玉。
” “彭瑩玉還有一個徒弟叫畢淩虛,此人熟讀兵書,多謀足智,曾跟彭瑩玉走遍天下,扮過各種身份的人,也曾做過和尚做過叫化。
” “朱元璋在未投入紅巾軍之前,曾在他師父的義軍之中,做過一個小首領。
此事想那人已對你說了。
其時元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一時并起的群雄之中,彭瑩玉兵力不大,給元軍敗過幾次,形勢甚險。
朱元璋野心極大,在一次兵敗勢危之時,将師父賣與元軍,自己卻一把淚一把鼻涕的冒充好人,收拾殘局,将師父的部屬帶到當時聲勢最大的紅巾軍中,想用紅巾軍作為本錢,争奪天下。
” “朱元璋以為師父必死,其實未死,在元軍将他解上北京的途中,畢淩虛萬裡追随,多方設計,終于把他救了。
其中經過曲折複雜,在此我也不必細說。
” “其時中原已成混亂之局,彭瑩玉師徒二人回不了江南,乃另組義兵,圖謀複起。
但北方尚是元軍的根據之地,彭、畢二人正圖起義,便給元軍大舉進攻,在一次戰役之中,彭瑩玉受了重傷,臨死之時對畢淩虛道:‘人生難免一死,我而今死在沙場,勝于死在缧绁之中多矣。
隻是還有一件未了之事,得你替我去辦。
’” “‘看今日之勢,漢族重光,已是必然之局。
天下群雄,能登大寶者,據我看來,必是你的兩個師兄,非朱即張。
他人斷難問鼎。
’” “‘朱元璋雄才大略,卻是刻薄寡恩,倒不是我恨他出賣過我,我實是不欲他為皇帝,重苦黎民。
我自小流浪江湖,周遊天下,對各處山川險要,用兵攻守之地,了如指掌,曾畫有一份軍用的天下詳圖,誰得此圖,便可圖王霸之業。
你替我将這份地圖,交與張士誠吧。
’” “畢淩虛受了重托,冒絕險萬難,間關南下。
可惜他來得遲了,來到江南之時,朱、張争雄之局已變,張士誠被困在蘇州一隅眼見即将被滅。
張士誠不願被困而死,乃作乾坤一擲,約了朱元璋在長江中作最後的生死決戰。
” “畢淩虛勸他保全實力,沖出逃亡,張士誠大笑道:‘我怎麼能失信給小叫化!’當晚叫了一名畫匠,畫下了蘇州的風景圖。
張士誠酷愛圍棋,當晚還神色如常與畢淩虛飲酒下棋,下到天明,畫亦繪就,這圖畫得十分詳細,山丘城塔,盡都畫在裡面。
張士誠将多年積聚的珍寶與及他師父彭和尚所繪的那份詳細地圖,都藏在一個隐僻的地方,在畫上做下了記号,叫一個親信帶這幅畫與他的兒子連夜逃亡。
畢淩虛大為感動,不願離開危城,最後在長江一戰,竟先張士誠戰死。
他有一個小兒子随着亂軍逃出,幸得保全。
” “張士誠所藏的珍寶也還罷了,那幅軍用地圖可是無價之寶,若然有人得了,大可與朱的子孫再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