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彈指斷弦強人動軍饷 飛花撲蝶玉女顯神通
關燈
小
中
大
時光流矢,轉瞬過了十年,這一年已是明正統十三年了。
十年人事幾番新。
雁門關外百裡之地雖仍是胡馬嘶鳴,十年前鎮守邊關的總兵周健,已漸漸為人忘記,而那個異域歸來的屈死邊關的使臣雲靖,更沒人知道他的事迹了。
隻是這幾年來,在雁門關外,卻有一股綠林,鬧得轟轟烈烈。
這一股綠林,十分特别,他們就盤距在雁門關外那方圓百裡之地的“無人地帶”之間,他們既抗胡寇,又抗明兵,人數雖然不多,卻隐隐成了明朝與瓦刺“兩大”之間的一個“緩沖力量”,明朝與瓦刺都不敢進去追捕。
他們的作風也很特别,并不以打家劫舍搶掠行旅為生,卻是在那“無人地帶”之中,開荒墾殖。
他們有時也下山搶掠,所搶的卻大都是貪官污吏的不義之财。
這股綠林,以日月雙旗為記,盜黨的首領據說是一個豹頭虎目的老者,但外間卻無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和官軍對敵之時,每次都是戴着面具,因他手使金刀,所以官軍檔案之中,便稱他為“金刀老賊”。
這“金刀老賊”還有一樣奇怪之處,他雖然也與官軍為敵,但卻從來不劫餍門關的軍饷,而且每次與官軍作戰,縱然打勝也從不追殺。
這一年暮春時節,兵部又派遣官兵押解來一批軍饷,押解的軍官叫做方慶,武舉出身,家傳弓馬,武技娴熟,自稱“神箭方慶”,甚為自負。
這一次押解的軍饷是四十萬兩銀子,軍饷滿是裝好了銀鞘的元寶,每鞘五百兩,用一百匹健騾馱背。
另有十匹健騾,裝的是雁門關現任總兵丁大可私運的貨物。
押解的兵丁隻有一百人,這也是因為曆年來從未失過事的緣故。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長,群莺亂飛的季節,在雁門關外卻還是積雪未化,春寒料峭,但雖然如此,官軍們途跋涉,也感到有些燠熱。
這時已是午後時分,陽光普照,方慶在馬背上揚鞭指道:“明日中午,便可以趕到雁門關了。
這次我們隻率領一百精騎,解運重饷,穿山越嶺,千裡迢迢,差幸無事,真真是可慶呀!”同行押運的兩個副官阿庚奉承,搶着說:“方大人神箭神威,天下誰不知道?路上縱有一些毛賊,聽得是大人押運,也不敢正眼相觑了!”方慶哈哈大笑,連說道:“好說,好說!”官軍們聽了,都暗暗好笑。
驿道旁邊,正有一個酒肆,那是供行旅客商,歇息喝酒的地方。
方慶一高興便道:“這次平安無事,也不全是我一人之力,大家都有功勞。
雁門關已近,不必急急趕路了,大家就在路邊歇歇吧。
我請兩位副官喝一杯酒。
”跳下馬背,進入酒肆中,兩個副官亦步亦趨。
方慶喝了幾杯酒後,意态更豪,滔滔不絕地誇說他的武功,說他以前在東平府當捕頭的時候,怎樣仗着一把神弓,就收服了群盜。
方慶滔滔不絕地自誇武藝,兩位副官,豈有不趁勢奉承之理,有一個道:“可惜大人職守在身,要不然今年的開科比武讓方大人去,一定可以把武狀元搶到手中。
”又一個道:“今日天朗氣清,卑職膽敢請大人演演神箭之技,叫我們開開眼界吧。
”方慶喝了一大杯酒,哈哈大笑,取下背上的鐵胎弓,言道:“都随我來!”走出酒肆,拔出兩枝羽箭,道:“看清楚了!”嗖的一箭射上天空,就在這一枝箭掉頭下落之際,第二枝箭又嗖地一聲射了上去,兩枝羽箭竟然在半空中撞個正着,兩邊飛開,一齊落地。
兩個副官固然是大聲歡呼,衆官兵看了也都暗暗說道:“果然有兩下子,并不是胡亂吹牛。
” 歡呼聲中,隻聽得蹄聲得得,驿道上一騎馬馳來,馬上人也高聲贊道:“好箭,好箭!”方慶一看,卻是一個秀才模樣的人,頭戴青巾,相貌斯文,背上卻也背着一把黑弓,隻是那匹馬既很瘦小,那把弓也比尋常的鐵胎弓小得多,與方慶那把大弓,差得更遠。
方慶心中暗笑:這書生大約是怕道路不靖,背把弓壯壯膽子。
其實這樣不顯眼的弓箭,你不背也還罷了。
若然真有強盜行劫,一看就知你是個孱弱書生。
那秀才模樣的人,将馬系在路邊樹上,也踏入酒肆。
方慶料他也是個有功名的人,便舉手為禮,問道:“兄台貴姓,何以單騎行走,不怕盜賊麼?”那秀才道:“小弟姓孟,單名一個玑字,家鄉教館糊口,是以遠來關外,希望敝親照顧,在幕中尋個小小的差事。
”方慶心道:“原來是個來找差事打秋風的窮秀才。
”便道:“這好極了,貴親丁總兵正是我們兵部尚書的兒女親家,這次我押運軍饷,也替丁總兵捎帶了一些東西去。
”那自稱孟玑的秀才道:“我這回可真是路遇貴人了。
我聽說這一帶有強人為患,正
十年人事幾番新。
雁門關外百裡之地雖仍是胡馬嘶鳴,十年前鎮守邊關的總兵周健,已漸漸為人忘記,而那個異域歸來的屈死邊關的使臣雲靖,更沒人知道他的事迹了。
隻是這幾年來,在雁門關外,卻有一股綠林,鬧得轟轟烈烈。
這一股綠林,十分特别,他們就盤距在雁門關外那方圓百裡之地的“無人地帶”之間,他們既抗胡寇,又抗明兵,人數雖然不多,卻隐隐成了明朝與瓦刺“兩大”之間的一個“緩沖力量”,明朝與瓦刺都不敢進去追捕。
他們的作風也很特别,并不以打家劫舍搶掠行旅為生,卻是在那“無人地帶”之中,開荒墾殖。
他們有時也下山搶掠,所搶的卻大都是貪官污吏的不義之财。
這股綠林,以日月雙旗為記,盜黨的首領據說是一個豹頭虎目的老者,但外間卻無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和官軍對敵之時,每次都是戴着面具,因他手使金刀,所以官軍檔案之中,便稱他為“金刀老賊”。
這“金刀老賊”還有一樣奇怪之處,他雖然也與官軍為敵,但卻從來不劫餍門關的軍饷,而且每次與官軍作戰,縱然打勝也從不追殺。
這一年暮春時節,兵部又派遣官兵押解來一批軍饷,押解的軍官叫做方慶,武舉出身,家傳弓馬,武技娴熟,自稱“神箭方慶”,甚為自負。
這一次押解的軍饷是四十萬兩銀子,軍饷滿是裝好了銀鞘的元寶,每鞘五百兩,用一百匹健騾馱背。
另有十匹健騾,裝的是雁門關現任總兵丁大可私運的貨物。
押解的兵丁隻有一百人,這也是因為曆年來從未失過事的緣故。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長,群莺亂飛的季節,在雁門關外卻還是積雪未化,春寒料峭,但雖然如此,官軍們途跋涉,也感到有些燠熱。
這時已是午後時分,陽光普照,方慶在馬背上揚鞭指道:“明日中午,便可以趕到雁門關了。
這次我們隻率領一百精騎,解運重饷,穿山越嶺,千裡迢迢,差幸無事,真真是可慶呀!”同行押運的兩個副官阿庚奉承,搶着說:“方大人神箭神威,天下誰不知道?路上縱有一些毛賊,聽得是大人押運,也不敢正眼相觑了!”方慶哈哈大笑,連說道:“好說,好說!”官軍們聽了,都暗暗好笑。
驿道旁邊,正有一個酒肆,那是供行旅客商,歇息喝酒的地方。
方慶一高興便道:“這次平安無事,也不全是我一人之力,大家都有功勞。
雁門關已近,不必急急趕路了,大家就在路邊歇歇吧。
我請兩位副官喝一杯酒。
”跳下馬背,進入酒肆中,兩個副官亦步亦趨。
方慶喝了幾杯酒後,意态更豪,滔滔不絕地誇說他的武功,說他以前在東平府當捕頭的時候,怎樣仗着一把神弓,就收服了群盜。
方慶滔滔不絕地自誇武藝,兩位副官,豈有不趁勢奉承之理,有一個道:“可惜大人職守在身,要不然今年的開科比武讓方大人去,一定可以把武狀元搶到手中。
”又一個道:“今日天朗氣清,卑職膽敢請大人演演神箭之技,叫我們開開眼界吧。
”方慶喝了一大杯酒,哈哈大笑,取下背上的鐵胎弓,言道:“都随我來!”走出酒肆,拔出兩枝羽箭,道:“看清楚了!”嗖的一箭射上天空,就在這一枝箭掉頭下落之際,第二枝箭又嗖地一聲射了上去,兩枝羽箭竟然在半空中撞個正着,兩邊飛開,一齊落地。
兩個副官固然是大聲歡呼,衆官兵看了也都暗暗說道:“果然有兩下子,并不是胡亂吹牛。
” 歡呼聲中,隻聽得蹄聲得得,驿道上一騎馬馳來,馬上人也高聲贊道:“好箭,好箭!”方慶一看,卻是一個秀才模樣的人,頭戴青巾,相貌斯文,背上卻也背着一把黑弓,隻是那匹馬既很瘦小,那把弓也比尋常的鐵胎弓小得多,與方慶那把大弓,差得更遠。
方慶心中暗笑:這書生大約是怕道路不靖,背把弓壯壯膽子。
其實這樣不顯眼的弓箭,你不背也還罷了。
若然真有強盜行劫,一看就知你是個孱弱書生。
那秀才模樣的人,将馬系在路邊樹上,也踏入酒肆。
方慶料他也是個有功名的人,便舉手為禮,問道:“兄台貴姓,何以單騎行走,不怕盜賊麼?”那秀才道:“小弟姓孟,單名一個玑字,家鄉教館糊口,是以遠來關外,希望敝親照顧,在幕中尋個小小的差事。
”方慶心道:“原來是個來找差事打秋風的窮秀才。
”便道:“這好極了,貴親丁總兵正是我們兵部尚書的兒女親家,這次我押運軍饷,也替丁總兵捎帶了一些東西去。
”那自稱孟玑的秀才道:“我這回可真是路遇貴人了。
我聽說這一帶有強人為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