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雨箭風刀 飄蓬登異域 人亡家破 往事話從頭
關燈
小
中
大
子,不禁暗暗贊一句“不愧将門之子”,這時,又聽到吆喝的聲音,似乎有人在城裡搏鬥,而那些聲音又是向城根這方面接近,時間再也不容他有考慮的馀地了,他囑咐于氏兄弟牢牢地攀着他的脖子,施展着“壁虎遊牆”的絕技,不到片刻已經腳踏實地,落在城外,他再把兩兄弟挾在腋下,雙腳重重的在岸邊一頓,飛越了三丈多寬的護城河,把于氏兩兄弟放下來,急急地牽着他們走上了官道,但他帶着兩小在官道上走半裡路之後,又把他們挾起來回頭走,并且跳下護城河,沿着護城河走約莫四五裡找到一叢矮竹,這時他深深地吐一口氣,把兩小放下來。
同時,利用河邊矮竹叢隐藏起來,他輕輕對于氏兩兄弟說:“我們躲在這裡,隻要不出聲響,那些賊人是找不到的,隻是今天要捱一天餓,到晚上我再回城裡找點東西來吃,趁機會看看你們家裡的情形”,于氏小兄弟眼裡噫着淚珠,點點頭表示答應了,并且擁抱在一起沉沉地睡去。
二更過後,駱中明對于氏兄弟囑附了幾句,就離開那矮竹叢走向城根,施展着“壁虎遊薔”的工夫,不一會就到達牆頂,先在城牆上垛子偷窺一下,但見城内燈火輝煌人聲喧雜,不時還有爆竹的響聲,城牆上十多丈遠的地方,有幾個守兵不知在商議什麼,駱中明立刻就利用這個機會跨上城牆,再匍匐行進,然後悄悄地溜進了城内,在平時這幾個兵那裡是他的對手,但他想到此行的任務,縱然是老虎也要暫時做兔子,以免引起敵人的警覺,但他進入城内之後就不相同了,雙腳輕輕一點,一個“旱地拔蔥”上了一排矮屋,從瓦面上一連幾縱,竟朝人煙稠密的地方接近,他知道那塊地方,就是于尚書府邸的附近,他判定了方向之後,立刻向于府飛跑,他明知道到那邊去并沒有得着什麼,但那幾間屋子正是他夢寐不忘,精神寄托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早上發生事變之後,那個地方的情形怎樣,是他急需知道的,不多一會,他已經到達于府,探頭向牆裡一望,隻見各間屋子都是黑黝黝地靜悄悄地,惟在客廳上有幾個錦衣衛士,目中無人地在喝酒談論。
駱中明正想知道他們談些什麼,一個“倒豎蜻蜓”翻入牆内,立刻雙腳向牆上一點,一個“孤鹜淩空”身體像箭一般斜斜地穿上屋檐,接着“倒卷珠簾”向下挂着,真似二兩棉花落在屋瓦上聲息毫無。
現在他對于客廳裡一切,已經是一覽無遺了,圍着桌上喝酒的錦衣衛士有六個人,上首座的那人長得枭眼鷹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個陰狠的家夥,這時坐在下首的人問道:“看來于謙這個人,倒是好人哩,我們以為他當了兵部那麼多年,又外放過做平南都督,家裡必然有點油水,那知道卻搜不到十兩銀子,連到皇上賜給他的衣劍古董,他也用黃布包起來鎖在箱子裡,好像舍不得拿出來用似的。
”坐在右首一個連忙接着說:“誰說不是,今天司禮監曹公公來的時候,一眼看到那個紅漆箱子,以為裡面藏有什麼貴重物品,打開來看,又見幾個包袱包着,更證明是值錢的東西,曹公公還說于謙這些年來可肥了,這次死得不冤了,那知打開包袱一看,卻都是皇上賜給于謙的東西,還害得曹公公跪拜一番,我看到他把臉都氣紅,幸好他沒有胡子,不然,他不把胡子吹上天去才怪”,他最後這幾句話,談得大家呵呵大笑,駱中明不禁對他多看幾眼。
但是,坐上首那位鷹鼻子,卻扳起臉孔在罵:“周明,你想死;江懷,你也不想活!說笑話說到曹公公的頭上去,你們都活得不耐煩了。
”這幾句話果然收效,那幾個錦衣衛士都把頭低下去,不敢做聲,客廳裡緘默了一會,坐在左下首那個衛士,把頭一擡,說道:“我們隻是奉命行事,誰還管他那麼多,不過是自家弟兄們說說笑吧,誰要那麼認真,”那位鷹鼻子又說:“你倒說得輕松呢,聽說這次連大學士王文,也同時下獄,今天我聽曹公公說王文于謙聯絡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造反,共謀迎立襄王瞻噫,所以統統關到天牢去了,說我們造反,那就想活也活不成啦。
”鷹鼻子說完話之後,就和坐在上首那位衛士“八馬”,“五魁”豁起拳來。
經過鷹鼻子這麼一說,駱中明已大概明白了這次事變的真相,他跟随于謙很多年,知道于謙絕沒有謀叛的企圖,這次必然是被曹吉祥等人所陷害,他本想立刻到天牢去設法見于謙一面,但是又記挂着于氏小兄弟已經餓了一天,而且沒有人照顧,恐怕再出岔子,軌不堪設想,看這時的情形,再呆下去也聽不到什麼消息,還是先去找吃的東西才是正經,駱中明想到這裡,立刻“倒退金鈎”,上身一蕩,兩腳一松,竟飛上對面的牆頭,翻出于家的院子之後,在另一條街上接連光顧了兩家大戶,取得食物,衣服和盤纏,飛也似地跑回原先進城的地方,仍施展着“壁虎遊牆”的身法,不消片刻,早就到達城根,可笑那城上的守兵在不到一個更次,被人家經過他們的身旁兩次,還瞢然不覺哩。
駱中明很快就找到那一叢矮竹,先在四周查察一遍,知道沒有什麼異狀,然後從護城河的水裡接近那叢矮竹,駱中明的身形剛剛接近矮竹,就聽到兩兄弟輕輕啜泣的聲音,駱中明連忙靠了上去,把他兩兄弟拉到懷裡,于志敏立刻就問:“駱伯伯,我的爸爸呢?”駱中明不禁一怔,他知道如果将實在情形告訴他們,說不定引起他們大哭大喊,反而害了他們,眼睛一轉,計上心來,“志敏,你們已經餓了一天了,先把東西吃飽了,我會告訴你們”。
于志強說:“駱伯伯,你要先告訴我們!”這一天又使駱中明為難起來了,沒奈何,隻好說:“告訴你們,可是不準哭”,于氏兄弟答應了,駱中明隻好一面勸他們吃,一面把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被曹吉祥陷害的情形,告訴他們,于氏兄弟雖然是兩個小孩子,可是倒有堅忍的耐性,怔怔地聽完駱中明的陳述。
遊于志強聽完駱中明的陳述之後又問:“這樣說來,我的爺爺和爸爸,可不是要被皇帝殺了?” 駱中明說:“那倒不一定,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再打探你爺爺的消息,而且你們兩人絕對不能再出亂子了,萬一你爺爺真的被殺了,我們也要想法子報仇,快點吃飽了飯才好幹事呢!” 于氏小兄弟雖然生長在大貴的人家,可是因為于謙是一個廉潔的清官,一年也吃不到幾回雞鴨,有時客人來了,也殺一隻雞招待招待,兩小兄弟也不過每人分到一隻雞腿,這回駱伯伯帶回兩隻雞、一隻鴨和一隻小烤豬太好了,同時,又是餓了一整天,肚子已經提出抗議,雖然還挂念着爺爺、爸爸、媽媽,可是吃起來就毫不客氣了,真是風卷殘雲,狼噬虎吞,那消片刻就把這些東西吃得一乾二淨。
老少三人填飽了肚子,駱中明立刻催促着走路,帶着于志強兄弟避開官商大道,朝南方走去,約莫走了三四十裡,他們找到一個山洞,駱中明先把兩兄弟安頓下來,自己也盤膝假眠,不久,天色大亮,離開他們臨時寓所小山洞約二三裡地的官商大道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
因為這一帶的習俗是初二外出拜年,駱中明靜靜地想一會,他計劃着離開山洞去打探消息,同時替二小買一點食物,這兩個晚上,他雖然在北京城鬧過事,出過手,可是除了赤眼-許鵬之外,别人不會認識他的真面目,何況許鵬受了他的腿勁,不死也要重傷,絕對不能再來追蹤,不過于氏兩兄弟仍然要避免露面,萬一朝廷已經繪圖通緝,軌不好辦了,他想通了這些問題之後,囑咐二小幾句,就單獨一個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樹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徑,再從小徑大搖大擺走上了官商大道,順着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駱中明剛剛進入南苑街,就見街上圍着一大堆人在看一張招貼,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跷,所以也擠身向前一看,原來是皇帝改元的谕旨,上面說的是英宗複位改年号為“天順元年”;在這谕旨的左邊,另貼一張通緝于志強、于志敏和王紫霜的布告,上面環繪着三人的面貌詳列了年籍。
那些圍觀布告的閑人,有些點點頭在歡悅,也有人暗暗地咨嗟,駱中明看到這樣情形,就知事态并不簡單,兩小兄弟無論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雖很想進入天牢去見于謙一面,卻要丢下兩小兄弟又沒人照管,同時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嚴密戒備着,自己雙拳不敵四手,冒這個危險去看于謙,倒不如扶養于謙的後代比較有意義。
駱中明衡量輕重,決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買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糧,又買了一個拜盒,把食物裝在拜盒裡,扮作到遠處賀年的老頭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繼續稱着于氏小兄弟繼續向南方前進。
開頭十幾天,駱中明等人都是選擇小路,夜行曉宿,不敢使于氏兄弟和别人接觸,半個月後離開京城已經是一千馀裡,雖然在大城市裡仍有通緝的招貼,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駱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沒有多大的妨害,才改為曉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直把兩小兄弟樂得笑口常開,駱中明看在眼裡,也減輕了不少的心事。
駱中明等,行經了三個多月,進入泉州地界,已是離開京城幾千裡,而且人煙較少,以為是安全的地方了,駱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來,一面可以教于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機打探些有關于謙的消息。
有一天,他帶于氏兄弟上街溜鞑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匹馬從橫街上轉了過來,他急忙把于氏兄弟一拖,向街邊閃避,但是已經遲了,騎在馬上的恰是一名千總,霎眼間那千總已到駱中明的跟前,立刻滾鞍下馬,向駱中明打了一躬說:“駱參将!好久不見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麼風送參将來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遠,請一同回去喝杯酒談談别後情形吧!” 駱中明原是認識這個人的,他是駱中明充任參将時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閱中駱中明發現他的武藝不錯,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總,而百種,而千種,都是駱中明的恩惠,卻料不到會在此地遇上了,他鄉遇故知,當然是非常愉快,但駱中明因為帶着兩個逃命的小孩子,實在不願意再和有職官的人往還。
所以,駱中明說:“鄧全興,我真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難道你的盛意,不過,今天我還有點事,你隻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來拜訪你吧”。
那鄧全興那肯答應,緊緊拉着駱中明的手,另一隻手執着馬疆,很誠懇地說:“駱參将,你不要以為我還充當千總就見外了,其實我老早就想見見你,要告訴你許多消息,現在在街上不大好講,就這樣吧,擇日不如碰日,現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訴你老人家”。
鄧全興故示神秘,引起駱中明的興趣,而且駱中明也知道鄧全興的武藝是和自己相差很遠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麼對不住自己的事來,如果多方推托,反會引起鄧全興的疑窦,而更加不妥,所以從容地答應了,四人同頭走幾家鋪面之後,鄧全興就帶領着駱中明進入一條巷子裡,巷子的盡頭,就是鄧全興的家。
他們走到巷子盡頭的屋子,鄧全興敲敲那半塞門喊一聲“阿永”,立刻由耳房裡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把門開了,接下鄧全興的馬疆,把馬牽去,鄧全興揖客登階,進了客廳,請駱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獻上茶來,鄧全興又囑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選二三十隻肥蟹來,要熟的,再帶一壇竹葉青回來!”駱中明推辭不掉,隻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幾句,不消許久,就見阿永帶回幾十隻海蟹,後面還跟着一個夥計,托着壇酒,估計也有二三十斤重,來到廳裡放下,就背轉身出門去了,阿永也到後面拿來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醬碟,替他們每人面前篩了一杯酒,大家就談談笑笑地喝起來,于氏兄弟不會喝酒,但是看到那麼大的螃蟹,卻不肯放過,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還要痛快,這時,鄧全興偶然回過頭去,見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後侍候着,他把手一揮說:“你們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們時再來”。
阿永等人走後,鄧全興輕輕地對駱中明說:“參将,你好大膽,如果我猜得不錯,面前坐着兩位小友,可就是于将軍的後人了”,駱中明隻好點點頭。
鄧全興接着說:“今天幸虧遇到卑職,所以急急請參将到舍下來,因為這兩位小友的圖形,早已由上面發下來了,公門中人個個也能夠按圖索骥,目前各地都奉到皇谕,通緝這兩位小友歸案,卑職雖然學識淺陋,但也多少懂得信義,絕不做出賣朋友的勾當,但舍下卻是簡陋得很,不能長期躲藏的
同時,利用河邊矮竹叢隐藏起來,他輕輕對于氏兩兄弟說:“我們躲在這裡,隻要不出聲響,那些賊人是找不到的,隻是今天要捱一天餓,到晚上我再回城裡找點東西來吃,趁機會看看你們家裡的情形”,于氏小兄弟眼裡噫着淚珠,點點頭表示答應了,并且擁抱在一起沉沉地睡去。
二更過後,駱中明對于氏兄弟囑附了幾句,就離開那矮竹叢走向城根,施展着“壁虎遊薔”的工夫,不一會就到達牆頂,先在城牆上垛子偷窺一下,但見城内燈火輝煌人聲喧雜,不時還有爆竹的響聲,城牆上十多丈遠的地方,有幾個守兵不知在商議什麼,駱中明立刻就利用這個機會跨上城牆,再匍匐行進,然後悄悄地溜進了城内,在平時這幾個兵那裡是他的對手,但他想到此行的任務,縱然是老虎也要暫時做兔子,以免引起敵人的警覺,但他進入城内之後就不相同了,雙腳輕輕一點,一個“旱地拔蔥”上了一排矮屋,從瓦面上一連幾縱,竟朝人煙稠密的地方接近,他知道那塊地方,就是于尚書府邸的附近,他判定了方向之後,立刻向于府飛跑,他明知道到那邊去并沒有得着什麼,但那幾間屋子正是他夢寐不忘,精神寄托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早上發生事變之後,那個地方的情形怎樣,是他急需知道的,不多一會,他已經到達于府,探頭向牆裡一望,隻見各間屋子都是黑黝黝地靜悄悄地,惟在客廳上有幾個錦衣衛士,目中無人地在喝酒談論。
駱中明正想知道他們談些什麼,一個“倒豎蜻蜓”翻入牆内,立刻雙腳向牆上一點,一個“孤鹜淩空”身體像箭一般斜斜地穿上屋檐,接着“倒卷珠簾”向下挂着,真似二兩棉花落在屋瓦上聲息毫無。
現在他對于客廳裡一切,已經是一覽無遺了,圍着桌上喝酒的錦衣衛士有六個人,上首座的那人長得枭眼鷹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個陰狠的家夥,這時坐在下首的人問道:“看來于謙這個人,倒是好人哩,我們以為他當了兵部那麼多年,又外放過做平南都督,家裡必然有點油水,那知道卻搜不到十兩銀子,連到皇上賜給他的衣劍古董,他也用黃布包起來鎖在箱子裡,好像舍不得拿出來用似的。
”坐在右首一個連忙接着說:“誰說不是,今天司禮監曹公公來的時候,一眼看到那個紅漆箱子,以為裡面藏有什麼貴重物品,打開來看,又見幾個包袱包着,更證明是值錢的東西,曹公公還說于謙這些年來可肥了,這次死得不冤了,那知打開包袱一看,卻都是皇上賜給于謙的東西,還害得曹公公跪拜一番,我看到他把臉都氣紅,幸好他沒有胡子,不然,他不把胡子吹上天去才怪”,他最後這幾句話,談得大家呵呵大笑,駱中明不禁對他多看幾眼。
但是,坐上首那位鷹鼻子,卻扳起臉孔在罵:“周明,你想死;江懷,你也不想活!說笑話說到曹公公的頭上去,你們都活得不耐煩了。
”這幾句話果然收效,那幾個錦衣衛士都把頭低下去,不敢做聲,客廳裡緘默了一會,坐在左下首那個衛士,把頭一擡,說道:“我們隻是奉命行事,誰還管他那麼多,不過是自家弟兄們說說笑吧,誰要那麼認真,”那位鷹鼻子又說:“你倒說得輕松呢,聽說這次連大學士王文,也同時下獄,今天我聽曹公公說王文于謙聯絡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造反,共謀迎立襄王瞻噫,所以統統關到天牢去了,說我們造反,那就想活也活不成啦。
”鷹鼻子說完話之後,就和坐在上首那位衛士“八馬”,“五魁”豁起拳來。
經過鷹鼻子這麼一說,駱中明已大概明白了這次事變的真相,他跟随于謙很多年,知道于謙絕沒有謀叛的企圖,這次必然是被曹吉祥等人所陷害,他本想立刻到天牢去設法見于謙一面,但是又記挂着于氏小兄弟已經餓了一天,而且沒有人照顧,恐怕再出岔子,軌不堪設想,看這時的情形,再呆下去也聽不到什麼消息,還是先去找吃的東西才是正經,駱中明想到這裡,立刻“倒退金鈎”,上身一蕩,兩腳一松,竟飛上對面的牆頭,翻出于家的院子之後,在另一條街上接連光顧了兩家大戶,取得食物,衣服和盤纏,飛也似地跑回原先進城的地方,仍施展着“壁虎遊牆”的身法,不消片刻,早就到達城根,可笑那城上的守兵在不到一個更次,被人家經過他們的身旁兩次,還瞢然不覺哩。
駱中明很快就找到那一叢矮竹,先在四周查察一遍,知道沒有什麼異狀,然後從護城河的水裡接近那叢矮竹,駱中明的身形剛剛接近矮竹,就聽到兩兄弟輕輕啜泣的聲音,駱中明連忙靠了上去,把他兩兄弟拉到懷裡,于志敏立刻就問:“駱伯伯,我的爸爸呢?”駱中明不禁一怔,他知道如果将實在情形告訴他們,說不定引起他們大哭大喊,反而害了他們,眼睛一轉,計上心來,“志敏,你們已經餓了一天了,先把東西吃飽了,我會告訴你們”。
于志強說:“駱伯伯,你要先告訴我們!”這一天又使駱中明為難起來了,沒奈何,隻好說:“告訴你們,可是不準哭”,于氏兄弟答應了,駱中明隻好一面勸他們吃,一面把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被曹吉祥陷害的情形,告訴他們,于氏兄弟雖然是兩個小孩子,可是倒有堅忍的耐性,怔怔地聽完駱中明的陳述。
遊于志強聽完駱中明的陳述之後又問:“這樣說來,我的爺爺和爸爸,可不是要被皇帝殺了?” 駱中明說:“那倒不一定,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再打探你爺爺的消息,而且你們兩人絕對不能再出亂子了,萬一你爺爺真的被殺了,我們也要想法子報仇,快點吃飽了飯才好幹事呢!” 于氏小兄弟雖然生長在大貴的人家,可是因為于謙是一個廉潔的清官,一年也吃不到幾回雞鴨,有時客人來了,也殺一隻雞招待招待,兩小兄弟也不過每人分到一隻雞腿,這回駱伯伯帶回兩隻雞、一隻鴨和一隻小烤豬太好了,同時,又是餓了一整天,肚子已經提出抗議,雖然還挂念着爺爺、爸爸、媽媽,可是吃起來就毫不客氣了,真是風卷殘雲,狼噬虎吞,那消片刻就把這些東西吃得一乾二淨。
老少三人填飽了肚子,駱中明立刻催促着走路,帶着于志強兄弟避開官商大道,朝南方走去,約莫走了三四十裡,他們找到一個山洞,駱中明先把兩兄弟安頓下來,自己也盤膝假眠,不久,天色大亮,離開他們臨時寓所小山洞約二三裡地的官商大道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
因為這一帶的習俗是初二外出拜年,駱中明靜靜地想一會,他計劃着離開山洞去打探消息,同時替二小買一點食物,這兩個晚上,他雖然在北京城鬧過事,出過手,可是除了赤眼-許鵬之外,别人不會認識他的真面目,何況許鵬受了他的腿勁,不死也要重傷,絕對不能再來追蹤,不過于氏兩兄弟仍然要避免露面,萬一朝廷已經繪圖通緝,軌不好辦了,他想通了這些問題之後,囑咐二小幾句,就單獨一個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樹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徑,再從小徑大搖大擺走上了官商大道,順着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駱中明剛剛進入南苑街,就見街上圍着一大堆人在看一張招貼,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跷,所以也擠身向前一看,原來是皇帝改元的谕旨,上面說的是英宗複位改年号為“天順元年”;在這谕旨的左邊,另貼一張通緝于志強、于志敏和王紫霜的布告,上面環繪着三人的面貌詳列了年籍。
那些圍觀布告的閑人,有些點點頭在歡悅,也有人暗暗地咨嗟,駱中明看到這樣情形,就知事态并不簡單,兩小兄弟無論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雖很想進入天牢去見于謙一面,卻要丢下兩小兄弟又沒人照管,同時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嚴密戒備着,自己雙拳不敵四手,冒這個危險去看于謙,倒不如扶養于謙的後代比較有意義。
駱中明衡量輕重,決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買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糧,又買了一個拜盒,把食物裝在拜盒裡,扮作到遠處賀年的老頭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繼續稱着于氏小兄弟繼續向南方前進。
開頭十幾天,駱中明等人都是選擇小路,夜行曉宿,不敢使于氏兄弟和别人接觸,半個月後離開京城已經是一千馀裡,雖然在大城市裡仍有通緝的招貼,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駱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沒有多大的妨害,才改為曉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直把兩小兄弟樂得笑口常開,駱中明看在眼裡,也減輕了不少的心事。
駱中明等,行經了三個多月,進入泉州地界,已是離開京城幾千裡,而且人煙較少,以為是安全的地方了,駱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來,一面可以教于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機打探些有關于謙的消息。
有一天,他帶于氏兄弟上街溜鞑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匹馬從橫街上轉了過來,他急忙把于氏兄弟一拖,向街邊閃避,但是已經遲了,騎在馬上的恰是一名千總,霎眼間那千總已到駱中明的跟前,立刻滾鞍下馬,向駱中明打了一躬說:“駱參将!好久不見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麼風送參将來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遠,請一同回去喝杯酒談談别後情形吧!” 駱中明原是認識這個人的,他是駱中明充任參将時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閱中駱中明發現他的武藝不錯,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總,而百種,而千種,都是駱中明的恩惠,卻料不到會在此地遇上了,他鄉遇故知,當然是非常愉快,但駱中明因為帶着兩個逃命的小孩子,實在不願意再和有職官的人往還。
所以,駱中明說:“鄧全興,我真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難道你的盛意,不過,今天我還有點事,你隻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來拜訪你吧”。
那鄧全興那肯答應,緊緊拉着駱中明的手,另一隻手執着馬疆,很誠懇地說:“駱參将,你不要以為我還充當千總就見外了,其實我老早就想見見你,要告訴你許多消息,現在在街上不大好講,就這樣吧,擇日不如碰日,現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訴你老人家”。
鄧全興故示神秘,引起駱中明的興趣,而且駱中明也知道鄧全興的武藝是和自己相差很遠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麼對不住自己的事來,如果多方推托,反會引起鄧全興的疑窦,而更加不妥,所以從容地答應了,四人同頭走幾家鋪面之後,鄧全興就帶領着駱中明進入一條巷子裡,巷子的盡頭,就是鄧全興的家。
他們走到巷子盡頭的屋子,鄧全興敲敲那半塞門喊一聲“阿永”,立刻由耳房裡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把門開了,接下鄧全興的馬疆,把馬牽去,鄧全興揖客登階,進了客廳,請駱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獻上茶來,鄧全興又囑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選二三十隻肥蟹來,要熟的,再帶一壇竹葉青回來!”駱中明推辭不掉,隻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幾句,不消許久,就見阿永帶回幾十隻海蟹,後面還跟着一個夥計,托着壇酒,估計也有二三十斤重,來到廳裡放下,就背轉身出門去了,阿永也到後面拿來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醬碟,替他們每人面前篩了一杯酒,大家就談談笑笑地喝起來,于氏兄弟不會喝酒,但是看到那麼大的螃蟹,卻不肯放過,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還要痛快,這時,鄧全興偶然回過頭去,見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後侍候着,他把手一揮說:“你們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們時再來”。
阿永等人走後,鄧全興輕輕地對駱中明說:“參将,你好大膽,如果我猜得不錯,面前坐着兩位小友,可就是于将軍的後人了”,駱中明隻好點點頭。
鄧全興接着說:“今天幸虧遇到卑職,所以急急請參将到舍下來,因為這兩位小友的圖形,早已由上面發下來了,公門中人個個也能夠按圖索骥,目前各地都奉到皇谕,通緝這兩位小友歸案,卑職雖然學識淺陋,但也多少懂得信義,絕不做出賣朋友的勾當,但舍下卻是簡陋得很,不能長期躲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