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中收義子
關燈
小
中
大
,水悠悠,不見浪花往東流。
雖然浪花不見,但河水深,深不見底。
相反地,河上浪花翻騰反而河水不會太深,原因是河底不平起浪花。
這道理說的是河面上,大海就不是這個樣。
大海乃是因風而起浪,海上讨生活的人都知道“無風不起浪”這句話。
如今不提大海上。
如今說的是青龍河,青龍河水悠悠地流,那青得泛綠的河面上不見浪花有漩渦,漫悠悠的有一張臉露在水面上,那是一張帶着血的臉。
那也是一張娃娃臉露出一雙無助的大眼珠子看着天。
他也隻好看着天,因為他如果身子稍動就會有河水往他的口鼻灌。
河水入口喝一口,河水入鼻那就不大對勁了。
就在那張臉時而一聲尖尖的噴水聲中,從遠處有一個竹排漂過來。
竹排上坐了兩個人,那是一男一女兩個超過半百的人。
女的比男的眼尖,她發覺附近漂來的那個娃兒面,不由得手指過去,道: “老伴快看。
” “看什麼?” “看那個人呀,你看。
” “死人有什麼好看的,河面上常有淹死的人。
” “老糊塗?死人還會噴出聲音呀。
” “什麼,活的?” “快,那娃沒死!” 這二老拿起竹篙吃力地撐着竹排往那娃兒接近,漸漸地更看清楚了,果然是個活的。
當二老把竹篙往那娃兒遞過去,老人大叫: “快抓緊竹篙!” 河中抛去的竹篙幾乎把那娃兒壓入水下,還是老人用力抓着竹篙往下挑,挑得娃兒一聲叫: “媽呀!” 老太太一聲唉: “老伴呀,是個男的呀!”她好像很高興地又道: “快,快呀,拖過來!” 二老終于把娃兒拖到竹排上,老太婆看着一瞪眼,她對老伴道: “他是個富家子呀。
” 那老者重重地對老太太道: “快尋件衣衫給他換穿上,别凍着他。
” 老太太怔怔地道: “咱們這包内衣衫,他……能穿嗎?” “把我的那件上裝取出來把他先裹起來。
” 老太太把背的包袱取下來,她取了一件黑外衫把凍得打哆嗦的娃兒披裹起來,這才發覺娃兒的前額在流血,令這兩個老人吃驚的是娃兒的頭上有一頂絲緞帽,帽前有一塊不大不小的乳白玉石鑲在緞帽上,如今那塊寶玉卻裂了,破了,明顯的是被什麼尖器紮破的。
話說到這裡,應該明白這個娃兒不是别人,他乃是上遊的大木船上被賊子用尖尖的竹篙刺死了他的娘,再刺到了他的頭上的那個娃,真叫幸運,他頭上戴的緞帽上的這塊寶玉救了他一命。
刺來的篙尖紮破了寶玉,滑過去前額可也沒要這個娃兒一命,那位惡漢認定娃兒被他刺死了。
那時候任何人都會以為娃兒必死無疑。
竹排上的二老又是誰?他二人乃是長城外的兩個賊。
那竹排漂到一處大山口,青龍河已往南流,流水繞過一座大山口,竹排已拔轉山口内的小支流。
竹排沒有劃太遠,一片蘆草内靠石岸,看上去那是個很隐秘的地方。
現在,那老人抛下了竹篙低頭看那男童,老太太已指着岸上道: “娃兒,上岸了。
” 娃兒還在哆嗦着,聞聲吃力地站起來未站穩,差一點又摔落到河裡。
老太太一把抱住男童,身子一挺上了岸,她吃吃地沖着男童笑笑,道: “娃兒,跟我二老去,你有福了。
” 随後上岸的老頭兒忽地伸手抱起男童,道:“快走!”他還回頭看着山口外的青龍河,那光景是怕有人追上來。
老人以為這個娃兒必是出自皇室的人,既然遇上仇家,若未被殺死,必會有人再追下來。
這二老的身法真叫快,男童以為這二老奔跑像飛,好像雙腳離了地。
大山中二老奔到一處山坳裡,兩間茅屋建在石頭台子上,仔細看可真夠破爛的。
老頭兒抱着男童先奔到,老太太背了一大包東西跟上來,二老到了屋門前,他們不用喊不用叫,不用鑰匙去開門,老人用足踢開門,當先笑對男童,道: “這就是我二老栖身之地,你别看屋内屋外沒有一件值錢的,哈,那是外人以為,我老人家富呀,哈。
” 到了這時候,男童開口了: “老爺子,我頭痛。
” 原來男童的頭上傷處尚在冒血水。
那老頭示意老太婆,道: “先把他弄進去把傷養好。
” 老太婆不多說,錯開闆床到牆邊,隻見他用力頂着土牆推,推開了牆角下一個地洞便跳下去了。
那老人忙抱着男童跳下去,老太太也跟着跳下去。
再細看這地洞,真叫妙,原是個木闆附上土,合起來就是一堵牆,在這樣破落的土屋内,無人會相信這兒會有個地洞。
地道五丈五尺深,二老人相繼走到一間地室中,有三道光線自一處崖射進光亮,照得地室很明亮。
地室也有另一道出口,三尺寬的洞口就在斷崖那一邊,想是另一處逃生門。
老人把男童放在一張虎皮墊的床上,老太太已将傷藥取過來,忙着為男童把傷處敷了藥。
那藥真靈驗,男童不但不再流血水,而且也不痛了。
他緩緩地閉上了眼。
這二老取來大包裹,裡面包的真不少,盡是寶,有瑪瑙,有玉器,金碗金筷帶玉盤,翡翠镯子十幾個,樣樣都叫人看了張大眼睛吓一跳。
這二老把寶物放在一邊的架子上,立刻圍近那男童,直待男童說肚子餓,老太太無聲笑起來: “好了,好了,醒過來了。
” 老頭忽低聲問男童: “幾歲了?” “老太爺,我十歲了。
” “那你姓什麼呀?” “姓……朱。
”
雖然浪花不見,但河水深,深不見底。
相反地,河上浪花翻騰反而河水不會太深,原因是河底不平起浪花。
這道理說的是河面上,大海就不是這個樣。
大海乃是因風而起浪,海上讨生活的人都知道“無風不起浪”這句話。
如今不提大海上。
如今說的是青龍河,青龍河水悠悠地流,那青得泛綠的河面上不見浪花有漩渦,漫悠悠的有一張臉露在水面上,那是一張帶着血的臉。
那也是一張娃娃臉露出一雙無助的大眼珠子看着天。
他也隻好看着天,因為他如果身子稍動就會有河水往他的口鼻灌。
河水入口喝一口,河水入鼻那就不大對勁了。
就在那張臉時而一聲尖尖的噴水聲中,從遠處有一個竹排漂過來。
竹排上坐了兩個人,那是一男一女兩個超過半百的人。
女的比男的眼尖,她發覺附近漂來的那個娃兒面,不由得手指過去,道: “老伴快看。
” “看什麼?” “看那個人呀,你看。
” “死人有什麼好看的,河面上常有淹死的人。
” “老糊塗?死人還會噴出聲音呀。
” “什麼,活的?” “快,那娃沒死!” 這二老拿起竹篙吃力地撐着竹排往那娃兒接近,漸漸地更看清楚了,果然是個活的。
當二老把竹篙往那娃兒遞過去,老人大叫: “快抓緊竹篙!” 河中抛去的竹篙幾乎把那娃兒壓入水下,還是老人用力抓着竹篙往下挑,挑得娃兒一聲叫: “媽呀!” 老太太一聲唉: “老伴呀,是個男的呀!”她好像很高興地又道: “快,快呀,拖過來!” 二老終于把娃兒拖到竹排上,老太婆看着一瞪眼,她對老伴道: “他是個富家子呀。
” 那老者重重地對老太太道: “快尋件衣衫給他換穿上,别凍着他。
” 老太太怔怔地道: “咱們這包内衣衫,他……能穿嗎?” “把我的那件上裝取出來把他先裹起來。
” 老太太把背的包袱取下來,她取了一件黑外衫把凍得打哆嗦的娃兒披裹起來,這才發覺娃兒的前額在流血,令這兩個老人吃驚的是娃兒的頭上有一頂絲緞帽,帽前有一塊不大不小的乳白玉石鑲在緞帽上,如今那塊寶玉卻裂了,破了,明顯的是被什麼尖器紮破的。
話說到這裡,應該明白這個娃兒不是别人,他乃是上遊的大木船上被賊子用尖尖的竹篙刺死了他的娘,再刺到了他的頭上的那個娃,真叫幸運,他頭上戴的緞帽上的這塊寶玉救了他一命。
刺來的篙尖紮破了寶玉,滑過去前額可也沒要這個娃兒一命,那位惡漢認定娃兒被他刺死了。
那時候任何人都會以為娃兒必死無疑。
竹排上的二老又是誰?他二人乃是長城外的兩個賊。
那竹排漂到一處大山口,青龍河已往南流,流水繞過一座大山口,竹排已拔轉山口内的小支流。
竹排沒有劃太遠,一片蘆草内靠石岸,看上去那是個很隐秘的地方。
現在,那老人抛下了竹篙低頭看那男童,老太太已指着岸上道: “娃兒,上岸了。
” 娃兒還在哆嗦着,聞聲吃力地站起來未站穩,差一點又摔落到河裡。
老太太一把抱住男童,身子一挺上了岸,她吃吃地沖着男童笑笑,道: “娃兒,跟我二老去,你有福了。
” 随後上岸的老頭兒忽地伸手抱起男童,道:“快走!”他還回頭看着山口外的青龍河,那光景是怕有人追上來。
老人以為這個娃兒必是出自皇室的人,既然遇上仇家,若未被殺死,必會有人再追下來。
這二老的身法真叫快,男童以為這二老奔跑像飛,好像雙腳離了地。
大山中二老奔到一處山坳裡,兩間茅屋建在石頭台子上,仔細看可真夠破爛的。
老頭兒抱着男童先奔到,老太太背了一大包東西跟上來,二老到了屋門前,他們不用喊不用叫,不用鑰匙去開門,老人用足踢開門,當先笑對男童,道: “這就是我二老栖身之地,你别看屋内屋外沒有一件值錢的,哈,那是外人以為,我老人家富呀,哈。
” 到了這時候,男童開口了: “老爺子,我頭痛。
” 原來男童的頭上傷處尚在冒血水。
那老頭示意老太婆,道: “先把他弄進去把傷養好。
” 老太婆不多說,錯開闆床到牆邊,隻見他用力頂着土牆推,推開了牆角下一個地洞便跳下去了。
那老人忙抱着男童跳下去,老太太也跟着跳下去。
再細看這地洞,真叫妙,原是個木闆附上土,合起來就是一堵牆,在這樣破落的土屋内,無人會相信這兒會有個地洞。
地道五丈五尺深,二老人相繼走到一間地室中,有三道光線自一處崖射進光亮,照得地室很明亮。
地室也有另一道出口,三尺寬的洞口就在斷崖那一邊,想是另一處逃生門。
老人把男童放在一張虎皮墊的床上,老太太已将傷藥取過來,忙着為男童把傷處敷了藥。
那藥真靈驗,男童不但不再流血水,而且也不痛了。
他緩緩地閉上了眼。
這二老取來大包裹,裡面包的真不少,盡是寶,有瑪瑙,有玉器,金碗金筷帶玉盤,翡翠镯子十幾個,樣樣都叫人看了張大眼睛吓一跳。
這二老把寶物放在一邊的架子上,立刻圍近那男童,直待男童說肚子餓,老太太無聲笑起來: “好了,好了,醒過來了。
” 老頭忽低聲問男童: “幾歲了?” “老太爺,我十歲了。
” “那你姓什麼呀?” “姓……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