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中收義子
關燈
小
中
大
那一年是個什麼年?那一年應該說是皇帝老子上吊的年吧。
不錯,癸末年朱由檢這位崇祯皇帝就是上吊死的。
皇帝老子一死“不”了,留下的是天下大亂了。
中華中華,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綿延不絕。
話是不錯,隻可惜不團結而常常内憂外患,就好像誰說的“樹林大了,什麼鳥也有!” 鳥多嘴雜呀。
春寒料峭,黃塵飛揚中一輛雙辔大車正自出了山海關往北疾馳着,大車上一共是五個人,車前座的是兩個漢子,其中一人揮鞭叭叭響,他們恨不得每匹馬有八隻腳飛馳。
大車上雖然坐着五個男女,但他們的身份不知是誰,如果說他們是大明的王室,似乎走的路不對頭。
要知道曆來王室如果逃難都是奔向南方,像宋末的南宋就是一路往南逃,逃到最後沒有了。
如今是明朝,想必也都往南逃,明顯的是去找地方安頓幾年,到頭來還不是消失在曆史的廢渣裡。
這就是人們說的,偏安局面難久長。
隻不過此時這輛大車上的五個人十分緊張,那個坐在前座的中年大漢不時地回過頭看後面,看表情令人一看便知道他們怕後有追兵。
追兵沒看見,就是長城的影子也快消失了,趕大車的漢子揮鞭剛舒一口痰,一邊的大漢開口了: “咱們距離青龍河渡口尚遠,要快!” 皮鞭抽得叭叭響,石頭路颠簸得兩隻車輪彈又跳。
大車行出三十裡,後面不見有追兵,揮鞭的大漢回頭對車内喊着: “王爺,咱們過了青龍河就會遇上自己人馬了。
” 車内傳出男人聲音聽起來帶着幾許無奈,道: “但願咱們的人馬仍在,快!” 馬車當然駛得快,趕大車的恨不得自己幫着馬來拉,早已是滿頭大汗滴濕衣衫了。
半個時辰之後,遠處的青龍河長河如帶風沙,在河岸刮起陣陣黃風來,光景是很凄涼的。
大車駛近渡口,果然渡口有一艘大木船,木船上一共八個壯漢,他們頭纏頭巾腰系布袋四人舉篙四人擡跳闆,伺候着大車上了船。
動作是快的。
快得不聽任何人說一句話,好像大家心中早已彼此心照不宣了。
雖然大夥不開口,但趕大車的兩個壯漢有動作,這二人拔刀分别站在大車的兩端虎視着八個行船人,那模樣很明顯,隻要八個行船的不老實,他們就砍人。
那大船很快離了岸,河水悠悠,河面寬,四支長篙兩支橹,掌舵的口中吆唱着行船歌。
掌舵的大唱歌,吃力撐船的也附合,大木船才剛剛行駛到河中央,那掌舵的忽然一聲吼: “勁子!” 刹時之間,大木船上的八個大漢發動了,隻見四支長篙不撐船,拔在當中紮向守大車的兩人。
兩個搖橹的壯漢真是快,當守車的兩人被四個漢子纏住的時候,他二人已拔身跳上大車頂。
掌舵的很精明,飛身落在兩匹馬前面攏住馬還直喊叫:“籲!”他怕馬亂跳,弄翻他的船。
這時候正拼殺的車尾壯漢高聲叫: “王爺,咱們遇上強盜了!” 冷不丁大車上一聲響,後車内沖出一位錦衣中年人,這人手上舉着劍,他跳出車外便大叫: “住手,住手!” 他叫的聲音大,穩馬的大漢粗聲笑: “他們聽我的,不聽你的!” “本王有話對爾等說,快住手!” “此時此地你已不是王爺了,此時此刻我說了算!”他突然提高聲音,又道: “下手要狠,一個不留!” 果然,七個壯漢齊聲吼:“殺!” 那位王爺隻一聽便明白,今天隻有全力拼殺了。
飛去車身頂的兩個大漢把刀揮舞着,先是割開了大車篷,砍刀下從車内傳出一聲尖叫: “唉呀!” 叫聲未起,有個宮裝女子拉着一個十歲不到的孩童往車尾跳,那宮裝女人的頭上盡是血。
“王爺!”宮裝女子揮劍拼命的向錦衣大漢沖去,忽地一把快刀橫劈過來,殺得宮裝女背上冒血,但宮裝女子拉起那男童張臂哭着又叫: “不要殺我兒子!” 斜刺裡一支竹篙猛紮過來,竹篙越過追殺的惡漢,噌的一聲刺過宮裝女人的脖根也紮中那男娃的頂門,刹時間宮裝女人尖叫一聲便往下倒去,那個男娃頭冒鮮血彈落到河中還聽得男孩子一聲大嗥:“啊!” 此刻,船在漂,船上的搏殺更慘烈。
那位王爺與他的兩名近衛拼了命,隻可惜大木船的空間有限令他們施展不開,沒多久便被六名惡漢圍殺而倒在大木船上。
為什麼說隻有六個惡漢圍殺?那是因為有兩個惡漢已死在船頭上了。
那個掌大舵的大漢看河面,他重重地問: “那個半大不小的娃兒——死了?” 有個大漢抛下竹篙回應: “大人,死了。
” “你怎麼知道落水的娃兒死了?” “大人,他中了我一篙,那一篙不但紮死女人,也把那小子的頭紮爛。
” “你看清楚了?” “冒着血落入水中,我看得再清楚不過了。
” 這惡漢應着還遙看河面。
掌舵的大漢點點頭,道: “咱們總算完成範大人的心願,回去有了交待。
” 于是,大木船到了河北岸,船上死的人早都被六人抛入河中,即是他們兩個同黨的屍體也一并抛下水。
那年頭河面上出現死人,常事。
大木船栓在河岸邊,大車拉到岸上,六個大漢一齊登上大車,呼嘯着往北疾馳而去。
這六個惡漢究竟是什麼人?他們是大将軍範文程的人馬。
誰又是範文程?範大将軍卻又是一位投降将軍,他與洪承疇一個樣,早幾年就投靠關外的女真國了。
至于以後的發展,那得慢慢地說下去了。
青龍河
不錯,癸末年朱由檢這位崇祯皇帝就是上吊死的。
皇帝老子一死“不”了,留下的是天下大亂了。
中華中華,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綿延不絕。
話是不錯,隻可惜不團結而常常内憂外患,就好像誰說的“樹林大了,什麼鳥也有!” 鳥多嘴雜呀。
春寒料峭,黃塵飛揚中一輛雙辔大車正自出了山海關往北疾馳着,大車上一共是五個人,車前座的是兩個漢子,其中一人揮鞭叭叭響,他們恨不得每匹馬有八隻腳飛馳。
大車上雖然坐着五個男女,但他們的身份不知是誰,如果說他們是大明的王室,似乎走的路不對頭。
要知道曆來王室如果逃難都是奔向南方,像宋末的南宋就是一路往南逃,逃到最後沒有了。
如今是明朝,想必也都往南逃,明顯的是去找地方安頓幾年,到頭來還不是消失在曆史的廢渣裡。
這就是人們說的,偏安局面難久長。
隻不過此時這輛大車上的五個人十分緊張,那個坐在前座的中年大漢不時地回過頭看後面,看表情令人一看便知道他們怕後有追兵。
追兵沒看見,就是長城的影子也快消失了,趕大車的漢子揮鞭剛舒一口痰,一邊的大漢開口了: “咱們距離青龍河渡口尚遠,要快!” 皮鞭抽得叭叭響,石頭路颠簸得兩隻車輪彈又跳。
大車行出三十裡,後面不見有追兵,揮鞭的大漢回頭對車内喊着: “王爺,咱們過了青龍河就會遇上自己人馬了。
” 車内傳出男人聲音聽起來帶着幾許無奈,道: “但願咱們的人馬仍在,快!” 馬車當然駛得快,趕大車的恨不得自己幫着馬來拉,早已是滿頭大汗滴濕衣衫了。
半個時辰之後,遠處的青龍河長河如帶風沙,在河岸刮起陣陣黃風來,光景是很凄涼的。
大車駛近渡口,果然渡口有一艘大木船,木船上一共八個壯漢,他們頭纏頭巾腰系布袋四人舉篙四人擡跳闆,伺候着大車上了船。
動作是快的。
快得不聽任何人說一句話,好像大家心中早已彼此心照不宣了。
雖然大夥不開口,但趕大車的兩個壯漢有動作,這二人拔刀分别站在大車的兩端虎視着八個行船人,那模樣很明顯,隻要八個行船的不老實,他們就砍人。
那大船很快離了岸,河水悠悠,河面寬,四支長篙兩支橹,掌舵的口中吆唱着行船歌。
掌舵的大唱歌,吃力撐船的也附合,大木船才剛剛行駛到河中央,那掌舵的忽然一聲吼: “勁子!” 刹時之間,大木船上的八個大漢發動了,隻見四支長篙不撐船,拔在當中紮向守大車的兩人。
兩個搖橹的壯漢真是快,當守車的兩人被四個漢子纏住的時候,他二人已拔身跳上大車頂。
掌舵的很精明,飛身落在兩匹馬前面攏住馬還直喊叫:“籲!”他怕馬亂跳,弄翻他的船。
這時候正拼殺的車尾壯漢高聲叫: “王爺,咱們遇上強盜了!” 冷不丁大車上一聲響,後車内沖出一位錦衣中年人,這人手上舉着劍,他跳出車外便大叫: “住手,住手!” 他叫的聲音大,穩馬的大漢粗聲笑: “他們聽我的,不聽你的!” “本王有話對爾等說,快住手!” “此時此地你已不是王爺了,此時此刻我說了算!”他突然提高聲音,又道: “下手要狠,一個不留!” 果然,七個壯漢齊聲吼:“殺!” 那位王爺隻一聽便明白,今天隻有全力拼殺了。
飛去車身頂的兩個大漢把刀揮舞着,先是割開了大車篷,砍刀下從車内傳出一聲尖叫: “唉呀!” 叫聲未起,有個宮裝女子拉着一個十歲不到的孩童往車尾跳,那宮裝女人的頭上盡是血。
“王爺!”宮裝女子揮劍拼命的向錦衣大漢沖去,忽地一把快刀橫劈過來,殺得宮裝女背上冒血,但宮裝女子拉起那男童張臂哭着又叫: “不要殺我兒子!” 斜刺裡一支竹篙猛紮過來,竹篙越過追殺的惡漢,噌的一聲刺過宮裝女人的脖根也紮中那男娃的頂門,刹時間宮裝女人尖叫一聲便往下倒去,那個男娃頭冒鮮血彈落到河中還聽得男孩子一聲大嗥:“啊!” 此刻,船在漂,船上的搏殺更慘烈。
那位王爺與他的兩名近衛拼了命,隻可惜大木船的空間有限令他們施展不開,沒多久便被六名惡漢圍殺而倒在大木船上。
為什麼說隻有六個惡漢圍殺?那是因為有兩個惡漢已死在船頭上了。
那個掌大舵的大漢看河面,他重重地問: “那個半大不小的娃兒——死了?” 有個大漢抛下竹篙回應: “大人,死了。
” “你怎麼知道落水的娃兒死了?” “大人,他中了我一篙,那一篙不但紮死女人,也把那小子的頭紮爛。
” “你看清楚了?” “冒着血落入水中,我看得再清楚不過了。
” 這惡漢應着還遙看河面。
掌舵的大漢點點頭,道: “咱們總算完成範大人的心願,回去有了交待。
” 于是,大木船到了河北岸,船上死的人早都被六人抛入河中,即是他們兩個同黨的屍體也一并抛下水。
那年頭河面上出現死人,常事。
大木船栓在河岸邊,大車拉到岸上,六個大漢一齊登上大車,呼嘯着往北疾馳而去。
這六個惡漢究竟是什麼人?他們是大将軍範文程的人馬。
誰又是範文程?範大将軍卻又是一位投降将軍,他與洪承疇一個樣,早幾年就投靠關外的女真國了。
至于以後的發展,那得慢慢地說下去了。
青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