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雙眉之死
關燈
小
中
大
開來,身形借力貼着水面,向堤上滑去。
古沛見狀,佩服不已,暗道:“此老輕功之高,當世恐無人能出其右。
” 随手折下一截樹枝,擲向水面,展開“一葦渡江”神功,步着公冶良之去向,緊緊迫去。
到了堤邊,二人閃身而上,各自隐身在一株大樹之後窺視,果見堤上一處較寬廣的地方,四周圍立着廿餘名枯木教徒。
中間面對地站着一個身軀魁武,高愈常人數尺,身着玄色長衫,項懸八節枯木的赤發老者,和一個身軀瘦小,隻及赤發老者胸際,背上卻背着一口奇大黑鍋,身着黑色羊皮短襖的老人。
老人身後閉目盤坐着一個面貌奇古的儒服老者,似乎已是身負重創,正在自行運功療傷。
公冶良面現驚訝之容,暗自問道:“他怎麼會來到這裡,又和公孫子顔在一處與枯木教為敵?” 赤發老者宏亮的聲音突然響起,道: “補鍋怪人,我枯木教和你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苦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傷了兩家的和氣。
” 原來自古沛潛離普陀後,無名禅師因怕他在外制不住多造殺孽,又因無住聖僧之言果然不虛,古沛此時武功已然到了連無名禅師也制不住的地步,遂一面令平素和古沛感情最笃的莽頭陀下山追蹤。
一面派人遠赴新疆,尋古沛的外祖叔補鍋怪人馬三魁相助,想用感情來拘束古沛,迫他回山。
馬三魁得訊後,即兼程南下,這晚他在客棧之中,正欲安寝,蓦聞屋上有夜行人衣袂帶風之聲,不由動了好奇之心,跟了下來。
來到堤上,正是儒服老者和赤發老者對掌負傷的時候,遂出手相救,比公冶良和古沛二人也不過早到一步而已。
馬三魁兩隻精芒吞吐的怪眼一翻,陰陽怪氣地道: “赤發靈官,你怎說我補鍋老和你枯木教井水不犯河水?如不是你教中人苦苦相逼,我那苦命的族侄女怎會慘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再說就算沒這事,我補鍋老也不能看着你下手殘害一個身負重傷,失去抵抗能力的人。
” 他義正辭嚴地說了一篇話。
赤發靈官不覺氣餒,畏縮地向後退了一步,驚疑地問道:“什麼?古霖的寡婦竟是你的族侄女?” 馬三魁冷冷地道:“正是,這筆債你們總該還了吧!” 言下,咬牙切齒,兩撇鼠髭,根根猬立,雙目寒光,如同火炬也似,炯炯射出,~副憤怒難捺,直欲攫人而噬的樣子。
赤發靈官見狀,知道難免一戰,正欲揮手示意,令諸教徒發動枯木銷魂陣法,蓦然,場外有人悲呼一聲:“爺爺!” 一條灰色人影迅疾地從諸枯木教徒頂上掠過,撲向馬三魁身前跪下。
原來無名禅師曾把馬三魁的姓名、長相,以及和古沛的關系,告訴過古沛,馬三魁天生異像,極易認出,他背上那口黑鍋更是再明确也沒有的标記,古沛一見就已猜忖到有了八成。
隻因為馬三魁遠處甘新,無故不會來到江南,一時不敢确定,及聽二人對話,這才确定果是馬三魁無疑。
古沛一生孤寂,隻有這麼一個聞名而未見面的親人,當下竟然出現在眼前,不由孺慕之念油然而生。
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悲呼一聲,人就撲了出來。
馬三魁迷惑地看着古沛,驚疑地問道:“娃兒,你是誰?” 古沛含悲忍泣道:“爺爺,我是沛兒。
” 馬三魁聞言,陡然一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麼?你是沛娃兒?可是真想死我了。
” 話未說完,已是老淚縱橫,忙将古沛拉起,撫着他的頭頸,無限慈祥地說:“沛娃兒,擡起頭來,好讓我好好地看看你。
” 古沛依言擡起頭來,馬三魁端詳了一番,激動地不成聲道:“沛娃兒,你……你可真……像你娘。
” 古沛悲從中來,再也按捺不住,熱淚汨汨流出。
爺倆兒也顧不得旁邊就有強敵虎視眈眈,竟抱頭痛哭起來。
赤發靈官見狀,幾次想要出手暗襲,但都未發即止,終于一咬牙,目中奇光隐現,蓄足勁力,正欲揮掌擊出。
身側突有人冷冷地道:“赤發靈官,勿效宵小無恥之行。
” 語音雖不甚高,但卻震得人兩耳嗡嗡作響,顯見發話的人内功已臻絕境,赤發靈官不禁心中一震,急側目細視。
果見翼人公冶良自堤邊一株大樹後轉出。
赤發靈官在武林中畢竟還算有頭有臉的人物,自己意圖被公冶良看出後,自覺無顔,羞得滿臉通紅。
在他的赤發掩映之下,猶如一團烈火,燃燒在夜空中。
他尴尬地緩緩垂下雙手,暗忖:“這補鍋怪人一人已是難纏,那灰衣少年與傳說中的‘天網少年’甚是相似,即使不是‘天網少年’,隻以他适才現身法而論,也絕非庸手,不可輕敵。
現在翼人公冶良這老怪物又突然出現,聽他語氣,又甚不善,堤上枯木教徒雖多,但除自己外,無一人可與這老少三人匹敵。
枯木銷魂陣縱然厲害,但在這老少三人聯手之下,也未必能耐得了他們,看樣子,今晚能夠全身而退已是不易了。
” 馬三魁聞聲,忍泣回視,驚喜地叫道:“公冶兄,你也來了!” 赤發靈官一見二人竟然相識,心中又是一驚,遂暗自籌劃在三人聯手合擊以前脫身之策。
翼人公冶良笑道:“馬老弟,多年不見,你怎麼越老越糊塗了?” 馬三魁不解道:“公冶兄,這話怎說?” 公冶良笑道:“你果真越老越糊塗了,當前敵手如果不是人家邵壇主,換了一個無恥之輩的話,恐怕早就趁你爺倆抱頭痛哭之時,下手暗襲。
果真如此,現在你兩個焉有命在?你白活了偌大年歲,臨敵之時,竟是這般疏忽,怎不是越老越糊塗?” 這一番話,明褒暗貶,每一字都如針砭似地,深深地刺人赤發靈官的肺腑,真是又羞、又恨、又急
古沛見狀,佩服不已,暗道:“此老輕功之高,當世恐無人能出其右。
” 随手折下一截樹枝,擲向水面,展開“一葦渡江”神功,步着公冶良之去向,緊緊迫去。
到了堤邊,二人閃身而上,各自隐身在一株大樹之後窺視,果見堤上一處較寬廣的地方,四周圍立着廿餘名枯木教徒。
中間面對地站着一個身軀魁武,高愈常人數尺,身着玄色長衫,項懸八節枯木的赤發老者,和一個身軀瘦小,隻及赤發老者胸際,背上卻背着一口奇大黑鍋,身着黑色羊皮短襖的老人。
老人身後閉目盤坐着一個面貌奇古的儒服老者,似乎已是身負重創,正在自行運功療傷。
公冶良面現驚訝之容,暗自問道:“他怎麼會來到這裡,又和公孫子顔在一處與枯木教為敵?” 赤發老者宏亮的聲音突然響起,道: “補鍋怪人,我枯木教和你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苦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傷了兩家的和氣。
” 原來自古沛潛離普陀後,無名禅師因怕他在外制不住多造殺孽,又因無住聖僧之言果然不虛,古沛此時武功已然到了連無名禅師也制不住的地步,遂一面令平素和古沛感情最笃的莽頭陀下山追蹤。
一面派人遠赴新疆,尋古沛的外祖叔補鍋怪人馬三魁相助,想用感情來拘束古沛,迫他回山。
馬三魁得訊後,即兼程南下,這晚他在客棧之中,正欲安寝,蓦聞屋上有夜行人衣袂帶風之聲,不由動了好奇之心,跟了下來。
來到堤上,正是儒服老者和赤發老者對掌負傷的時候,遂出手相救,比公冶良和古沛二人也不過早到一步而已。
馬三魁兩隻精芒吞吐的怪眼一翻,陰陽怪氣地道: “赤發靈官,你怎說我補鍋老和你枯木教井水不犯河水?如不是你教中人苦苦相逼,我那苦命的族侄女怎會慘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再說就算沒這事,我補鍋老也不能看着你下手殘害一個身負重傷,失去抵抗能力的人。
” 他義正辭嚴地說了一篇話。
赤發靈官不覺氣餒,畏縮地向後退了一步,驚疑地問道:“什麼?古霖的寡婦竟是你的族侄女?” 馬三魁冷冷地道:“正是,這筆債你們總該還了吧!” 言下,咬牙切齒,兩撇鼠髭,根根猬立,雙目寒光,如同火炬也似,炯炯射出,~副憤怒難捺,直欲攫人而噬的樣子。
赤發靈官見狀,知道難免一戰,正欲揮手示意,令諸教徒發動枯木銷魂陣法,蓦然,場外有人悲呼一聲:“爺爺!” 一條灰色人影迅疾地從諸枯木教徒頂上掠過,撲向馬三魁身前跪下。
原來無名禅師曾把馬三魁的姓名、長相,以及和古沛的關系,告訴過古沛,馬三魁天生異像,極易認出,他背上那口黑鍋更是再明确也沒有的标記,古沛一見就已猜忖到有了八成。
隻因為馬三魁遠處甘新,無故不會來到江南,一時不敢确定,及聽二人對話,這才确定果是馬三魁無疑。
古沛一生孤寂,隻有這麼一個聞名而未見面的親人,當下竟然出現在眼前,不由孺慕之念油然而生。
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悲呼一聲,人就撲了出來。
馬三魁迷惑地看着古沛,驚疑地問道:“娃兒,你是誰?” 古沛含悲忍泣道:“爺爺,我是沛兒。
” 馬三魁聞言,陡然一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麼?你是沛娃兒?可是真想死我了。
” 話未說完,已是老淚縱橫,忙将古沛拉起,撫着他的頭頸,無限慈祥地說:“沛娃兒,擡起頭來,好讓我好好地看看你。
” 古沛依言擡起頭來,馬三魁端詳了一番,激動地不成聲道:“沛娃兒,你……你可真……像你娘。
” 古沛悲從中來,再也按捺不住,熱淚汨汨流出。
爺倆兒也顧不得旁邊就有強敵虎視眈眈,竟抱頭痛哭起來。
赤發靈官見狀,幾次想要出手暗襲,但都未發即止,終于一咬牙,目中奇光隐現,蓄足勁力,正欲揮掌擊出。
身側突有人冷冷地道:“赤發靈官,勿效宵小無恥之行。
” 語音雖不甚高,但卻震得人兩耳嗡嗡作響,顯見發話的人内功已臻絕境,赤發靈官不禁心中一震,急側目細視。
果見翼人公冶良自堤邊一株大樹後轉出。
赤發靈官在武林中畢竟還算有頭有臉的人物,自己意圖被公冶良看出後,自覺無顔,羞得滿臉通紅。
在他的赤發掩映之下,猶如一團烈火,燃燒在夜空中。
他尴尬地緩緩垂下雙手,暗忖:“這補鍋怪人一人已是難纏,那灰衣少年與傳說中的‘天網少年’甚是相似,即使不是‘天網少年’,隻以他适才現身法而論,也絕非庸手,不可輕敵。
現在翼人公冶良這老怪物又突然出現,聽他語氣,又甚不善,堤上枯木教徒雖多,但除自己外,無一人可與這老少三人匹敵。
枯木銷魂陣縱然厲害,但在這老少三人聯手之下,也未必能耐得了他們,看樣子,今晚能夠全身而退已是不易了。
” 馬三魁聞聲,忍泣回視,驚喜地叫道:“公冶兄,你也來了!” 赤發靈官一見二人竟然相識,心中又是一驚,遂暗自籌劃在三人聯手合擊以前脫身之策。
翼人公冶良笑道:“馬老弟,多年不見,你怎麼越老越糊塗了?” 馬三魁不解道:“公冶兄,這話怎說?” 公冶良笑道:“你果真越老越糊塗了,當前敵手如果不是人家邵壇主,換了一個無恥之輩的話,恐怕早就趁你爺倆抱頭痛哭之時,下手暗襲。
果真如此,現在你兩個焉有命在?你白活了偌大年歲,臨敵之時,竟是這般疏忽,怎不是越老越糊塗?” 這一番話,明褒暗貶,每一字都如針砭似地,深深地刺人赤發靈官的肺腑,真是又羞、又恨、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