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脫胎換骨
關燈
小
中
大
時将他擋住,恐難久持,他八人均是我師兄貼身弟子,萬一在我接掌禅宗的第一天,就有傷損,豈不愧對列祖——”
但因九人已至難解難分之際,要非身具絕世造詣,絕難分開這雙方拼死鬥活的狠鬥,是故,焦急之中,轉目望了望面色憂戚的無恒老尼。
無恒老尼面色一凜,雙眉蹙處,忽然像是作了重大的決定,隻聽她低宣佛号,暗運禅功,發聲喚道: “二師兄!” 怪老人心神略分,不由退後一步,嗔目偏頭望着無恒老尼,隻聽她一字一字地說道: “二師兄!你且罷手!貧尼有話要說——” 怪老人雙目開合之間,異光逼射,無恒老尼見他并未如言歇手,當下合掌當胸,低說:“孽障!孽障!……” 無名又從她嘴裡聽到這“孽障”二字,想起師兄臨終前之言,心下一動,追究此人來曆之心,越發迫切。
卻聽她又以“須彌傳音”之法,一字一字說道: “二師兄!四十年前,師兄離去之前,曾對貧尼許下諾言,可曾忘記?” 怪老人身子一戰,疾然而短促地應道: “未忘!” 發聲之間,但見他身形微晃,當場又退了半步,那足踏之處,竟留了一個深陷地下的足印。
随聽無恒低宣佛号,道: “阿彌陀佛!現在貧尼要用那師兄當年許下的諾言了。
” 此言既出,随聽那怪老人大叫一聲“好!”身形起處,縱退八尺,但他在這等緊要關頭,收勁撤身,大為吃虧,落地之後,競步履浮散,跄踉晃了幾晃,分明他已為八僧合力掌勁震傷。
隻見那怪老人閉目而立,調息半晌,然後,倏地睜開雙目,湛湛神光如炬,逼視無恒,表情幻變。
略帶怆然地問道: “你……你有什麼要求……說吧!我一定會答應你的。
” 無恒老怪低聲道: “四十年恩怨,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也可以放手了!師兄,他如今已是佛門正果,你……你回去吧!” 怪老人聞言之下,大是激動,但見他全身急劇地抖顫,閉目沉思,臉色更是時張時弛,忽喜忽怒! 又聽無恒低宣佛号,輕聲慢慢說道: “更何況現在身受内傷,你若一味蠻來,隻怕也難敵如許護法子弟。
” 她這般話競說得平靜異常,仿佛自己是一個置身事外之人。
怪老人猛可一聲直透霄漢的厲吼,張嘴噴出一口鮮血,神情大是憤慨,竟放聲痛哭起來…… 在一陣石破天驚的痛哭之後,怪老人雙目充斥怨恨,望了望無恒之後,無可奈何地長歎道: “你……你要我踐諾四十年前許下的諾言,也就罷了,何必又以利害來恫吓于我?……須知我一生行事,幾曾懼過人來?……” 隻見他尋思半晌,毅然說道: “好……你雖然如此對我,我還是答應你——隻是如此就放過了他,難消我心頭之恨!” 無恒俯身合十,道: “貧尼多謝師兄——” 怪老人雙目注視她良久,随又神色高傲,不屑地環顧護法群僧,感慨良深地道: “我去了……” 言罷,轉身緩緩向山下行去。
無名現下雖接掌門之職,但他入門最晚,雖聽得這怪老人與兩位師兄不但有着恩怨存在,且與本門,尚有深厚的淵源。
但是,他又從未聽大師兄提起過有此一人,但在他心目之中,隐然認定這怪老人,就是無住大師所謂“平生最大魔障”。
怪老人一去,衆僧複回原位,無名身為掌門,自應主持坐缸大典,他一心虔誠,緩步向無住大師端坐的遺體行去。
但見無住大師手捧古家孤兒,阖目示寂,眉宇之間,神光瑩澈,不減生前。
無名來至蓮花坐前,然後,自無住大師雙掌之上,輕輕抱下那古家孤兒,瞬即,無住大師平伸的雙掌之上,顯現出兩個“爾”字。
這兩個“爾”字,分寫雙掌,鮮豔奪目,無名心頭猛地一顫,不由退後一步,呆視着古家孤兒,失聲喃喃而道: “‘爾’?‘爾’!大師兄一生最大魔障,是我?還是爾?” 花開花落,葉青葉黃,草木消長之間,寒暖互易,十七年歲月,似水流逝,苦寒的冬方才過去,春到普陀。
梅,自山岩間斜伸而出,古拙而蒼勁,無葉的枝幹上,疏落地綴着晨般的花蕾,并不燦爛,卻散發着沁人的幽香,散發着料峭初春的氣息。
山下,一桅風帆,自岩岸邊的碼頭啟碇。
這是今春第一隻自浙東駛來的船,也是第一隻由普陀回航浙東的船。
帆篷冉冉地沿着桅杆升起,船身,在船夫們的吆喝聲中,駛離普陀,向茫茫的自浪滾滾的大海進發。
船上的搭客不多,大抵是普陀山離寺行腳,雲遊四方的僧侶——也有三兩個俗家客,但處于群僧之中,看來卻未免有些分外地惹目。
約莫航行了半個多時辰,普陀山被遙遙地抛在船後,矗立着——山巅間,繁密的林間,隻隐隐地露出寺院的一角紅牆,倒是那尚未融盡的斑駁殘雪,在春日的朝陽裡,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無恒老尼面色一凜,雙眉蹙處,忽然像是作了重大的決定,隻聽她低宣佛号,暗運禅功,發聲喚道: “二師兄!” 怪老人心神略分,不由退後一步,嗔目偏頭望着無恒老尼,隻聽她一字一字地說道: “二師兄!你且罷手!貧尼有話要說——” 怪老人雙目開合之間,異光逼射,無恒老尼見他并未如言歇手,當下合掌當胸,低說:“孽障!孽障!……” 無名又從她嘴裡聽到這“孽障”二字,想起師兄臨終前之言,心下一動,追究此人來曆之心,越發迫切。
卻聽她又以“須彌傳音”之法,一字一字說道: “二師兄!四十年前,師兄離去之前,曾對貧尼許下諾言,可曾忘記?” 怪老人身子一戰,疾然而短促地應道: “未忘!” 發聲之間,但見他身形微晃,當場又退了半步,那足踏之處,竟留了一個深陷地下的足印。
随聽無恒低宣佛号,道: “阿彌陀佛!現在貧尼要用那師兄當年許下的諾言了。
” 此言既出,随聽那怪老人大叫一聲“好!”身形起處,縱退八尺,但他在這等緊要關頭,收勁撤身,大為吃虧,落地之後,競步履浮散,跄踉晃了幾晃,分明他已為八僧合力掌勁震傷。
隻見那怪老人閉目而立,調息半晌,然後,倏地睜開雙目,湛湛神光如炬,逼視無恒,表情幻變。
略帶怆然地問道: “你……你有什麼要求……說吧!我一定會答應你的。
” 無恒老怪低聲道: “四十年恩怨,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也可以放手了!師兄,他如今已是佛門正果,你……你回去吧!” 怪老人聞言之下,大是激動,但見他全身急劇地抖顫,閉目沉思,臉色更是時張時弛,忽喜忽怒! 又聽無恒低宣佛号,輕聲慢慢說道: “更何況現在身受内傷,你若一味蠻來,隻怕也難敵如許護法子弟。
” 她這般話競說得平靜異常,仿佛自己是一個置身事外之人。
怪老人猛可一聲直透霄漢的厲吼,張嘴噴出一口鮮血,神情大是憤慨,竟放聲痛哭起來…… 在一陣石破天驚的痛哭之後,怪老人雙目充斥怨恨,望了望無恒之後,無可奈何地長歎道: “你……你要我踐諾四十年前許下的諾言,也就罷了,何必又以利害來恫吓于我?……須知我一生行事,幾曾懼過人來?……” 隻見他尋思半晌,毅然說道: “好……你雖然如此對我,我還是答應你——隻是如此就放過了他,難消我心頭之恨!” 無恒俯身合十,道: “貧尼多謝師兄——” 怪老人雙目注視她良久,随又神色高傲,不屑地環顧護法群僧,感慨良深地道: “我去了……” 言罷,轉身緩緩向山下行去。
無名現下雖接掌門之職,但他入門最晚,雖聽得這怪老人與兩位師兄不但有着恩怨存在,且與本門,尚有深厚的淵源。
但是,他又從未聽大師兄提起過有此一人,但在他心目之中,隐然認定這怪老人,就是無住大師所謂“平生最大魔障”。
怪老人一去,衆僧複回原位,無名身為掌門,自應主持坐缸大典,他一心虔誠,緩步向無住大師端坐的遺體行去。
但見無住大師手捧古家孤兒,阖目示寂,眉宇之間,神光瑩澈,不減生前。
無名來至蓮花坐前,然後,自無住大師雙掌之上,輕輕抱下那古家孤兒,瞬即,無住大師平伸的雙掌之上,顯現出兩個“爾”字。
這兩個“爾”字,分寫雙掌,鮮豔奪目,無名心頭猛地一顫,不由退後一步,呆視着古家孤兒,失聲喃喃而道: “‘爾’?‘爾’!大師兄一生最大魔障,是我?還是爾?” 花開花落,葉青葉黃,草木消長之間,寒暖互易,十七年歲月,似水流逝,苦寒的冬方才過去,春到普陀。
梅,自山岩間斜伸而出,古拙而蒼勁,無葉的枝幹上,疏落地綴着晨般的花蕾,并不燦爛,卻散發着沁人的幽香,散發着料峭初春的氣息。
山下,一桅風帆,自岩岸邊的碼頭啟碇。
這是今春第一隻自浙東駛來的船,也是第一隻由普陀回航浙東的船。
帆篷冉冉地沿着桅杆升起,船身,在船夫們的吆喝聲中,駛離普陀,向茫茫的自浪滾滾的大海進發。
船上的搭客不多,大抵是普陀山離寺行腳,雲遊四方的僧侶——也有三兩個俗家客,但處于群僧之中,看來卻未免有些分外地惹目。
約莫航行了半個多時辰,普陀山被遙遙地抛在船後,矗立着——山巅間,繁密的林間,隻隐隐地露出寺院的一角紅牆,倒是那尚未融盡的斑駁殘雪,在春日的朝陽裡,反射出刺眼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