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奇遇拜師
關燈
小
中
大
去。
江奇峰面現着急的表情,但手上一點不敢怠慢,鐵尺橫抽直掃,一招“左右逢源”,封住敵劍來路,左手起處,直劈出去。
他的左手一動,風生雲湧,震耳的劈空之聲,威勢駭人,原來就是他仗以成名的絕藝‘鐵琵琶手’,這一使出來,果然威力強大,盛名不虛。
冷于秋寶劍尋暇抵隙地連攻三招,竟然絲毫無功,被對方的鐵尺和鐵琵琶的重手法擋住。
兩人倏地分開,繞圈盤旋。
這時江奇峰心中縱有千言萬語。
亦不敢開口,因為目下雙方已進入了誇張劍拔一觸即發的局勢,若一分神,以冷于秋這等一流高手,劍光将是如響斯應地透射入來,那時非當場血濺不可了。
雙方盤旋了一陣,冷于秋嬌聲一叱,青霜劍一圈一彈,使出“彩鳳戲雲”之式。
但見劍光飛灑,青蒙蒙一片寒芒,電急湧去。
江奇峰大喝一聲,鐵尺藏胸不發,左手甩劈如風,“呼呼呼”一連數掌,抵住點點劍光,可是掌力忽現縫隙,被一絲劍氣透入,霎時寒氣侵膚刺骨。
江奇峰右手鐵尺疾點如風,“叮”的微響一聲,把那一絲入掌圈來的劍氣擋住。
但冷于秋的劍光,已進一步圈住了江奇峰。
隻見江奇峰身外四周,全是青蒙蒙一片森寒劍光。
行家眼中,一望而知江奇峰不但有守無攻,而且情勢隻有越見困整,最後的結局已經是不問可知了。
這無情仙子冷于秋身居東廠三大高手之一,除了武功之外,江湖閱曆和機警也是使她能夠臍身高位的重要原因。
她不肯相信江奇峰,甚至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他,的确有相當的理由。
原來還在大路上的公孫元波,果然已遭遇了襲擊。
攻擊他的人僅有一名,是鴉衣百結面目兇醜的老乞婆,手中兵器是一根不及五尺的黑杖,杖身有許多癌瘤,揮舞之際,風聲呼呼,強勁震耳。
公孫元波已取出緬刀應戰,僅僅六七招過去,他已感到這老乞婆的杖法兇毒精奇,力道沉猛,重如山嶽。
當初這老乞婆出現之時,還佝偻着身子,扶杖而行,目下卻生龍活虎,腰肢挺得筆直,枝法使開,隻打得公孫元波連連後退。
這時公孫元波心頭一念掠過,忖道:“我的武功畢竟還太差了一點……” 他曉得自己若不是得到龐公度所贈靈丹,使他功力陡然增加了很多的話,這刻早就得敗在這老乞婆的杖下了。
若論雙方功力,這老乞婆數十載精修苦練之功,似乎比公孫元波強不到哪裡去,但若論到招式手法,老乞婆的黑杖詭奇跳脫,比起公孫元波的刀法,顯然就強勝一籌了。
公孫元波被對方的奇詭兇毒的杖法打得連連後退,又劇戰了二十餘招,公孫元波已數度遇險,漸漸地汗流俠背,感到十分難以應付。
老乞婆杖法越見淩厲,口中發出果鳴似的笑聲,道:“公孫小子,你在十招之内若不棄刀降服,我老婆子非把你砸成肉醬不可!” 公孫元波厲聲道:“那你就試試看!” 老乞婆發出刺耳的笑聲,杖法一緊,連環砸掃,登時灑出滿天杖影,加上那勁厲沉雄的風聲,威勢之強,實是時下罕能得見。
公孫元波向來不怕死,敵人越兇,他也是更加桀骜,是以他揮刀拼這數招之時,反而比剛才還容易發揮些。
當然這隻是暫時的現象,老乞婆杖法明明高過公孫元波不少,任他如何拼命,終是無用。
他淩厲反擊的情勢,宛如昙花一現,霎時消逝,馬上又回複挨打苦撐的局面。
這時,老藝婆袅鳴似的笑聲又起,在他耳邊鐐繞。
公孫元波雖是恨得牙癢癢的,但力不從心,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距離他們激戰處大約六七文遠之處的樹叢中,突然出現一張面孔。
這張面孔似乎特别肥大,比常人的臉幾乎大上一半,不過從他露出樹外的高度看起來,他的身量卻不比常人高。
因此這個人看起來一定是頭大身細,形狀滑稽,不過有一點很奇怪的,便是這張面孔看起來雖不兇惡,卻有一種懾人心膽的威嚴,尤其是這兩道五六寸長垂下來的雪白眉毛,仿佛含蘊着無限神秘的玄機似的。
他的眼睛本來不小,可是長在闊大異常的面孔上,便變得很小了。
他注視着公孫元波和那老乞婆拼鬥的情形,偶然閉起眼睛,側起耳朵,好像在聆聽一種很遙遠的聲音一般。
公孫元波看來更形不支了。
這個胖大面孔的人,從樹叢中伸出一隻手,在那胖大白皙的手掌中,捏着一支小小的三角黑旗,旗上繡着一個白色的骷髅頭,黑白分明,十分觸目。
這支小旗看來輕飄飄的,連那細如線香的旗杆在内,大概不會超過一兩重。
隻見他胖手一揚,那支黑旗電掣般劃過空氣,發出一陣尖銳的嘶風聲,眨眼間射到公孫元波和老乞婆拼鬥之外.“啪”的一聲,碰上了老乞婆的黑杖,掉落在地上。
老乞婆一眼瞥去,登時駭得怪嘯一聲.曳杖躍出圈外,頭也不回,飛奔逃竄,霎時不見蹤影。
公孫元波拭拭額上汗水,忖道:“隻不知何方高人駕到,出手吓走了這個老乞婆,救了我公孫元波一命?” 他先向四面查看了一陣,然後低頭瞧看那支黑旗,除了那顆白骷髅繡得十分逼真之外,還發現此旗又輕又薄。
公孫元波大吃一驚,心:“此旗嘯風飛來,聽聲音至少在六七丈外,這等距離,若是重物不算稀奇,但像這面黑旗這般輕細而又阻風之物,能夠一擲六七丈勁道猶強,這個出手之人,武功造詣已經是超凡入聖,無可懷疑,無怪那老乞婆駭得曳杖鼠竄.....” 公孫元波邊想邊看那支黑旗,卻不動手碰觸撿拾。
突然間感到一涼,像是被人吹了一口氣,回頭疾看,仍無人影。
這簡直是遇見鬼了!他想,不然的話,哪有形影不現而能夠在背後吹氣之理?不過公孫元波卻不信這個邪,立即展開輕功身法,迅即在附近兩三丈内踏勘了一遍。
他回到那支黑旗附近,仍不動手去碰觸它。
突然頸子上又讓人吹了一口氣,冷飕飕的,使他泛起了毛骨驚然之感。
四下全無聲響,公孫元波側耳聽了一陣,忖道:“世上就算有鬼物,也不會在大白天出現。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有鬼,而且這個鬼厲害得大白天也可以觀世作祟于人的話,我對鬼物有什麼辦法可想呢?”換言之,假如吹頸子之舉是鬼物作祟,則他公孫元波隻好放棄反抗。
他接着想道:“如果不是鬼物而是活人所為,則此人武功之高,已到了出神入化、超凡入聖的地步了,以我的武功,實在也拿他沒有辦法。
” 他得到的結論是不管吹他頸子的人是鬼也好,是人也好,反正他都無法抗争。
這個結論自然對他萬分不利,不過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可以抱着一個認命的态度來應付一切。
他再瞧那支斜插地上的黑旗一眼,便轉身行開。
走出七八步,忽然勁風飒然,從耳邊掠過,接着眼前一花,地面上赫然出現了一支黑旗,看來跟剛才那支一模下樣。
公孫元波回頭一望,隻見剛才那支黑旗已經不見影蹤。
他雖是抱着認命的态度,可是目下一看,這個“人”竟能在數步之内,無聲無息地取回那支黑旗,二度出手,而這來去之際竟然毫無朕兆聲響,使他仍然不禁大吃一驚。
隻見那支黑旗斜插地上,在斜陽下,有一道影子橫拖地上,好像劃了一條界線似的。
公孫元波的腳步緩緩跨過黑旗,忽然心中一動,縮回了這隻腳。
公孫元波自家也不知道為何不一徑跨過去,隻直覺地感到不對,轉過身子,慢慢行去。
他隐約感到一定還會有奇怪的現象發生,所以特地走得慢些。
果然走了七八步,“奪”的一聲,前面的地上出現一支黑旗,斜插地面,拖下一條影子。
公孫元波伸出去的腳一縮,及時煞住,沒有跨過那道旗影。
他索性停步不動,也不左張有望,等等看還有沒有奇怪事情發生。
大路上寂靜了好久工夫,公孫元波筆直站在那兒,連鼻子也沒有動一下,看起來好像被點了穴道似的,但自然沒這回事,僅僅是他不動而已。
他又站了一回,心中暗暗嗤笑,付道:“那人如果不露面出手的話,包管他要弄得不大耐煩自感沒趣為止。
”念頭轉念之時,忽然一陣陣異香彌漫四周。
公孫元波隻吸了一點,便連忙閉住呼吸,心想:“這一陣香氣必有古怪,我且閉住呼吸,能熬多久就多久……” 當然他也不會奢望這種消極抵抗就可以引出什麼功效,隻不過是盡他所能,對付這個“人”一下而已。
突然他感到有異,連忙放棄了不動彈之念,轉頭望去。
原來他聽到身後傳來怪異的低微響聲,好像有人走路,又好像不是。
他目光到處,不覺吃了一驚。
原來在路面上,不知何時出現了無數蠍子,大的小的,黑的黃的,成群結隊緩緩爬行而來,發出了“沙沙”的聲音。
公孫元波迅即向路邊兩側查看,又吃了一驚,原來在大路兩邊出現了蠕蠕蛇影,還有一些不知其名形狀奇怪的蟲類,其中有些是五彩的毛蟲,顔色雖然漂亮,看起來卻令人感到害怕。
現在他後退無路,連路邊兩側的田野也不能落腳。
他恍然大悟,忖道:“原來這個‘人’想法子逼我跨越過這支黑旗,看來想不跨越過去,也是有所不能了。
” 他這個人一下了決心,就立刻付諸行動。
隻見地彎腰伸手,一下子拔起了那支黑旗,然後放步奔去。
他奔出數丈,便被一陣“轟轟洪洪”的震耳笑聲所阻,停下了腳步查看。
他目光到處,竟然前後左右都沒有人影,不但沒有人影,連剛才所見的上幹上萬隻的蠍子,以及毒蛇毛蟲等物,都生像是泡沫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公孫元波叫一聲“怪事”,左顧右盼,心想:這“人”難道有邪術不成? 若是邪術,他倒不怕,怕隻怕這“人”武功太高,實在是拿他沒有法子。
又是一陣“轟轟洪洪”的震耳笑聲,在他背前響起來。
公孫元波回頭望去時,那陣笑聲已倏忽轉到他背後。
這實在是令人既恐懼又着惱的處境。
公孫元波氣往上沖,厲聲大喝道:“到底是什麼人在此裝神扮鬼?” 震耳的笑聲忽然收歇,繼之而起的是響亮的話聲,道:“公孫小子,你目下生氣動怒有何益處?” 公孫元波抗聲應道:“若果我掙不脫這等困境的話,就算生氣動怒了,亦糟不到哪兒去!” 那陣忽近忽遠的話聲又道:“我且問你,昔日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于豐沛大澤中,這一段故事天下無人不知吧?” 公孫元波大為驚奇,忖道:“這個話題轉得希奇古怪之極。
他為何突然提到漢高祖斬白蛇的曆史故事?他是誰?究竟有什麼用意?” 隻聽那陣聲音繼續道:“據《史記索隐》記載,漢高祖之劍長七尺,此說乃是引用《漢官舊議》書的。
可是《史記》中記載高祖自雲: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
這話則說到劍長隻有三尺。
我問你,漢高祖斬蛇的劍究竟是七尺抑是三尺?” 公孫元波定一定神,細想一陣,才道:“當然是三尺之劍才對。
” 那陣聲音道:“為什麼?” 公孫元波道:“漢高祖那時隻是區區一個亭長,理應提三尺劍。
七尺之劍,須得富貴之後才能佩戴。
” 那陣聲音哈哈大笑,道:“不錯,不錯,你雖是舉不出書冊典故,可是你以理論稽考,找出結論,比胸藏萬卷讀死書的人強勝得多了……哈……哈……” 公孫元波被他這一頓贊揚,反而更感茫然,。
已想:“如果這‘人’用了這許多手段對付我的用意,隻不過為了踉我談談這等閑話,那真是天下間的奇聞了。
” 他拱拱手,道:“前輩還有什麼指教沒有?” 那陣聲音道
江奇峰面現着急的表情,但手上一點不敢怠慢,鐵尺橫抽直掃,一招“左右逢源”,封住敵劍來路,左手起處,直劈出去。
他的左手一動,風生雲湧,震耳的劈空之聲,威勢駭人,原來就是他仗以成名的絕藝‘鐵琵琶手’,這一使出來,果然威力強大,盛名不虛。
冷于秋寶劍尋暇抵隙地連攻三招,竟然絲毫無功,被對方的鐵尺和鐵琵琶的重手法擋住。
兩人倏地分開,繞圈盤旋。
這時江奇峰心中縱有千言萬語。
亦不敢開口,因為目下雙方已進入了誇張劍拔一觸即發的局勢,若一分神,以冷于秋這等一流高手,劍光将是如響斯應地透射入來,那時非當場血濺不可了。
雙方盤旋了一陣,冷于秋嬌聲一叱,青霜劍一圈一彈,使出“彩鳳戲雲”之式。
但見劍光飛灑,青蒙蒙一片寒芒,電急湧去。
江奇峰大喝一聲,鐵尺藏胸不發,左手甩劈如風,“呼呼呼”一連數掌,抵住點點劍光,可是掌力忽現縫隙,被一絲劍氣透入,霎時寒氣侵膚刺骨。
江奇峰右手鐵尺疾點如風,“叮”的微響一聲,把那一絲入掌圈來的劍氣擋住。
但冷于秋的劍光,已進一步圈住了江奇峰。
隻見江奇峰身外四周,全是青蒙蒙一片森寒劍光。
行家眼中,一望而知江奇峰不但有守無攻,而且情勢隻有越見困整,最後的結局已經是不問可知了。
這無情仙子冷于秋身居東廠三大高手之一,除了武功之外,江湖閱曆和機警也是使她能夠臍身高位的重要原因。
她不肯相信江奇峰,甚至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他,的确有相當的理由。
原來還在大路上的公孫元波,果然已遭遇了襲擊。
攻擊他的人僅有一名,是鴉衣百結面目兇醜的老乞婆,手中兵器是一根不及五尺的黑杖,杖身有許多癌瘤,揮舞之際,風聲呼呼,強勁震耳。
公孫元波已取出緬刀應戰,僅僅六七招過去,他已感到這老乞婆的杖法兇毒精奇,力道沉猛,重如山嶽。
當初這老乞婆出現之時,還佝偻着身子,扶杖而行,目下卻生龍活虎,腰肢挺得筆直,枝法使開,隻打得公孫元波連連後退。
這時公孫元波心頭一念掠過,忖道:“我的武功畢竟還太差了一點……” 他曉得自己若不是得到龐公度所贈靈丹,使他功力陡然增加了很多的話,這刻早就得敗在這老乞婆的杖下了。
若論雙方功力,這老乞婆數十載精修苦練之功,似乎比公孫元波強不到哪裡去,但若論到招式手法,老乞婆的黑杖詭奇跳脫,比起公孫元波的刀法,顯然就強勝一籌了。
公孫元波被對方的奇詭兇毒的杖法打得連連後退,又劇戰了二十餘招,公孫元波已數度遇險,漸漸地汗流俠背,感到十分難以應付。
老乞婆杖法越見淩厲,口中發出果鳴似的笑聲,道:“公孫小子,你在十招之内若不棄刀降服,我老婆子非把你砸成肉醬不可!” 公孫元波厲聲道:“那你就試試看!” 老乞婆發出刺耳的笑聲,杖法一緊,連環砸掃,登時灑出滿天杖影,加上那勁厲沉雄的風聲,威勢之強,實是時下罕能得見。
公孫元波向來不怕死,敵人越兇,他也是更加桀骜,是以他揮刀拼這數招之時,反而比剛才還容易發揮些。
當然這隻是暫時的現象,老乞婆杖法明明高過公孫元波不少,任他如何拼命,終是無用。
他淩厲反擊的情勢,宛如昙花一現,霎時消逝,馬上又回複挨打苦撐的局面。
這時,老藝婆袅鳴似的笑聲又起,在他耳邊鐐繞。
公孫元波雖是恨得牙癢癢的,但力不從心,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距離他們激戰處大約六七文遠之處的樹叢中,突然出現一張面孔。
這張面孔似乎特别肥大,比常人的臉幾乎大上一半,不過從他露出樹外的高度看起來,他的身量卻不比常人高。
因此這個人看起來一定是頭大身細,形狀滑稽,不過有一點很奇怪的,便是這張面孔看起來雖不兇惡,卻有一種懾人心膽的威嚴,尤其是這兩道五六寸長垂下來的雪白眉毛,仿佛含蘊着無限神秘的玄機似的。
他的眼睛本來不小,可是長在闊大異常的面孔上,便變得很小了。
他注視着公孫元波和那老乞婆拼鬥的情形,偶然閉起眼睛,側起耳朵,好像在聆聽一種很遙遠的聲音一般。
公孫元波看來更形不支了。
這個胖大面孔的人,從樹叢中伸出一隻手,在那胖大白皙的手掌中,捏着一支小小的三角黑旗,旗上繡着一個白色的骷髅頭,黑白分明,十分觸目。
這支小旗看來輕飄飄的,連那細如線香的旗杆在内,大概不會超過一兩重。
隻見他胖手一揚,那支黑旗電掣般劃過空氣,發出一陣尖銳的嘶風聲,眨眼間射到公孫元波和老乞婆拼鬥之外.“啪”的一聲,碰上了老乞婆的黑杖,掉落在地上。
老乞婆一眼瞥去,登時駭得怪嘯一聲.曳杖躍出圈外,頭也不回,飛奔逃竄,霎時不見蹤影。
公孫元波拭拭額上汗水,忖道:“隻不知何方高人駕到,出手吓走了這個老乞婆,救了我公孫元波一命?” 他先向四面查看了一陣,然後低頭瞧看那支黑旗,除了那顆白骷髅繡得十分逼真之外,還發現此旗又輕又薄。
公孫元波大吃一驚,心:“此旗嘯風飛來,聽聲音至少在六七丈外,這等距離,若是重物不算稀奇,但像這面黑旗這般輕細而又阻風之物,能夠一擲六七丈勁道猶強,這個出手之人,武功造詣已經是超凡入聖,無可懷疑,無怪那老乞婆駭得曳杖鼠竄.....” 公孫元波邊想邊看那支黑旗,卻不動手碰觸撿拾。
突然間感到一涼,像是被人吹了一口氣,回頭疾看,仍無人影。
這簡直是遇見鬼了!他想,不然的話,哪有形影不現而能夠在背後吹氣之理?不過公孫元波卻不信這個邪,立即展開輕功身法,迅即在附近兩三丈内踏勘了一遍。
他回到那支黑旗附近,仍不動手去碰觸它。
突然頸子上又讓人吹了一口氣,冷飕飕的,使他泛起了毛骨驚然之感。
四下全無聲響,公孫元波側耳聽了一陣,忖道:“世上就算有鬼物,也不會在大白天出現。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有鬼,而且這個鬼厲害得大白天也可以觀世作祟于人的話,我對鬼物有什麼辦法可想呢?”換言之,假如吹頸子之舉是鬼物作祟,則他公孫元波隻好放棄反抗。
他接着想道:“如果不是鬼物而是活人所為,則此人武功之高,已到了出神入化、超凡入聖的地步了,以我的武功,實在也拿他沒有辦法。
” 他得到的結論是不管吹他頸子的人是鬼也好,是人也好,反正他都無法抗争。
這個結論自然對他萬分不利,不過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可以抱着一個認命的态度來應付一切。
他再瞧那支斜插地上的黑旗一眼,便轉身行開。
走出七八步,忽然勁風飒然,從耳邊掠過,接着眼前一花,地面上赫然出現了一支黑旗,看來跟剛才那支一模下樣。
公孫元波回頭一望,隻見剛才那支黑旗已經不見影蹤。
他雖是抱着認命的态度,可是目下一看,這個“人”竟能在數步之内,無聲無息地取回那支黑旗,二度出手,而這來去之際竟然毫無朕兆聲響,使他仍然不禁大吃一驚。
隻見那支黑旗斜插地上,在斜陽下,有一道影子橫拖地上,好像劃了一條界線似的。
公孫元波的腳步緩緩跨過黑旗,忽然心中一動,縮回了這隻腳。
公孫元波自家也不知道為何不一徑跨過去,隻直覺地感到不對,轉過身子,慢慢行去。
他隐約感到一定還會有奇怪的現象發生,所以特地走得慢些。
果然走了七八步,“奪”的一聲,前面的地上出現一支黑旗,斜插地面,拖下一條影子。
公孫元波伸出去的腳一縮,及時煞住,沒有跨過那道旗影。
他索性停步不動,也不左張有望,等等看還有沒有奇怪事情發生。
大路上寂靜了好久工夫,公孫元波筆直站在那兒,連鼻子也沒有動一下,看起來好像被點了穴道似的,但自然沒這回事,僅僅是他不動而已。
他又站了一回,心中暗暗嗤笑,付道:“那人如果不露面出手的話,包管他要弄得不大耐煩自感沒趣為止。
”念頭轉念之時,忽然一陣陣異香彌漫四周。
公孫元波隻吸了一點,便連忙閉住呼吸,心想:“這一陣香氣必有古怪,我且閉住呼吸,能熬多久就多久……” 當然他也不會奢望這種消極抵抗就可以引出什麼功效,隻不過是盡他所能,對付這個“人”一下而已。
突然他感到有異,連忙放棄了不動彈之念,轉頭望去。
原來他聽到身後傳來怪異的低微響聲,好像有人走路,又好像不是。
他目光到處,不覺吃了一驚。
原來在路面上,不知何時出現了無數蠍子,大的小的,黑的黃的,成群結隊緩緩爬行而來,發出了“沙沙”的聲音。
公孫元波迅即向路邊兩側查看,又吃了一驚,原來在大路兩邊出現了蠕蠕蛇影,還有一些不知其名形狀奇怪的蟲類,其中有些是五彩的毛蟲,顔色雖然漂亮,看起來卻令人感到害怕。
現在他後退無路,連路邊兩側的田野也不能落腳。
他恍然大悟,忖道:“原來這個‘人’想法子逼我跨越過這支黑旗,看來想不跨越過去,也是有所不能了。
” 他這個人一下了決心,就立刻付諸行動。
隻見地彎腰伸手,一下子拔起了那支黑旗,然後放步奔去。
他奔出數丈,便被一陣“轟轟洪洪”的震耳笑聲所阻,停下了腳步查看。
他目光到處,竟然前後左右都沒有人影,不但沒有人影,連剛才所見的上幹上萬隻的蠍子,以及毒蛇毛蟲等物,都生像是泡沫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公孫元波叫一聲“怪事”,左顧右盼,心想:這“人”難道有邪術不成? 若是邪術,他倒不怕,怕隻怕這“人”武功太高,實在是拿他沒有法子。
又是一陣“轟轟洪洪”的震耳笑聲,在他背前響起來。
公孫元波回頭望去時,那陣笑聲已倏忽轉到他背後。
這實在是令人既恐懼又着惱的處境。
公孫元波氣往上沖,厲聲大喝道:“到底是什麼人在此裝神扮鬼?” 震耳的笑聲忽然收歇,繼之而起的是響亮的話聲,道:“公孫小子,你目下生氣動怒有何益處?” 公孫元波抗聲應道:“若果我掙不脫這等困境的話,就算生氣動怒了,亦糟不到哪兒去!” 那陣忽近忽遠的話聲又道:“我且問你,昔日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于豐沛大澤中,這一段故事天下無人不知吧?” 公孫元波大為驚奇,忖道:“這個話題轉得希奇古怪之極。
他為何突然提到漢高祖斬白蛇的曆史故事?他是誰?究竟有什麼用意?” 隻聽那陣聲音繼續道:“據《史記索隐》記載,漢高祖之劍長七尺,此說乃是引用《漢官舊議》書的。
可是《史記》中記載高祖自雲: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
這話則說到劍長隻有三尺。
我問你,漢高祖斬蛇的劍究竟是七尺抑是三尺?” 公孫元波定一定神,細想一陣,才道:“當然是三尺之劍才對。
” 那陣聲音道:“為什麼?” 公孫元波道:“漢高祖那時隻是區區一個亭長,理應提三尺劍。
七尺之劍,須得富貴之後才能佩戴。
” 那陣聲音哈哈大笑,道:“不錯,不錯,你雖是舉不出書冊典故,可是你以理論稽考,找出結論,比胸藏萬卷讀死書的人強勝得多了……哈……哈……” 公孫元波被他這一頓贊揚,反而更感茫然,。
已想:“如果這‘人’用了這許多手段對付我的用意,隻不過為了踉我談談這等閑話,那真是天下間的奇聞了。
” 他拱拱手,道:“前輩還有什麼指教沒有?” 那陣聲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