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寺内鬥智

關燈
,那是非常重要的文件。

    ” “你打算直接交給上面麼?” 公孫元波搖頭道:“你又不是不知規矩的。

    咱們根本見不到上面的人,但早一點交出去,咱們就早點安心,對不對?” 杜平道:“好吧!咱們一塊兒去。

    ” “不,我自己去!”公孫元波堅決地道,“據我所知,你将有新的差事,可能是到南京某一個衙門當差。

    所以你趁這機會先休息一下,也許明天我陪你好好地玩一天。

    ” 杜平聳聳肩,道:“好吧!我真的需要睡一大覺。

    ” 公孫元波道:“我得寫個報告,把經過情形以及我探悉的情報,統統寫下來報上去。

    ” 他找到紙筆,便伏案作書,忽然停下筆構思。

    杜平起初躺在床上,後來感到無聊,起身去到案邊,看他寫報告。

     不久,公孫元波獨自下樓,揚長行出胡同。

    到了大街上,他也不左顧右盼,徑向東行。

     公孫元波行得很快,折入虎坊路之後,突然轉入一條小弄内。

    他隻進去了一下,便又出來,雇了一輛馬車,直赴阜城門大街,下車後走了一程,忽然從一座衙門的側門閃入去。

     這道側門,出入之人不少,而且沒有公人盤查。

    那些出入之人全是一般高低,許多都在手中拿着土地房屋之類的契約文件。

     公孫元波輕車熟路地轉入一條走廊,經過一間公事房時,裡面有一個壯年人看見他,頓時面現訝色,趕快出來。

     他們走到一個沒有人的房間内,那壯年人道:“元波,你幾時來的?” 公孫元波道:“我剛到。

    ” “有什麼事嗎?” “我想見李三叔。

    ” 中年人沉吟一下,才道:“為什麼要見他?可不可以告訴我?” 公孫元波道:“本來告訴陳四叔你也是一樣,可是我一來很久沒有見到李三叔,二來他是負責行動之人,也許他對無情仙子的事情知道得較為多些。

    ” 陳四叔皺起眉頭,道:“你說得不錯,關于無情仙子冷于秋之事,我也不知道,也許他會曉得,但是三叔他已經……” 公孫元波吃一驚,道:“他怎樣了?” 陳四叔道:“他已經失蹤了五六天之久,為了這件事,上面已下令截斷一切關系。

    現下連我也找不到人啦!” 公孫元波詫道:“這話怎說?” “我隻能等上面與我聯絡,或者利用信箱,現下找不到他們。

    ” 公孫元波道:“這樣說來,情況很嚴重啦!是也不是?” 陳四叔點點頭,道:“也許很嚴重,但每逢發生事故,咱們總是采取這等措施的,所以說起來并不足為奇。

    ” 公孫元波歎口氣,道:“那麼我現在誰也不看啦!” “如果你有萬分緊急之事,要向上面親口報告,我或者代你想想法子。

    ” “那倒沒有緊急事情,隻想查問有關無情仙子冷于秋的資料而已。

    這樣吧,我回林老爹那邊等你的消息。

    如果查得到有關無情仙子的資料,請派人送給我。

    ” 陳四叔道:“我暫時不與上面聯絡,你另外想辦法與上面聯絡吧。

    也許林老爹那邊另有通信方法。

    ” “他哪裡有呢!我且回去耐心等候就是了。

    ” 陳四叔道:“你來此之時,路上可有任何可疑迹象?” 公孫元波搖頭道:“沒有,不可能有問題的,因為我趕到京師之舉,對方決計查不出來。

    ” “我告訴你怎樣做:你從後門出去,先雇車前赴西直門外的極樂寺,想法子混到傍晚方可回去。

    這樣一定可以避免任何危險了。

    ” 公孫元波點點頭道:“好,我這就到極樂寺去。

    ” 他們從後門出去,公孫元波雇車而去,心中卻隐隐感到将有事故發生。

     馬車從西直門出去,不久已到高梁橋(後改為高亮橋)。

    在那時候,每當清明踏青,京師之人多到這橫跨玉泉的高梁橋。

    夾岸皆是楊柳,垂絲拂水。

    昔人形容此地景物,說是“綠樹纣守,煙旗亭台,兩畝小池,蔭爽交匝”。

    可見春日風和日麗的景緻。

     公孫元波對這高梁橋一點也不感興趣,因為目下天寒地凍,夾岸桃李枯秃,岸邊的青草地枯黃一片,一派蕭瑟氣象,沒有什麼看頭。

     過橋約三裡,便到達極樂寺。

    但見寺前有數排古柳在寒風中抖索,景色凄清。

     公孫元波打發了馬車,步入寺内。

    殿前的古松在峭寒中依然如故,使人看了,心中大感安慰。

     他看看四下空寂的寺院,心想:“我為何感到将有事故發生,莫非是家中發生了變故? 還有那杜平向來機警得很,會不會依照我暗暗寫在桌上的辦法去做?” 要知他出來之前,曾經寫了一份報告。

    就在寫報告之時,杜乎在一旁瞧看。

    他當時曾在桌上寫了幾句話,交代杜平去辦。

     他沒有入殿,轉到寺左的國花堂,那兒以牡丹著名京師。

    當年士大夫有暇之時,時時來遊此寺,稱得上“輪歸無虛日,堂拜無虛處”,而袁中郎、黃思之等名士,更稱此處略似錢塘西湖。

     公孫元波剛從一道石砌的拱門行出去,鼻中忽然嗅到一陣熟悉的香氣,心頭為之大震,不禁停步查看。

     但見院中一株老樹後面衣衫飄拂,竟然有一個女子藏匿在後面。

    當然她并非存心藏起來,否則衣袖裙帶就不會随風飄拂了。

     公孫元波失聲道:“是大小姐?” 樹後忙來一陣冷漠的聲音,道:“不錯,正是我。

    ”但她仍然站在樹後,沒有現身。

     公孫元波四下一瞧,确是沒有其他的人藏匿伏擊,當下定一定神,道:“你自家一個人露面,未免太托大了。

    難道我打不過你,連跑也跑不過你麼?”“那你就試試看。

    ”她說得既冷漠,而又大有輕視之意,反而襯托出她的強烈信心。

    換言之,她似是吃定了公孫元波,全然不怕他逃出掌心似的。

     公孫元波氣往上湧,猛可倒縱,飛躍退出那道拱形石門。

    他身形落地之後,閃目迅快四顧,沒有人現身攔截,最可怪的是那大小姐也沒有追來。

     他劍眉緊緊皺起,打消了逃走的意思,想了一下,舉步行過石門,但見樹後衣衫仍然随風飄拂、顯然她一步也不曾離開過。

     “你一定派了很多人,在外面設法截擊我。

    ” “笑話!捉拿一個像你這等微末道行之人,哪須勞師動衆?我手下兩婢,任何一個都勝任有餘。

    ” “她們在外面麼?” “沒有,她們還在船上。

    ” 公孫元波一忖,道:“這樣說來,你當時并不在船上,并且一路尾随着我來到京師的,是也不是?” “不錯,你認輸不認輸?” “我能夠逃出你的座船,其實也是你故意縱放我的?” “如若不然,你能逃得掉麼?”大小姐的聲音從樹後飄送出來,“不過,我仍然得承認你是機警多智之土,若不是我,别人恐怕不易赢得你。

    ” 公孫元波苦笑一聲,道:“剛才你才把我說得一錢不值,現在又加以贊揚,我真不知相信你哪一句話的好?” “我意思是說,你在我手中,休想玩出什麼花樣,而且我對付你,并不感到困難。

    不過,由于你算得是傑出人才,所以換了别人對付你的話,就大有問題了。

    ”大小姐以冰冷的聲調加以解釋。

     直到現在,她的人仍然隐在樹後。

    不過公孫元波敢用人頭打賭,這個女子必定是“大小姐”無疑。

     公孫元波聳聳肩,道:“說來說去,你不過是王婆賣瓜,自贊自誇而已。

    我現在不得不認栽了,你無須兜圈子說廢話。

    ” “哼!我平生還沒有跟任何一個男子說那麼多的話,你居然不耐煩了?” “若是如此,自然是我的光榮。

    可惜這是無法炫耀的光榮,所以我也不向你道謝啦。

    ” 他一邊說,一邊向古樹行去,又追:“咱們講了半天,你還沒有露臉,為什麼呢?怕是有所畏懼,不敢與我當面交談麼?” “站住!”大小姐叱道,“你最好别瞧見我的臉,否則馬上就得處死。

    ” 公孫元波心頭又是一震,付道:“原來她以前的面目不是真的,這樣說來,她可能長得很漂亮,則便有可能是以美貌著稱的無情仙子冷于秋了。

    但以前我曾經很小心觀察,她的面部并沒有化過裝。

    要是她易容之術,已高明到連我也瞧不出來的地步,那我就不能不服氣了。

    ” 假如此女真個是“無情仙子”冷于秋的話,公孫元波知道,以她在東廠中能夠穩踞“三大高手”的寶座,當然有驚世駭俗的絕學。

    因此,他無力逃走,看來是鐵定之事了。

     他僵在那兒,進退不得,最後有點尴尬地道:“不要這麼兇,我不過去就是了。

    ” “你的報告,以及呈送的情報文件,我都看過了,現下在我身邊。

    ” 公孫元波道:“你大獲全勝,自是有權躊躇滿志。

    ” “躊躇滿志?不!”大小姐尖銳地道,“恰恰相反,我感到大出意外,而且恨死你了。

    ” 公孫元波吃一驚,問道:“大小姐何事如此銜很于我?” “你所呈奉的情報,根本沒有什麼價值,害我白費氣力,可能被别人得了大功。

    ” “我認為那件情報非常重要,除非像大小姐這種深知内情之人,認為情報中所查獲有關你們那邊的組織與事實不符,才沒有價值。

    ” “你們調查所得的報告非常正确,但那隻是地方上一個組織,算不了一回事。

    我這次出京,還有别人也出動了。

    難道是為了這等芝麻綠豆之事,就能夠驚動我們親自出馬麼?” “這話甚是。

    ”公孫元波哺哺道,“我亦早應該想到這一點,正是殺雞焉用牛刀。

    這等小事,當然不須驚動你們。

    無怪我這次的行動訓練,連我也感到希奇。

    現在我回想起來,好像是在掩護一件更重大的工作似的。

    ” “這話對了,而我居然受騙,不消說得,這件大功定然落在别人手中,你真是把我害苦了。

    ” “對不起,我自家也不知道呢!隻不知另外那是一件什麼事,值得你們大舉出動,連你也出馬了?” “告訴你也不妨,那是兩面《起居注》,是史官記載皇上那兩天的一切言行等瑣事。

    ” 公孫元波點頭道:“原來如此。

    ”雖然他表示明白,可是眼中所閃動着的迷惑之光,卻說明他其實并不了解。

     大小姐道:“皇上的一言一行俱有史官行錄。

    在這兩頁記錄中,皇上與兩位中貴到過一處地方,說過一些話。

    這些言行,足以給這兩位中貴招來殺身之禍,假如落在東宮太子手中的話。

    ” 公孫元波這才當真明白了,道:“怪不得你們高手全出馬了,隻不知這兩面《起居注》,如何會傳到京城之外?那兩位有問題的太監,何不仗近水樓台之便,先将那兩頁《起居注》毀去?” 大小姐道:“史官當時是直書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