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死裡逃生
關燈
小
中
大
!”
漢子忙道:“啊!啊!那又不同啦……’”他看了一眼義道:“公孫老爺也是熟人,他出了什麼事呢‘!把他放在這邊的一刊和好不好?”
姓趙的校尉不作聲,跟他行去,到了屋内一個房間裡,便将公孫元波的身體放在簡陋的木闆床上。
他們迅即離房,趕去查看和勘驗那邊的命案.出房之時還把房門帶上掩好。
床上的公孫元波突然睜開眼睛,把憋了很久的那口氣吐f出來.但卻又皺皺眉頭.好像什麼地方有點疼痛的樣子。
他雙手探入衣服裡面摸索了一陣,解下一副肚兜似的物事,拿到眼前翻看一下,但見那個肚兜表面上仍然完好,可是拆開面上那層夾布,便看到裡面還有一層厚約一寸的黑色皮革。
裡面這層厚厚的皮革已經有一部分裂開,露出一排整齊的薄鋼片。
這個特制的肚兜,碎裂之處乃是被那個使劍之人掌勢劈中,才變成這等模樣。
如果沒有此物抵消了那一記掌力,公孫元波自然已經活不成了。
他迅即将肚兜丢在床底下,整理好衣服,又從懷中掏出一些藥物,很快吞咽了。
過了一陣,他臉上忍着的疼痛神情漸漸消失。
外面人聲噪亂,似乎除了原先的官兵之外,又來了不少公門捕快。
這個房間内,桌上總算還有一盞殘燈,發出暗淡的光線照耀着。
雖然可以看見房中的景象,但這個破敗簡陋的宙間.加上這一盞欲滅的殘燈,卻使人不禁泛起了凄涼孤寂之感。
這等景象,正好像公孫元被目前的處境,竟也是如此慘淡灰暗,前途茫茫,似乎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不但是他個人如此,連同他所效忠的主人,也同樣處于可悲的灰暗境地中,整個大環境都對他們十分不利。
剛才席上中箭死去的,是潛伏在對方内部的得力人員.今日的宴會,乃是迫切中的安排,以便迅即從他那兒接取一些關系重大的案件。
可是這一次木但失敗了.而且由于他急切中出手掩護搶救那個人,連他的身份也暴露出來,因此才有後來攔路襲殺之舉。
照早先的情形分析,對方分明亦得到正确的情報,洞悉這個宴會的隐秘。
而對方不但徹底摧毀了他們的計劃,并且将計就計,利用“同舟共濟”的心理,故意在衆目瞪陵之下,向那人施以暗算。
果然馬上就把他的身份揭穿,随即加以襲殺。
公孫元波沮喪了一陣,才努力振作起精神,自己安慰自己道:“他們終究沒有把我殺死,所以還算不得大獲全勝。
我知道自己被殺死的老胡是極富心計機謀的人,也許他亦曾預防到有失而暗中留了一手亦未可知……” 他迅即跳下床,奔到窗邊,從縫隙向外面望去,目光一轉,已看見對面的後屋頂似乎有人蹲在那兒,遙遙察看這邊的動靜。
公孫元波馬上就聯想到射死老胡的那支勁箭,心下大加凜惕。
公孫元波略一計算距離,發覺那人所蹲之處,距剛才飲酒作樂的房間,至少有十丈以上,在形勢而言,倒是十分吻合,恰可居高臨下,望見房中飲宴請人的動靜。
、在這等黑夜之中,相距遠達百步以上,竟能夠一箭中的,而且勁遭強絕,貫穿了胸膛,這等箭術,即使是字内第一流的武林名家高手,也不能不驚駭汗下。
尤其可異的是如此強勁的長箭,發出時居然不聞弓弦響聲,而破空之聲亦完全不聞,可見得此箭速度之快,簡直已是超過聲音,是以箭到之時,尚未聞屍。
公孫元波忖道:“這名箭手,無疑用的是‘三寶天王’的嘴金灣’。
聽說在這張寶谷之下,已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送了性命。
” 他看了一陣,忽見對面屋頂上的人影隐沒不見,似是已經離去,當下心中稍感寬慰。
窗外稍遠處的院落,燈炬高舉,照得明如白晝,有不少荷戈佩刀的軍士正在走動。
其時正當明憲宗成化末期,恰當太監何直弄權之後,天下人心洶洶不安,中外為之騷然。
這大名府與京師相距三四百裡,城臨漳、衛二水之北,是通往魯、豫兩省的重鎮。
依照明代兵制,各郡府皆設衛所。
由于近年盜賊蜂起,道路不靖,所以較大的郡府,治安都漸漸依賴各衛所的官兵。
因此這迎春館發生血案時,在巡邏中的總旗趙武才會聞風馳來,處理此案。
這時有些捕快和軍士,走出大門外仰首四望。
公孫元波曉得他們正在踏勘發射長箭的地點,心想那名兇手已經走了,哪裡還查得出眉目?他忽然看見一張熟面孔在院落内的人影中晃來晃去。
這張面孔他死也不會忘記,因為此人正是早先持劍襲擊他、最後劈了他一掌的人。
所有的人,包括總旗趙武和本府捕快頭領,都不敢向他問話,更不敢妨礙他的行動。
公孫元波自然曉得個中原因,敢情這個相貌剽悍之人,穿着的是款式質料都特别的衣服。
那是一襲青色的竣緞長衫,腰身處略略收緊,與一般直腰身的長衫不同,佩着寶劍,舉止間流露出飛揚跋扈的神氣。
這種衣服,正是直屬無子的東廠和錦衣衛的外出便服。
這東廠和錦衣衛,前者是皇帝特設的一個機構,由寵信的太監主持,專門偵察朝臣行動,權力極大,任何官吏,都可以羅織罪名,陷于刑獄中。
東廠最初創自明成祖,當他尚是親王之時,便設立這個機構,偵伺在南京的建文帝以及宮廷内的動靜。
到他即帝位之後,便用這個機構專門偵察臣屬,以防有謀反逆叛之事。
到憲宗成化十三年春正月,命設西廠,由太監何直主持,偵察外事。
廠址設于靈濟宮前,選錦衣官校百餘人任職,不論是大政、小事、方言、巷語,都在刺探之列,如有所疑,即可擅捕用刑迫供。
但是西廠到了五月時,由于羅織了幾件大案,使得朝臣人人都既自危,而又憤激。
大學上商格上疏力谏,憲宗終于撤去西廠。
不過才過了一個月,又恢複了西廠。
這一回,直到五年後,何直之寵稍衰,才于成化十八年三月罷撤西廠,中外為之歡欣鼓舞。
此後,直到正德武宗即位,才又複置西廠,後來太監劉道優誅,西廠才永遠裁撤。
但東廠卻仍然如故,一直到明代鼎革為止。
由于東、西廠在有明一代不知冤殺了多少忠臣義土,所有朝臣無不畏之如虎。
因此後世史家認為,明代中葉以後政治敗壞的原因,都是因東、西廠之權。
有人說,明代的政治,在制度上,權力分執于六部尚書手中。
在習慣上權力是操于内閣,但事實上,天下權柄都總攬子東、西廣的太監手中,可見得東、西廠為害之大了。
但明代的君主,除了東、西廠是他們的耳目之外,最早的還是“錦衣衛”。
該衛是明太祖所設,京師共有二十衛,其中十二衛是天子的親軍,用以保護宮禁。
錦衣衛執掌巡察緝捕和辦理诏獄之責,衛中的刑具十分殘酷。
死于毒刑下的,不知有多少人! 上面說到的東、西廠和錦衣衛,事實上就是君主的耳目,不論換什麼人主持,免不了潛求暗訪奇才異能之上做他們的爪牙。
公孫元波見到的那個佩劍長衫大漢,一望就知道是東廠的旗校。
他們除了武功超群之外,還有天大的勢力作後盾。
隻要是在官家任職之人,無不知道他們的權勢和厲害,所以誰也不敢惹他們。
這時公孫元波暗暗捏了一把汗,如果這厮要察看一下自己的死活,趙武當然不敢拒絕。
一旦見面,他見自己未死,必定動手,而這刻自己内傷未愈,決計不是他的敵手,結果必死無疑。
但見這個剽悍大漢東看看,西看看,卻沒有詢問什麼,忽然走出大門,揚長而去。
公孫元波松一口氣,又等了一會,總旗官趙武推門進來。
他見公孫元波沒有死,又是驚訝,又是喜歡,道:“元波,你們到底搞什麼鬼?” 公孫元波聳聳肩道:“一場無妄之災,連我自己也搞糊塗啦!” 趙武道:“依我看來,今夜之事可大可小。
鬧大了的話,我老趙隻好等着人頭搬家。
” 公孫元波故作不懂,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武愁眉不展地道:“什麼意思?哼!廠裡的人也出現了,我處置得稍有不當,腦袋非搬家不可。
” 公孫元波心知這回當真可能連累了老朋友,頗感歉疚,但自己的秘密身份決計不能洩露,當下隻好說道:“你别發愁。
我連夜逃到别處,永遠躲起來就是。
隻要我不露面,他們就不會查究了。
” 趙武道:“你有把握躲得過他們的耳目麼?” 公孫元波道:“當然啦!我隻不過是大名府的一個小吏,認得我的人有限得很。
我随便往哪兒一躲,隻要不碰見那個家夥,就沒事啦!” 他說到這裡,胸中充滿了殺機。
敢請他已聯想到如果能殺死那個使劍的人,危險就去了大半。
餘下還有一個可慮的人,就是那個鈎鼻女子,但好在她鈎鼻的特征十分顯著,不難迅即查出,亦殺以滅口。
趙武可沒有察覺公孫元波眼中射出的可怕光芒,沉思地道:“不錯,你躲起來,我也把這個隐瞞起來……” 他微微揚手,可是握着拳頭,所以不知道他捏着什麼。
公孫元波敏感地猜想他拳頭中一定藏着老胡想傳遞的情報,登時大為焦急渴望,恨不得馬上搶過來瞧瞧。
,他表面上卻裝出一點也不在意,好像完全沒有注意到趙武的話,說道: “老趙,我往哪兒藏起來好呢?” 趙武想了一下道:“當然是遠走高飛,到南方去,越遠越好。
” 公孫元波心生一計道:“對,就是這樣決定。
我這一去,今生今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和你重聚。
咱們就在這裡握别……”他伸出手去,聲音和态度都非常誠懇熱情。
趙武也伸出手來,但卻先将手中之物換到左手,才與他相握。
在這一瞬間,公孫元波已看見那是一張紙條。
趙武已感慨地道:“唉!你說的不錯,咱們當真是後會無期了。
我的老友又少了一個。
” 公孫元波覺得自己老是想看那張紙條之舉,實在太過卑鄙,于是決心暫時忘了此事,懇切地握住友人的手。
誠摯的友情,暫時溫暖了他的心,使他在這驚濤駭浪和波詭雲活的生涯中,感到無限平安與寬慰。
可是那張紙條,公孫元波到底還是忘不了。
他本來想坦白地把看一看那紙條的渴想心情告訴趙武,請求他給自己瞧瞧,然而他在宦海官場中打滾了這些日子之後,深知人性的奇妙。
例如拿目前這件事來說,趙武的冒險庇護,已經足以說明他為人的尚情重義,可是公孫元波若是鄭重和坦白地求他交出紙條,趙武的反應不是不肯,而是會很鄭重地探詢原委,方始決定要不要交出。
這是因為公孫元波的這種态度會引起趙武的疑慮,所以加以重視之故。
.1回.公孫元波決定玩一點手
他們迅即離房,趕去查看和勘驗那邊的命案.出房之時還把房門帶上掩好。
床上的公孫元波突然睜開眼睛,把憋了很久的那口氣吐f出來.但卻又皺皺眉頭.好像什麼地方有點疼痛的樣子。
他雙手探入衣服裡面摸索了一陣,解下一副肚兜似的物事,拿到眼前翻看一下,但見那個肚兜表面上仍然完好,可是拆開面上那層夾布,便看到裡面還有一層厚約一寸的黑色皮革。
裡面這層厚厚的皮革已經有一部分裂開,露出一排整齊的薄鋼片。
這個特制的肚兜,碎裂之處乃是被那個使劍之人掌勢劈中,才變成這等模樣。
如果沒有此物抵消了那一記掌力,公孫元波自然已經活不成了。
他迅即将肚兜丢在床底下,整理好衣服,又從懷中掏出一些藥物,很快吞咽了。
過了一陣,他臉上忍着的疼痛神情漸漸消失。
外面人聲噪亂,似乎除了原先的官兵之外,又來了不少公門捕快。
這個房間内,桌上總算還有一盞殘燈,發出暗淡的光線照耀着。
雖然可以看見房中的景象,但這個破敗簡陋的宙間.加上這一盞欲滅的殘燈,卻使人不禁泛起了凄涼孤寂之感。
這等景象,正好像公孫元被目前的處境,竟也是如此慘淡灰暗,前途茫茫,似乎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不但是他個人如此,連同他所效忠的主人,也同樣處于可悲的灰暗境地中,整個大環境都對他們十分不利。
剛才席上中箭死去的,是潛伏在對方内部的得力人員.今日的宴會,乃是迫切中的安排,以便迅即從他那兒接取一些關系重大的案件。
可是這一次木但失敗了.而且由于他急切中出手掩護搶救那個人,連他的身份也暴露出來,因此才有後來攔路襲殺之舉。
照早先的情形分析,對方分明亦得到正确的情報,洞悉這個宴會的隐秘。
而對方不但徹底摧毀了他們的計劃,并且将計就計,利用“同舟共濟”的心理,故意在衆目瞪陵之下,向那人施以暗算。
果然馬上就把他的身份揭穿,随即加以襲殺。
公孫元波沮喪了一陣,才努力振作起精神,自己安慰自己道:“他們終究沒有把我殺死,所以還算不得大獲全勝。
我知道自己被殺死的老胡是極富心計機謀的人,也許他亦曾預防到有失而暗中留了一手亦未可知……” 他迅即跳下床,奔到窗邊,從縫隙向外面望去,目光一轉,已看見對面的後屋頂似乎有人蹲在那兒,遙遙察看這邊的動靜。
公孫元波馬上就聯想到射死老胡的那支勁箭,心下大加凜惕。
公孫元波略一計算距離,發覺那人所蹲之處,距剛才飲酒作樂的房間,至少有十丈以上,在形勢而言,倒是十分吻合,恰可居高臨下,望見房中飲宴請人的動靜。
、在這等黑夜之中,相距遠達百步以上,竟能夠一箭中的,而且勁遭強絕,貫穿了胸膛,這等箭術,即使是字内第一流的武林名家高手,也不能不驚駭汗下。
尤其可異的是如此強勁的長箭,發出時居然不聞弓弦響聲,而破空之聲亦完全不聞,可見得此箭速度之快,簡直已是超過聲音,是以箭到之時,尚未聞屍。
公孫元波忖道:“這名箭手,無疑用的是‘三寶天王’的嘴金灣’。
聽說在這張寶谷之下,已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送了性命。
” 他看了一陣,忽見對面屋頂上的人影隐沒不見,似是已經離去,當下心中稍感寬慰。
窗外稍遠處的院落,燈炬高舉,照得明如白晝,有不少荷戈佩刀的軍士正在走動。
其時正當明憲宗成化末期,恰當太監何直弄權之後,天下人心洶洶不安,中外為之騷然。
這大名府與京師相距三四百裡,城臨漳、衛二水之北,是通往魯、豫兩省的重鎮。
依照明代兵制,各郡府皆設衛所。
由于近年盜賊蜂起,道路不靖,所以較大的郡府,治安都漸漸依賴各衛所的官兵。
因此這迎春館發生血案時,在巡邏中的總旗趙武才會聞風馳來,處理此案。
這時有些捕快和軍士,走出大門外仰首四望。
公孫元波曉得他們正在踏勘發射長箭的地點,心想那名兇手已經走了,哪裡還查得出眉目?他忽然看見一張熟面孔在院落内的人影中晃來晃去。
這張面孔他死也不會忘記,因為此人正是早先持劍襲擊他、最後劈了他一掌的人。
所有的人,包括總旗趙武和本府捕快頭領,都不敢向他問話,更不敢妨礙他的行動。
公孫元波自然曉得個中原因,敢情這個相貌剽悍之人,穿着的是款式質料都特别的衣服。
那是一襲青色的竣緞長衫,腰身處略略收緊,與一般直腰身的長衫不同,佩着寶劍,舉止間流露出飛揚跋扈的神氣。
這種衣服,正是直屬無子的東廠和錦衣衛的外出便服。
這東廠和錦衣衛,前者是皇帝特設的一個機構,由寵信的太監主持,專門偵察朝臣行動,權力極大,任何官吏,都可以羅織罪名,陷于刑獄中。
東廠最初創自明成祖,當他尚是親王之時,便設立這個機構,偵伺在南京的建文帝以及宮廷内的動靜。
到他即帝位之後,便用這個機構專門偵察臣屬,以防有謀反逆叛之事。
到憲宗成化十三年春正月,命設西廠,由太監何直主持,偵察外事。
廠址設于靈濟宮前,選錦衣官校百餘人任職,不論是大政、小事、方言、巷語,都在刺探之列,如有所疑,即可擅捕用刑迫供。
但是西廠到了五月時,由于羅織了幾件大案,使得朝臣人人都既自危,而又憤激。
大學上商格上疏力谏,憲宗終于撤去西廠。
不過才過了一個月,又恢複了西廠。
這一回,直到五年後,何直之寵稍衰,才于成化十八年三月罷撤西廠,中外為之歡欣鼓舞。
此後,直到正德武宗即位,才又複置西廠,後來太監劉道優誅,西廠才永遠裁撤。
但東廠卻仍然如故,一直到明代鼎革為止。
由于東、西廠在有明一代不知冤殺了多少忠臣義土,所有朝臣無不畏之如虎。
因此後世史家認為,明代中葉以後政治敗壞的原因,都是因東、西廠之權。
有人說,明代的政治,在制度上,權力分執于六部尚書手中。
在習慣上權力是操于内閣,但事實上,天下權柄都總攬子東、西廣的太監手中,可見得東、西廠為害之大了。
但明代的君主,除了東、西廠是他們的耳目之外,最早的還是“錦衣衛”。
該衛是明太祖所設,京師共有二十衛,其中十二衛是天子的親軍,用以保護宮禁。
錦衣衛執掌巡察緝捕和辦理诏獄之責,衛中的刑具十分殘酷。
死于毒刑下的,不知有多少人! 上面說到的東、西廠和錦衣衛,事實上就是君主的耳目,不論換什麼人主持,免不了潛求暗訪奇才異能之上做他們的爪牙。
公孫元波見到的那個佩劍長衫大漢,一望就知道是東廠的旗校。
他們除了武功超群之外,還有天大的勢力作後盾。
隻要是在官家任職之人,無不知道他們的權勢和厲害,所以誰也不敢惹他們。
這時公孫元波暗暗捏了一把汗,如果這厮要察看一下自己的死活,趙武當然不敢拒絕。
一旦見面,他見自己未死,必定動手,而這刻自己内傷未愈,決計不是他的敵手,結果必死無疑。
但見這個剽悍大漢東看看,西看看,卻沒有詢問什麼,忽然走出大門,揚長而去。
公孫元波松一口氣,又等了一會,總旗官趙武推門進來。
他見公孫元波沒有死,又是驚訝,又是喜歡,道:“元波,你們到底搞什麼鬼?” 公孫元波聳聳肩道:“一場無妄之災,連我自己也搞糊塗啦!” 趙武道:“依我看來,今夜之事可大可小。
鬧大了的話,我老趙隻好等着人頭搬家。
” 公孫元波故作不懂,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武愁眉不展地道:“什麼意思?哼!廠裡的人也出現了,我處置得稍有不當,腦袋非搬家不可。
” 公孫元波心知這回當真可能連累了老朋友,頗感歉疚,但自己的秘密身份決計不能洩露,當下隻好說道:“你别發愁。
我連夜逃到别處,永遠躲起來就是。
隻要我不露面,他們就不會查究了。
” 趙武道:“你有把握躲得過他們的耳目麼?” 公孫元波道:“當然啦!我隻不過是大名府的一個小吏,認得我的人有限得很。
我随便往哪兒一躲,隻要不碰見那個家夥,就沒事啦!” 他說到這裡,胸中充滿了殺機。
敢請他已聯想到如果能殺死那個使劍的人,危險就去了大半。
餘下還有一個可慮的人,就是那個鈎鼻女子,但好在她鈎鼻的特征十分顯著,不難迅即查出,亦殺以滅口。
趙武可沒有察覺公孫元波眼中射出的可怕光芒,沉思地道:“不錯,你躲起來,我也把這個隐瞞起來……” 他微微揚手,可是握着拳頭,所以不知道他捏着什麼。
公孫元波敏感地猜想他拳頭中一定藏着老胡想傳遞的情報,登時大為焦急渴望,恨不得馬上搶過來瞧瞧。
,他表面上卻裝出一點也不在意,好像完全沒有注意到趙武的話,說道: “老趙,我往哪兒藏起來好呢?” 趙武想了一下道:“當然是遠走高飛,到南方去,越遠越好。
” 公孫元波心生一計道:“對,就是這樣決定。
我這一去,今生今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和你重聚。
咱們就在這裡握别……”他伸出手去,聲音和态度都非常誠懇熱情。
趙武也伸出手來,但卻先将手中之物換到左手,才與他相握。
在這一瞬間,公孫元波已看見那是一張紙條。
趙武已感慨地道:“唉!你說的不錯,咱們當真是後會無期了。
我的老友又少了一個。
” 公孫元波覺得自己老是想看那張紙條之舉,實在太過卑鄙,于是決心暫時忘了此事,懇切地握住友人的手。
誠摯的友情,暫時溫暖了他的心,使他在這驚濤駭浪和波詭雲活的生涯中,感到無限平安與寬慰。
可是那張紙條,公孫元波到底還是忘不了。
他本來想坦白地把看一看那紙條的渴想心情告訴趙武,請求他給自己瞧瞧,然而他在宦海官場中打滾了這些日子之後,深知人性的奇妙。
例如拿目前這件事來說,趙武的冒險庇護,已經足以說明他為人的尚情重義,可是公孫元波若是鄭重和坦白地求他交出紙條,趙武的反應不是不肯,而是會很鄭重地探詢原委,方始決定要不要交出。
這是因為公孫元波的這種态度會引起趙武的疑慮,所以加以重視之故。
.1回.公孫元波決定玩一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