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關燈
勒臘老爹,拉菩時公司司帳員從店裡出來的時候,他的眼睛被夕陽的光輝照昏了好一會兒。

    原來他是整天在煤氣燈的黃色火光下面工作的,地方正是店房後面項頭的部分,剛好對着一個又深又窄像是一口水井樣的天井。

    那間小屋子正是他40年以來一直度過白晝的地方,裡面非常晦暗,即令在盛夏也隻有11點到3點之間不必點燈。

     小屋子裡永遠是又冷又潮濕的,它的唯一的窗子正對着那種壕溝樣的地方,其中的蒸發物不斷地從窗口混進來,小屋子裡因此滿是黴氣和陰溝的臭氣。

    40年以來,勒臘先生每天8點鐘就走到這“監獄”裡;接着就一直坐到傍晚7點鐘,對着帳簿彎着腰,用一種忠實店員的勤奮作風記帳。

     初入公司的時候,他每年工資是一千五百金法郎。

    現在已經加到每年三千了。

    他一直過着單身生活,他的收入不容許他娶親。

    從來毫無享受,也沒有什麼大的欲望。

    然而,偶爾他被這種單調而不斷的日常工作弄得疲倦了的時候,他發表他理想式的希望:“活見鬼,倘若我每年有五千金法郎的利息進款,我就要舒舒服服花掉它。

    ” 實際上,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舒舒服服花過錢,并且,除了每月領得的工資以外,從來沒有其他收入。

     他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波動,也幾乎沒有希望。

    每一個人心上懷着的夢境想象力,在他的凡庸志願裡從沒有得以發揮。

     21歲那一年,他就進了拉菩時公司。

    以後,他一直沒有離開過。

    1856年,他死掉了父親。

    他母親是1859年死的。

    此後,他隻在1868年搬了一次家,理由是他的房東要增加租價。

     每天早上一到六點正,他的鬧鐘就用一陣如同船上放松鐵錨鍊子一樣可怕的喧躁,使他從床上跳起來。

    然而有兩次,1866年和1874年,那件機器卻出了毛病,他呢,也從來不知道那是為着什麼。

    他每天穿衣裳,鋪被蓋,揩桌椅,掃屋子,這些日常工作要用掉他一個半小時。

     後來他出門了,走到了那家換過11個老闆還沒有改招牌的拉殊面包店裡,他買了一個蛾眉月式的面包,接着就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吃。

     他一輩子的生活,簡直完全在那間窄小晦暗而且壁上糊着同樣顔色折花紙的辦公室裡消磨了。

    初進去,他年紀輕輕的,名義上是那位蒲呂孟先生的助手,他當年一心指望接替他的職務。

     他早已接替了蒲呂孟,于是什麼也不指望了。

     旁人的生活的過程總有種種值得回憶的地方,譬如意料不到的變化,甜美的或者悲苦的愛情,冒險的旅行,而他對于這一切屬于自由生活的偶然遇合,全是門外漢。

     所有的日子、星期、月份、季節、年歲,全是彼此相似的。

    他每天在相同的鐘點起床,出門,進公司,吃午飯,出公司,吃夜飯,末後睡覺。

    這些同樣的行動,同樣的事實和同樣的思想都具有合乎規則的單調性,從來沒有一點什麼打斷過它們。

     從前,他在他前任留下來的小圓鏡子裡,瞧見過自己的金黃的髭須和卷起的頭發。

    現在,他每天傍晚出公司以前在同樣的鏡子裡欣賞的,是他的雪白的髭須和光秃的頭頂了。

    40年已經溜過去了,長久而又迅速,空虛得像是一個整天發愁的日子,而且簡直就是失眠者的漫漫長夜!40年之間,他一點什麼沒有留下,甚至于連一個回憶也沒有,甚至于自從他父母去世以後,連一點惡運也沒有。

    總而言之絕對空虛。

     這一天,勒臘先生在公司的大門口被夕陽的光輝照昏了好一會兒;後來,他想起暫時不必回家,可以在晚飯之前去兜一個小圈子,這種興緻他一年中大約有五六次。

     他走到城基大街上了,那一帶,人潮在新綠的樹蔭下在流着。

    時候正是暮春的一個黃昏,一個使人陶醉,心弦動蕩的黃昏。

     勒臘先生用他那種老翁式的小而急促的腳步走着;他帶着愉快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