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人
關燈
小
中
大
若昂-馬闌從來不曾夢見自己有一種這樣好的運氣!他本是外省一個執達吏的兒子,從前也像許多其他的人一樣到了巴黎拉丁區學習法律。
那時候,他在各種被他先先後後光顧的啤酒館裡,結交了好幾個狂喝啤酒高談政治的饒舌的大學生做朋友。
他對他們贊歎不止,一心跟着他們從這一家咖啡館跑到另一家,有時候他手裡有點錢也給他們付賬。
随後,他成了律師了,辯護過一些在他手裡敗訴的案件。
誰知在某一天早上,他從報紙上知道往日同學中的一個新近當選了衆議院議員。
他重新又是他的忠實走狗了,那就是專門跑腿,有事招之即來而且簡直不拘形迹的朋友。
但是由于議院裡的政潮,這個衆議員居然做了閣員,半年以後,若昂-馬闌就做了平政院評事。
開初,他有些得意忘形,他如同想使旁人一見就能猜到他的地位似的,專為顯示自己的地位到街道上閑遊。
有時候,他到鋪子裡買點東西,到報亭子裡買張報或者在街上叫一輛另雇的馬車,即令談到種種絕無意義的事情,他也想法子告訴鋪子裡商人或者賣報的,甚至于趕車的說: “我本人是平政院評事……” 随後他自然而然地感到了一種迫不及待的需要,要去保護旁人;把保護旁人看做是他的威望的表現,是職業上的必要,是性情寬厚而力量雄大者的義務。
無論遇着哪種情形,無論對于哪個,他總用一種無限的寬厚态度獻出他的援助力。
在大街上遇見了面熟的人,他總喜笑顔開地走過去握手寒暄,接着并不等候旁人發言,他就高聲說:“您知道我現在做了平政院評事,我很願意給您幫忙。
倘若我對于您能夠有點用處,請您不必客氣,把事情交給我辦。
在我這種地位,手上是有點辦法的。
” 于是他就同着這樣遇見的朋友走到咖啡館裡去讨筆墨紙張;他說道:“隻要一張紙,堂倌,那是寫一封介紹信用的。
”他就這樣寫了好些介紹信,每天十封二十封或五十封不等,并且都是在巴黎熱鬧街道上那些很有名的大咖啡館裡寫的。
法蘭西共和國的官吏,從預審推事數到閣員,他都寫過信了。
并且他覺自己有幸運,很有幸運。
有一天早上,他正從自己家裡出來到平政院去,忽然遇着了雨。
他頗想叫一輛出租馬車,但是卻沒有叫,從街上冒雨走去。
那陣大雨愈下愈大了,淹沒了街面,漫上了人行道。
于是馬闌先生不得不跑到一所住宅的大門下面去躲雨了。
那地方已經躲着一個老教士,一個白頭發老教士。
在未做評事以前,馬闌先生是很不歡喜教士的。
自從有一個紅袍主教曾經恭敬地請教他一件困難的事件以後,他現在竟尊重這種人了。
那陣雨像大水一般地傾個不住,逼着這兩個人一直走到那所住宅的看門人屋子裡躲藏,去避免泥水濺到身上。
馬闌先生為了标榜自己,感到心癢難搔急于想說話,這時候他高聲說道: “天氣真很惡劣,長老先生。
” 那老教士欠一欠身子回答: “唉!對呀,先生,對一個隻預備到巴黎住幾天的人來說,真讨厭。
” “哈!您可是從外省來的?”“對呀,先生,我隻在巴黎路過。
” “一個人在京城裡住幾天卻偏偏遇着下雨,确實是讨厭的。
我們,在政界上服務的人,終年住在這兒,卻沒有想到這點。
” 長老不再答話了。
他瞧着那條雨勢漸殺的街道。
忽然,他下了決心,如同撩起裙袍跨過水溝的婦女們似地,撩起了他的道袍。
馬闌先生瞧着他要走,高聲喊道: “您快要打得全身透濕,長老先生,再等一會兒吧,雨就要停止的。
” 那個猶豫不決的老翁停住腳步了,随後他說道: “因為我很忙。
我有一個要緊的約會。
” 馬闌先生仿佛很不樂意似的。
“但是您一定會把全身打得透濕。
我能夠請教您到哪一區去嗎?” 神父露出了遲疑的樣子,随後才說: “我到舊王宮附近去。
” “既然這樣,長老老生,倘若您答應,我可以請您來和我共這柄傘。
我呢,我到平政院去。
我是平政院評事。
” 老教士擡起頭來瞧着他,随後高聲說: “真的謝謝您,先生,我很願意。
” 于是馬闌先生挽着他的胳膊,攙着他同走了。
他引導他,防護他,勸告他: “當心這個水蕩吧,長老先生。
尤其要格外注意馬車的輪子;有時那東西濺得您從頭到腳都是泥漿。
路上的傘也要留意。
對于眼睛,世上再沒有比傘骨子更要危險
那時候,他在各種被他先先後後光顧的啤酒館裡,結交了好幾個狂喝啤酒高談政治的饒舌的大學生做朋友。
他對他們贊歎不止,一心跟着他們從這一家咖啡館跑到另一家,有時候他手裡有點錢也給他們付賬。
随後,他成了律師了,辯護過一些在他手裡敗訴的案件。
誰知在某一天早上,他從報紙上知道往日同學中的一個新近當選了衆議院議員。
他重新又是他的忠實走狗了,那就是專門跑腿,有事招之即來而且簡直不拘形迹的朋友。
但是由于議院裡的政潮,這個衆議員居然做了閣員,半年以後,若昂-馬闌就做了平政院評事。
開初,他有些得意忘形,他如同想使旁人一見就能猜到他的地位似的,專為顯示自己的地位到街道上閑遊。
有時候,他到鋪子裡買點東西,到報亭子裡買張報或者在街上叫一輛另雇的馬車,即令談到種種絕無意義的事情,他也想法子告訴鋪子裡商人或者賣報的,甚至于趕車的說: “我本人是平政院評事……” 随後他自然而然地感到了一種迫不及待的需要,要去保護旁人;把保護旁人看做是他的威望的表現,是職業上的必要,是性情寬厚而力量雄大者的義務。
無論遇着哪種情形,無論對于哪個,他總用一種無限的寬厚态度獻出他的援助力。
在大街上遇見了面熟的人,他總喜笑顔開地走過去握手寒暄,接着并不等候旁人發言,他就高聲說:“您知道我現在做了平政院評事,我很願意給您幫忙。
倘若我對于您能夠有點用處,請您不必客氣,把事情交給我辦。
在我這種地位,手上是有點辦法的。
” 于是他就同着這樣遇見的朋友走到咖啡館裡去讨筆墨紙張;他說道:“隻要一張紙,堂倌,那是寫一封介紹信用的。
”他就這樣寫了好些介紹信,每天十封二十封或五十封不等,并且都是在巴黎熱鬧街道上那些很有名的大咖啡館裡寫的。
法蘭西共和國的官吏,從預審推事數到閣員,他都寫過信了。
并且他覺自己有幸運,很有幸運。
有一天早上,他正從自己家裡出來到平政院去,忽然遇着了雨。
他頗想叫一輛出租馬車,但是卻沒有叫,從街上冒雨走去。
那陣大雨愈下愈大了,淹沒了街面,漫上了人行道。
于是馬闌先生不得不跑到一所住宅的大門下面去躲雨了。
那地方已經躲着一個老教士,一個白頭發老教士。
在未做評事以前,馬闌先生是很不歡喜教士的。
自從有一個紅袍主教曾經恭敬地請教他一件困難的事件以後,他現在竟尊重這種人了。
那陣雨像大水一般地傾個不住,逼着這兩個人一直走到那所住宅的看門人屋子裡躲藏,去避免泥水濺到身上。
馬闌先生為了标榜自己,感到心癢難搔急于想說話,這時候他高聲說道: “天氣真很惡劣,長老先生。
” 那老教士欠一欠身子回答: “唉!對呀,先生,對一個隻預備到巴黎住幾天的人來說,真讨厭。
” “哈!您可是從外省來的?”“對呀,先生,我隻在巴黎路過。
” “一個人在京城裡住幾天卻偏偏遇着下雨,确實是讨厭的。
我們,在政界上服務的人,終年住在這兒,卻沒有想到這點。
” 長老不再答話了。
他瞧着那條雨勢漸殺的街道。
忽然,他下了決心,如同撩起裙袍跨過水溝的婦女們似地,撩起了他的道袍。
馬闌先生瞧着他要走,高聲喊道: “您快要打得全身透濕,長老先生,再等一會兒吧,雨就要停止的。
” 那個猶豫不決的老翁停住腳步了,随後他說道: “因為我很忙。
我有一個要緊的約會。
” 馬闌先生仿佛很不樂意似的。
“但是您一定會把全身打得透濕。
我能夠請教您到哪一區去嗎?” 神父露出了遲疑的樣子,随後才說: “我到舊王宮附近去。
” “既然這樣,長老老生,倘若您答應,我可以請您來和我共這柄傘。
我呢,我到平政院去。
我是平政院評事。
” 老教士擡起頭來瞧着他,随後高聲說: “真的謝謝您,先生,我很願意。
” 于是馬闌先生挽着他的胳膊,攙着他同走了。
他引導他,防護他,勸告他: “當心這個水蕩吧,長老先生。
尤其要格外注意馬車的輪子;有時那東西濺得您從頭到腳都是泥漿。
路上的傘也要留意。
對于眼睛,世上再沒有比傘骨子更要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