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為情絲所困 皈依入佛門

關燈
其實這部經典,在佛法中并非必修正經,被認為是佛經中一部富于戲劇性的著作,但是它的結構卻極嚴謹,由于這部經乃出自荒唐的武則天女帝時代一個和尚的口述,因此千百年來,為人屢屢挑剔,這就犯了“依人不依理”的從學大忌,那便是“邪人說正法,正法也成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成正”大錯特錯的觀念了。

     其實綜觀起來,印度的佛經,又有幾部不是出諸于口述呢!就連孔老夫子的《論語》,又何嘗不是出之口述?至于道教中的必修經典《老子》一書,更是秦漢時代的集體創作,話似乎扯得太遠了。

     麥小喬看了看封面,記下了經名,便又翻回來琢磨着先前的那幾段文字。

     她原本冰雪聰明,悟性又高,幾經推敲,果然便為她悟出了其中的哲理,于是自個兒深思起來。

     從個中的哲理想到了“實體”,而“輪回”“宿業”更是千萬年來人們永不會解開的一個死結,她可就越想越糊塗了,最終在慨然一歎之後,合上了書。

     “我太渺小了,太淺薄了,如何能盡透這個中深奧,最好能找些淺顯的來看看才好。

    ” 一念之興便站起來,踱向一旁。

     老和尚不愧是飽學之人,四壁經書浩瀚,汗牛充棟,其中卻并非全是佛家經書,也有屬于“人世”之作。

     她自幼出身于富宦之家,雖是書香世家,卻不曾念過多少書,這是她最大的遺憾,每見人家學富五車,心裡直覺地便生欽佩。

     這一卷《民婦吟》便吸引了她,就手抽出來,燈下展開,見民歌一首—— coc1“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遣君?”coc2 聳一聳眉尖,這才是對了她脾胃的東西。

     coc1“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鐐之。

     聞君有他心, 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 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 勿複相思, 相思與君絕!”coc2 啊呀!可真說到了她心眼兒裡頭去了,正是“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那“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更像是刺到了她心裡的痛楚。

    ” 眼淚在眸子裡打轉,再看下文: coc1“雞鳴犬吠, 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 秋風瑟瑟晨風飕, 東方須臾高知之。

    ”coc2 敢情這是一首漢朝民婦的民歌,歌名“有所思”。

    叙述當時棄婦心聲,曆曆如繪,而生活與現實畢競是不可分,是以當“雞鳴犬吠”天亮之時“兄嫂當知之”,還是得快起來吧!”“妃呼豨”一句更說明了“唉……苦命的人哪,我還要去喂豬呢!” 歌詞裡的聲聲凄涼,深深感染着此一刻的麥小喬,她本至情中人,更不禁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關雪羽,你這個忘情的人……怎麼就見異思遷了呢?” “我隻當你至情不貳,是一個專情的君子,誰知你……” 轉念再想,自己實在與關雪羽也沒有見過幾次面,如非心有靈犀維持波此間的默契,隻是從表面上看來,這感情未免過于薄弱了。

     她的眼睛自書面上緩緩離開,凝視向一處,思慮的極緻,便構成了清晰的畫面,畫面中的人物無疑的便是關雪羽了。

     于是乎“麥家祠堂”的首次邂逅,種下了深摯的一點情因,繼而“竹林夜步”,更見到了他嶙峋的風骨,接下去自己曾誤會了他,誤會他怕死貪生,事實證明自己錯了。

     老金雞的出現,證明了關雪羽的仁心俠骨,他有情、有義、有仁、有愛、有勇、有智…… 正是因為這些,才赢得了小喬的一顆芳心。

     她簡直沒有理由去怪罪他,懷恨他……為了那看不見摸不着的感情嗎?那樣,她未免表現得又太自私了。

     “他難道與鳳姑娘不是理想的一對兒麼?” 兩個人本事都這麼大,同屬武林世家,相貌相當,況乎鳳姑娘更有情有恩于他,救過他的命,這樣的一對,該是最理想不過的了。

     她的心可真是雜亂極了,有如亂紅叢中的秋千,一忽兒蕩起來,一忽兒又落下去,皎亮的雙瞳在思及這些問題時,忽然變得遲滞了。

     她總是在思索着一個問題…… 關雪羽豈能負心于己?他那樣的人焉能會負情于人?她永遠也忘不了彼此在凝視時,透過對方那雙俊朗神采的眼睛所傳達過來的“緩緩激流”,這“緩緩激流”四字看似矛盾,其實甚為恰當,那種微妙感受,也隻有當事者自己心裡有數了。

     麥小喬正是太過堅信透過對方緩緩激流目神所傳遞過來的“默契”與“摯誠”,乃至于自認為終身有托,種下了終身不貳的癡心。

    然而,無論如何,她卻沒有想到,半途之中又殺出了一個鳳姑娘來,這鳳姑娘膽大妄為,好不害羞。

     想到這裡,心裡就像是燃了一腔烈火地難耐——其實這鳳姑娘她卻也恨她不來。

    這一切也隻有怨自己的命,夫複何言? 想着想着,隻覺得無限氣餒,簡直不知道如何排遣才好,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正待合上手裡的書,卻似覺得身邊仿佛立着一個人的影子。

     她霍地轉過身來,不由得吓了一跳:“啊!” 敢情不知什麼時候,出雲老和尚竟然已經回來了,看他那般從容姿态,顯然已經在那裡站了半天了。

     “大師父,你來了很久了?” “嗯,有一會兒了,阿彌陀佛!” 說着和尚身形向前移了幾步,欠下身來,把适才小喬所閱着的一卷《民婦吟》取在手,看了一看,微笑道:“姑娘看這書寫的可好?” “啊……”麥小喬怪不得勁兒地道:“我隻是随便翻翻而已。

    ” 她既決心出家,便該一心念佛,讀經,此刻的涉獵别物便證明她猶有凡心。

     老和尚看在眼裡,自然心裡有數,随即在一具蒲團上跌坐下來。

     “阿彌陀佛,姑娘來此已有多少日子了?” “有五天了。

    ” “可曾習慣這寂寞的沙門生活?” “我覺得很好。

    ”麥小喬随即接下去道,“我今天來看你,正是想要問老師父你什麼時候為我正式持戒,說三皈依?” “呵呵……”出雲和尚微笑了一聲道,“姑娘你還沒有弄清楚,在你沒有具備出家的信念與資格以前,老衲是不會為你剃度與說三皈依的。

    ” 麥小喬皺眉道:“怎麼樣才算叫具備出家的信念?難道我來這裡是鬧着玩兒的嗎? 還不算是有信心?” “不然,不然……”老和尚搖着頭道,“在我看來,姑娘之決計要剃度出家,隻是一時激動,而非出自本心,在老衲來說,這便不敢苟同了。

    ” 麥小喬娥眉一挑,不勝氣惱。

     她這裡話還未曾出口,卻發覺到老和尚笑得那麼神秘,一念忽興,她随即垂首不再言語。

     老和尚那個微笑,如其是微笑,不如說含蓄着深深的責備之意:咄!你還要嘴硬麼,一個出家的人,豈能如此氣概、聞過則怒乎? 想了想,終是不肯甘心。

     輕輕一歎,麥小喬幾乎是哀求地道:“老師父,我生性要強,我已經決定了的事,是不容更改的,你還是依了我好。

    ” “你是說要盡快皈依佛門?” “是……”麥小喬道,“這個願望我一天達不到,我一天就不能安心……老師父,你就成全了我吧!” 出雲和尚讷讷宣了一聲佛号,一雙慈祥的眸子,微微合攏道:“佛理至高,姑娘你一時半刻是看不透的,你能有一顆虔誠的心,實在說已是難得,其實一個人向佛,并不一定非要名山大澤,藏身古刹,隻要有心,何時何地,均可肉身成佛。

    ” 麥小喬冷冷道:“這個道理,我實在還參不透,老師父你能說清楚一點麼?” 出雲和尚沉吟着,點點頭道:“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其實方才我早已回來,見你對着我所寫的經文揭語,一知半解,這又為何?” 麥小喬道:“那是因為它們的寓意太深奧了。

    ” “這就是了。

    ”老和尚道,“佛業浩瀚,有如大海,如果不能步步漸進,想要一蹴而成,那是無能為力的。

    即使我此刻勉強收留了你,為你剃度,讓你正式入門,你的功業不及,也隻能望洋興歎而已。

    ” 麥小喬一時臉色慘白,失望地道:“這麼說,找便此生與佛門終是無緣了。

    ” “這便又錯了。

    ”老和尚說,“姑娘請看,芸芸衆生,十裡紅塵裡,多的是吃齋念佛的善男信女,這其中更多大字不識之人,他們隻是‘持名念佛’而已。

    隻要心生此念,專一緻誠,一直繼續下去,便可證得‘佛中三昧’,所以,老衲之期望姑娘,也在于此。

    ” 出雲和尚微微宣了一聲“無量壽佛”,這才又繼續說道:“這便是我為什麼要姑娘持名念佛的道理了。

    須知,能作到這一步,也是功德無量啊!” 麥小喬看了他一眼:“隻是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對了,”和尚道,“不用幹别的。

    比如說,不參禅、不打坐、不觀想,隻是口念、耳聞、心唯。

    隻是一句接一句地念,念到一片佛聲,在你内心升起,勝過一切的紛亂妄想,那時間這一片佛聲便掌握了你整個的心靈世界,朗朗清清,直到你不出口,而心自念,一天十二個時辰,時時刻刻在内心盤桓,這便是入了佛門。

    ” “這……可能麼?” “是不太容易。

    ”老和尚慢慢地說,“但是隻須持之以恒,日子久了,一定可以辦到的,這就和你練武初習坐功時的情形是一樣的。

    ” 麥小喬點點頭,臉上無限向往地道:“那可就是佛家所謂的……” “菩提!”老和尚接下了她的話,“到了那般境地,便是證了菩提,也就是跨入了佛門的一個境界。

    隻須持之以恒,不讀經、不求理、不入廟、不出家,便又何妨?” “哼!”麥小喬冷冷地道,“我知道,老師父你就是不想收我,不想要我出家就是了。

    ” 心裡有說不出的沮喪,真像是受了委屈,站起來就向外走去。

     背後傳來了老和尚拉長聲音的一聲佛号:“阿彌陀佛——姑娘,佛在生春啊!” 這“佛在生春”一語,使得她又站住,回過身來,老和尚那一雙眸子像是特别的光亮,充滿了無限智光。

     一個内心有佛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也不能任性而為,嗔怒尤其不可。

    老和尚這句話,便是在提醒她生不得氣也。

     她像是一個受盡了委屈的孩子,說又說不出來,終于回過身來拜倒在老和尚座前: “老師父,你就慈悲慈悲我吧……”一時哭泣起來。

     出雲和尚輕輕發出了一聲歎息。

     “癡兒,癡兒,嗔悲由心……這就證明你凡世間孽業深重,老衲絕不逼你離開,端看你自行抉擇,來日方長,你且在此出雲寺,暫時住下來再說吧!” 說着說着,老和尚長眉頻眨,便自又宣起佛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