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南京城如今真是多事之秋。
福郡王的客死栖霞古寺,以及那位大内皇差鷹太爺的離奇負傷,原已震驚全城,為此兵馬調動,禁衛林立,全城不分日夜,已然戒嚴狀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緊接着大内待衛許天梭以及“城防營”一幹軍衛的身死,更如火上添油,無形中又激發了一天狂濤……這兩天人人頭頂上都像是罩着一片烏雲,誰都不能保證禍事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放眼當前鬧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間或着更有官人的巡邏,遇見不順眼的人,少不得還要仔細盤問一番,這就更加添了緊張、恐怖氣氛,居家過日子的人,誰又願意惹這個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以,設非必要,幹脆連門也不出了。
城裡這般情景,城外也不例外,就連遠在百裡之外的栖霞寺,也無端受了牽連,遭到兵馬指揮衙門的一紙封條,大門緊閉,暫停香火進拜,等待官人的詳細盤查。
——都因為福郡王死在這個廟裡,那個裝鬼弄神的刺客,太過虛玄,和尚們四大皆空,雖是出了家的人,卻也不能說完全脫了幹系。
兵馬提督衙門的郭鎮台親自帶了二百名差衛勁卒,即在福郡王事發的第二天,大舉開進了廟裡,并在外面小殿設了臨時指揮衙門,其他各人,悉數全都住進了大雄寶殿,和尚們幾乎被擠得無處藏身,所幸這座古刹,規模宏大,占地極廣,大雄寶殿之外,還有三處偏殿,勉強還能維持着五百僧衆的日常功課。
外面朝山進香的香客雖然暫時斷了,裡面的香火卻不能斷,暮鼓晨鐘,講經膜拜如儀。
老方丈法号“大猛”,北方人,其人高颀修長,聽說是中年慕佛,在滄州青禅寺出的家,一轉眼可也四十來年,算得上“老資格”,其人沉默寡言,為人極有分寸。
瘦削的長臉上,刻畫着兩道深入的皺紋,難得一展笑靥,給人的感覺過于嚴肅,卻是樂善賞罰分明,是以極得寺憎愛戴,受人尊敬。
由于他法号大猛,人皆以“猛”方丈、猛大師稱之。
就拿眼前這件大事來說吧。
好端端的福郡王竟然在他這廟裡喪了性命,上方怪罪下來,猛方丈身為一廟方丈,自然脫不了幹系,接下來的廟門查封,對外香火斷絕,雖說是暫時性的,卻也關系重大,換在别個廟裡,早已雞飛狗跳,鬧翻了天,他卻能處變不驚,逆來順受,個人如此,五百僧侶在他約束管理之下,竟然同樣以和平處之,卻是難能可貴,持之不易。
猛大師早年習武,沒有出家以前,在魯省西南,曹州地方,急公好義,翦惡除暴,已頗有俠名,這地方早年曾是梁山好漢,甚而前推至黃巢造反出沒之鄉,人民生性彪悍,極重義氣,猛大師早年性情亦是如此,聽說是在家鄉因為闖了禍才跑出來的,至于後來又怎麼在滄州出家當了和尚,可就沒有人知道了。
卻是有此一點淵源,這栖霞古寺在猛大師接掌之後,武風甚盛,南院的“達摩堂” 便是在他老人家親手倡導之下,于八年前成立,由一位法号“無葉”的和尚所掌管。
說到這位達摩堂的“無葉和尚”,他的來曆可就諱莫如深,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了。
嚴格說起來,“無葉和尚”并不是個真正的和尚,甚至他還有妻兒老少,每年總有百八十天不在廟裡,說是外出化緣,猛方丈既聽任他來去自主,别人誰又管得?加以這和尚一身拳腳武功,十分了得,即可輕功來去,十八般兵器,也極稱高明,“達摩堂” 在他主持之下,八年來确實造就了不少傑出子弟。
無如和尚練武,無非用以防身而已,是以在外面的名聲遠不如習武成風的南北少林寺那般為人稱道,栖霞寺名重佛門,仍在于它的曆代香火鼎盛,且是位近金陵,向為達官貴人視為盛夏避暑盛地,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夏日經座,照例也都是在此舉行,是以名聲遠播,遠近皆知,倒還不曾聽說過什麼“以武會友”類似少林禅寺的趣事。
栖霞寺自從住進了兵,門上再加了個十字封條,看起來氣氛可就大不一樣了。
郭鎮台官高位顯,既然親身坐鎮,住進了廟裡,此番坐鎮,辦的是公事,手下二百官差親兵,人人都有一個場面,雖是住在廟裡卻是難守清規,日常三餐,不斷葷腥。
一腳踏進廟裡,酒肉飄香,間以旁殿的檀香木魚,極是大相徑庭,這一切,套句禅門偈語,真個“不可說,不可說”了。
正午的烈日方一偏西,即有陣陣涼風由側嶺一陌叢林習習吹來。
在禅房裡稍事休息,打坐之後,猛大師摸了件素紗袈裟,獨自個在外面天棚下落座—— 小沙彌奉上一碗清茗之後,合十待退。
猛大師喚住他說:“你去一趟,到達摩堂看看,‘無葉’在不在,叫他就來。
” “元葉”來了。
四十五六的年紀,一身藍短衣褂,中等個頭兒,濃眉大眼,很有精神。
就在方丈對面竹凳子上坐下來。
小和尚獻上了茶,自個退下。
這院子裡便隻有他們兩個人了,山蟬在附近樹梢上“吱吱——”叫着,時有習習涼風吹過,自此而看,遠山近水清晰在望,近山紅葉初染,尤有詩情畫意。
“還是老師父你這裡好,我看比你讓給郭鎮台住的那房子還好,又安靜,又涼快,還有風景可看,好極了。
” 無葉和尚一邊說一邊徑自站起,抄着兩隻手四下觀賞起來。
對方猛大師隻是微微颔首,面現微笑,卻也不急于說出找他來此的理由。
二人目光相接,更似心有靈犀,卻又心照不宣。
蓦地無葉和尚向右面一轉,待要向附近一叢松柏行去時—— “阿彌陀佛——”猛大師忽地發出了一聲佛号,即喚道:“無葉——” 無葉和尚聞聲止步,回頭道:“老師父——” 便隻是這一刻的耽誤,耳聽着身後,衣袂飄風聲“噗噜”一響,一條人影直起當空,挾着大片疾風,直向右側懸崖峭壁間墜落而下。
這一面峭壁懸崖,滿生楓樹怪松,人掩其間,極不易發現,何況這人身勢疾勁,輕功了得,一經落身其間,直如跳擲星丸,倏起倏落,便自不見蹤影。
崖上無葉和尚看看追趕不上,恨恨跌足道:“可恨之至,又讓他跑了!” 猛大師手托香茗,嘻嘻笑道:“你的性子還是這般火爆,我發現他藏身那裡,已有很久,偏偏你一來就容不得他,何苦逼他現身?這一來,反倒着了皮相,以後對我們心存小心,倒是礙手礙腳了。
” 無葉和尚愣了一愣:“原來這厮早已來了?” “自然!”老方丈微微笑道:“你道老衲我是傻子?這麼大個人還看不見麼?” 微微一頓,随道:“隻是他既不肯現身,我又何必說穿,我算計着他不久即會自行離開,隻把一些閑話消遣于他,何樂不為?” 無葉和尚又是一怔:“這厮不是我們廟裡的僧人?我還以為他是‘智顯’那個不長進的東西。
” “智顯哪會有如此身法?”猛大讷讷說道:“這人你也認得,剛才我特意叫住你,就是怕你們雙方見了,反倒不好意思。
” 無葉和尚一面落座,點頭道:“還是老師父想得周到,這厮好快的身法,真要較量起來,我還不一定準行。
” “那還不緻于。
”老和尚冷冷說道:“他不是你的對手,剛才你沒有跟着追下去也是對的,要不然他看見你的身手了得,告到郭鎮台那裡,少不得又是一番噜嗦,他們想着見你,已很久了。
” 無葉和尚道:“老師父這麼一說我明白了,這人是馬統領,我聽說此人功夫不錯。
” “錯了!”猛大師道:“馬統領有些身手,但不及這個人——他就是姓郭的身邊那個長随——老崔” “所以你就不知道了。
”猛大師微微一笑道:“若不是我對他再三留神觀察,竟然也被他瞞過,哼哼,這個人陰沉、詭秘,你可曾留意到?他不是滿人,和我們一樣,不折不扣是個漢人,卻故意說話打着關外的滿人口音,我對他的注意,便是由此而起。
” 無葉和尚一言不發地向對方望着。
猛大師說:“姓郭的鎮台把他帶來,是專為破案來的,這幾天,這個老崔晝隐夜出,把我們寺院都摸一遍了,今天我叫你來,原就是要告訴你,要你小心謹慎,不要露了行藏。
” 無葉和尚點頭稱是,又道:“就是這件事?” “當然不是——”猛大師長長籲了口氣道:“清江浦臨江寺的百忍師兄有消息來,他那裡風雲際會,将會有一番遇合,怕是人手不夠,希望你我能到時候助他一臂之力— —” “啊——”無葉和尚不覺精神一振:“這是說三太子那一邊有消息了?” 微微襲過來一陣清風,惹得附近林木蕭蕭有聲。
“記住。
”猛大師湛湛的目神盯着他:“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說出‘三太子’這幾個字。
” “阿彌陀佛”無葉和尚合十說:“弟子一時情不自禁,太高興了。
” “你也高興得太早了。
” 猛大師眼光看着崖坡問的婆娑紅葉,喃喃接說道:“如今是多事之秋,不要把北京城黃圈子裡的那夥子人都看成了傻子,他們當中不乏高明之士,再說當今大内的一群鷹爪子,也不全是酒囊飯袋,據我所知,其中很有幾個紮手的刺猬!” 無葉和尚點點頭:“這也不假,就拿那個鷹老太爺來說就大非等閑之輩。
” “豈止是他一人。
”老和尚說:“最厲害的還在後頭呢!這是後話,走着瞧吧。
” 無葉和尚顯然還想一聽下文,老和尚卻無意深說,話歸原題道:“臨江寺那邊事不宜遲,我原意與你一同過去,隻是如今脫不得身,隻有你先去了,我看你就準備準備,帶着山明水秀四個弟子先去,他們四個如今功力精進,也該長長見識了。
” 無葉和尚點頭說:“好,這就走麼?” “越快越好,”老和尚說:“當然郭鎮台那邊,我先要去打一聲招呼,這件事你心裡要沉着,山明水秀四弟子面前,先不要透露,以免消息走露。
” “老師父放心,我這就去了。
” 邊說已自站起,合十為揖,轉身而去。
所謂的“山明水秀”,乃是本寺達摩堂四大弟子,各人法号分别是智山、智明、智水、智秀,就其法号中各取一字,若是連同另四人,總稱“達摩八子”,為老方丈與無葉和尚這麼多來年,苦習孤詣所造就出來,精通各樣武功技擊的八個少年弟子。
一向在本寺内勤練武功,從不曾外出離山,此番随同無葉和尚遠赴清江浦臨江寺,支援那裡的百忍老和尚,顯然在成就一番目前并不深知的大事了。
無葉和尚的腳步方自踏出山門,一個人的影子跟着走了進來—— 十分老朽,駝着背的一個老人。
老崔。
剛剛還在說到他——郭鎮台跟前的那個老家人。
适才萍蹤一現,倏乎來去,不旋踵間,卻能立刻又恢複了形相,來到近前——他的身法未免過分快點兒吧?或許正是此老慣常用以掩飾其本來面目的一貫伎倆。
“老師父您大安——吃過午飯了吧?” 遠遠站住腳,撇着滿口的京腔,學着旗人的規矩,沖着老和尚還打了個“扡”兒,一條花白的小辮兒,不自覺地甩到了前頭。
老和尚“呵呵!”笑了兩聲,合十為禮道:“不敢當,這不是崔管事的嗎?” “可不您哪。
”老崔擠出一臉的笑容:“無事不登三寶殿,大人有請,老師父您這就去一趟吧!” 所謂的大人,自然指的是坐鎮佛寺的郭鎮台——這位郭鎮台手下握有重兵,是江南提督衙門軍門以次最具實力的第二号人物,外号人稱“郭剝皮”,平日專與漢人作對,本朝與明軍在江南的數次戰役都有他的份兒,偏偏此人生有一副和善面孔,處世手腕老成圓滑、喜怒不着于形,全然肚裡有數,必要時候,他更能以不同身份周旋各階層,面相紅白,确是一個令人不可捉摸的陰險人物。
老方丈對此人存有深深戒心,一聽他派人召喚,心裡已有盤算,當下合十含笑道: “既是如此,容老衲穿好衣服,這就去吧!” 老崔說:“您穿衣裳去吧!”一面頻頻打躬,滿面含笑,那樣子怎麼看也是個老實好人,卻是猛大師早已斷定他有非常身手。
老人身穿一件灰白夏布長衫,因為後背隆起,人既不高,越顯得其貌不揚,郭鎮台手下精兵近萬,身邊護衛個個英挺高大,何以最稱親近的一名貼身随從,卻用了如此有礙觀瞻的一個老朽!隻此一端,進而推想這個老崔,當知其絕非等閑了。
猛大師進入禅房換上一件杏黃袈裟,老崔即在外面佛堂伫立等候。
換好袈裟之後,猛大師由禅房步出——老崔正背着身子向一盆水仙仔細打量,隻見他後面長衣下擺,高高卷起紮在腰間,隻此一端,看在老方丈眼裡,便自心裡有數。
微微一笑,老和尚道:“怎麼!老管家剛才翻山越嶺,還是幹了什麼粗活兒麼?” 老崔回身一愣,不自然道:“老師父為什麼有此一問?沒……有啊!” 猛大師呵呵笑着指向對方身後說:“這裝扮有欠斯文,卻又為什麼?” 話說得過于直率,老崔背手一摸,才自警覺,不覺怔了一怔。
分明是剛才施展輕功,登山越嶺,将長衣盤起,由于來得匆忙,一時疏忽,竟忘了事先打點,落在猛大師這個有心人的眼裡,自然就露了皮相。
“啊!”了一聲,老崔“嘿嘿”笑着,一面将
福郡王的客死栖霞古寺,以及那位大内皇差鷹太爺的離奇負傷,原已震驚全城,為此兵馬調動,禁衛林立,全城不分日夜,已然戒嚴狀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緊接着大内待衛許天梭以及“城防營”一幹軍衛的身死,更如火上添油,無形中又激發了一天狂濤……這兩天人人頭頂上都像是罩着一片烏雲,誰都不能保證禍事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放眼當前鬧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間或着更有官人的巡邏,遇見不順眼的人,少不得還要仔細盤問一番,這就更加添了緊張、恐怖氣氛,居家過日子的人,誰又願意惹這個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以,設非必要,幹脆連門也不出了。
城裡這般情景,城外也不例外,就連遠在百裡之外的栖霞寺,也無端受了牽連,遭到兵馬指揮衙門的一紙封條,大門緊閉,暫停香火進拜,等待官人的詳細盤查。
——都因為福郡王死在這個廟裡,那個裝鬼弄神的刺客,太過虛玄,和尚們四大皆空,雖是出了家的人,卻也不能說完全脫了幹系。
兵馬提督衙門的郭鎮台親自帶了二百名差衛勁卒,即在福郡王事發的第二天,大舉開進了廟裡,并在外面小殿設了臨時指揮衙門,其他各人,悉數全都住進了大雄寶殿,和尚們幾乎被擠得無處藏身,所幸這座古刹,規模宏大,占地極廣,大雄寶殿之外,還有三處偏殿,勉強還能維持着五百僧衆的日常功課。
外面朝山進香的香客雖然暫時斷了,裡面的香火卻不能斷,暮鼓晨鐘,講經膜拜如儀。
老方丈法号“大猛”,北方人,其人高颀修長,聽說是中年慕佛,在滄州青禅寺出的家,一轉眼可也四十來年,算得上“老資格”,其人沉默寡言,為人極有分寸。
瘦削的長臉上,刻畫着兩道深入的皺紋,難得一展笑靥,給人的感覺過于嚴肅,卻是樂善賞罰分明,是以極得寺憎愛戴,受人尊敬。
由于他法号大猛,人皆以“猛”方丈、猛大師稱之。
就拿眼前這件大事來說吧。
好端端的福郡王竟然在他這廟裡喪了性命,上方怪罪下來,猛方丈身為一廟方丈,自然脫不了幹系,接下來的廟門查封,對外香火斷絕,雖說是暫時性的,卻也關系重大,換在别個廟裡,早已雞飛狗跳,鬧翻了天,他卻能處變不驚,逆來順受,個人如此,五百僧侶在他約束管理之下,竟然同樣以和平處之,卻是難能可貴,持之不易。
猛大師早年習武,沒有出家以前,在魯省西南,曹州地方,急公好義,翦惡除暴,已頗有俠名,這地方早年曾是梁山好漢,甚而前推至黃巢造反出沒之鄉,人民生性彪悍,極重義氣,猛大師早年性情亦是如此,聽說是在家鄉因為闖了禍才跑出來的,至于後來又怎麼在滄州出家當了和尚,可就沒有人知道了。
卻是有此一點淵源,這栖霞古寺在猛大師接掌之後,武風甚盛,南院的“達摩堂” 便是在他老人家親手倡導之下,于八年前成立,由一位法号“無葉”的和尚所掌管。
說到這位達摩堂的“無葉和尚”,他的來曆可就諱莫如深,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了。
嚴格說起來,“無葉和尚”并不是個真正的和尚,甚至他還有妻兒老少,每年總有百八十天不在廟裡,說是外出化緣,猛方丈既聽任他來去自主,别人誰又管得?加以這和尚一身拳腳武功,十分了得,即可輕功來去,十八般兵器,也極稱高明,“達摩堂” 在他主持之下,八年來确實造就了不少傑出子弟。
無如和尚練武,無非用以防身而已,是以在外面的名聲遠不如習武成風的南北少林寺那般為人稱道,栖霞寺名重佛門,仍在于它的曆代香火鼎盛,且是位近金陵,向為達官貴人視為盛夏避暑盛地,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夏日經座,照例也都是在此舉行,是以名聲遠播,遠近皆知,倒還不曾聽說過什麼“以武會友”類似少林禅寺的趣事。
栖霞寺自從住進了兵,門上再加了個十字封條,看起來氣氛可就大不一樣了。
郭鎮台官高位顯,既然親身坐鎮,住進了廟裡,此番坐鎮,辦的是公事,手下二百官差親兵,人人都有一個場面,雖是住在廟裡卻是難守清規,日常三餐,不斷葷腥。
一腳踏進廟裡,酒肉飄香,間以旁殿的檀香木魚,極是大相徑庭,這一切,套句禅門偈語,真個“不可說,不可說”了。
正午的烈日方一偏西,即有陣陣涼風由側嶺一陌叢林習習吹來。
在禅房裡稍事休息,打坐之後,猛大師摸了件素紗袈裟,獨自個在外面天棚下落座—— 小沙彌奉上一碗清茗之後,合十待退。
猛大師喚住他說:“你去一趟,到達摩堂看看,‘無葉’在不在,叫他就來。
” “元葉”來了。
四十五六的年紀,一身藍短衣褂,中等個頭兒,濃眉大眼,很有精神。
就在方丈對面竹凳子上坐下來。
小和尚獻上了茶,自個退下。
這院子裡便隻有他們兩個人了,山蟬在附近樹梢上“吱吱——”叫着,時有習習涼風吹過,自此而看,遠山近水清晰在望,近山紅葉初染,尤有詩情畫意。
“還是老師父你這裡好,我看比你讓給郭鎮台住的那房子還好,又安靜,又涼快,還有風景可看,好極了。
” 無葉和尚一邊說一邊徑自站起,抄着兩隻手四下觀賞起來。
對方猛大師隻是微微颔首,面現微笑,卻也不急于說出找他來此的理由。
二人目光相接,更似心有靈犀,卻又心照不宣。
蓦地無葉和尚向右面一轉,待要向附近一叢松柏行去時—— “阿彌陀佛——”猛大師忽地發出了一聲佛号,即喚道:“無葉——” 無葉和尚聞聲止步,回頭道:“老師父——” 便隻是這一刻的耽誤,耳聽着身後,衣袂飄風聲“噗噜”一響,一條人影直起當空,挾着大片疾風,直向右側懸崖峭壁間墜落而下。
這一面峭壁懸崖,滿生楓樹怪松,人掩其間,極不易發現,何況這人身勢疾勁,輕功了得,一經落身其間,直如跳擲星丸,倏起倏落,便自不見蹤影。
崖上無葉和尚看看追趕不上,恨恨跌足道:“可恨之至,又讓他跑了!” 猛大師手托香茗,嘻嘻笑道:“你的性子還是這般火爆,我發現他藏身那裡,已有很久,偏偏你一來就容不得他,何苦逼他現身?這一來,反倒着了皮相,以後對我們心存小心,倒是礙手礙腳了。
” 無葉和尚愣了一愣:“原來這厮早已來了?” “自然!”老方丈微微笑道:“你道老衲我是傻子?這麼大個人還看不見麼?” 微微一頓,随道:“隻是他既不肯現身,我又何必說穿,我算計着他不久即會自行離開,隻把一些閑話消遣于他,何樂不為?” 無葉和尚又是一怔:“這厮不是我們廟裡的僧人?我還以為他是‘智顯’那個不長進的東西。
” “智顯哪會有如此身法?”猛大讷讷說道:“這人你也認得,剛才我特意叫住你,就是怕你們雙方見了,反倒不好意思。
” 無葉和尚一面落座,點頭道:“還是老師父想得周到,這厮好快的身法,真要較量起來,我還不一定準行。
” “那還不緻于。
”老和尚冷冷說道:“他不是你的對手,剛才你沒有跟着追下去也是對的,要不然他看見你的身手了得,告到郭鎮台那裡,少不得又是一番噜嗦,他們想着見你,已很久了。
” 無葉和尚道:“老師父這麼一說我明白了,這人是馬統領,我聽說此人功夫不錯。
” “錯了!”猛大師道:“馬統領有些身手,但不及這個人——他就是姓郭的身邊那個長随——老崔” “所以你就不知道了。
”猛大師微微一笑道:“若不是我對他再三留神觀察,竟然也被他瞞過,哼哼,這個人陰沉、詭秘,你可曾留意到?他不是滿人,和我們一樣,不折不扣是個漢人,卻故意說話打着關外的滿人口音,我對他的注意,便是由此而起。
” 無葉和尚一言不發地向對方望着。
猛大師說:“姓郭的鎮台把他帶來,是專為破案來的,這幾天,這個老崔晝隐夜出,把我們寺院都摸一遍了,今天我叫你來,原就是要告訴你,要你小心謹慎,不要露了行藏。
” 無葉和尚點頭稱是,又道:“就是這件事?” “當然不是——”猛大師長長籲了口氣道:“清江浦臨江寺的百忍師兄有消息來,他那裡風雲際會,将會有一番遇合,怕是人手不夠,希望你我能到時候助他一臂之力— —” “啊——”無葉和尚不覺精神一振:“這是說三太子那一邊有消息了?” 微微襲過來一陣清風,惹得附近林木蕭蕭有聲。
“記住。
”猛大師湛湛的目神盯着他:“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說出‘三太子’這幾個字。
” “阿彌陀佛”無葉和尚合十說:“弟子一時情不自禁,太高興了。
” “你也高興得太早了。
” 猛大師眼光看着崖坡問的婆娑紅葉,喃喃接說道:“如今是多事之秋,不要把北京城黃圈子裡的那夥子人都看成了傻子,他們當中不乏高明之士,再說當今大内的一群鷹爪子,也不全是酒囊飯袋,據我所知,其中很有幾個紮手的刺猬!” 無葉和尚點點頭:“這也不假,就拿那個鷹老太爺來說就大非等閑之輩。
” “豈止是他一人。
”老和尚說:“最厲害的還在後頭呢!這是後話,走着瞧吧。
” 無葉和尚顯然還想一聽下文,老和尚卻無意深說,話歸原題道:“臨江寺那邊事不宜遲,我原意與你一同過去,隻是如今脫不得身,隻有你先去了,我看你就準備準備,帶着山明水秀四個弟子先去,他們四個如今功力精進,也該長長見識了。
” 無葉和尚點頭說:“好,這就走麼?” “越快越好,”老和尚說:“當然郭鎮台那邊,我先要去打一聲招呼,這件事你心裡要沉着,山明水秀四弟子面前,先不要透露,以免消息走露。
” “老師父放心,我這就去了。
” 邊說已自站起,合十為揖,轉身而去。
所謂的“山明水秀”,乃是本寺達摩堂四大弟子,各人法号分别是智山、智明、智水、智秀,就其法号中各取一字,若是連同另四人,總稱“達摩八子”,為老方丈與無葉和尚這麼多來年,苦習孤詣所造就出來,精通各樣武功技擊的八個少年弟子。
一向在本寺内勤練武功,從不曾外出離山,此番随同無葉和尚遠赴清江浦臨江寺,支援那裡的百忍老和尚,顯然在成就一番目前并不深知的大事了。
無葉和尚的腳步方自踏出山門,一個人的影子跟着走了進來—— 十分老朽,駝着背的一個老人。
老崔。
剛剛還在說到他——郭鎮台跟前的那個老家人。
适才萍蹤一現,倏乎來去,不旋踵間,卻能立刻又恢複了形相,來到近前——他的身法未免過分快點兒吧?或許正是此老慣常用以掩飾其本來面目的一貫伎倆。
“老師父您大安——吃過午飯了吧?” 遠遠站住腳,撇着滿口的京腔,學着旗人的規矩,沖着老和尚還打了個“扡”兒,一條花白的小辮兒,不自覺地甩到了前頭。
老和尚“呵呵!”笑了兩聲,合十為禮道:“不敢當,這不是崔管事的嗎?” “可不您哪。
”老崔擠出一臉的笑容:“無事不登三寶殿,大人有請,老師父您這就去一趟吧!” 所謂的大人,自然指的是坐鎮佛寺的郭鎮台——這位郭鎮台手下握有重兵,是江南提督衙門軍門以次最具實力的第二号人物,外号人稱“郭剝皮”,平日專與漢人作對,本朝與明軍在江南的數次戰役都有他的份兒,偏偏此人生有一副和善面孔,處世手腕老成圓滑、喜怒不着于形,全然肚裡有數,必要時候,他更能以不同身份周旋各階層,面相紅白,确是一個令人不可捉摸的陰險人物。
老方丈對此人存有深深戒心,一聽他派人召喚,心裡已有盤算,當下合十含笑道: “既是如此,容老衲穿好衣服,這就去吧!” 老崔說:“您穿衣裳去吧!”一面頻頻打躬,滿面含笑,那樣子怎麼看也是個老實好人,卻是猛大師早已斷定他有非常身手。
老人身穿一件灰白夏布長衫,因為後背隆起,人既不高,越顯得其貌不揚,郭鎮台手下精兵近萬,身邊護衛個個英挺高大,何以最稱親近的一名貼身随從,卻用了如此有礙觀瞻的一個老朽!隻此一端,進而推想這個老崔,當知其絕非等閑了。
猛大師進入禅房換上一件杏黃袈裟,老崔即在外面佛堂伫立等候。
換好袈裟之後,猛大師由禅房步出——老崔正背着身子向一盆水仙仔細打量,隻見他後面長衣下擺,高高卷起紮在腰間,隻此一端,看在老方丈眼裡,便自心裡有數。
微微一笑,老和尚道:“怎麼!老管家剛才翻山越嶺,還是幹了什麼粗活兒麼?” 老崔回身一愣,不自然道:“老師父為什麼有此一問?沒……有啊!” 猛大師呵呵笑着指向對方身後說:“這裝扮有欠斯文,卻又為什麼?” 話說得過于直率,老崔背手一摸,才自警覺,不覺怔了一怔。
分明是剛才施展輕功,登山越嶺,将長衣盤起,由于來得匆忙,一時疏忽,竟忘了事先打點,落在猛大師這個有心人的眼裡,自然就露了皮相。
“啊!”了一聲,老崔“嘿嘿”笑着,一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