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古井玉璃 玄關勘破

關燈
潼關,雄踞天下,與山海關齊名,在落日餘晖中,踞山傍水的巍巍雉碟在望,南瑞麟與連環镖局一幹人等迳向潼關東門而去。

     南瑞麟本定取道雒南,直赴長安,經不起金刀叟候西情邀,也就無可無不可的應允下來,反正是同去長安。

     途中他與趙镖師結成莫逆,趙名大成,是名武師之後,久曆江湖,但絲毫不染江湖習性,娓娓善談,兩人彼此極其合得來。

     一進潼關,房舍栉比鱗次,行人熙來攘往,市廛整齊繁榮。

     忽見五人五騎絕塵馳來,行人慌不疊地閃開一旁,南瑞麟見那五人都是些青巾包額,肩插兵刃的大漢,當頭一人見镖車經過,回首望了一望,縱聲大笑馳去。

     金刀叟候西直皺眉頭,回面向南瑞麟笑道: “目前華山派縱容門下也太不像話了,所以少俠要從雒南去長安,老朽不同意就是此故,陝東均是華山派勢力,少俠孤身上路,難免生事,就看他們潼關人煙稠密之區,尚是這樣猖妄無忌,何言其他。

    ” 南瑞麟一想到霹靂神劍李玉,也是華山門下,不禁恨得牙癢癢地,遂答道: “方才騎上漢子望着镖車大笑,是有用意嗎?” 候西道:“說不定,華山弟子總是無事生非的。

    ” 南瑞麟忖道:“這到好,自己闖蕩江湖,乘此見識各門各派的精奇武學。

    ” 镖車停在“長興”客棧門首,店夥見是熟客,殷勤招呼延入内院。

     陝西省飲食,是中原各省最炙人口的,這頓晚膳,足令南瑞麟大快朵頤,店夥送上牛肉燴餅,侯西為盡地主之誼,親手與南瑞麟撕碎燴餅于高湯内,又在盤内挑選肥瘦各半牛肉泡入,并添配香菜、辣椒、蔥花、蒜頭。

     南瑞麟謝了一句、咀嚼之下,隻覺鮮美可口,香氣撲鼻不禁踞案大食。

     金刀叟等人佐以大-酒,豪笑盈耳,在酒酣耳熱之際,候西忽對南瑞麟笑道: “老朽想在潼關再打住一天,後天起程,因為章洪斷腕,自己所敷傷藥不-,城郊有一祖傳跌打損傷名醫,明日老朽陪他去換藥接治,免緻殘廢,不知少俠意下如何?” 南瑞麟忙道: “這是當然要治療的,候大俠何必如此客氣。

    ” 候西道:“既是少俠俯允,再好不過,明日老朽等陪章武幾人前去,少俠如覺孤寂,潼關之勝,最足一遊,乘此去潼關之上眺覽,藉以開闊心胸。

    ” 南瑞麟微笑颔首。

     一宿無話,黎明即起,金刀叟候西命店夥煮了一大鍋小米粥,佐以潼關名産醬菜,如連皮筍,八寶小菜,十錦爪,五香貝工,醬苴蓮等,爽脆鮮嫩,别饒風味。

     食後,金刀叟與趙大成章洪自去,南瑞麟亦紡衫飄飄向東大街走去。

     蔚藍色晴空如洗,晨風習習徐來,街上店肆早已開市,人群如蟻,都是采購食物小菜的人來往不絕。

     忽瞥見街側“複太”藥号及“同盛”商号之間,有株四五人可以合抱之半枯死古槐幹上有一五六寸長二三寸寬深槽,不由好奇,細問行人,才知三國時馬超追曹操至此,将長槍誤刺其上,因此曹操得以脫險, 曹操事後封這棵古槐為樹王。

     南瑞麟向西關走去,潼關西關城垣最是雄偉,高可五層,上有“潼關”二字,筆力萬均。

     一登上城碟,遙見雄偉華山隐入蒼茫晨霧中,潼關左依高嶺,右依黃河,誠險勝之地,東南跨麒麟筆架二山,西南繞象山、鳳山、嵯峨聳峙。

     南瑞麟登高遠眺,潼關八景在望,雄關虎踞,黃河春漲,中條雪案,秦嶺雲屏,禁溝龍漱,風陵曉渡,谯樓晚照,道院神鐘等八景。

     雖有數景非值其時,但隐約可想見其景之美,尤以黃河雄闊,濁流滾滾,蔚為壯觀。

     南瑞麟正在目曠神怡時,忽聞左側衣衫擠招生風之聲,不禁移目一望,見是一藍衫中年文士,步向自己這邊而來。

     這文士兩目點漆,三绺短須,面像英俊,顯得他氣宇不凡。

     文士見南瑞麟投目望他,不禁微微一笑,駐足問道: “潼關勝景,雄偉天下,閣下當有同感。

    ” 南瑞麟颔首報之一笑,此文士亦不再走,與南瑞麟指點各處勝景。

     這時,南瑞麟知道文士姓劉名翰生,是本城秀才,南瑞麟發覺劉翰生目光憂郁,不時負身凝望遠處輕歎,先還不便啟口相問,終于忍不住,便問他輕歎為了何故。

     劉翰生凄然一笑,别首長吟道: “義士今無古押衙。

    ” 南瑞麟不禁笑:“劉兄當是傷心人别有苦衷,如蒙不棄,小弟自有法破鏡重圓。

    ” 劉翰生雙目陡露光彩,驚問道:“真的嗎!”倏然面色黯然,道: “多少人為我的事,喪失了生命,難道又要令人送死不成,這使不得!這使不得!” 南瑞麟情急了耐道:“劉兄有何心事,姑且一說,隻要在下力之所及,當有以報命。

    ” 劉翰生見南瑞麟如此,慨然道: “閣下當是俠士流亞,萍水相逢,怎好煩渎,不過劉某之事實在兇險過大,這樣吧,劉某之事慢點再談,先指閣下得一柄千年古劍,這事藏在劉某胸中已久,如不得劍,劉某之事如同鏡花水月,說也無用。

    ” 南瑞麟正苦無合手兵刃可用,不用喜生眉梢,催促劉翰生快說。

     劉翰生笑笑,用手遙指東南一座樹木森翳,-峨險峻山峰道: “閣下看見這座山峰嗎?此山名喚麒麟山,山中有座春秋樓,相傳關公過五關斬六将時,在此曾閱春秋得名,樓前有口徑丈古井,深可十尋,直通黃河水眼, 一柄古劍就在井中,閣下如通水性,便可一試。

    ” 南瑞麟問道:“劉兄你怎麼知道的?” 劉翰生朗笑道:“劉某也是聽先祖說的,寒舍也是世代書香,先祖在未中秀才時,曾在春秋樓上攻書,那年黃河春漲泛濫險成災害,有人謂會見尋丈毒蛟在黃河出沒,有一次河水上漲洶湧,僅差丈餘,潼關變成澤國,正在此時,先祖發現一年歲極大的老道,背着一口古劍,走在井旁,自言自語道毒蛟畫出夜伏,當是隐在此口古井裡,月上時分,老道抽出青芒電閃的古劍,湧身入井,先祖大驚,便在井旁守候,約摸一個時辰,才見老道飛身出井,渾身血污水滴,見得先祖笑道,幸已除蛟,得救一方生靈,可惜寶劍失去,無法尋覓, 說罷自去,水勢天明猛降丈餘,自此以後,老道迄未再來,依我想法,古劍仍在井中。

    ” 南瑞麟自忖:“昔年在塾中,每天總是在河中嬉水,略涉水性,不妨一試。

    ”想定,遂道: “在下當可一試,得劍後與劉兄何處會面?” 劉翰生見他豪氣幹雲,不覺心折,笑道:“劉某就在西關内和記油行借住,一問就知。

    ” 南瑞麟隻說了聲:“好”,雙眉一振,有如激矢一般,直往城垣之下瀉落,甫一沾地,雙足一彈,向麒麟山方向電射而去,轉眼,身形已隐入蓁莽叢林之中。

     劉翰生目送良久,才轉身急急往西關行去。

     且說南瑞麟“浮雲掠月”輕功不比等閑,片刻功夫,已到了麒麟山中,隻見這座春秋樓已是頹毀不全,一角倒塌。

     樓前果有一座古井,綠苔長滿了井欄,他俯視井内,隻見水面相距約可五丈,咕嘟嘟直冒氣泡,水色碧綠,看來劉翰生說的不錯,深可十尋,不由心頭發沭,忖道: “似這等見難而退,怎樣可以闖蕩江湖,倘就此返轉,豈不令劉翰生笑煞!”猶豫須臾,終于脫除衫履,将複印九宮路印圖,陰磷蛇頭白骨箭,及一小瓶丹藥折好,藏在一棵古松枝上。

     回至井口,閉目咬牙躍身下水,“咚”的一聲,隻覺兩耳水聲響亮,人也急劇地望下沉墜,不久功夫,便覺足沾實地,隻是有兩股水力迂回激沖,使自己的身形不住地打旋轉